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3)
- 2023(9875)
- 2022(8288)
- 2021(7426)
- 2020(5974)
- 2019(13321)
- 2018(12813)
- 2017(24262)
- 2016(13123)
- 2015(14193)
- 2014(14231)
- 2013(13950)
- 2012(13358)
- 2011(11972)
- 2010(12132)
- 2009(11240)
- 2008(11307)
- 2007(10034)
- 2006(9035)
- 2005(8543)
- 学科
- 济(62112)
- 经济(62065)
- 管理(39491)
- 业(34370)
- 企(26235)
- 企业(26235)
- 地方(23905)
- 中国(20465)
- 财(19996)
- 农(16681)
- 方法(16612)
- 数学(14376)
- 数学方法(14272)
- 业经(13712)
- 地方经济(13440)
- 学(12491)
- 农业(11815)
- 务(11682)
- 财务(11660)
- 财务管理(11621)
- 发(11527)
- 企业财务(11208)
- 融(10879)
- 环境(10877)
- 金融(10877)
- 银(10593)
- 银行(10581)
- 制(10439)
- 行(10128)
- 土地(8626)
- 机构
- 学院(181872)
- 大学(178435)
- 济(74884)
- 经济(73152)
- 研究(68684)
- 管理(65916)
- 理学(55030)
- 理学院(54222)
- 中国(53818)
- 管理学(53408)
- 管理学院(53042)
- 科学(41528)
- 京(39904)
- 财(38863)
- 所(34984)
- 中心(31520)
- 研究所(31065)
- 江(29875)
- 农(29366)
- 财经(28462)
- 范(27183)
- 师范(26958)
- 院(25663)
- 经(25641)
- 北京(25542)
- 业大(24315)
- 州(24136)
- 经济学(22927)
- 省(22687)
- 农业(22527)
- 基金
- 项目(117966)
- 科学(93899)
- 研究(88437)
- 基金(84217)
- 家(73153)
- 国家(72561)
- 科学基金(62313)
- 社会(57434)
- 社会科(54663)
- 社会科学(54650)
- 省(47692)
- 基金项目(44817)
- 划(39830)
- 教育(38890)
- 自然(38201)
- 自然科(37257)
- 自然科学(37250)
- 自然科学基金(36520)
- 编号(35807)
- 资助(32773)
- 发(31997)
- 成果(29391)
- 重点(27203)
- 课题(26171)
- 发展(26115)
- 展(25708)
- 部(25203)
- 创(24516)
- 国家社会(23907)
- 创新(23130)
共检索到297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扶扬 刘睿智
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依托。2003年以来,中国城镇建设用地供给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明显缩小了东部和中西部的总产出与人均收入差距,但却推动了区域间的地方政府债务分化现象。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债务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不同区域地方政府的内生最优行为,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空间分布特性和地区发展差异。进一步,本文聚焦土地和地方政府激励,探讨了缓解区域分化问题的要素配置方案。研究发现:现实中偏向中西部地区的土地配置可以缩小产出与人均收入的差距,但在地方政府内生激励与行为下会带来地方政府债务分化、房价分化、产出受限等问题;若仅推动土地要素向发达地区配置,尽管能够提高经济总体产出,却会加剧人均收入分化;只有同时推动土地和劳动力向优势地区集聚,才能在缩小地区间人均收入差距的同时,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分化、房价分化、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多重政策目标。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慧珺
党的二十大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拟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视角出发,讨论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能影响。2016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整体表现出规模大、隐形债务占比高、风险有所上升的特点,各地区负债率及“显性—隐形债务结构”均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短期来看,欠发达地区的显性债务扩张,发达地区的隐性债务增加,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类似。长期来看,欠发达地区债务风险积累更快,地区间差距也可能会因此加大。鉴于此,本文认为,应当优化债务结构;关注欠发达地区房地产市场,重点化解欠发达地区债务偿付风险;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适当转移杠杆;规范融资渠道,避免发达地区隐性债务盲目持续扩张;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财政支出乘数。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风险防范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来成 徐磊
地方政府债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讨地方政府债务的时空分布是否均衡、时空经济效应是否存在区域异质性,不仅有利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也切合我国当下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的政策背景与发展方向。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实际出发,建立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增量和存量地方政府债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经济效应,并根据举债冲击的时空传导效应,讨论地方政府债务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时空分布和举债冲击在新增地方政府债务、基础设施存量和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之间的时空传导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区域经济未能实现彼此协同促进、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改革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分配制度、支持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关注区域债务风险等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曹文超
运用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在考虑市场化程度差异的情况下,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强弱会由于区域市场化程度的高低而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表现出随着区域市场化程度的深化,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在市场化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弱;而在市场化发展较不成熟的区域,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强。因此,在区域市场化程度未达到门槛值之前,须充分发挥政府竞争的积极作用,通过改善区域基础设施及产业配套设施、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等方式促进区域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地区间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区域市场化程度达到门槛值之后,应适当降低政府竞争的力度,使政府更多地让位于市场,防止过度竞争导致的效率损失,加强行政制度建设,不断消除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行政性障碍,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好服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冀云阳 吕柃瑶
利用新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和工业用地出让微观数据,检验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无序扩张导致了行业层面的土地资源配置呈现空间分散化趋势,这意味着生产的地理集中度下降,而地区间“以地引资”竞争是导致此种空间扭曲效应的主要机制;以上影响在重点产业和财政分权度较高的地区表现更明显。未来应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和土地供给行为,提高土地供给的市场化水平和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景华 刘炼
地方政府竞争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区域增长的差异。地方政府竞争理论成为研究地区经济差距变动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新视角。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深入研究地方政府竞争的区域经济效应,既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性,又及时弥补地方政府竞争中的制度缺陷,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政府竞争 区域经济 区域差距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富政 罗能生
运用古诺博弈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本文分析了非正式制度歧视路径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制度歧视引致的交易成本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外部性的作用下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着非正式制度的变化轨迹,正外部性的地方政府行为,削弱非正式制度歧视,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负外部性的地方政府行为,会加剧非正式制度歧视,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另外,非正式制度复杂度在短期内加剧非正式制度歧视,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艳丽
在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基础上,河南省制订了"大中原经济区"规划,该规划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地方政府投资有利于缩小省间经济增长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的战略意图及大中原经济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指导性、预测性的中长期地方政府区域投资发展规划,希冀为解决"中国难题"提供思路和样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厉敏萍 熊璋琳
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应对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职能进行正确的定位:地方政府是本地区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产权的界定和保护者、区域经济的协调者及市场运行的监管者。文章认为,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方政府必须在观念、制度、机制及组织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地方政府 协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静 徐晓玲 曾超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史桂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是改革成果在地区间的分享是不公平的,地区间的发展是不协调的。在这一过程中,财政体制变迁中的政府间财政能力的配置状况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分配格局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运用面板数据,从政府间财力配置的角度整体考察财政体制变迁及改革对全国及东、中、西地区经济的影响。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崇举 杨萍 郑志国 董琳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致力于社会事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要重创新,如创新教育对社会服务的参与、创新社区架构等。应建立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按照人口数量建立配套的公共设施;积极引导教育服务地方,同时把高校的教育设施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彭月兰 陈永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理论界提出的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新概念。其目的在于加速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并为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包健
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特别是对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的国家更是如此。中国的区域不协调由来已久,但是近些年有不断扩大的态势。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提上议事内容。本文揭示了我国区域不协调的现状,并从政府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刻原因,在借鉴国外经验和立足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四项目标,处理三对关系,实施五项措施。
关键词:
区域协调 政府作用 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胜泽
一、引言世行贷款是我国政府利用外资的重要渠道。自1981年我国政府利用第一个世行贷款项目以来,截至2006年6月30日,世界银行累计批准对华贷款约405.34亿美元,支持了274个项目,使我国利用世行贷款总额居世行贷款国首位。我国政府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