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33)
- 2023(6848)
- 2022(5924)
- 2021(5725)
- 2020(4955)
- 2019(11732)
- 2018(11831)
- 2017(22921)
- 2016(12282)
- 2015(14107)
- 2014(14018)
- 2013(13757)
- 2012(12583)
- 2011(11228)
- 2010(11432)
- 2009(10300)
- 2008(9674)
- 2007(8588)
- 2006(7366)
- 2005(6364)
- 学科
- 济(53536)
- 经济(53504)
- 业(32964)
- 管理(32104)
- 企(25334)
- 企业(25334)
- 方法(23593)
- 数学(21659)
- 数学方法(21139)
- 农(16581)
- 技术(14092)
- 学(13325)
- 地方(13260)
- 农业(11486)
- 中国(10840)
- 业经(10124)
- 土地(9127)
- 财(8137)
- 贸(8037)
- 贸易(8030)
- 理论(7901)
- 易(7708)
- 制(7585)
- 环境(7502)
- 技术管理(7398)
- 和(6745)
- 体(6093)
- 教学(6070)
- 经济学(5932)
- 划(5887)
- 机构
- 学院(168208)
- 大学(165591)
- 管理(66643)
- 济(63737)
- 经济(62112)
- 理学(57423)
- 理学院(56746)
- 研究(56624)
- 管理学(55333)
- 管理学院(55043)
- 中国(42656)
- 科学(38796)
- 京(36949)
- 农(34445)
- 业大(31266)
- 所(29091)
- 中心(27511)
- 江(27463)
- 研究所(26751)
- 农业(26070)
- 财(24879)
- 范(22960)
- 北京(22953)
- 师范(22724)
- 院(21784)
- 省(21751)
- 州(21436)
- 技术(21174)
- 财经(19860)
- 经济管理(18572)
- 基金
- 项目(120404)
- 科学(93725)
- 研究(85632)
- 基金(84523)
- 家(75022)
- 国家(74458)
- 科学基金(63470)
- 省(51481)
- 社会(51361)
- 社会科(48606)
- 社会科学(48592)
- 基金项目(45609)
- 自然(43623)
- 自然科(42536)
- 自然科学(42527)
- 自然科学基金(41698)
- 划(41443)
- 教育(39464)
- 编号(35501)
- 资助(35109)
- 重点(27365)
- 成果(26707)
- 发(26305)
- 创(25487)
- 部(25094)
- 课题(24992)
- 创新(23997)
- 计划(23324)
- 科研(23063)
- 科技(21437)
共检索到249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适 陈茜苗 王志刚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生产模型,分析了农地规模、农业生产成本等因素对植保无人机技术采纳的影响,认为合作社有助于个体农户跨越农地规模限制,提高采纳水平。基于吉林省812份一手调研数据,回归结果显示,农户实际耕种面积、加入合作社等因素对认知和采纳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估算,制约植保无人机技术采纳的规模门槛约为30亩。最后,本文建议发挥合作社在科技推广中的作用,跨越土地规模门槛,提高农户植保无人机采纳水平,从而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压力等一系列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敏 李菁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入股合作社从自愿组合到合作瓦解,再到村集体组织主导的合作社的强制性演化的内在机制,揭示合作社价值攫取及绩效增长的规律性问题。研究方法:博弈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合作社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导致自愿合作瓦解,村集体组织为获得攫取土地价值的机会进而推行合作社的强制性演化;(2)当土地发展性价值尚未凸显时,农户愿意放弃土地发展性价值而获取农业绩效增长;(3)当土地发展性价值超过绩效增长量时,合作社强制性演化将瓦解。研究结论:(1)村集体组织与农户的价值攫取关系,即农户获取的绩效增长能够弥补其放弃的土地发展性价值是强制性演化的前提条件;(2)强制性演化一旦瓦解,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敏 陈风波 陈凤娴
为了促进农户外包具有信任品属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本研究基于1 080个农户,以及他们种植水稻相关的4 999个决策单元数据,分析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影响农户外包水稻无人机植保社会化服务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中国农村信任不再局限于“熟人社会”人际信任,进一步扩大到制度信任层面。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构建多维度农户信任,共同影响农户外包。在水稻植保环节,农户信任对外包植保服务起关键作用;2)经济水平不同地区,农户信任对植保服务外包影响不一致。经济发达的广东珠三角地区,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均促进农户外包;而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部,制度信任显著促进农户外包;3)植保服务补贴和水稻种植保险均促进植保服务外包。前者为农户了解植保服务信息提供契机,直接促进农户外包。后者在制度信任对农户外包行为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有助于弥补供需双方信任基础不强缺陷,提高农户制度信任水平。最后,提出引导植保服务提供本地化、继续完善植保服务补贴、落实水稻种植保险政策赔付制度、完善植保服务契约尤其是保证服务质量条款的政策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英 吴海添 周志艳 臧禹 赵玲丽 周铭杰 吕子晨
随着中国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对植保无人机的作业质量越来越重视。植保无人机进行仿地定高飞行作业,是提升植保无人机作业质量的关键。回顾了多种传感器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进展,概括和总结了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GNSS、气压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定高飞行技术上的应用。并对上述传感器技术和仿地定高飞行控制方法进行了局限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植保无人机作业场景的特点,提出对植保无人机仿地定高飞行进行区域划分,并提出姿态调整控制策略。通过对植保无人机仿地定高飞行的控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适合植保无人机的适应性广、可靠性高且成本较低的测距方法及仿地控制方案,提出了多种传感器组合定位、人工智能场景识别定位、基于模型设计的高精度定高控制系统等解决方案,为植保无人机更好地实现精准作业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仿地定高飞行 传感器 定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希颖 胡睿
当前,应用于农业领域的种植和保护的植保无人机,因为具备效率高、成本低与节约劳动力的特点,可以极大提高农业作业能力,这两年得到较快地发展。但是,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植保无人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世界上农用无人机发展较为完善的美国、日本经验,提出了如何借鉴的对策,可以帮助中国植保无人机取得良性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发展现状 美日经验 借鉴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守莉 杨宁 边爽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作为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民收入来源的重要依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至今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传统经营方式弊端日益显现,农民种粮收入难以实现有效增长。[目的]为了达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小城镇建设等目的。[方法]通过选取产粮大县公主岭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对不同土地经营规模下的种粮成本及利润水平进行比较,并运用c-D生产函数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从种植成本来看,520hm2中等经营规模投入的综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梦阗 韩继良 冯晓春 林娜 阮俊虎
为解决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下植保无人机“单基站-多无人机”模式任务分配调度的精细化匹配问题,建立了任务分配调度的两阶段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首先,引入了考虑温度影响下的农药药效可变时间窗、植保无人机农田中飞行模式选择、变动耗电速率等农业参数变量,在快速精准解决农户分散的植保需求条件下,求解出植保无人机任务分配调度的成本最小化目标;然后在保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改变植保无人机的电池额定续航时间、农田中的飞行模式、温度对应的最佳药效可变时间窗和需求大小4个参数,研究了植保成本的改进情况。结果显示,各植保无人机搭载续航时间长的电池、在农田中选择长边转弯栅格形飞行、选用发挥最佳药效温度范围大的农药种类和提高单位时段平台服务量上限策略,分别可以降低40.02%、12.45%、21.17%和39.19%的植保成本。以上结果表明,引入了具体农业生产要素的混合整数规划的模型科学有效,更适用于农服平台的植保无人机任务分配调度。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曲秉春 金喜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中国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组织方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近年来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带动农户增收方面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发展资金短缺、人力资源匮乏、组织结构不稳定、管理体制不顺畅、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应从政策制定、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收入 合作社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邱立军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资金紧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文章以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对其融资问题展开研究,针对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从资本构成、债务来源、融资困难程度等3个方面对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吉林省农民合作社债务融资比例较低,且民间融资成为其主要融资来源,多数合作社存在不同程度的融资困难。并选取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的合作社盈利能力、合作社抗风险能力、合作社管理机制、信用状况、涉农金融机构信贷倾向、涉农金融机构创新能力和政府政策等7个变量建立解释结构模型(ISM),最终得出信用状况和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是影响合作社融资的根本原因,合作社的盈利能...
[期刊] 征信
[作者]
乔杰 杜海娇 冯帅 李莹
近年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遇到瓶颈,主要由于担保公司自身管理经营不规范、经济环境影响、金融机构对担保公司准入的审慎政策导致。建议通过建立银行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的合作机制,发展政府控股或参股、市场化经营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兼并重组做优做强,完善担保公司外部监管模式等方式促进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融资性担保公司 可持续发展 金融机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齐露鹭 李秀霞 李辉
[目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是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文章旨在为实现城市转型和精明增长双赢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四平市为例,首先,利用土地集约度公式,对2015年四平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其次,探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作用机理,构建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利用回归分析和C-D函数确定变量的关系式,将土地集约度作为约束条件,利用2001—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对2015年四平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仿真,并对2030年四平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结果](1)土地集约度在40~60,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全市耕地面积、人口、GDP较2015年分别变化22.02%、-5.50%、0.16%、161.92%;(2)土地集约度在60~80,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全市耕地面积、人口、GDP较2015年分别变化12.98%、-4.26%、1.12%、188.62%;(3)土地集约度在80~100,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全市耕地面积、人口、GDP较2015年分别变化5.43%、-2.49%、1.53%、254.08%。[结论]2015年四平中心城区集约利用区面积仅占15.91%,中度集约利用区面积占22.50%,低度集约利用区面积占61.59%,说明目前四平城市用地效率低下;今后四平市应提高土地利用率,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应将土地集约度作为约束条件,预测四平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该研究既保护了耕地资源,又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为实现四平市城市转型和精明增长双赢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洁瑕 陈佑启 姚艳敏 石淑芹
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内涵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案,以综合区分区域的功能特点。在回顾以往土地利用区划的特点及问题的基础上,首先界定土地利用功能概念,即在区域土地资源背景调查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功能评价,分析其现状、趋势及分异规律,进而根据区域发展的要求,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分区;然后提出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方案,即采用"3S"技术和列联表互斥矩阵分类方法,依据土地利用功能内涵及分区原则,在土地资源利用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与土地生态环境3个方面进行区域的划分。最后,以吉林省为例,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结果表明,该方案实践...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敏
土地入股合作社是党中央鼓励构建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运行绩效直接影响到合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AHP决策方法构建了土地入股合作社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并运用MATLAB软件对计算判断矩阵进行了一致性检验。从而评价了吉林省S村土地入股合作社9年的运行绩效,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入股合作社 综合绩效评价 AHP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雪秋
本文利用了吉林省2007年至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相关数据,采用了相关关系分析法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经营规模与生产效率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经营规模与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想提高玉米产量,从玉米经营规模着手。最后针对如何扩大玉米经营规模,提高土地利率,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吉林省 玉米 经营规模 生产效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秀玲 高鹤
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系统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其产业发展速度,关系到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吉林省国内旅游收入规模分布基本遵循Zipf法则,规模结构由覆盖全域的单分形演化为局部单分形,收入规模较为集中,首位度明显,呈不规则的Pareto模式;吉林省国内旅游收入规模变差从2007年开始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但在2019年出现了大幅度上升;无标度区覆盖的城市范围呈缩小趋势,国内旅游收入规模结构逐渐退化。因此,吉林省应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全省旅游规模进行系统研究,对全省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指导,推动旅游产业总收入持续增加。
关键词:
Zipf法则 国内旅游收入 吉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