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03)
2023(16599)
2022(14448)
2021(13261)
2020(11177)
2019(25702)
2018(25341)
2017(49540)
2016(26388)
2015(29605)
2014(29505)
2013(29199)
2012(26563)
2011(23881)
2010(23769)
2009(21810)
2008(20812)
2007(17841)
2006(15674)
2005(13554)
作者
(75375)
(63042)
(62487)
(59651)
(39960)
(30199)
(28580)
(24806)
(24012)
(22201)
(21483)
(21368)
(19904)
(19740)
(19433)
(19206)
(18717)
(18551)
(17991)
(17963)
(15470)
(15438)
(15062)
(14372)
(14183)
(13950)
(13688)
(13571)
(12702)
(12268)
学科
(123421)
经济(123305)
管理(76891)
(70300)
(57884)
企业(57884)
方法(52407)
数学(46064)
数学方法(45487)
(28946)
中国(27507)
(26673)
(26420)
地方(25743)
业经(24542)
农业(19956)
(18101)
环境(17990)
理论(17971)
(17931)
(17691)
贸易(17681)
(17083)
(16824)
财务(16749)
财务管理(16714)
技术(15857)
企业财务(15829)
地方经济(15302)
(14856)
机构
大学(376549)
学院(374791)
(156679)
经济(153519)
管理(150866)
理学(131210)
理学院(129759)
管理学(127435)
管理学院(126744)
研究(124624)
中国(91843)
(78997)
科学(77264)
(68471)
(61605)
(59258)
中心(56620)
研究所(56453)
业大(56372)
财经(55991)
(53442)
(51005)
北京(49209)
(48931)
师范(48487)
经济学(47926)
农业(46293)
(45334)
经济学院(43052)
(42989)
基金
项目(261664)
科学(206394)
基金(191157)
研究(189630)
(166577)
国家(165229)
科学基金(142853)
社会(121191)
社会科(114973)
社会科学(114941)
基金项目(101688)
(101441)
自然(93198)
自然科(90947)
自然科学(90925)
自然科学基金(89293)
教育(86950)
(85022)
资助(78512)
编号(77021)
成果(60974)
重点(58175)
(57792)
(55720)
(53779)
课题(51853)
国家社会(50347)
创新(50235)
科研(49913)
教育部(49799)
期刊
(169660)
经济(169660)
研究(107928)
中国(68171)
学报(59296)
科学(54685)
管理(54361)
(52685)
(52155)
大学(44896)
学学(42082)
农业(36514)
教育(36514)
技术(33364)
(28046)
金融(28046)
经济研究(27905)
财经(27251)
业经(26753)
(23455)
问题(21724)
图书(21141)
技术经济(19553)
资源(18285)
(17945)
理论(17472)
统计(17399)
科技(17319)
(16791)
现代(16392)
共检索到539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明月  张志鸿  胡竹枝  
利用1996~2016年广东省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等面板数据,综合运用C—D生产函数、岭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测算不同内涵情境下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结果表明:(1)仅考虑土地要素的资源属性或资产属性,土地要素投入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前者贡献率为20.82%,后者为19.62%;土地要素更多的以资源的形态发挥作用。(2)同时考虑土地要素的资源属性和资产属性,土地要素投入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56%;科技进步、资本、劳动力投入相应的贡献率分别为35.35%、23.11%、18.99%。研究发现,土地要素同时以资源和资产形态促进经济增长,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属性,测度出的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为真实、准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丰雷  魏丽  蒋妍  
研究目的:构建包含土地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机制,并应用中国的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研究方法:理论—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引入土地要素后扩展的索洛模型仍然存在平衡增长路径;(2)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贡献率为11.01%;(3)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源泉不同:东部地区更多地依赖于资本的贡献(87.62%),中部地区的土地要素贡献突出(17.66%),而西部地区劳动的贡献显著(14.93%)。研究结论: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保持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需要制定和实施一个好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应尽量体现出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晓波  
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土地要素与制度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用我国1 99 9-2009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固定影响的变截距面板数据模型,并得出结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剑平  马长发  张庆红  
本文利用生产函数和空间面板数据剥离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9年、1992-2000年、2001-2009年全国土地要素贡献率分别是19.31%、13.93%和26.07%。研究结论:(1)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方法因为加入了空间相关性的影响而使得分析结果可能比普通面板分析方法结果更可靠。(2)中国当前表现为逐渐高效的外延式增长,较高的土地贡献率和土地弹性可能更符合当前各地方政府为获取GDP政绩争相扩地以及愈发达地区土地渴求愈强烈的经济现实,土地供给政策的制定在考虑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上亦应更多考虑次发达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真实需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名峰  
在我国快速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土地要素对于经济增长做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出贡献。通过构建包含土地要素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运用岭回归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土地要素对于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8年土地要素对广东省经济增长贡献显著。认为广东省应从加大耕地的开发、整理和复垦力度以及促进存量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两方面入手,加强对土地的科学合理使用,努力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伟  严长清  吴群  李永乐  
通过构建含有土地要素的生产函数,并与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分析了土地要素对江苏省开发区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1)江苏省开发区整体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苏南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苏中、苏北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2)土地要素对开发区经济增长有正面的推动作用,但开发区经济增长对资本要素更为敏感;(3)土地要素容易被其他要素替代,尤其容易被资本替代;(4)固定资产投资仍是开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未来一段时间内,土地要素的作用将继续削弱,资本要素仍然起到主要作用,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将不断提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龚晓红  庞新军  
统筹城乡土地是统筹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土地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通过资源和资本两方面来发挥的。通过土地资本化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以及土地城市化、工业化。利用土地资本化,加速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化,促进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进而带动经济增长。作者利用1997~2008年重庆市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土地资本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均衡,而短期均衡调整力度不大。土地资本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存在时滞性,而且存在着弱化的现象。在统筹城乡过程中,实现土地要素的资源和资本功能,要从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市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璋  唐忠  樊步青  
经济增长有赖于要素投入,在我国当前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土地要素是最基本的要素单元,研究其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构建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并对比土地要素投入对于工业与服务业部门产出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包含土地要素的索洛模型仍然存在平衡增长路径,但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组合配置效率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土地要素投入的增长率高于劳动力要素时,经济持续增长,反之技术进步才能使得经济持续增长。且进一步构建包含结构关系和总量关系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耦合协调度。测算数据表明:我国此两要素的协同水平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东部地区协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最低。未来地方政府应注意发挥本地优势,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提高不同要素资源的组合配置效率,发挥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协同效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俊杰  张国防  
文章通过梳理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和探索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原因,发现人口因素既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我国目前经济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经济增长因素贡献比较中,资本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不断挤压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而与人口因素相关的劳动、人力资本和抚养比的贡献率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随着资本深化,资本效率降低,多项人口因素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唯有人力资本呈上升趋势。在当前经济下行逆境中,人口因素中人口红利消失、人力资本增长缓慢和配置不当,以及劳动生产率提升放缓等都导致经济下行的主要症结。未来我国经济必须以内生动力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实现发展模式由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型转变,而关键在于构建人口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发展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涛  薛领  
文章基于2006—2018年云南省16个州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引力模型构建空间权重矩阵,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非线性冲击。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受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失衡的影响,科技人员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较弱;而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较大;在不同的调节机制作用下,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门槛特征,科技创新介入使得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呈现“梯度式”增强的特征;固定资产投资在土地要素影响经济增长质量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呈现“梯度式”减弱的特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本文认为,土地作为总量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市场配置中必须以保障生产功能为基础与前提;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经济关系、供求关系都由宏观经济体系中客观的“生产性需求”状况决定。因此,在土地供应实践中,应以生产性需求为前提和基础,确定土地供应方向、结构与节奏,遵循市场原则并发挥市场主观能动性,实现理性供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枫  王占岐  
研究目的:对土地要素投入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情况进行研究,定量测算经济系统中各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及技术进步值,分析中部地区各城市土地要素的投入效率及与其他要素的竞争趋势,为省域差异化的土地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中部地区各省市土地要素的产出弹性持续增强,土地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替代能力因地而异,其情况与各省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基本相符。研究结论:(1)中部6省市当前的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来自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土地要素需求旺盛;(2)土地扩张与劳动力增加不可持续,提升劳动与投资效率,使用行政、经济手段抑制土地扩张,能够平衡好用地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家庭  
依据建立的土地资源尾效测算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从区域维度和时间维度对我国内地31省区经济增长中的土地资源尾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析了土地资源尾效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①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尾效值整体差异较大;②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尾效值随时间变化差异较大;③人口增长率的提升、土地资源的弹性系数较高和资本的弹性系数较高是土地资源尾效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向仁康  曾伟  
通过构建包括土地资源的多要素CES生产函数,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刻画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并对其中的重要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文章从土地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尼"效应、土地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人均产出效应以及土地供给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三个不同的视角,运用数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土地资源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是土地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大小一方面取决于行业属性,另一方面囿于国家经济的整体状况;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客观经济现实约束下,人均可用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势必使经济增长回归到由资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贞茹  
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因,但要素投入的结构、类型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不同。文章利用1980~2010年的经济数据,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中引入了C-D生产函数模型,主要解决了其要素贡献以及地区结构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资本、劳动投入、金融发展水平及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