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6)
2023(9794)
2022(8402)
2021(7872)
2020(6851)
2019(15743)
2018(15333)
2017(30369)
2016(16113)
2015(17995)
2014(17357)
2013(16836)
2012(15455)
2011(13376)
2010(12898)
2009(11660)
2008(11190)
2007(9192)
2006(7539)
2005(6301)
作者
(42833)
(36362)
(35852)
(34380)
(22940)
(17422)
(16375)
(14214)
(13859)
(12708)
(12516)
(12245)
(11303)
(11194)
(11109)
(11079)
(10613)
(10594)
(10565)
(10347)
(8830)
(8753)
(8553)
(8339)
(8264)
(8151)
(7815)
(7543)
(7158)
(7128)
学科
(69843)
经济(69775)
管理(49204)
(47518)
(39868)
企业(39868)
方法(39544)
数学(36236)
数学方法(35870)
(18917)
(17317)
(14421)
中国(13613)
业经(13527)
(13306)
财务(13272)
财务管理(13247)
企业财务(12737)
农业(11457)
(11009)
(10966)
贸易(10963)
(10680)
土地(10118)
技术(9721)
地方(9662)
(9125)
(9116)
银行(9096)
(8982)
机构
大学(220118)
学院(219208)
管理(93106)
(92387)
经济(90939)
理学(82528)
理学院(81811)
管理学(80485)
管理学院(80111)
研究(64814)
中国(51017)
(43957)
(41272)
科学(39393)
(38554)
业大(35326)
财经(34917)
中心(32846)
(32303)
农业(30402)
(30299)
(30152)
经济学(29260)
研究所(27760)
经济学院(26810)
财经大学(26661)
北京(26064)
经济管理(25212)
(24757)
商学(24738)
基金
项目(161742)
科学(129672)
基金(122810)
研究(114093)
(107814)
国家(107009)
科学基金(93720)
社会(75826)
社会科(72170)
社会科学(72150)
基金项目(65603)
自然(62564)
自然科(61188)
自然科学(61165)
(60984)
自然科学基金(60102)
教育(52583)
(52139)
资助(50049)
编号(44882)
(36983)
重点(35952)
(34074)
成果(33959)
国家社会(32804)
(32587)
教育部(32219)
科研(31994)
创新(31932)
人文(31600)
期刊
(86351)
经济(86351)
研究(54191)
中国(35105)
学报(34915)
(33405)
(32859)
科学(32725)
管理(32156)
大学(27234)
学学(26282)
农业(22594)
(18872)
金融(18872)
技术(18306)
财经(17578)
业经(15325)
(14881)
经济研究(14118)
教育(14002)
问题(12370)
(12181)
统计(11612)
理论(10889)
(10718)
(10572)
技术经济(10450)
资源(9916)
实践(9847)
(9847)
共检索到294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松  王钊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CHIP微观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户种植行为偏好对粮食产量的总体及结构效应。总体来讲,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均表明土地经营权流入农户并未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非粮化"种植行为偏好致使粮食减产。从结构层面来讲,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户会扩大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进而对玉米和小麦单产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会减少水稻种植对水稻单产有显著约束作用。这也是导致粮食减产的重要结构性成因。从流转目标群体来看,无论是流转给村内其他居民还是转包出租给外地人,土地经营权流入农户都存在"非粮化"种植行为偏好,会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松  王钊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CHIP微观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户种植行为偏好对粮食产量的总体及结构效应。总体来讲,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均表明土地经营权流入农户并未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非粮化"种植行为偏好致使粮食减产。从结构层面来讲,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户会扩大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进而对玉米和小麦单产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会减少水稻种植对水稻单产有显著约束作用。这也是导致粮食减产的重要结构性成因。从流转目标群体来看,无论是流转给村内其他居民还是转包出租给外地人,土地经营权流入农户都存在"非粮化"种植行为偏好,会致使粮食减产。最后,从控制变量来看,土地流转费用、非农就业并未对粮食产量产生不良影响,而自然灾害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明月  王钊  李海央  
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是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在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8省779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户种植偏好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效应,进一步通过似无相关模型的检验方法识别组间系数差异。结论认为:从影响方向来看,土地经营权流转与作物种植偏好的交互项、资本要素投入和经营主体类型的扩增对农业经济效益具有促进作用;家庭成员参加过技能培训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显著性不明确;过剩的劳动力要素负向影响农业经济效益;户主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家庭成员担任村干部与否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不显著。从组间系数对比来看,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具有经济作物种植偏好的农户可以获取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经济作物种植偏好的农户资本要素投入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相较稍差,但通过经营主体类型扩增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效应更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钱龙  袁航  刘景景  曹宝明  
本文基于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调查大样本数据,探讨了家庭非农就业行为和农地流转行为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家庭非农就业涉入程度的加深,农户越倾向于提高粮食种植比例,即非农就业带来了"趋粮化"而不是"非粮化"。2)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农地转入有助于提升粮食种植比例,而农地转出则会降低粮食种植比例。3)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表现为非农就业负向调节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农地流转也负向调节非农就业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本文意味着无需警惕非农就业和农地转入导致的"非粮化",而是应该关注农户转出农地之后的"非粮化"趋向。并且,在引导农户进行种植调整时,需要联动考虑"人走"和"地动"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松  曹峥林  刘晗  
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揭示农业社会化服务影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机理,然后基于CHIP数据实证检验和比较其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程度和方向。总体来看:灌溉服务、机耕服务、防治病虫害服务和种植规划服务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显著为正,边际影响系数依次递减。但生产资料购买服务和组织劳动力外出服务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从不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组比较来看,不同社会化服务类型的影响也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生产资料购买服务和组织安排劳动力外出务工服务在不同水平组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斌  孙蓉  
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背景,通过文献梳理出我国未来仍需维持较高的粮食生产能力以保证"口粮安全"。农业保险作为应对自然灾害、维持收入稳定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理论上有助于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本文通过建构两组模型、四个方程,比较分析农业保险引致的耕地面积和农资投入各自变化对农业收入及其占比的影响效应;基于全国八大粮食主产区的微观调查数据,验证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实际作用效果;并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区域差异进行甄别。研究显示,现阶段农业保险促进了农户农业收入的增加,但对其种粮积极性的提升并不理想,收入结构不同的地区农业保险的效果亦存在差异。结合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和农业现代化趋势,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蒲明  黎东升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运用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格兰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我国粮食生产与价格的波动。认为我国粮食产量与价格波动大,并且价格波动比产量波动更大,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产量与价格有密切的关系,价格是产量变化的原因,所以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应采取措施促进粮食稳定持续增长和价格的相对稳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本文以专业化农户农地流转模型为起点,基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判断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影响因素和农地流转的经济影响,并利用来自专业化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首先,农户生产能力、农地流转的交易对象、流转程序复杂性、流转契约形式、亩均经营收益和流转价格是决定农户农地流转市场参与的主要因素。其次,农地经营数量的变化并未改变其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密度,但租出土地会增加单位面积的固定资产投入数量。最后,就农地流转的经济影响而言,农地流入改善了家庭农业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纯收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莫红梅  鈡芸香  
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保障耕地投入和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首先从指标的波动发展和变量关系方面进行了描述统计,其次用协整、向量自回归(VAR)以及脉冲响应、方差分析方法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为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费喜敏   易宏宇   李杰   张书赫   王成军  
[目的]论证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基于产权理论的视角,构建“农地经营权稳定性—转入规模—化肥施用量”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政府部门制定化肥减量使用的政策安排提供决策参考,以期促进农业绿色高效生产。[方法]基于2015年对黑龙江、河南、四川及浙江4省1040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揭示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施用的影响关系和路径,并尝试引入工具变量来缓解模型内生性问题。[结果]农地经营权稳定性总体上显著减少农户的化肥施用量,从不同维度的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影响来看,农地流转期限越长和在流转时签订合同均有助于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施用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农地经营权在时间持续和权力保障维度的稳定均会通过扩大土地转入规模从而显著减少农户的化肥施用量。[结论]长期稳定的农地经营权和权责明确的流转契约是农户减施化肥的重要因素。政府要积极引导土地较长期限流转,保障时间维度上的持续性;政府要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及培育农户契约意识;政府要积极推进闲散农地流转并因地制宜给予政策优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邱爽  周光美  
文章利用滑动平均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基于西南四省市的灾害数据,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各省市受灾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0—2002年洪涝灾害呈上升趋势,2002年后呈下降趋势,干旱灾害变化幅度不大;1980—1991年风雹灾害呈上升趋势,1991年后呈下降趋势,低温灾害在2005年后略呈上升趋势。(2)西南四省市中,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干旱。干旱灾害受灾程度:云南>贵州>重庆>四川。(3)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重庆:低温>干旱>风雹>洪涝;四川:低温>风雹>洪涝>干旱;贵州:低温>干旱>洪涝>风雹;云南:干旱>风雹>低温>洪涝。低温是西南四省市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应加强防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韦鸿  王磊  
本文根据VEC模型研究发现,短期来看,前一期的粮食价格、农民收入以及前一期的粮食产量对当期粮食产量具有负效应,其中前一期的粮食产量的负效应最大。但是从长期来看,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是正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君英  夏旺  
文章基于2001—2015年间我国粮食主产区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与粮食产量变化以及投入要素边际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产量变化产生了显著负向的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下粮食产量得以保持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粮食播种面积和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农村老龄劳动与化肥以及机械等要素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与正常劳动、粮食播种面积、农药、农用薄膜等要素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农村老龄劳动比重的增加减弱了化肥以及机械对粮食产量变化的边际作用,但强化了正常劳动、粮食播种面积、农药、农用薄膜的边际作用。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重背景下,既要保持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又要实现绿色粮食生产,需要在保护地力,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以及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等方面采取合理的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蕾  
本文在收集整理粮食产量和物价指数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1961-2011年粮食产量波动与物价波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产量波动和物价波动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在短期意义上,两者具有非对称性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物价波动会和粮食产量波动有一定的联系。最后在对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公茂刚  巩子晗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PSM、CMP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家庭人口结构和土地流转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土地流转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土地转入和转出分别提高和降低了农户的粮食总产值。(2)家庭人口(16周岁及以上)平均年龄对粮食产出呈倒“U型”影响,并以40岁左右为转折点,体现了人口结构老龄化对粮食生产不利;家庭人口平均健康程度及农业户口人员比重均对农业产出具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口性别结构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不显著。(3)家庭人口结构、土地确权、农业补贴、农业生产各要素投入以及土地生产条件等因素不仅直接影响粮食生产而且还通过影响土地转入或转出进而作用于粮食产出。(4)土地转入和家庭人口结构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土地转入的影响在东、中部显著为正,西部显著为负;家庭人口结构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存在较大差异;土地转出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关键词:家庭人口结构;土地转入;土地转出;粮食产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