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3.58.245.201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45)
2023(15239)
2022(13249)
2021(12678)
2020(10451)
2019(24550)
2018(24283)
2017(45666)
2016(25063)
2015(28384)
2014(28651)
2013(28114)
2012(25945)
2011(23491)
2010(23271)
2009(21373)
2008(20677)
2007(17836)
2006(15549)
2005(13851)
作者
(73266)
(61037)
(60692)
(57716)
(38789)
(29314)
(27495)
(24084)
(23383)
(21679)
(20946)
(20702)
(19435)
(19422)
(19013)
(18810)
(18078)
(18053)
(17355)
(17346)
(15222)
(15124)
(14669)
(13866)
(13630)
(13472)
(13367)
(13351)
(12372)
(12136)
学科
(101490)
经济(101377)
管理(66947)
(61811)
(50536)
企业(50536)
方法(44852)
数学(39028)
数学方法(38536)
中国(28927)
(26809)
(24148)
(22914)
地方(21239)
业经(21205)
(19437)
贸易(19423)
(19130)
(18906)
农业(17730)
理论(16829)
(16093)
环境(15743)
(15040)
银行(14989)
(14409)
金融(14400)
(14360)
技术(14212)
(14145)
机构
大学(355150)
学院(351655)
(140200)
经济(137195)
管理(136353)
研究(126010)
理学(117782)
理学院(116359)
管理学(114263)
管理学院(113640)
中国(94271)
科学(79435)
(78158)
(64196)
(61683)
(60850)
研究所(58986)
中心(56166)
业大(54668)
(50213)
北京(49831)
财经(49651)
(47943)
农业(47924)
师范(47415)
(46310)
(45393)
经济学(41840)
(40701)
师范大学(38550)
基金
项目(244990)
科学(191018)
研究(177426)
基金(176677)
(156212)
国家(154955)
科学基金(131003)
社会(110036)
社会科(104162)
社会科学(104134)
(93929)
基金项目(93525)
自然(85745)
自然科(83739)
自然科学(83711)
自然科学基金(82154)
教育(81539)
(80609)
资助(73429)
编号(71509)
成果(58738)
重点(55261)
(54311)
(52130)
课题(50412)
(50167)
创新(46883)
科研(46862)
教育部(45940)
大学(45607)
期刊
(152454)
经济(152454)
研究(104103)
中国(72114)
学报(59953)
(55046)
科学(54777)
管理(50332)
(45220)
大学(44792)
教育(42126)
学学(41931)
农业(38575)
技术(31457)
(27315)
金融(27315)
经济研究(24428)
财经(23583)
业经(23415)
(20636)
(20241)
问题(19881)
图书(18912)
科技(17711)
资源(17326)
(16793)
技术经济(16525)
(16414)
理论(15880)
业大(15327)
共检索到51960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书华  毛汉英  
论文在对土地承载力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套适合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法 ,将该区土地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 ,即 :低承载力区、中等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 ,分别代表土地承载力演替从低层次的均衡发展阶段较高层次的不均衡发展阶段高层次的系统协调均衡发展阶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凤武  高永年  鲍桂叶  
开展江苏沿海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预警分析,确定土地综合承载力短板与限制性要素对土地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江苏沿海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相关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承载阈值,构建了承载指标承载状态预警指数计算模型和承载状态级别划分方法,计算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及各县市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各单项指标的承载状态预警指数和承载状态特征,识别确定了江苏沿海地区及各县市区的短板与限制性要素,从而为江苏沿海地区土地综合利用和差别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广海  刘佳  
选取旅游资源综合丰度和旅游经济指标,对旅游环境系统的承载状况和承载潜力进行定量测算,以探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相对于全国而言,东部沿海地区整体旅游资源环境相对承载能力和旅游经济环境相对承载能力较强,处于弱载状态,具有一定的承载潜力,其中旅游环境相对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应加强各省市旅游业的协调有序发展,以提高东部沿海旅游环境整体承载力,进一步推动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兴  桂梅  
2017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而《纲要》的贯彻实施,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刚性约束,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在国土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基本原则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必须要有一套明确的量化指标。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兴  桂梅  
2017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而《纲要》的贯彻实施,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刚性约束,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在国土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基本原则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必须要有一套明确的量化指标。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佳  李莹莹  王娟  
从人地协调关系的视角和二者交互作用的机理,本文以中国沿海地区11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运用多指标加权评价模型,分别测度2001-2012年间沿海地区及各省域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异规律,并采用计量检验、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探讨双方的均衡性、长期性与动态响应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2001-2012年间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彼此存在长期稳定的作用关系,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与降低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会促进城镇化水平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佳  李莹莹  王娟  
从人地协调关系的视角和二者交互作用的机理,本文以中国沿海地区11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运用多指标加权评价模型,分别测度2001-2012年间沿海地区及各省域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异规律,并采用计量检验、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探讨双方的均衡性、长期性与动态响应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2001-2012年间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彼此存在长期稳定的作用关系,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与降低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会促进城镇化水平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友贞  施国庆  王德胜  
论文从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结构分析入手,围绕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核心问题——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水资源承载力可以用宏观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宏观指标从供需平衡角度描述水资源系统能够支撑的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综合指标反映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承载状态和协调状况。与评价指标相适应,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与方法。将这一指标体系、模型与方法运用于实际,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佳骏  董锁成  李泽红  
中国水资源短缺,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关系,运用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选取特定年份相关数据计算其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描述中国各省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以此综合分析评价中国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与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相匹配;西南省区水资源承载潜力相对较大;长江、珠江流域及东部沿海地区,已无水资源承载力优势;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如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超载严重,水资源承载力渐趋枯竭。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钰  李新刚  
归纳出了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3个主要因素;并对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增强,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优化,土地经济、社会承载力的拉动,能够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②人口因素、资源环境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均从山东半岛城市群开始沿顺时针方向递增,经济社会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则从京津冀城市群开始沿逆时针方向递减。③这3个主要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敏感程度都存在较为明显的"高低区域地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秋萍  
[目的]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重、生态遭受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由工业化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珠江地区的发展,构建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资源环境保护和国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详细分析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现状,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并遵循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地域分异规律和生态经济理论。[结果]共构建9个水资源承载力指标,8个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13个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标,6个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从人口经济,工业,农业和城市角度构建了11个土壤环境承载力指标,并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但该地区的环境污染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三废"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珠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率也在逐年降低,合理开发水资源也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志伟  
文章根据北京市城市的性质、定位与发展的目标,对北京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以全新的视角对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与应用,进而为促进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史宝娟  郑祖婷  
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建立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和各系统承压水平,指出河北省综合承载力平稳上升,资源、社会承压能力较弱,河北省应当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节约能源,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曲  姜文来  陶陶  
水资源是民勤盆地社会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对民勤盆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内涵、影响因素出发,结合民勤盆地的生态环境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构建了由对象层指标和影响层指标组成、能够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测度和评价的指标体系。依据各指标的含义,利用可得数据初步估算、预测了民勤盆地2001、2010和202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简要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春阳  文枫  
[目的]开展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通过构建包含水土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3个维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刻画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特征与轨迹。[方法]运用均方差法,选取2010—2016年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分析其土地综合承载力特征。[结果](1)总体上,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水土资源承载力呈现先升—降—升的动态演变特征;经济承载力持续增长,这源于郑州市土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性增强的演变特征。(2)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发展历程,但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低层次的较高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为提高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应加快"多规合一"规划的编制,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三生"空间,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优化发展发展路径,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结论]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快建立土地综合承载力扩容的有效机制。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