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3)
- 2023(12529)
- 2022(9820)
- 2021(8955)
- 2020(7118)
- 2019(15659)
- 2018(15547)
- 2017(29114)
- 2016(16383)
- 2015(18299)
- 2014(18679)
- 2013(17507)
- 2012(15995)
- 2011(14220)
- 2010(14429)
- 2009(13480)
- 2008(13320)
- 2007(12228)
- 2006(10975)
- 2005(10374)
- 学科
- 济(62398)
- 经济(62294)
- 管理(49495)
- 业(41722)
- 企(34396)
- 企业(34396)
- 中国(20128)
- 农(19804)
- 制(18645)
- 方法(18318)
- 财(17994)
- 地方(16699)
- 业经(16610)
- 学(15566)
- 数学(14885)
- 数学方法(14714)
- 体(14687)
- 农业(12801)
- 银(11699)
- 银行(11671)
- 理论(11478)
- 融(11383)
- 金融(11375)
- 行(11199)
- 环境(11092)
- 体制(10852)
- 务(10228)
- 财务(10190)
- 财务管理(10164)
- 土地(9943)
- 机构
- 学院(225852)
- 大学(224584)
- 济(85828)
- 经济(83668)
- 管理(80495)
- 研究(79956)
- 理学(67844)
- 理学院(67013)
- 管理学(65769)
- 管理学院(65362)
- 中国(61845)
- 科学(49025)
- 京(48821)
- 财(44610)
- 所(40355)
- 农(39651)
- 江(37744)
- 中心(37071)
- 研究所(36306)
- 财经(33835)
- 业大(33152)
- 范(31815)
- 师范(31448)
- 农业(30781)
- 经(30466)
- 北京(30198)
- 院(30169)
- 州(29434)
- 省(27111)
- 经济学(26626)
- 基金
- 项目(151386)
- 科学(118970)
- 研究(114333)
- 基金(107248)
- 家(94200)
- 国家(93384)
- 科学基金(79275)
- 社会(72336)
- 社会科(68257)
- 社会科学(68239)
- 省(60907)
- 基金项目(55980)
- 教育(53159)
- 划(50850)
- 自然(48426)
- 编号(47725)
- 自然科(47217)
- 自然科学(47199)
- 自然科学基金(46327)
- 资助(41401)
- 成果(40471)
- 重点(35167)
- 课题(34810)
- 发(33390)
- 制(32988)
- 部(32886)
- 创(31523)
- 国家社会(30538)
- 创新(29663)
- 性(29140)
共检索到355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伟
土地细碎化治理是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土地细碎化问题无法通过单一的治理方式解决,需借助多种力量合力应对。中部金峨县的经验表明,土地细碎化治理应以县域为单元构建治理体系,整合地方政府、农民和市场主体等力量,使政府、社会和市场形成治理合力,实现土地细碎化治理的目标。在土地细碎化县域治理体系中,以地方政府引导为核心的行政化机制是前提条件,供给土地细碎化治理资源,引导土地细碎化治理实践;以农民自组织为核心的社会化是组织机制,村社集体统筹协调土地整合和土地流转过程,农民通过自主决策和民主协商参与实践过程;以市场耦合为核心的市场化机制是必要条件,耦合行政化机制和社会化机制,借助土地流转市场发育推动土地集中高效利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邱书钦
土地细碎化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也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土地细碎化表面上是地块的细碎化。实质上是土地产权的细碎化,而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土地整治,都未能从根本上整合细碎化的土地产权。怀远县基于方便农民耕种的需要,在基层大胆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体组织调整土地的功能,通过"三不变、两提倡、一调整"形成了"一户一块田"的耕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难题。我国农村土地细碎化治理及制度变革,必须强化集体组织的土地统筹权利和能力,赋予其相应的土地(地块)调整职能,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邱书钦
土地细碎化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也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土地细碎化表面上是地块的细碎化,实质上是土地产权的细碎化,而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土地整治,都未能从根本上整合细碎化的土地产权。怀远县基于方便农民耕种的需要,在基层大胆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体组织调整土地的功能,通过“三不变、两提倡、一调整”形成了“一户一块田”的耕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难题。我国农村土地细碎化治理及制度变革,必须强化集体组织的土地统筹权利和能力,赋予其相应的土地(地块)调整职能,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邱书钦
土地细碎化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也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土地细碎化表面上是地块的细碎化。实质上是土地产权的细碎化,而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土地整治,都未能从根本上整合细碎化的土地产权。怀远县基于方便农民耕种的需要,在基层大胆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体组织调整土地的功能,通过"三不变、两提倡、一调整"形成了"一户一块田"的耕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难题。我国农村土地细碎化治理及制度变革,必须强化集体组织的土地统筹权利和能力,赋予其相应的土地(地块)调整职能,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立足于小农经济为主的基本国情,保护耕作者的利益,为满足现代化小农生产提供服务;既要尊重各地群众的意愿和创造性,也要规范指导,有序推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川
县级政府对乡镇的约束性与乡镇自主性的矛盾关系,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基层治理领域的投射。近年来中央政府将基层治理纳入规范化制度框架的治理意图更为急切,县域治理体系的刚性化特征愈加明显。尽管刚性化的县域治理体系导致乡镇"约束型自主"的丧失,却再生产出乡镇的"依附性自主",即乡镇以对县级政府的依附性本身为平台,通过对乡镇干部的高强度动员、对政策的深度解读以及对小概率事件的广泛预防而开辟出新的自主空间。而高强度动员的不可持续、对上依赖强化治理悬浮、预防性治理诱致治理内卷,构成乡镇"依附性自主"不可忽视的治理风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贾祥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阶段,农业银行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并结合行情,提出要以“三农”为核心,以县城为基础,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城乡联动,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定位对农行县域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广东分行的实际,对农行在新的历史阶段下构建县域信贷业务风险控制体系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佳鑫
单一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方式难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小田并大田”的地方实践提供了治理机制融合的契机。实地调查发现,从村社统筹的视角出发,村社集体由于具有政经社合一的属性,在发挥自组织优势的基础上整合了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是三位一体治理机制的承接载体。在具体实践中,村社集体能够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土地产权整合并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统筹治理的机制在于村社集体通过整合地方政府的治理资源激活自组织,在发挥自组织动员能力的基础上改进行政机制的不足并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使三种机制在实践中能够取长补短。村社统筹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以及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因此,在土地细碎化治理的融合机制探索中,应充分重视村社集体在土地细碎化治理中的统筹功能,同时发挥政府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佳鑫
单一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方式难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小田并大田”的地方实践提供了治理机制融合的契机。实地调查发现,从村社统筹的视角出发,村社集体由于具有政经社合一的属性,在发挥自组织优势的基础上整合了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是三位一体治理机制的承接载体。在具体实践中,村社集体能够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土地产权整合并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统筹治理的机制在于村社集体通过整合地方政府的治理资源激活自组织,在发挥自组织动员能力的基础上改进行政机制的不足并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使三种机制在实践中能够取长补短。村社统筹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以及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因此,在土地细碎化治理的融合机制探索中,应充分重视村社集体在土地细碎化治理中的统筹功能,同时发挥政府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佳鑫
单一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方式难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小田并大田”的地方实践提供了治理机制融合的契机。实地调查发现,从村社统筹的视角出发,村社集体由于具有政经社合一的属性,在发挥自组织优势的基础上整合了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是三位一体治理机制的承接载体。在具体实践中,村社集体能够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土地产权整合并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统筹治理的机制在于村社集体通过整合地方政府的治理资源激活自组织,在发挥自组织动员能力的基础上改进行政机制的不足并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使三种机制在实践中能够取长补短。村社统筹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以及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因此,在土地细碎化治理的融合机制探索中,应充分重视村社集体在土地细碎化治理中的统筹功能,同时发挥政府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兴 周生路 吴绍华 王晓瑞 林晨 周华
土地细碎化是与土地规模经营理念相背离的一种土地形态,细碎化的土地经营模式会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下降、粮食减产以及景观美观度降低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土地细碎化程度的衡量多通过细碎度表征,但尚无统一标准,且主要针对农用地。以江苏东海县为例,首先结合景观指数与主成分分析,分别计算耕地、基础设施用地、居民点用地以及生态用地的细碎度,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不同地类细碎度组合的地域分异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用地类型的细碎度是自然、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结果,耕地细碎度与居民点细碎度有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生态用地细碎度有着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基础设施用地细碎度和居民点细碎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生态用地细碎度存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云
不同于规模城市的城市化,县域城镇化是农民市民化以及经济收入分配转型的一线,其在农民家庭进城实践中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化的特征。农民进城在县域社会实现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的二元交互中,形成了具有差异化的城镇化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在县域城镇化与基层社会互动中存在三种关系模式,即"工薪式"城镇化类型、"两栖式"城镇化类型、"突围式"城镇化类型,这一实践差异由区域性市场辐射强度、县域工业资源、县域农业资源条件三方面形塑而成。农民县域城镇化在实践中产生了家庭资源投入内卷、家庭代际关系异化以及生育意愿主观抑制等问题。推动县域城镇化应从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保障农民收入分配公平两方面展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国明 张宇 章尤琴
揭示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耕地细碎化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可以为黑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三轮土地承包及黑土地保护等提供依据。本文以拜泉县作为研究区,运用熵值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并求得耕地细碎化综合评价值,并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1)耕地景观细碎化深受地形影响,丘陵与平原交界地区耕地细碎化水平最高,丘陵地区其次,平原地区最低。耕地权属细碎化受到土地分包方式、户均耕地面积等影响;2)耕地细碎化模式中,“景观低度细碎化-权属低度细碎化”和“景观低度细碎化-权属中度细碎”占主导地位,占比分别为33.33%、17.20%;3)耕地细碎化影响因素主要为权属、设施和自然切割力。权属切割力呈现高度负相关,设施和自然切割力呈现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5、0.617、0.661,权属切割力的影响最大。拜泉县耕地细碎化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可从景观与权属双重视角下探索东北黑土区耕地细碎化治理对策,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制定耕地第三轮承包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容坤
涉林纠纷事件具有复杂性、群体性、危害性,亟需创新纠纷化解机制。武平县涉林纠纷"大调解"机制,在组织架构上创建纵向定责和横向联动机制,形成纠纷治理的压力体制;在运行流程上构建诉前化解与诉调衔接机制,实现诉讼与非讼的有机契合。两个面向双管齐下,达成涉林纠纷化解的整体性格局。研究发现,在涉林纠纷"大调解"机制的实施过程中,科层组织的维稳逻辑、农民个体的利益逻辑以及村落共同体的秩序逻辑三者相互嵌套,共同构筑纠纷化解的一致行动,而这也促使涉林纠纷的调解途径呈现由单一制转向多元化、由个案处置转向源头治理、由对抗性转向协商性三大治理特色。
关键词:
涉林纠纷 大调解 治理路径 武平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雁 赵小敏
研究目的:借鉴土地格局领域的研究思路,在中观尺度上研究土地细碎化,以期在研究方法、数据获取等方面寻求突破,并利用2004年分宜县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矢量对10个乡镇土地利用细碎化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景观格局指数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在中观尺度上研究土地细碎化问题,得到与微观尺度研究截然不同的结论——低山区土地细碎化程度最低,其次是平原区,而丘陵区的土地破碎化程度最高。研究结论:分宜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细碎度指标的聚类结果空间分布规律特征十分显著。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旭 李竣
在解读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特征的基础上,引入"新治理"理论研究分析框架,通过对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这一政府工具的分析,探寻"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新思路。在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运营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承办企业应具备独立运营能力,网商团队应发挥聚集效应。县级政府要进一步赋权公共服务中心,优化组织网络结构,提升政府信息能力,设立政府退出机制和运营主体选择机制,确保公共服务供给的可持续。
关键词:
电商发展 互联网产业 政府作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