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3)
- 2023(11873)
- 2022(10013)
- 2021(9592)
- 2020(8209)
- 2019(18695)
- 2018(18814)
- 2017(36999)
- 2016(19594)
- 2015(22169)
- 2014(21921)
- 2013(21198)
- 2012(19359)
- 2011(16973)
- 2010(16941)
- 2009(15435)
- 2008(14613)
- 2007(12860)
- 2006(11178)
- 2005(9469)
- 学科
- 济(84882)
- 经济(84809)
- 业(63599)
- 管理(53338)
- 农(47877)
- 企(42147)
- 企业(42147)
- 方法(38538)
- 数学(35155)
- 数学方法(34528)
- 农业(31768)
- 业经(21118)
- 中国(19163)
- 技术(17686)
- 财(17590)
- 地方(17284)
- 学(15986)
- 制(14568)
- 贸(13443)
- 贸易(13436)
- 易(13125)
- 发(11987)
- 土地(11870)
- 理论(11777)
- 环境(11585)
- 策(11171)
- 农业经济(10754)
- 银(10742)
- 银行(10723)
- 体(10490)
- 机构
- 学院(270113)
- 大学(262941)
- 济(111449)
- 管理(110344)
- 经济(109252)
- 理学(96605)
- 理学院(95702)
- 管理学(93686)
- 管理学院(93210)
- 研究(84409)
- 中国(65689)
- 农(62191)
- 京(53904)
- 科学(53336)
- 业大(47760)
- 农业(47705)
- 财(45598)
- 中心(42943)
- 所(41317)
- 江(40758)
- 研究所(37786)
- 财经(37135)
- 经(34126)
- 范(33970)
- 师范(33606)
- 经济学(33069)
- 北京(32241)
- 经济管理(31963)
- 州(31542)
- 农业大学(30173)
- 基金
- 项目(192802)
- 科学(153329)
- 研究(141347)
- 基金(140443)
- 家(121945)
- 国家(120907)
- 科学基金(105587)
- 社会(90436)
- 社会科(85496)
- 社会科学(85475)
- 省(79084)
- 基金项目(75038)
- 自然(68796)
- 自然科(67236)
- 自然科学(67218)
- 自然科学基金(65962)
- 教育(64738)
- 划(63964)
- 编号(58560)
- 资助(56912)
- 成果(44279)
- 重点(42871)
- 部(42627)
- 发(42437)
- 创(41250)
- 课题(38941)
- 创新(38590)
- 国家社会(37276)
- 科研(37071)
- 教育部(36185)
- 期刊
- 济(120349)
- 经济(120349)
- 研究(69872)
- 农(64277)
- 中国(54618)
- 农业(43945)
- 学报(41130)
- 科学(40254)
- 管理(36416)
- 财(33631)
- 大学(32755)
- 学学(31476)
- 技术(28462)
- 业经(26830)
- 教育(25995)
- 融(24383)
- 金融(24383)
- 业(21037)
- 财经(17056)
- 经济研究(17004)
- 问题(17002)
- 技术经济(15204)
- 经(14598)
- 版(14566)
- 农村(14558)
- 村(14558)
- 农业经济(14218)
- 科技(14210)
- 统计(14143)
- 资源(13785)
共检索到385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江鑫 颜廷武 尚燕 张俊飚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冀、鲁、皖、鄂4省1372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存在规模经济效应;(2)地块数和区位条件是限制小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客观因素,在土地规模短期不能扩大的情况下,秸秆还田技术不具备普适性是该项技术推广受阻的重要原因;(3)配备秸秆还田服务人员机构,有针对性地对小规模男性农户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和经济感知,能显著促进小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结论:应从改善机械作业条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改进秸秆还田技术,降低技术采纳成本;培育秸秆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户认知等方面着手,有效推广秸秆还田的耕作技术手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柯晶琳 颜廷武 姜维军
基于河北、安徽、湖北三省1150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探讨了农户兼业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其中介效应及务工距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纯农户,兼业户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农户兼业通过风险分担间接影响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间接影响占比为24.43%;(3)当纯农户选择在乡内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会提高15.0%,选择在县内乡外务工时,兼业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当纯农户选择省内县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9.2%,选择省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10.0%。因此,为更好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政府部门应该引导和鼓励农户就近务工,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培育和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柯晶琳 颜廷武 姜维军
基于河北、安徽、湖北三省1150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探讨了农户兼业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其中介效应及务工距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纯农户,兼业户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农户兼业通过风险分担间接影响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间接影响占比为24.43%;(3)当纯农户选择在乡内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会提高15.0%,选择在县内乡外务工时,兼业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当纯农户选择省内县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9.2%,选择省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10.0%。因此,为更好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政府部门应该引导和鼓励农户就近务工,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培育和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盖豪 颜廷武 何可 张俊飚
农户是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的直接受益者,从农户视角来评价秸秆还田服务绩效水平,并诊断其可能的障碍因子,可为提高秸秆还田服务绩效提供决策依据。从秸秆还田服务过程和秸秆还田服务结果两个阶段、农户经济人属性和社会人属性两个方面构建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通过对冀、鲁、皖、鄂四省农户的问卷调查,评价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绩效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山东省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绩效水平为"优秀",河北省的绩效水平"一般",湖北省和安徽省绩效水平"较差"。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绩效水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农户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结果的评价,其次是还田过程阶段的评价;影响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绩效水平的主要因子为还田服务后社会发展情况、耕地病虫害情况、还田政策补贴及还田后耕地熵情的评价。为此,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的绩效水平,加强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的宣传推广,积极完善秸秆机械化还田补贴等政策措施,提高还田后配套化设施及服务供给,应是当前政策关注的重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璐瑶 颜廷武
[目的]研究揭示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机制和效应。[方法]文章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湖北、河南2省177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分化水平下农户采纳意愿的差异性。[结果](1)社会信任、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社会信任主要通过感知利益间接作用于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其中介效应分为别为0.165和0.001;(3)从多群组分析结果来看,低水平分化和高垂直分化农户的社会信任对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烈。[结论]政府应构建农户高度信任的外部环境,提高农户多维度价值感知,针对不同分化水平的农户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以切实增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积极意愿,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本文基于大西南(非平原)与华北平原地区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采纳此技术受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工具及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贫富差距因素负向影响。在区分两类地区基础上发现,信息诱导、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共同正向影响因素,而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补贴刺激、贫富差距在两类地区农户中的影响程度不同。对非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家庭贫困因素是制约其采纳行为的关键因素,政府的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有正向影响,但补贴刺激未起到效果;对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其采纳行为受家庭贫困因素影响不明显,政府的补贴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而监管约束机制下的惩罚措施反而抑制了其采纳行为倾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本文基于大西南(非平原)与华北平原地区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采纳此技术受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工具及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贫富差距因素负向影响。在区分两类地区基础上发现,信息诱导、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共同正向影响因素,而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补贴刺激、贫富差距在两类地区农户中的影响程度不同。对非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家庭贫困因素是制约其采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钰莹 司伟
经营规模的扩大为秸秆机械化还田创造了有力条件。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是促进农户秸秆还田的重难点。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经营规模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探讨其提升途径及效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秸秆还田率较低,农户、地块采纳率分别仅为20.59%和17.74%,但呈现出随经营规模增加而提高的态势,且不同规模的农户未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原因有所差异。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且秸秆还田补贴、机械设备供给、机械作业质量在经营规模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具有显著提升效应。各途径的提升效应随样本采纳秸秆还田概率的提高呈不同变化。研究表明,适度扩大经营规模、进行政策动态干预是促进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关键。因此,提出持续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作业补贴标准和瞄准性、加大秸秆还田研发投入与技术培训、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晓敏 颜廷武
在能源结构变迁和农牧分离背景下,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对发展高质量生态农业、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湖北省4市(州)628份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技术认知体系,并利用Logit模型分析技术认知、环境规制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认可度偏低,秸秆还田技术高昂的成本与不确定性是导致农户技术认可程度偏低的主要原因。(2)经济效益、技术易用性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成本投入、技术适用性、技术风险则会显著抑制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3)处罚约束因具有强制性特点,利于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有序化,直接影响农户决策过程;而经济激励间接影响农户决策,在经济效益、技术风险影响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对此,应多措并举提高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认知水平,多方联动促进秸秆还田技术产学研用协同,精准识别政策受众和政策效果并分类施策,以有效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技术认知 经济激励 处罚约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基于388份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政策工具刺激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3种政策工具的刺激对总体样本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为进一步验证政策工具在不同地区刺激的影响效果,分别对样本中属于大西南(非平原)和华北平原两类地区农户采纳行为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监管约束与惩罚、信息诱导措施在两类地区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刺激农户采纳该技术;补贴激励措施在非平原地区中的影响不显著,未起到预期效果,而在平原地区中对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盖豪 颜廷武 何可 张俊飚
基于冀、皖、鄂3省5个市(县)22个村的668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社会嵌入理论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的嵌入因素。结果表明:政府支持、农户认知和社会资本网络3个维度9个变量的"嵌入因素"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政府政策宣传、项目扶持,农户生态、社会、经济价值认知,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互惠规范和农户参与网络正向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对此,政府应提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力度,因地制宜构建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社会嵌入环境,以有效促进农户积极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社会嵌入 农户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颜廷武 张童朝 何可 张俊飚
本文利用安徽、山东等七省的686份农民调查数据,对农民秸秆还田的决策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构建Binary Logistic模型探究个体及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及还田福利认知对农民还田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民的思想观念并非盲目落后,只有给予追求个人或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农民充分尊重,秸秆还田才可能取得预期成效。农民对秸秆还田的生态和社会福利认知水平成为影响其还田决策的重要因素,还田经济福利认知的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个体和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对农民秸秆还田意愿作用更明显,其中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显著,但补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颜廷武 张童朝 何可 张俊飚
本文利用安徽、山东等七省的686份农民调查数据,对农民秸秆还田的决策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构建Binary Logistic模型探究个体及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及还田福利认知对农民还田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民的思想观念并非盲目落后,只有给予追求个人或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农民充分尊重,秸秆还田才可能取得预期成效。农民对秸秆还田的生态和社会福利认知水平成为影响其还田决策的重要因素,还田经济福利认知的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个体和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对农民秸秆还田意愿作用更明显,其中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显著,但补贴与处罚措施却对农民还田意愿呈负向影响,现有的奖惩机制有待完善。据此,提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绿色化理念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综合福利认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提高奖惩政策瞄准精度等政策建议,以提升并推进作物秸秆还田利用的效率水平与实践进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颖 王立刚 张彦东 杜艳芹 甘寿文 王丽英
秸秆还田是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绿色生产技术。农户作为秸秆还田技术的实际应用者,参与环境保护为公众带来生态福利,理应获得合理的补偿。现行的秸秆还田补贴政策,采用基于成本测度的补偿标准,低估了农户技术采纳的意愿,导致补偿标准过低,难以获得农户的响应。为了发挥补偿政策的激励作用,推动秸秆还田技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户支付意愿的视角,基于河北省徐水区301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Prob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探明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机理:教育年限、灌溉次数、问题求助、还田作用及WTP投标值占比等5个因子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费用的支付意愿,而劳动力比率与支付意愿呈负相关;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对数回归模型,测算得出徐水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为564.9元/hm~2。最后,提出秸秆还田技术生态补偿政策建议:一是给予普通农户420元/hm~2的补偿,相关人员6元/hm~2的报酬;二是建议设立单独的"补贴服务中心",负责补贴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三是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并针对老龄化家庭提供完善服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晓敏 颜廷武
农户的生态自觉性是确保秸秆还田技术长久实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河北、安徽、湖北三省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回归模型,分析技术感知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自觉性意愿的影响,探讨农户对秸秆还田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57.23%的样本农户在没有政府监督和补贴时仍愿意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初步具备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性。样本农户对秸秆还田的环境福利感知较高,经济福利感知较低,86.8%的农户认为采用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保护环境,而只有53.04%的农户认为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增产增收。经济感知、感知易用性、村干部和技术员影响、文化程度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性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年龄、农业年收入有负向影响。因此,应多手段提高农户秸秆还田的经济感知,多渠道增强秸秆还田的技术易用性,多举措发挥村干部和技术员的带头示范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