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2)
2023(11952)
2022(9892)
2021(8918)
2020(7550)
2019(16643)
2018(16280)
2017(31644)
2016(17165)
2015(18513)
2014(18113)
2013(18090)
2012(16454)
2011(14571)
2010(14719)
2009(14052)
2008(14242)
2007(12952)
2006(11567)
2005(10154)
作者
(51123)
(43170)
(42900)
(40097)
(26886)
(20865)
(19241)
(16911)
(16228)
(15242)
(14687)
(14356)
(13634)
(13502)
(13235)
(13009)
(12836)
(12510)
(12400)
(12306)
(11038)
(10450)
(10231)
(9896)
(9702)
(9696)
(9487)
(9434)
(8632)
(8559)
学科
(86277)
(76492)
经济(76394)
(69454)
企业(69454)
管理(62747)
(45517)
方法(31962)
农业(30155)
业经(29137)
(24910)
数学(24343)
数学方法(24212)
(18368)
财务(18364)
财务管理(18347)
企业财务(17409)
中国(17017)
技术(16576)
(15907)
(15267)
(14796)
环境(14619)
(14240)
贸易(14236)
(13907)
(13528)
(12995)
(12706)
地方(11781)
机构
学院(254103)
大学(244834)
(109379)
经济(107625)
管理(104168)
理学(90792)
理学院(89941)
管理学(88798)
管理学院(88374)
研究(79309)
(65265)
中国(64259)
农业(50659)
(50199)
科学(49997)
(47491)
业大(47079)
(40718)
(39112)
财经(38470)
中心(37817)
研究所(37073)
(35068)
经济学(32363)
农业大学(32197)
经济管理(30992)
北京(30002)
(29892)
经济学院(29650)
商学(28796)
基金
项目(172992)
科学(137497)
基金(128278)
研究(122104)
(113182)
国家(112036)
科学基金(97184)
社会(82142)
社会科(77661)
社会科学(77633)
(69684)
基金项目(69395)
自然(63688)
自然科(62237)
自然科学(62217)
自然科学基金(61195)
(56584)
教育(52775)
资助(50105)
编号(47835)
(41668)
(39156)
(38051)
(38001)
重点(37988)
创新(35845)
(35652)
成果(35102)
国家社会(34450)
科研(33295)
期刊
(126052)
经济(126052)
(66857)
研究(64451)
中国(48783)
农业(44964)
学报(42746)
科学(41062)
(38241)
管理(37907)
大学(32582)
学学(31950)
业经(28756)
(23669)
金融(23669)
(23333)
技术(20010)
财经(18867)
经济研究(18008)
问题(17644)
(16295)
技术经济(14732)
(14405)
农村(14126)
(14126)
农业经济(13779)
世界(13718)
教育(13095)
商业(13034)
资源(12977)
共检索到366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淑豪  汪浩  
本文运用时间系列的省级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分析了土地要素在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流动对我国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分析表明:近几十年来土地要素在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的流动可从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环境:首先,在粮食自给率不变的条件下,耕地数量的减少使得农地利用强度加大,而过高的农业外部投入成为一大污染源;其次,非农地向农地的转化降低耕地的总体质量,并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下降;再次,土地在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这种双向流动,即农转非和非转农促使我国粮食生产重心转向生态脆弱地区,可能导致环境隐患。据此,文章认为:单纯平衡耕地数量的政策将会给环境可持续性带来不确定性。未来的土地利用和政策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文博  孔凡文  王英华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主要特征,探究城乡土地要素流动与产业聚集的互动关系,提出应明确并有效利用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政策以影响城乡产业发展;基于城乡产业聚集特征有针对性的调整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政策;科学“搭配”入市、征地、增减挂钩三种土地要素流转方式等促进城乡土地要素流动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志强  高丹桂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一个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考虑土地要素流动对二元经济转换的影响。因此,可以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技术,通过构建一个考虑了土地、劳动力两要素流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模型来发展二元经济理论,并据此针对我国现实给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邓晰隆  陈娟  
在继承和综合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市场化测度的基本思想上,建立了测度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并以对四川省苍溪县农村进行实地调研的数据资料,计算出该县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程度的值,发现目前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的程度十分低下,处于非市场经济状态。这说明在农村经济改革中的重点应更加侧重于农村土地要素市场的培育。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存智  
研究目的:探索如何以换地权益书作为土地要素返流的保障手段,以期构建城乡土地自由流动的政策工具。研究方法:政策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土地要素流动存在诸多困境,不仅包括土地多重负担造成流动困难,还包括土地单向流动为主、缺乏双向流动的保障,以及土地规模化经营和流动中面临的空间和位置障碍。研究结论:要大胆创设新的政策工具,采用"换地权益书"的形式来构建土地要素自由流动的保障,这在当前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高丹桂  张志强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因揭示了资本形成的源泉而成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性理论,但因其忽略了二元结构转换中的土地、技术、制度安排等要素以及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国情而使其普适性大打折扣。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农村的劳动力和土地则同时向现代部门转移。据此,构建一个包含了土地要素流动的二元经济模型,可以得到两点重要的政策启示:第一,不能简单地寄希望于市场来改变"三农"的窘况,而应该借助市场经济以外的力量(如惠农的制度供给)来协同解决"三农"问题;第二,现行土地制度强化了土地要素配置的二元结构,实质上提高了土地要素流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曹洁   姜军松  
农地要素占有权的有效配置实现,其关键是不断探索农地占有关系及其产权分置“内容”与实现“形式”。通过探秘农地产权占有行为构成与农地要素配置运行之间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关联,回溯中国农地占有权制度的得失安排及其要素配置方式的历史演进,本文剖析并提出了农地要素占有权的排他性界定、社会化配置、市场化交易和物权化保护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进而为实现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和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农地占有权制度改革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涵  
文章纳入土地要素的单部门新经济地理模型,舍弃了自由企业家模型中的均质商品部门,现代部门的投入均由土地与劳动力复合形成,不可移动的土地要素的价格由区域经济演化过程内生决定,进而影响要素收入分配。通过在空间一般均衡的领域内作线性化处理,得出解析解,以此系统揭示土地要素对空间经济的三种分散作用机制,即收入挤出效应、价格效应和逆多样化效应。上述效应随着土地要素在生产中的密集程度下降而减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涛  薛领  
文章基于2006—2018年云南省16个州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引力模型构建空间权重矩阵,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非线性冲击。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受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失衡的影响,科技人员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较弱;而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较大;在不同的调节机制作用下,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门槛特征,科技创新介入使得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呈现“梯度式”增强的特征;固定资产投资在土地要素影响经济增长质量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呈现“梯度式”减弱的特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夏方舟  严金明  徐一丹  
研究目的:应用随机边界模型对中国各省级区域在2002—2012年间引入土地要素前后的技术效率进行估计,分析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的技术效率影响,为差别化土地调控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随机边界相结合。研究结果:(1)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的技术效率影响是显著的,引入土地要素后技术效率有所提高(0.0835);(2)不同区域土地要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不尽相同(从-0.0743到0.1930不等,呈阶梯状分布),经济落后越大的地区对技术效率影响也越大;(3)土地要素在对西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影响中体现出最大作用(0.1175),东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较高(0.8558),但土地要素对其技术效率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枫  王占岐  
研究目的:对土地要素投入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情况进行研究,定量测算经济系统中各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及技术进步值,分析中部地区各城市土地要素的投入效率及与其他要素的竞争趋势,为省域差异化的土地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中部地区各省市土地要素的产出弹性持续增强,土地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替代能力因地而异,其情况与各省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基本相符。研究结论:(1)中部6省市当前的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来自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土地要素需求旺盛;(2)土地扩张与劳动力增加不可持续,提升劳动与投资效率,使用行政、经济手段抑制土地扩张,能够平衡好用地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兆东   张倩   李雪颖  
现代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目前的环境审计主要以农村为区域,关注农村空间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措施,存在审计内容分散、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建议不具体等问题,对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明显。文章在分析农业产业链及其环境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等阶段的农业生产委托代理结构和审计关系,进而确立了农业环境审计的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等要素,从产业的视角构建了农业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以期促进农业环境审计的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莉   何格  
本文构建了一个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土地流转交易费用对劳动力城乡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下降时,土地将从种植能力较低的农户流转至种植能力较高的农户,且种植能力较高的农户将更多时间分配在农业上,种植能力较低的农户将更多时间分配在非农产业上,从而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以《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为外生政策变量,对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实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下降将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来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