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9)
2023(8724)
2022(7156)
2021(6853)
2020(5645)
2019(13103)
2018(12733)
2017(23660)
2016(13014)
2015(14767)
2014(14767)
2013(15026)
2012(14126)
2011(12741)
2010(13029)
2009(12219)
2008(11950)
2007(10786)
2006(9949)
2005(8728)
作者
(37110)
(31525)
(30433)
(29340)
(19989)
(15107)
(14262)
(11990)
(11959)
(11334)
(10868)
(10528)
(10180)
(9858)
(9540)
(9498)
(9226)
(9190)
(8877)
(8676)
(7698)
(7560)
(7386)
(7294)
(7109)
(7044)
(6909)
(6863)
(6370)
(6255)
学科
(53082)
经济(53024)
管理(37887)
(37227)
(29239)
(25516)
企业(25516)
地方(20508)
农业(19940)
方法(16303)
(15127)
业经(15010)
中国(14288)
数学(13306)
数学方法(13157)
(12130)
(11071)
土地(10281)
(9132)
贸易(9122)
(9101)
(9087)
金融(9085)
(8933)
(8750)
农业经济(8662)
(8620)
银行(8617)
地方经济(8389)
(8139)
机构
学院(174782)
大学(171487)
管理(68714)
(67237)
经济(65238)
研究(61674)
理学(55631)
理学院(54849)
管理学(54053)
管理学院(53656)
中国(51365)
(38647)
科学(37621)
(36469)
(33026)
(31615)
中心(31334)
(30964)
研究所(27647)
业大(27533)
农业(27000)
(26844)
(26374)
(25948)
师范(25786)
北京(24058)
财经(23643)
(22653)
(21163)
师范大学(20659)
基金
项目(112747)
科学(87170)
研究(85835)
基金(78220)
(67152)
国家(66456)
科学基金(56753)
社会(52638)
社会科(49352)
社会科学(49335)
(47532)
基金项目(42626)
(38034)
教育(37443)
编号(36645)
自然(35837)
自然科(34816)
自然科学(34807)
自然科学基金(34110)
资助(30450)
成果(29648)
课题(26308)
(26087)
重点(25141)
(23594)
(22662)
(21390)
(21315)
创新(21161)
发展(21002)
期刊
(93493)
经济(93493)
研究(52707)
中国(48656)
(38960)
(27214)
科学(26437)
管理(25888)
学报(25542)
农业(25493)
(21995)
金融(21995)
大学(19836)
教育(19682)
学学(18425)
业经(17906)
技术(15862)
(13847)
资源(13098)
问题(12181)
财经(10667)
农村(10613)
(10613)
经济研究(10486)
(10320)
(10128)
农业经济(9753)
图书(9512)
国际(9332)
(9308)
共检索到297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广德  
四川省成都市作为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今年以来,成都市为全面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助推"西控"区域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和集约发展,将崇州市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列为重点项目,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全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崇州市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位于地处西部龙门山脉中段,居"成都黄金旅游带"中心位置,也是成都"西控"战略核心腹地。项目紧扣"西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骏  贺意林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下,融资困难一直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面临的重大困境。四川省崇州市构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共营制"发展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融通模式,为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可行途径。本文从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融通的生态分析、资金融通模式及其资金融通条件、步骤和具体的操作过程、资金融通模式的价值创造功能,对"农业共营制"下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融通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骏  贺意林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下,融资困难一直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面临的重大困境。四川省崇州市构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共营制"发展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融通模式,为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可行途径。本文从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融通的生态分析、资金融通模式及其资金融通条件、步骤和具体的操作过程、资金融通模式的价值创造功能,对"农业共营制"下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融通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饶静  郭鸿雁  董晓婕  
文章回顾和总结了不同城乡关系阶段下土地整治的内涵和成效,构建了土地整治作为平台和工具助力乡村振兴的传导机制,并在此传导机制的框架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综合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对四川省口镇的综合土地整治项目的案例研究表明,综合土地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平台和工具,应贯彻执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应顺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应能够防范社会风险,应有助于实现城乡融合。只有这样,综合土地整治才能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助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蒲丹  
我国农村产权长期存在权利主体不明、边界不清的缺陷,难以转化为资本。成都市利用全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特殊优势,针对农民手里最重要的三项农村产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与突破,形成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成都模式。本文结合在成都地区率先实现多项创新突破的崇州市相关实践,从品种设计、典型案例、推广障碍以及配套措施完善跟进等环节进行深入调研。力求为当前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局部突破后如何找准瓶颈,保持长效生命力,实现全面推广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晟昱  李想  张心怡  
以工代赈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近年来,四川省率先探索以工代赈村民自建,建立健全政策体系、组织架构、项目管理、监督指导等全套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新的示范路径。未来,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模式,引导更多农民加入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林  张健  许鲜  
当前,我国农村绿色金融发展仍然滞后,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多层次、多样化的绿色融资需求。以四川为例,对绿色金融与农村绿色金融的实践探索和问题进行剖析,并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了优化农村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考:宏观层面,以细化政府支持机制为牵引,完善农村绿色金融政策;中观层面,倡导在四川省探索创新"小组互助"绿色信贷模式,并构建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拓宽绿色资金融资渠道;微观层面,对内鼓励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村绿色金融业务,对外尝试建立外资金融机构在四川乡村从事绿色金融业务的改革开放试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云飞  刘玉华  王科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按照"以建设促保护,统一规划布局,服务三农发展,推进城乡融合"的思路,全域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共投入资金3.52亿元对10.5万亩土地进行了集中整治,建成高标准农田4.2万亩,新增耕地1.21万亩,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风云   吴丽   丁俊仁  
【目的】构建具体指标衡量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质量,探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乡村振兴发展产生的影响,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四川省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4—2022年四川省18个地级市调查的面板数据,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具体内容构建乡村地区振兴经济的发展指标体系,从“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相关从业人员数”“互联网相关产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数字金融普惠发展”等五大维度构建数字金融的整体发展框架,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得出数字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并研究数字经济产生作用的机理,并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①通过基准回归得知,数字经济对四川省乡村振兴发展有积极正向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村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数字经济的有效提升可不断提高四川省乡村振兴发展的质量。②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影响乡村振兴质量的过程中,进一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四川省乡村振兴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影响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路径。③通过工具变量法、剔除特殊样本以及排除外生冲击的影响等稳健性方法进行检验之后,本研究的实证结果依旧显著。【结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四川省乡村振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建议重点从农业数字化先行、数字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发挥高效优势促进数字化农业建设四方面入手,促进四川省更好发展数字经济,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发展质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兰虹  赵佳伟  于代松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业保险作为金融支农重要工具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四川省农业保险发展为研究案例,结合全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点面结合深入分析了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现状与问题,从乡村振兴依靠主体——老人农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风险的异质性需求角度出发,论述了农险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本文认为,现阶段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合理、供需错配、目标定位不清导致中长期规划滞后、创新激励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从中央、省级政府以及保险公司三方出发,采取农险供给侧改革、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农险宣传,提升农户保险意识、探索互助农险合作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高新技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寒  
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和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各省努力加强乡村基层文化建设,以借助"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获得实质性的进步。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四川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关系。文章基于此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现状进行了深入探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该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最后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协调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关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相应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永海  孙垚  
生态旅游就是将生态文明理念与旅游业相结合,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对第三产业的内涵式增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乡村生态旅游作为我国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内蕴丰富的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它既汲取了我国"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精髓,亦借鉴了国外生态旅游的新经验,是在结合我国地区特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就其乡村生态旅游实际提出了应加强其资源规划与保护、着重挖掘其文化内涵、打造其旅游品牌、实施其管理与引导相结合等对策,从而进一步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繁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剑  
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村寨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之间体现为互动共促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能够为特色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特色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必然对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文章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表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约束,西部地区特色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正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科学界定利益主体相关权益,构建可持续开发长效机制;立足于多样性特征,健全特色村寨文化资源动态保护机制;重视特色村寨永续发展,完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机制;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拓展特色村寨文化资源开发路径;健全产权服务体系,科学开发村寨文化资源特殊经济属性;健全配套设施体系,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传波  高辉  王芳  王寯穆  
基于四川藏区222份调研问卷,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系统评估了科技人才帮扶、科技项目帮扶、科技项目基础设施投入等主要科技帮扶措施对地区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科技帮扶能显著促进四川涉藏地区农牧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且科技人才帮扶强化了科技项目帮扶对农牧民家庭收入的正向效应;科技人才帮扶、科技项目帮扶对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牧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正向效应更强,对技能水平较高的农牧民家庭以科技项目帮扶、科技项目基础设施投入帮扶的正向效应更强。最后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重视完善科技人才帮扶措施,加大科技人才帮扶力度。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敦友   韩立达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振兴过程中,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同时存在且相互交织,宜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协同效应。在理论分析与四川三州实践基础上,为推动四川三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创新提出:一是统一县域市场,实现与县域农村生产要素的进入与退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联动发展,并充分发挥县域完整且最低层级的政府部门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二是构建有效市场,对内以县域特色优势资源为本底和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构建具有绿色生态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对外以特色优势资源为纽带和以飞地园区为载体全面推进跨区域合作,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三是打造有为政府,建立供给端、需求端和市场端协同应对市场风险以及乡村产业项目投资运营风险的动态监控破解机制,完善“人”“地”“钱”要素保障体系,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