- 年份
- 2024(12119)
- 2023(16869)
- 2022(14266)
- 2021(13540)
- 2020(11776)
- 2019(27240)
- 2018(26559)
- 2017(50496)
- 2016(27418)
- 2015(30980)
- 2014(30870)
- 2013(30572)
- 2012(28102)
- 2011(24913)
- 2010(25021)
- 2009(23538)
- 2008(23825)
- 2007(21069)
- 2006(18160)
- 2005(16573)
- 学科
- 济(118470)
- 经济(118338)
- 业(106308)
- 管理(97301)
- 企(95427)
- 企业(95427)
- 方法(56894)
- 财(48412)
- 数学(47397)
- 数学方法(46887)
- 农(35106)
- 业经(33230)
- 务(30633)
- 财务(30587)
- 财务管理(30518)
- 企业财务(29139)
- 中国(28155)
- 制(25251)
- 农业(24204)
- 地方(21728)
- 技术(20750)
- 学(20454)
- 贸(19532)
- 贸易(19524)
- 理论(19343)
- 策(19275)
- 和(19221)
- 体(18895)
- 易(18885)
- 划(18485)
- 机构
- 学院(390279)
- 大学(387012)
- 济(163000)
- 经济(159945)
- 管理(159568)
- 理学(137480)
- 理学院(136110)
- 管理学(133999)
- 管理学院(133271)
- 研究(122952)
- 中国(98794)
- 财(85174)
- 京(81003)
- 科学(74063)
- 农(67005)
- 财经(64295)
- 所(61653)
- 江(59673)
- 中心(58944)
- 经(58493)
- 业大(57534)
- 研究所(55083)
- 农业(52704)
- 北京(50120)
- 经济学(49161)
- 财经大学(47526)
- 州(46665)
- 范(45298)
- 师范(44814)
- 经济学院(44498)
- 基金
- 项目(256985)
- 科学(204567)
- 基金(190192)
- 研究(185287)
- 家(164833)
- 国家(163426)
- 科学基金(143116)
- 社会(119422)
- 社会科(113409)
- 社会科学(113375)
- 基金项目(101182)
- 省(99970)
- 自然(94435)
- 自然科(92372)
- 自然科学(92347)
- 自然科学基金(90822)
- 教育(85312)
- 划(83671)
- 资助(78005)
- 编号(74306)
- 成果(59268)
- 部(57603)
- 重点(57028)
- 创(55453)
- 发(53324)
- 创新(51278)
- 科研(50033)
- 教育部(49708)
- 国家社会(49636)
- 课题(49598)
- 期刊
- 济(180014)
- 经济(180014)
- 研究(112158)
- 中国(77817)
- 财(75601)
- 管理(61775)
- 农(60256)
- 学报(57435)
- 科学(54659)
- 大学(44132)
- 学学(42032)
- 农业(41124)
- 融(35762)
- 金融(35762)
- 技术(35573)
- 财经(32908)
- 教育(31728)
- 业经(30079)
- 经济研究(28698)
- 经(28178)
- 业(24807)
- 问题(23618)
- 财会(21768)
- 技术经济(21617)
- 统计(19818)
- 会计(19737)
- 贸(18913)
- 版(18555)
- 策(18350)
- 现代(18326)
共检索到586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震
作为中国的一种特殊财政现象,土地财政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行为及其效率。本文以2007—2017年我国上市企业为分析对象,通过纳入地方政府意志探究土地财政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地方土地财政强度越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而不同属性的企业在面对土地财政的影响时存在差异化的表现;从宏观影响机制来看,土地财政强度越大越会抑制区域层面的技术交流,并驱动地方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投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抑制作用;从微观影响机制来看,土地财政强度越大越会驱使企业强化金融杠杆以获取更多金融资源,这样的后果之一就是企业的财务稳定性下降,并对企业的研发投入造成挤出,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会影响"土地财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范式,"为增长而竞争"的制度激励强化了土地财政的负向抑制作用,"为创新而竞争"的制度激励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土地财政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官小燕 刘志彬
本文以2007~2017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所处地区的社会信任度越高,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越高,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社会信任可以缓解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和融资约束程度,提高企业创新意愿及获取创新资源的能力。此外,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信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正式制度的不足,进而推动企业创新。
关键词:
社会信任 信息不对称 融资约束 企业创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日东 曹婧博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不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会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并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是多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并有异质性表现。以200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的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现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加R&D投入等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优化和完善人口、教育及劳动政策,积极发掘和创造人口红利,以弱化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结构的消极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赖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转向利用技术红利的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玥璠 张真昊
通过大样本实证分析,本文试图回答"ERP系统实施对于我国企业财务绩效是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及"怎样的企业实施ERP系统后财务绩效表现更好"等问题,并得出结论:在1999-2008的样本期间内,中国制造业企业ERP系统的实施对其ROA、ROE、CAT、TAT指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ROS指标的影响则不显著,即ERP的实施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营运能力提高有显著贡献,而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直接帮助则不明显;而大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实施ERP对其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分别比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的更大。
关键词:
企业资源计划 财务绩效 制造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凯华 高翔
在分析政府效率竞争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基础上,结合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构建评价政府效率的多维度体系,利用数据包络方法量化中国省际政府的政府效率,实证检验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效率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政府效率竞争在初期通过"治理成本效应"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府效率的改善又会通过"市场配置效应"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区别企业所有制属性、技术水平和所在地区后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政府应继续致力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政府效率,促进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以财政分权改革为契机,选择中国2000—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探讨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以及两者的交互项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只是因为地区的差异而表现出促进效果的不同。财政分权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要继续完善财政分权改革的措施,为各地政府搭建有效的投融资平台,助推地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覃飞 陈亚会 徐长生
在我国强调法治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大背景下,法律执行效率这一软环境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我国2000—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地市级法律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法律执行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法律执行效率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进一步考虑要素投入、产权属性等企业异质性因素以及区域差异后还发现:法律执行效率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且对劳动密集型私有企业的正面效应更大;较高的法律执行效率还能通过保护技术和专利等显著提升高研发投入型企业的生产效率;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因较差的法制环境削弱了法律执行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梁雅楠 张成
在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否破解“生产率悖论”是值得关注的现实命题。基于CNRDS数据库,运用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破解企业生产率悖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非制造业行业中更为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自主创新效应、发挥人力资本优化效应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企业应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以差异化转型策略加强企业间数字化协同、发挥人力资本优势,积极推进数字化变革。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生产率悖论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梁雅楠 张成
在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否破解“生产率悖论”是值得关注的现实命题。基于CNRDS数据库,运用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破解企业生产率悖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非制造业行业中更为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自主创新效应、发挥人力资本优化效应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企业应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以差异化转型策略加强企业间数字化协同、发挥人力资本优势,积极推进数字化变革。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生产率悖论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建威 王绒绒 闫新创
近年来,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经济后果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就其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及二者作用机制的探讨却十分匮乏。着眼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出成果,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及作用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在控制内生性、稳健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会弱化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同时,在非国有、相对清洁型企业中,社会责任履行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企业管理者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了借鉴。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平祥 李宝伟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的"生产率之谜"根源之一在于企业金融化行为,表现为企业越来越偏好配置金融资产。理论上,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储蓄"和"挤出"的双重作用机制。进一步地,基于2008—2016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GMM方法,实证了"生产率之谜"来自金融化假说的一个解释。实证结果显示:(1)金融资产配置与TFP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说明金融资产配置在"TFP增速下降"之谜中扮演了促进因子的角色;(2)金融资产配置的挤出效应大于储蓄效应,表明企业套利动机强于储蓄动机,意味着长期来看TFP增长动力趋于弱化;(3)对TFP作用大小随企业所有权性质呈现出较大差异,非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储蓄"效应更加显著,而国有制造业企业则更多的是挤出效应;(4)融资约束越小、杠杆率越高、机构投资者越集中、企业规模越大和托宾Q值越低的企业更加偏好金融资产配置,其通过"挤出"效应而对TFP的负向作用也越大。因此,警惕企业金融活动的过度化,并采用差别化的"疏""堵"结合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制造业企业能"安心做好主业"。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彩霞
随着所得税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要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附注中披露一系列所得税会计信息,增加的所得税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呢?通过对2007~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统计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公司仅披露了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构成,而对所得税费用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关系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相关事项披露不详或未予披露,导致所披露信息之间的关联性较差。因此,为保证所得税信息的相关性,必须对所得税会计信息披露加以规范。
关键词:
所得税 信息披露 表外披露 信息含量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芳
通过分析2007-2010年沪深两市非金融业上市公司营业外收支净额、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这三个非主营因素对利润的贡献发现,我国绝大多数公司的非主营因素对公司利润产生了正面影响,但很多公司特别是大公司的非主营因素对利润的贡献偏高,其中营业外收支净额对利润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投资收益,而公允价值变动一般情况下对利润贡献很小,但在金融市场动荡期间则会对利润产生较大不利影响。上述特点很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总体利润不确定性偏高、不利于企业和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大经济体系的系统风险、以及不利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树立。
关键词:
非金融业上市公司 非主营因素 利润贡献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申香华
银行信贷是中国企业最重要的资本来源,信贷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和定价机制也是银行、企业、学界及其他相关方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认为财政补贴作为政府对企业的隐性担保机制,能降低银行对企业的风险评估,进而降低企业债务成本。基于此,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2012年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银行风险识别能力、政府财政补贴和企业债务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在信贷资源定价上具备显著的风险识别能力,对高风险公司要求更高的利率。财政补贴有降低银行风险评估级别,从而降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但该作用只在财政补贴力度足够大,使公司由营业利润小于零的高风险公司变为盈利公司时才显著。说明在银行重视信贷风险管理的市...
关键词:
财政补贴 风险识别 银行信贷 债务成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永华 王泽宇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政策,对农业实施财政补贴。农业补贴实施后仍然存在着效率低、无法达到政策预期效果的问题。以政府向农业企业提供的财政补贴为例,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选取了沪深两市21家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就补贴政策对其融资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财政补贴的信息传递效应整体上不利于农业企业从外部获取融资,但不同类别补贴的作用效果有明显差异;而补贴的决策激励效应会使农业企业倾向于扩大其短期负债水平。针对提高补贴效率提出了调整补贴资金投向、优化补贴发放方式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 财政补贴 企业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资产减值行为与盈余管理——来自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证据
税收分成、地方政府行为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73个地级市的检验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影响研究——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外部审计能否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
地方政府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地方政府竞争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财政分权、政府行为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上市公司不同资产重组方式绩效评价——2003年沪深两市A股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