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86)
- 2023(17586)
- 2022(14881)
- 2021(13618)
- 2020(11635)
- 2019(26549)
- 2018(25979)
- 2017(50222)
- 2016(27627)
- 2015(30644)
- 2014(30487)
- 2013(30390)
- 2012(28263)
- 2011(25660)
- 2010(25548)
- 2009(23727)
- 2008(23865)
- 2007(21576)
- 2006(19076)
- 2005(17055)
- 学科
- 济(113104)
- 经济(112961)
- 业(80760)
- 管理(76986)
- 企(58019)
- 企业(58019)
- 农(50663)
- 方法(46505)
- 数学(41045)
- 数学方法(40615)
- 农业(33331)
- 财(31486)
- 中国(28810)
- 业经(27859)
- 制(26845)
- 地方(25807)
- 学(24830)
- 贸(20852)
- 贸易(20846)
- 易(20239)
- 银(18598)
- 银行(18535)
- 务(18445)
- 财务(18394)
- 财务管理(18345)
- 体(18269)
- 行(17609)
- 融(17598)
- 金融(17593)
- 环境(17500)
- 机构
- 学院(394700)
- 大学(392697)
- 济(160072)
- 经济(156602)
- 管理(147407)
- 研究(136319)
- 理学(127473)
- 理学院(125946)
- 管理学(123691)
- 管理学院(122955)
- 中国(104314)
- 农(91027)
- 科学(87622)
- 京(82791)
- 财(75069)
- 所(71263)
- 农业(71091)
- 业大(68933)
- 研究所(64762)
- 中心(64646)
- 江(62032)
- 财经(58838)
- 经(53531)
- 北京(50952)
- 范(50840)
- 师范(50193)
- 经济学(48835)
- 省(48746)
- 院(48396)
- 州(48195)
- 基金
- 项目(268638)
- 科学(209647)
- 基金(194618)
- 研究(189844)
- 家(172886)
- 国家(171389)
- 科学基金(144928)
- 社会(120919)
- 社会科(114285)
- 社会科学(114248)
- 省(107741)
- 基金项目(104234)
- 自然(95406)
- 自然科(93143)
- 自然科学(93109)
- 自然科学基金(91477)
- 划(89811)
- 教育(85779)
- 资助(78173)
- 编号(75754)
- 重点(60930)
- 成果(60659)
- 部(58994)
- 发(58347)
- 创(55915)
- 课题(52542)
- 创新(52428)
- 科研(52216)
- 计划(50975)
- 制(50531)
- 期刊
- 济(180723)
- 经济(180723)
- 研究(111338)
- 农(88733)
- 中国(82395)
- 学报(72353)
- 科学(63436)
- 农业(59491)
- 财(58917)
- 大学(53763)
- 学学(51322)
- 管理(49242)
- 融(39545)
- 金融(39545)
- 教育(35640)
- 业经(33953)
- 技术(31246)
- 业(30096)
- 财经(28648)
- 经济研究(27094)
- 问题(25241)
- 经(24525)
- 版(22793)
- 业大(19762)
- 资源(19292)
- 科技(19128)
- 技术经济(18534)
- 世界(18023)
- 理论(17851)
- 贸(17360)
共检索到589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诗嫚 祝浩 卢新海
研究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对科学研判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效应和实现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湖北省部分县市的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效应。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土地综合整治可促使农户生计脆弱性显著降低,并显著提高其生计恢复力和生计韧性,且多种检验均显示研究结果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综合整治对不同类型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作用呈现“低收入—低依赖”>“高收入—低依赖”>“低收入—高依赖”>“高收入—高依赖”的分异特征,还受到地貌类型差异的影响,平原地区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效果大于丘陵地区。因此,土地综合整治应遵循“以人为本、夯实民生”的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协调的系统治理观,全面优化土地功能与效能,构建低环境风险、良性运转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格局,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因地制宜挖潜区域产业特色,才能有效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农户生计的韧性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诗嫚 黎子阳 卢新海 祝浩
[目的]揭示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效应,以期为提高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效率、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构建“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农地多功能—农户生计韧性”理论框架,基于湖北省的466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农户类型与区域异质性的视角探讨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差异。[结果](1)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户生计脆弱性显著降低3.4%,生计恢复力、生计韧性显著提升8.7%和12.1%,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回归结论仍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的提升效应不仅随着农户生计韧性分位点的增加而减弱,还受到地貌类型差异的影响,平原地区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作用大于丘陵地区。[结论]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应从政策落实、资金供应、要素整合等方面加强整体谋划,充分虑及农户异质性需求,因地制宜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守住农业“耕”基、唤醒生态绿脉、赓续乡村文脉,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持续提升农户生计韧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钢桥 李岩 马广超 文高辉
在构建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户权益诉求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和湖南省部分粮食主产县区的农户调查数据,测算农地整治过程中不同类型农户的权益诉求强度。研究表明:各类农户对经济权益的诉求强度最大,其次是政治权益诉求,再次是社会文化权益诉求,最后是生态环境权益诉求;随着非农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例的上升,农户经济权益诉求的主导地位有所下降,政治权益诉求、社会文化权益诉求和生态环境权益诉求的地位有所上升。提出在今后的农地整治实施中,不仅要尊重并保护农户的经济权益,而且要尊重并保护农户的政治权益、社会文化权益和生态环境权益,要根据农户各方面的权益诉求及其差异,因时因地确定农地整治的方向、内容及重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金华 杨钢桥 许玉光
本文构建农地整治背景下农户生计策略的分析框架,并利用湖北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分析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整治可以促进农户由传统小农经营向农业规模经营生计策略转变,由务农生计策略向本地打工经商生计策略转变;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差异较大,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农地整治相比于政府主导模式农地整治对农户上述生计策略转变的作用更加明显;不同地貌类型区农地整治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差异较明显,平原地区农地整治更能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由分散化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山区农地整治更能促进农村产业由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转变。基于此,今后不仅要继续加大农地整治的投资力度,还要创新农地整治实施模式,更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地整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雪群 杨钢桥 赵微
目前中国的农地整理项目的运作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主要由政府出资和指导,农民作为主要的受益主体参与较少,被定位为项目决策的接受者,导致农民群体的真实利益诉求不能很好地显现出来,极大地影响了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效果。因此,该文试图通过对湖北省部分县市农地整理项目区域农民的随机调查,分析目前农地整理过程中农民的利益诉求,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农民的利益诉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益诉求"较强烈"的农民占的比例最大,达到36.60%;利益诉求"很强烈"和迫切的农民占到14.00%;诉求态度"一般"的农民比例为28.20%;利益诉求"较弱"的农民比例为18.70%;利益诉求"很弱"的农民比例为...
关键词:
农地整理 农民 利益诉求 湖北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勇 陈池波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ZX市的农户问卷调查,并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测算出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力,定量分析了两者的互动过程。计量结果显示,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能够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窗口指导意见,加大支农再贷款投入力度,促进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农业与农村金融业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农户小额信贷 农户收入 绩效
[期刊] 征信
[作者]
左月华 王丹
从农村区域金融创新理论出发,基于县域视角构建金融环境创新、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三个方面的农村金融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湖北省县域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县域金融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考虑到各因子得分与创新的内外生性关系,进一步分析认为湖北省行政县金融创新更依赖于政策性推动,内生性发展不足;大部分区域金融创新体现为政府推动与市场内生并存的格局;实施不同创新方式的效果与县域区域差异有关,市场内生性金融创新对城镇化率较高的区域作用较为明显;应正视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支持和鼓励实施各类金
[期刊] 征信
[作者]
左月华 王丹
从农村区域金融创新理论出发,基于县域视角构建金融环境创新、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三个方面的农村金融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湖北省县域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县域金融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考虑到各因子得分与创新的内外生性关系,进一步分析认为湖北省行政县金融创新更依赖于政策性推动,内生性发展不足;大部分区域金融创新体现为政府推动与市场内生并存的格局;实施不同创新方式的效果与县域区域差异有关,市场内生性金融创新对城镇化率较高的区域作用较为明显;应正视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支持和鼓励实施各类金融创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振伟 吴建
不同农户之间生计资本具有差异性,这直接导致了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分化。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市7个乡镇520户农户进行调研,从微观层面的农户生计视角出发,分析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本特征及差异性,并研究其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生计资本总值呈现由农业型向兼业型、非农型递增的总体趋势。自然资本和生产资本高的农户会倾向于从事农业生产;人力资本高的农户选择非农业就业的意愿较强;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差异是导致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分化的主要诱因;农户不同生计策略的选择进一步加剧了农户生计资本的分化。研究建议:根据农户的生计资本差异,制定差别化的土地流转支持政策。扶持农业型农户不断壮大,不断提高经营水平。正确引导兼业型农户和非农型农户向城镇转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其摆脱对农村土地的依赖,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湖北省恩施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奉宪 刘诗慧
农业减灾公共品的供给对于减少农业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必须建立在农户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他们切实需要的减灾公共品。本文依据湖北省三个代表性县市540位农户和44位村干部关于农业减灾公共品的供需情况的问卷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筛选出农户需要的减灾公共品种类,进而通过DEA模型以及TobiT模型分析出影响供给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人均GDP、人均减灾投入、受灾比例以及男性比重对于减灾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减灾公共品的供给上存在盲目供给以及政策实施不到位的情况。因此,需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可行政策,严抓政策执行力度,以提高农业减灾公共品的供给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鹏
本研究以湖北五县市342户农户为样本,对影响农户农业保险需求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家庭农业人口数量、农业收入占比、贷款经验、对农业风险的认知、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保单产量保障水平、政府信任水平和政府补贴与农业保险需求显著正相关,个人承担保费水平与农业保险需求呈负相关关系,年龄与教育因素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远燃 刘强 杨帆
为准确掌握湖北省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情况,湖北省国土整治局调研组先后到恩施自治州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利川市、建始县(简称五县市)进行调研。五县市建档造册的精准扶贫对象415个村、180506户、554438人。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惠及贫困村167个、贫困户38503户、贫困人口122128人,分别占各自总数的40%、21%和22%。紧扣精准扶贫,强化组织管理五县市围绕"整体脱贫、减贫摘帽"目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远燃 刘强 杨帆
为准确掌握湖北省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情况,湖北省国土整治局调研组先后到恩施自治州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利川市、建始县(简称五县市)进行调研。五县市建档造册的精准扶贫对象415个村、180506户、554438人。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惠及贫困村167个、贫困户38503户、贫困人口122128人,分别占各自总数的40%、21%和22%。紧扣精准扶贫,强化组织管理五县市围绕"整体脱贫、减贫摘帽"目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兰兰 蔡银莺
论文以湖北武汉、孝感为实证,构建农户家庭生计禀赋衡量体系,运用Logit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功能区农户生计禀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表明:1)重点开发区农户已参与农地流转的比例(48.38%)及未来愿意参与农地流转的比例(61.99%)相对较高,且流转程序较规范;农产品主产区农户农地流转参与率(46.72%)相对较高,但农户农地依赖程度高,未来愿意参与农地流转的比例(38.61%)相对最低;生态功能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农业生产条件差,农地流转实际比例较低(31.82%),但受农业种植低利益及非农产业高回报的诱导,受访农民未来流转意愿(45.87%)较强烈。2)自然资产及物质资产对农户参与农地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硕研 方相 杨钢桥
研究目的:构建乡村产业转型概念框架,并进一步揭示土地综合整治对乡村产业转型的影响机理。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结果:(1)乡村产业转型包括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农业组织经营方式转型和农业经营范围转型三个方面;(2)土地综合整治能促进乡村产业转型,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农业组织经营方式转型、农业经营范围转型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分别通过了1%、1%和5%的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其在乡村产业转型中的基础性作用;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措施;土地综合整治应立足于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农业与二三产业高效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转型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