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7)
2023(6829)
2022(5532)
2021(5217)
2020(4051)
2019(8836)
2018(8572)
2017(16723)
2016(9246)
2015(9779)
2014(9891)
2013(9548)
2012(8956)
2011(8133)
2010(8218)
2009(7368)
2008(7477)
2007(6580)
2006(5793)
2005(5288)
作者
(27456)
(23504)
(22765)
(22095)
(14884)
(11137)
(10312)
(8831)
(8713)
(8393)
(8170)
(7926)
(7689)
(7482)
(7334)
(7052)
(6821)
(6785)
(6700)
(6673)
(5825)
(5740)
(5519)
(5385)
(5333)
(5260)
(5162)
(4899)
(4739)
(4718)
学科
(36266)
经济(36224)
管理(22970)
(21708)
(16818)
企业(16818)
方法(13419)
(11864)
数学(11486)
数学方法(11280)
(11059)
中国(10379)
(8927)
业经(8477)
土地(8306)
(7859)
(7627)
金融(7625)
农业(7419)
(7071)
银行(7050)
(6808)
地方(6264)
理论(5740)
(5608)
贸易(5607)
(5456)
(5426)
(5351)
财务(5342)
机构
大学(132253)
学院(131717)
研究(49093)
(48759)
经济(47686)
管理(44604)
理学(38434)
理学院(37857)
管理学(36930)
管理学院(36695)
中国(36465)
科学(32470)
(28663)
(27530)
(26154)
(24039)
研究所(24010)
业大(22067)
农业(21887)
中心(21805)
(20389)
财经(19510)
(19057)
师范(18817)
(18337)
(17843)
北京(17479)
(15990)
经济学(15641)
(15573)
基金
项目(91842)
科学(72120)
基金(67173)
研究(64477)
(60933)
国家(60457)
科学基金(50091)
社会(41035)
社会科(38848)
社会科学(38833)
(35378)
基金项目(35077)
自然(32956)
自然科(32184)
自然科学(32171)
自然科学基金(31615)
(31104)
教育(29690)
资助(26880)
编号(24778)
重点(21582)
成果(21120)
(20444)
(20025)
(19036)
课题(18507)
(18432)
创新(17890)
计划(17759)
科研(17689)
期刊
(54572)
经济(54572)
研究(37110)
中国(28860)
学报(26797)
(26311)
科学(24218)
大学(19474)
学学(18615)
(17903)
农业(17665)
管理(15593)
教育(15202)
(13356)
金融(13356)
财经(9809)
业经(9204)
技术(8872)
经济研究(8611)
(8412)
(8396)
(8212)
业大(7376)
问题(7212)
资源(6919)
科技(6472)
农业大学(6119)
(6040)
理论(5365)
现代(5351)
共检索到194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玉珍  程军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土地调整,包括大调整和小调整两种基本方式。当前,我国农村"土地调整"类社会冲突,在表现形式上是围绕"需要调整"与"不得调整",即村庄习惯层面的应然性与法律层面的不合法性之间的社会冲突,但在实质上却是争夺土地使用权以及附着于农地上的"社会保障效应"。由于土地调整的阻力与推力同时增大,土地调整类社会冲突呈现为一种推力与阻力双强的社会冲突形式。"土地调整"类社会冲突的减生与化解大致有三种可能路径:一是允许农村社区内部"小调整";二是赋予新增人口"可替代性保障";三是实施股份制承包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新刚  陈祎芳  卢鑫  
利率市场化是世界各国利率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诉求。《资本论》从理性与价值的双重维度构建了分析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以此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遵循与各国相通的普遍性路径——价值维度向理性维度转向,另一方面遵循本国独有的特殊性路径——"张力性"的理性化进路;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既可享受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福利,又能避免这一过程中付出过多发展中的代价。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文婕  
WTO改革的"包容性"方案针对的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普遍性"困境:在规则上,"市场化"标准难以形成普遍性共识;在体制上,特殊与差别待遇的存续与升级之争导致规则的普遍性适用分歧;在法理上,多元成员间的现实差异和为实现形式普遍性而内嵌的融合机制,导致了多边体制内生的"普遍性"悖论。该困境的溢出效应表现为多边体制外"市场化"规则的普遍性升级和泛区域小多边机制的普遍性效应。当前权力与规则双驱并行的国际造法现实,决定了多边体制改革的包容性进路,即在多元差异化主体间的最底线求同。中国应以包容的"多元共同体"为目标,重视小多边造法活动的普遍性辐射效应,主动提供区域治理公共产品,以有效引领普遍性困境的突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施德堂  李秉柏  
阐述了现代化农业的概念与内涵,我国农业现代化途径在农业发展中的阶段性、经济发展的必然性、科学技术先导性及自然资源基础性等方面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并提出了遵循规律,加速推进不同类型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对策。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虹  颜廷标  
邯钢将成本管理放在"核心"位置,将成本作为"牛鼻子"来抓,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然而,邯钢将成本管理视为核心工作的管理思想是否具有普遍性,通过对邯钢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内容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邯钢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既具有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局限性)。将成本管理放在"核心"位置,其普遍性在于:一是成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相对主义的教育研究观认为,基于研究者个人的主观立场,研究观点与思想不可能形成普遍、客观的理论,追求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教育研究的误区。但正确、真实、合理的教育观点必然是普遍的,作为认识教育实在的研究,本质上追求的是教育理论或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这是教育研究的构成性规则和责任。教育理论的合理性,在于研究者使用的理据是普遍的,在于观点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当下教育研究拒绝理论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导致研究缺乏严肃的理论检验,导致研究观点的任意性。教育研究建筑有效的教育理论,就要超越主观因素,追求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理论思想。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利玲  孙维莲  唐东羚  
PPV(Pay Per View)服务是一种由出版商提供的单篇文献服务,近年来在西方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基于Journal Seek数据库,选取20家大中型出版商和20家微型出版商,研究其提供PPV服务的普遍性及易用性,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大部分出版商都提供PPV服务,且出版社和第三方服务商提供多种服务方式以适应不同机构和人群的文献需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震  
在当今全球化理论中,地方性文化知识在互为"他者"的前提下,可以得到多元化的发展。"浙学"本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其名称来由或与南宋道学家朱子有关,在其审视下,浙学构成了比落入禅学的"江西之学"更为可怕的"功利之学"。从类型学的角度看,在12至16世纪的四百年之间,浙学至少有五种不同的形态及其源流,充分表明浙学在传统上便具有多元性特征。然而若从文化发展的视野看,浙学作为地方知识既有地域性又有超越地域的普遍性特征,而这种普遍性并不排斥多元性,因为文化多元性必内含普遍的意义;正是在承认地方文化的多元普遍性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文化的互相学习,因为在具体的差异中才能达到某种共同的肯定和普遍的承诺。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张彦  张林  
一个健全的科技奖励制度是用普遍性来解释的,本文结合我国国情论述了与普遍性相关的三个问题:(1)同行评议制的改进;(2)普遍性与稀缺性的矛盾;(3)技术领域以专利为主、以奖励为辅的方法。本文认为,确保科技奖励以普遍性方式运转的关键在于评奖环节规范、公正、合理;奖励的普遍性与稀缺性矛盾,囿于奖励系统是不可能解决的,需对分配制度作整体性思考;对技术成果,应改变重奖励、轻专利的状况,且在奖励模式上也应有所改变,促进科技全面长入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翔  马辉  
在组织中,员工会有意地保留自身的观点、建议及想法,员工沉默现象的发生具有普遍性。本文结合员工沉默现象所涉及到的4W(谁沉默?向谁沉默?所沉默的问题是什么?沉默表现形式是什么?),对员工沉默行为重新进行了内涵界定。员工的沉默行为并非属于一种偶然性现象,而是员工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属于员工出于理性或部分理性的决策结果。基于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即在员工理性和部分理性的两种决策状态假设下,通过数理演绎的方式分别推导出员工的沉默决策有其必然性的一面,进而论证出沉默现象的发生具有普遍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叶栋梁  马莎  
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普遍性程度未曾涉及。本文利用投资——现金流敏感模型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普遍性的量化值,发现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普遍性程度极高。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普遍性受到了相关制度的明显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翟爱梅  罗伟卿  
本文基于股票价格波动的弹塑性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中国金融市场中的惯性和反转的金融异象。通过采用2005-2011年A股市场的全样本数据,实证检验股票价格的弹性和塑性特征,从而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反转效应和惯性效应的原因,进而证明市场惯性和反转这种金融异象普遍存在于中国A股市场。区别于以往的研究,本文不再仅仅对表现"最优"和"最差"的股票样本进行检验,转而对市场中全部的股票样本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对于探讨价格变动的内在规律性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证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年度对弹塑性系数进行了估计,证实了随着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深入,证券市场逐步发展成熟,市场效率逐渐提高。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翼  
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中国共产党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积极回应,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则是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理论特质的重要视角。普遍性方面,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普世价值”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根本共识,成为各国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标准。特殊性层面,各国通过各自实践对全人类共同价值进行个性化阐释,使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得以独特体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交融统一,不仅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深度,更是精确把握其实践路向的重要方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宝  
文章利用联合国2014年发布的城乡分年龄性别数据,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具有普遍性。同时,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存在明显阶段性,在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3%~4%及10%时存在两个转折。分段回归结果显示,在第一个阶段(60+人口比例<3.5%),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差异将扩大0.172个百分点;在第二个阶段(3.5%≤60+人口比例<10%),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差异将缩小0.243个百分点;在第三个阶段(60+人口比例≥10%),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差异将扩大0.211个百分点。结合理论分析,文章提出了修正的"城乡差异转变模型",认为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将经历"扩大—缩小—再扩大—再缩小"4个阶段。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荣珍  孙然  
社会福利制度,或称社会保障体制,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政策措施的总称。各国具体的社会福利制度虽然千差万别,但从社会福利的发放原则、福利的意识形态以及国家照顾责任的对象的角度笼统说来,则要么属于选择性福利模式,要么属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