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48)
2023(14078)
2022(11852)
2021(11110)
2020(9427)
2019(21082)
2018(21271)
2017(39851)
2016(22640)
2015(25067)
2014(25210)
2013(24350)
2012(22720)
2011(20583)
2010(20955)
2009(19766)
2008(19939)
2007(18315)
2006(16457)
2005(15157)
作者
(66843)
(56619)
(55657)
(53372)
(35564)
(27113)
(25218)
(21849)
(21536)
(20263)
(19515)
(19037)
(18396)
(18182)
(18048)
(17110)
(16722)
(16523)
(16295)
(16077)
(14279)
(14278)
(13820)
(13064)
(12736)
(12729)
(12705)
(12418)
(11644)
(11451)
学科
(84913)
经济(84778)
(67253)
管理(63612)
(47753)
(46739)
企业(46739)
农业(31540)
方法(30324)
(26112)
(25723)
数学(25596)
数学方法(25178)
中国(24161)
业经(23973)
(21752)
(19268)
(16695)
银行(16641)
地方(16105)
(15951)
(15292)
金融(15285)
理论(14520)
体制(14290)
(14164)
(13684)
贸易(13677)
(13577)
财务(13530)
机构
学院(316329)
大学(315343)
(124788)
经济(121925)
研究(115218)
管理(114048)
理学(96896)
理学院(95734)
管理学(93785)
管理学院(93229)
中国(90030)
(78061)
科学(72901)
(68943)
(63171)
(61270)
农业(60791)
业大(56142)
研究所(55122)
中心(53251)
(51863)
财经(47486)
(43066)
北京(43046)
(41499)
(41254)
(41217)
师范(40908)
(40124)
农业大学(38050)
基金
项目(207435)
科学(161444)
基金(149078)
研究(149002)
(133222)
国家(132001)
科学基金(110446)
社会(93272)
社会科(87840)
社会科学(87812)
(82332)
基金项目(77990)
自然(72109)
自然科(70400)
自然科学(70372)
(69301)
自然科学基金(69135)
教育(68655)
资助(60866)
编号(60387)
成果(50728)
重点(47556)
(46451)
(44485)
课题(43362)
(42562)
(41517)
(40185)
(39953)
创新(39938)
期刊
(151428)
经济(151428)
研究(96222)
中国(79106)
(78702)
学报(60060)
科学(52834)
农业(52549)
(51001)
大学(45664)
学学(43322)
管理(42407)
教育(39374)
(35103)
金融(35103)
业经(28425)
技术(26583)
(26252)
财经(24555)
经济研究(21796)
(21145)
问题(20232)
(19376)
业大(17373)
世界(16230)
农村(15841)
(15841)
科技(15024)
农业大学(14980)
农业经济(14576)
共检索到502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敏华  扈红英  
本文认为,现阶段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作用的良性互动;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政府根据农民主体的实践制定相关政策、法律,再进一步指导农民的土地经营改革实践,其中政府为改革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社会环境是重中之重;农民的主体作用则体现在积极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实践,探索土地改革的新途径,创新土地经营制度,在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的实践中解放、发展农业生产力,增加收入,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天慧  牛廷立  张玉玺  
灾后新农村建设要切实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政府主导体现在从宏观上规划灾后新农村建设、健全机制、强化服务、培养新型农民;农民主体应积极参与,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企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骨干作用,形成国家、地方、企业、科研院所与农户结合的多元联动重建机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延平  
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会计改革不断深入。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又反过来为证券市场的持续、快速和稳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技术保障。本文对通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与会计体制改革的关系进行探讨,探询建立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与会计制度改革的良性互动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斌  刘瀑  王承宗  
新农村建设依赖于农民,成败的关键在于新型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本文首先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失衡状况考察了发挥新型农民主体作用的必要性,接着从中国农民素养角度探讨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性及其经济学价值,并进一步剖析了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制约因素,分析认为充分发挥新型农民主体作用应从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自律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运行机制的培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云生  王晓红  
在我国国情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是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地位相结合。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力量,必须突出其主体地位。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切实加强,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面临多方挑战,而要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干部素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温锐  陈胜祥  
本文结合实地访谈、考察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说明:政府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面太宽,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农民自主作为的领域则很小,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府主导面太宽与农民作为领域太小互相影响,导致前者越位、缺位而主导功能失灵,后者导致自主作为受抑而主体性消减,不利于两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合力。政府应纠正现有失灵现象,着力构建农民组织以增强农民主体作用,避免新的越位、缺位以改善其主导作用,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良性互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艳梅  李景刚  汤惠君  
本文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焦点问题辨析入手,认为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土地市场制度难以适应当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需要,以及政府管理错位和流转管理制度缺失是流转问题的主要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同时存在,政府失灵起主导作用;二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基点是引入市场机制;逻辑主线是在政府合理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和主导作用,关键是政府职能成功转变。最后从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两个方面构建改革分析框架,并提出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制度,放松管制和管制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俊波  
回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0年的历程,本文认为可以分成"因穷求变"和"为富求变"两个阶段,其中农民首创与政府引导结合所形成的合力是改革最重要的推动力。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政府的规范和引导,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蓉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解决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的资源流动路径、利益分配格局,保障农民在新一轮城镇化中的基本权益与主体地位的利益分配。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第一轮农村改革改变了合作生产经营方式,影响了传统农村社会形态,客观上出现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各级经济组织主体长期虚化与缺位,使任何与集体经济组织承载力有关的改革都面临理论支撑缺乏、实践操作尴尬。重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厘清与村两委、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关系,创新体制机制,明确法律地位,构架新型法人治理结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蓉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解决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的资源流动路径、利益分配格局,保障农民在新一轮城镇化中的基本权益与主体地位的利益分配。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第一轮农村改革改变了合作生产经营方式,影响了传统农村社会形态,客观上出现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各级经济组织主体长期虚化与缺位,使任何与集体经济组织承载力有关的改革都面临理论支撑缺乏、实践操作尴尬。重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厘清与村两委、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关系,创新体制机制,明确法律地位,构架新型法人治理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麟  
1.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需要。中国经济改革虽然起自农村,曾经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启示和方向,但由于还没有在建立现代土地制度上着力,农村经济迄今仍处在市场经济的边缘,也难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云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本文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基层政府行为既有主体性又有客体性的特征。并指出,其二重性特征,对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有较大影响;农民行为的可塑性,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继东  
随着医保改革的深入,政府在医疗保险中大包大揽的做法在改变。然而,医疗保险的社会公益性特点,医疗服务消费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医保改革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政府在医保改革中应加快医保立法步伐,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资,加强对医保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尽力为医保改革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研究目的:确定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各利益主体效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函数关系。研究方法:以中国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中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效用为被解释变量(Yi),而其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Xij),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确定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中央政府效用与中央政府收益和农民满意度显著相关,地方政府效用与地方政府收益和农民满意度显著相关,农村基层组织效用与地方政府和农民满意度显著相关,而农民效用与农民收益和农民保障程度显著相关。研究结论: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利益主体效用都与农民满意度有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该充分保障农民利益才是合乎历史...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仁准  
城镇住房市场化改革失灵的原因包含城镇住房公共产品属性产生的引致投资效应、房地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和税收制度设计内在缺陷等。就此从强化政府在城镇住房改革的主导作用、关照弱势群体住房需求与城市化改革进程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改革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