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3)
- 2023(10068)
- 2022(9003)
- 2021(8558)
- 2020(7141)
- 2019(16740)
- 2018(16753)
- 2017(32171)
- 2016(17596)
- 2015(19838)
- 2014(19872)
- 2013(19679)
- 2012(17972)
- 2011(16146)
- 2010(15912)
- 2009(14379)
- 2008(13919)
- 2007(11975)
- 2006(10391)
- 2005(8873)
- 学科
- 济(69263)
- 经济(69188)
- 管理(50552)
- 业(45721)
- 企(38484)
- 企业(38484)
- 方法(32351)
- 数学(27834)
- 数学方法(27481)
- 农(17837)
- 学(17593)
- 中国(17179)
- 财(15340)
- 业经(15215)
- 地方(14463)
- 理论(12736)
- 和(12627)
- 农业(12105)
- 环境(11833)
- 贸(11001)
- 贸易(10996)
- 制(10890)
- 技术(10665)
- 易(10663)
- 务(9960)
- 财务(9893)
- 财务管理(9879)
- 教育(9748)
- 划(9710)
- 企业财务(9373)
- 机构
- 大学(246701)
- 学院(244011)
- 管理(102034)
- 济(91051)
- 经济(88837)
- 理学(88801)
- 理学院(87823)
- 管理学(86265)
- 管理学院(85833)
- 研究(80207)
- 中国(58457)
- 京(53868)
- 科学(52659)
- 所(40035)
- 财(39693)
- 农(39103)
- 业大(38526)
- 研究所(36879)
- 中心(36393)
- 江(34318)
- 北京(34064)
- 范(33098)
- 师范(32816)
- 财经(32663)
- 农业(30713)
- 经(29765)
- 院(29759)
- 州(28418)
- 师范大学(26654)
- 技术(26087)
- 基金
- 项目(174503)
- 科学(136215)
- 研究(127167)
- 基金(125386)
- 家(109374)
- 国家(108463)
- 科学基金(93254)
- 社会(77460)
- 社会科(73330)
- 社会科学(73308)
- 省(68542)
- 基金项目(67809)
- 自然(62338)
- 自然科(60729)
- 自然科学(60716)
- 自然科学基金(59592)
- 教育(57895)
- 划(57680)
- 编号(52960)
- 资助(51486)
- 成果(41864)
- 重点(38518)
- 部(37868)
- 发(36680)
- 创(35955)
- 课题(35780)
- 创新(33451)
- 科研(33267)
- 项目编号(32359)
- 大学(32210)
共检索到346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彦随
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领域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土地资源学科知识积累、研究取向、技术手段,难以为破解重大现实问题提供有效支撑,加强土地资源工程研究与实践势在必行。论文提出了土地资源工程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开展了典型案例工程的实证分析,探讨了土地资源工程研究的地域模式及其作用。研究认为,土地资源工程是指对可供农林牧业或其他各业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开发整治、保护利用的综合性技术及其集成应用,通常包括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开发、整治、保护、利用等相关工程技术。新时期发展中国土地资源工程学,应注重土地资源工程的理论体系、区域诊断、技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志伟
文章根据北京市城市的性质、定位与发展的目标,对北京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以全新的视角对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与应用,进而为促进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建 王军
本文在综述我国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等级体系。在前人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演绎途径,根据水热气候指标与地势差异划分出我国的11个土地资源区,即东北山地平原农林用地区、华北平原旱作农业与工矿建设用地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与林牧用地区、四川盆地及秦岭山地农林用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渔与工矿建设用地区、江南丘陵山地农林用地区、云贵高原农林用地区、华南、滇南热带亚热带农林渔果与工矿建设用地区、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旱作农业与牧业用地区、西北内陆干旱荒漠与绿洲农牧用地区、青藏高原高寒荒漠与林牧用地区;在各土地资源区内部,采用自下而上归并的途径,依据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平 何昌明 胡紫红 聂佳
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多宜性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的基础。以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矩阵匹配方法,评价了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单目标适宜性及综合适宜性。从单目标适宜性来看,临川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耕地适宜性及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不高,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从综合适宜性来看,多宜性占比高,开发利用时应依据其适宜程度选择开发方向,并考虑其空间聚集情况,从区域尺度统筹规划利用。
关键词: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 综合适宜性 临川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彭文英 刘念北 张丽亚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论为:京津冀首都圈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有较大潜力;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明显;土地资源的社会承载力较高,开发建设承载力最低;经济社会承载力与开发建设、生态环境承载力不相一致;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承载力有一定开发潜力。为了提升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应针对不同区域特征进行空间优化。空间优化格局为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区、中部都市功能优化区、东部人口产业沿海集聚区、南部绿色空间优化区。首都圈发展应针对空间格局特征,分区配套土地利用政策,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土地利用的区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忠华 杜雪君
研究目的:评述土地资源错配相关研究进展,提出土地资源错配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国内学者已日益关注中国土地资源配置扭曲问题及其表现和影响,然而较少从错配视角来审视和研究;国外学者多侧重于资源错配机制及其对生产率和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为开展中国土地资源错配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借鉴。研究结论:土地资源错配研究对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在土地资源错配机理、测度,及其对生产率和经济发展影响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严长清 孙电 赖力 袁林旺 黄贤金
文章选取江苏省沿江产业带作为研究区,构建了沿江产业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不同等级评价指标的取值区间,采用沿江产业带1996、2000年的数据,运用模糊判断矩阵法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沿江产业带的土地资源基本保持一般可持续利用的水平,但是,生产稳定性呈下降态势,土地资源保护则处于弱可持续状态,研究结果为沿江产业带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林福 ,曾易长
新墙河全长108km,流域面积2370km~2,是湖南岳阳市境内的第二大河流。整个流域坡度平缓,河床平均比降7.18‰。新墙河上游之铁山水库工程系省内第二大灌区。该工程1981年竣工后,按设计灌溉能力和灌区内土地资源状况可扩大耕地25万亩以上。在我国耕地面积日益缩减的今天,新墙流域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一项紧迫任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明月 王仰麟 胡智超 宋治清
如何通过空心村综合整治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梳理空心村整治和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概念内涵,明晰了新型城镇化、乡村重构、空心村整治和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之间的内在关联;根据不同空心村整治类型例证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模式,并提出面向空心村整治的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及制度保障措施。结果表明:空心村整治的实质是实现以农村土地要素为载体的要素有序流动及其优化配置,乡村重构和空心村整治互为理论依据和推动途径,空心村整治和新型城镇化互为重要内容和研究背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重构则互为政策推力和实现方法;对应于空心村综合整治途径,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分为城乡一体型、中心社区型和就地改良型3种模式;当前需要发挥市场对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重点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宅基地流转制度和农村土地退出制度,完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税费制度,从而有效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杰 万剑华 赵军
论文综合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利用相匹配、各生态功能区空间格局导向性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目标的原则,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基于该方案,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研究。最后,针对"三网"绿化工程规划,对基于优化配置后的未绿化宜林牧用地进行立地条件分析和树种配置,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生态绿洲。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韩莉 王冬艳
通过研究土地整治质量的监测内容、评价指标及监测技术,为不断推动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的发展提供借鉴。监测内容包括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土壤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景观维护以及土地整治可持续5个方面,并总结了相应的监测指标和监测手段,监测技术主要有常规的测定仪器、实验室分析方法、3S技术、探地雷达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应该向着"土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和生态管护"的方向发展,传统技术手段结合新的科技将促进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不断走向深入。
关键词:
土地整治 质量监测 监测技术 评价指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柯小兵 张郗 陈旭飞
本文立足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和最新政策动向,系统梳理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底层逻辑、现实需求、政策探索和路径选择,以期为持续有效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晓
紫钯土丘岗地是衡阳盆地的主要土地类型之一,面积约500万亩,占盆地面积的25%。该地是衡阳市粮、棉、油、果、牲猪、家禽、鲜鱼的主要产地。综合开发利用紫色土区的上地资源,对发展衡阳盆地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振兴地方经济,对全省紫色土丘岗地的综合开发,有重要意义。一、优势与劣势 1.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衡阳盆地处在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贲克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欧阳进良 宇振荣 张凤荣
该研究是根据曲周县的农业生产情况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 ,初步选取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地貌和土壤物理性质 ,地下水因子影响盐碱程度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及其他生产条件等四类 1 4个指标 ,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 ,针对小麦、玉米、棉花、蔬菜 ,筛选和确定影响其生产、产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筛选的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和指标权重的量化 ,对影响与制约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土地评价及其分析得出 : ①同一因素对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影响 ; ②同一地块对不同作物生产力综合评价等级不尽相同 ; ③不同等级土地的土壤有机质的变化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有一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