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8)
- 2023(8310)
- 2022(7179)
- 2021(6797)
- 2020(6106)
- 2019(14494)
- 2018(14601)
- 2017(28828)
- 2016(15737)
- 2015(18339)
- 2014(18695)
- 2013(18622)
- 2012(17334)
- 2011(15822)
- 2010(16278)
- 2009(15213)
- 2008(15075)
- 2007(13739)
- 2006(11803)
- 2005(10624)
- 学科
- 济(71236)
- 经济(71176)
- 管理(41391)
- 业(40729)
- 方法(35925)
- 企(32681)
- 企业(32681)
- 数学(32322)
- 数学方法(31724)
- 农(18656)
- 中国(16323)
- 学(16204)
- 财(14915)
- 地方(13657)
- 贸(13377)
- 贸易(13371)
- 业经(12985)
- 易(12964)
- 农业(12038)
- 制(11597)
- 理论(11192)
- 和(10583)
- 土地(9596)
- 银(9454)
- 银行(9428)
- 融(9091)
- 金融(9089)
- 行(8934)
- 务(8852)
- 财务(8807)
- 机构
- 大学(232371)
- 学院(232027)
- 济(93291)
- 经济(91156)
- 管理(89247)
- 研究(78845)
- 理学(76659)
- 理学院(75765)
- 管理学(74081)
- 管理学院(73660)
- 中国(59762)
- 科学(50255)
- 京(50209)
- 农(43003)
- 所(41637)
- 财(40820)
- 研究所(37950)
- 业大(37221)
- 中心(36816)
- 江(35951)
- 农业(34280)
- 财经(32626)
- 北京(31477)
- 范(30597)
- 师范(30289)
- 经(29362)
- 州(28455)
- 院(28238)
- 经济学(28113)
- 经济学院(25423)
- 基金
- 项目(152086)
- 科学(118013)
- 基金(108753)
- 研究(108108)
- 家(95529)
- 国家(94820)
- 科学基金(80100)
- 社会(65998)
- 社会科(62531)
- 社会科学(62507)
- 省(60201)
- 基金项目(57139)
- 自然(53381)
- 自然科(52117)
- 自然科学(52103)
- 教育(51207)
- 划(51154)
- 自然科学基金(51122)
- 资助(46316)
- 编号(45317)
- 成果(36900)
- 重点(34728)
- 部(33707)
- 发(32410)
- 课题(31374)
- 创(31009)
- 科研(29619)
- 创新(29090)
- 计划(28804)
- 教育部(28249)
共检索到342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建森 华彦玲
运用Logistic、PDL模型等多种预测方法研究未来长江三角洲的土地供需状况发现:未来十几年内,长江三角洲土地有开发殆尽的可能,土地将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必将经历各种资源要素的重新分配组合。打破"长三角"各城市界线的"土地联盟",通过"产业链区域分工"、"土地租赁"、"土地股份制"或"有偿等价交换"等土地资源区域共享形式将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资源整合和土地利用模式的必然趋势。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书林 虞宋杰
文章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以及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长三角地区近3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长三角地区耕地面积减幅最大,而城镇用地面积增幅最大;随着城市化发展,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这些因子共同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长三角 土地利用 驱动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清可 谷娇 王磊 王雅竹 李颖 朱高立
通过构建效率测算与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空间自相关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动态演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差异化的土地利用提升政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时序演化上,2000~2018年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为1.003,历经“增长-下降-平稳”三阶段变化过程。全局Moran’s I指数大于0,正向相关性显著,溢出效应与集聚特征明显。(2)空间演化上,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快,集聚人口能力强,盘活建成区存量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效率较高。外围城市囿于土地政策不完善和城市格局的约束,效率亟需提升。(3)区域一体化中要素空间集聚、规模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效率变化,且不同因素的作用强度差异明显。经济发展与产业活动集聚具有涟漪效应,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机遇等优先向邻近城市扩散,促进本城市和相邻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因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下,单纯增加建设用地和资本要素的投入规模,对土地效率的提升作用有限。只有盘活城市内外发展要素,促进用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才能有效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英浩 陈江龙 高金龙 蒋伟萱
经济转型背景下,研究全球化、市场化和分权化等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基于2000-2015年长三角地区各地区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测度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研究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演变特征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两阶段波动上升的趋势。(2)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高值区沿"沪宁—沪杭—杭甬"交通线分布,且这一空间特征较为稳定。(3)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全球化因素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市场化因素的总效应呈现减弱趋势;财政分权在第一阶段对本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对临近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消极作用,但到了第二阶段,这两种作用均变为不显著;土地财政在第一阶段对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第二阶段随着土地的资本化加强,反而不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4)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对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人口密度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影响也愈发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庆
构建一体化的土地利用管理机制是切实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基础。长三角各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面临不同的发展需求和用地需求。梳理分析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人口、产业分布现状和用地特征,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求,建议通过在省际间、城乡间、城市内3个层级构建一体化的土地利用管理机制,打通土地要素在这3个层级内的流通和转化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节约水平,实现空间优化布局。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土地利用管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清可 段学军 叶磊 张伟
针对已有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忽视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外部负效应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非期望产出模型SBM-undesirable,并选择长三角地区16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要素进行定量调整。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城市土地利用存在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其进行效率评价,能够避免传统DEA模型径向角度选择所带来的缺陷,提高效率评价的准确性,比传统模型更具有清晰的刻画功能。在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偏低,平均效率呈"凹"字形波动趋势,环境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存在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建 曹有挥
本文分析了199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货流的变动情况。在时间序列上,长三角地区表现为交通网络的完备和货运量的快速增长;空间上,货运的非均衡性趋势是货流空间变化的主流,且一直保持集中的趋势;通过马尔可夫链的空间分析发现目前长三角已经形成了高、中高、中低、低几个趋同的俱乐部。
关键词:
货流 时空演化 长三角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芙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其中小城镇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速度更快,黄河三角洲小城镇的发展尤其突出。据统计,该区小城镇的数量已由1978年的20多个增加到1997年的80多个;人口由1978年的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建超 徐春鹏 吴群 余德贵 陈健
土地短缺逐渐成为制约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要素。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缓解人地关系矛盾的必然选择。从土地利用强度、产出效率、生态效益、可持续利用程度四方面阐释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内涵,以此构建适合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并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差距较大,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重要因素。②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由北向南呈现明显的空间梯度差异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微弱的正相关性,空间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苗建军 徐愫
依据影响机制理论提出假说,以长三角城市群30个地级市2003-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评价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从空间视角探究了产业协同集聚的土地利用提升效应。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存在内部差异,主要与各城市两部门各自的集聚程度有关;样本研究期内,只有上海、舟山、淮南和滁州的土地利用效率始终处于前沿面,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土地利用效率偏低;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协同集聚 土地利用 空间计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笑杰 金晓斌 罗秀丽 周寅康 肖人荣
城乡融合是国土空间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探究其对低碳土地利用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测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低碳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运用ESTDA框架和空间计量模型量化了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对低碳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性,并对具体因素及其空间效应进行甄别。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与低碳土地利用效率在波动中上升,区域差异显著并呈现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扩散模式;(2)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与低碳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且空间依赖程度呈增强态势,局部格局保持稳定并表现出HH型和LL型的空间聚类趋同现象;(3)城乡融合发展相对于低碳土地利用格局演化的空间整合性较弱,且局部关联和动态跃迁展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特征;(4)城乡融合是影响低碳土地利用的关键因素,其发展水平每提高1%将导致本地低碳土地利用效率增加0.2%,而控制因素中科技投入和对外开放的直接效应为正,财政压力和生态压力的直接效应为负,财政压力、环境规制、公共服务设施和土地市场化则均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制定低碳高效的土地利用政策,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协同的视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态势与城镇组织模式的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以此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认为:(1)长三角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领先地区;(2)城市群主副中心相结合、并有多轴连通的网络化特征已初步显现;(3)从整体上观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圈层结构的某些基本特征,并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4)目前以上海为中心基本上形成了4个圈层,预测未来将形成5个圈层;(5)空间轴线结构特征显著,并形成了"之"字形格局;(6)随着交通轴线的进一步拓展和衔接,将以此形成以超大或特大城市为节点的空间组织网络结构,在形态上形成多中心复合状的网...
关键词:
城市化 城镇组织模式 特征和趋势 长三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摆万奇
在分析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的基础上 ,将城镇用地细化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第三产业用地 ,并将它们与耕地和工业投资、人口增长、收入水平、水资源状况等主要驱动力纳入统一的总体结构中 ,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 ,定量地描述它们的动态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模拟结果显示 ,城镇用地的长期变化趋势是一种“S”型的增长规律 ,从1980年至2030年是城镇用地变化的快速增长阶段。在城镇用地的变化过程中 ,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第三产业用地在总的城镇用地中所占的比例在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波动后 ,大约从2020年开始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耕地的变化趋势是持续下降 ,并逐渐消失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系统动力学 深圳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施建刚 徐天珩
针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动态效率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选取16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为研究样本,基于单位土地面积投入产出指标,利用VRS-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201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情况进行分解动态评价,并定量分析其投入产出要素改善潜力。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在5年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为0.600,仅2个工业园区在5年中均DEA有效,且地域差异明显,从效率分解变化来看,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2)从动态时间序列看,5年间工业园区Malmqu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施建刚 徐天珩
针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动态效率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选取16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为研究样本,基于单位土地面积投入产出指标,利用VRS-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201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情况进行分解动态评价,并定量分析其投入产出要素改善潜力。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在5年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为0.600,仅2个工业园区在5年中均DEA有效,且地域差异明显,从效率分解变化来看,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2)从动态时间序列看,5年间工业园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整体呈增长趋势,技术效率变化贡献最大、纯技术效率变化贡献其次,而技术进步变化拖累,说明技术改进的薄弱是影响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的核心因素;(3)通过对5年间土地利用DEA无效工业园区的要素投入产出改善途径与潜力分析,发现以税收收入与工业产值不足为核心的有效产出不足为各工业园区DEA无效的主要原因,长三角城市群各工业园区应在保持投入规模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升工业技术效率,同时完善转型升级期间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与税收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