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1)
2023(11919)
2022(10511)
2021(9820)
2020(8157)
2019(18967)
2018(18652)
2017(36941)
2016(19745)
2015(22137)
2014(22039)
2013(21770)
2012(19979)
2011(18046)
2010(17774)
2009(16331)
2008(15717)
2007(13454)
2006(11672)
2005(10081)
作者
(56781)
(47360)
(46775)
(44554)
(30177)
(22634)
(21187)
(18611)
(17978)
(16671)
(16407)
(15901)
(14767)
(14718)
(14708)
(14345)
(14015)
(13926)
(13566)
(13305)
(11685)
(11367)
(11343)
(10685)
(10487)
(10368)
(10328)
(10241)
(9435)
(9225)
学科
(84470)
经济(84373)
管理(56488)
(53122)
(44596)
企业(44596)
方法(42110)
数学(36520)
数学方法(36176)
(20438)
(20207)
(19988)
中国(19592)
业经(17513)
地方(16490)
理论(14457)
农业(13944)
(13637)
贸易(13632)
(13113)
(13084)
(12836)
财务(12777)
环境(12758)
财务管理(12752)
(12696)
企业财务(12180)
技术(12170)
(11043)
金融(11041)
机构
大学(286635)
学院(281977)
管理(115928)
(111125)
经济(108685)
理学(101826)
理学院(100681)
管理学(99019)
管理学院(98529)
研究(91039)
中国(66037)
(60950)
科学(57583)
(50463)
(44400)
(43313)
业大(43015)
财经(41967)
中心(41234)
研究所(40819)
(39006)
(38358)
(38104)
北京(38040)
师范(37787)
农业(34129)
经济学(33900)
(33592)
(31972)
财经大学(31597)
基金
项目(200845)
科学(158974)
基金(147764)
研究(145838)
(128602)
国家(127592)
科学基金(110573)
社会(92596)
社会科(87854)
社会科学(87832)
基金项目(79565)
(76902)
自然(72937)
自然科(71208)
自然科学(71194)
自然科学基金(69921)
教育(66598)
(65408)
资助(60375)
编号(59125)
成果(47164)
(44707)
重点(44470)
(41681)
(41402)
课题(39933)
创新(38571)
教育部(38521)
科研(38503)
国家社会(38074)
期刊
(115087)
经济(115087)
研究(80661)
中国(48898)
学报(44795)
科学(41893)
管理(39599)
(38198)
(36231)
大学(33642)
学学(31604)
教育(29427)
农业(26902)
技术(22534)
(20503)
金融(20503)
财经(20243)
业经(18389)
经济研究(18143)
(17114)
图书(15912)
问题(15558)
理论(14332)
科技(13536)
资源(13480)
技术经济(13215)
实践(13211)
(13211)
(13185)
现代(12538)
共检索到391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甄霖  曹淑艳  魏云洁  谢高地  李芬  杨莉  
土地利用功能(LUFs)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土地多功能利用指一个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及其环境、经济和社会功能的状态和表现,是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其功能可持续性影响的重要理论和方法体系,相关研究对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土地多功能利用的理论,构建了分析框架,并以我国1985年至2005年土地利用为例,实证了该框架应用的步骤:以可持续性三维度为基础,选取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的指标体系;界定多功能性,建立指标与多功能性之间多维度关联矩阵;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评估土地功能。实证研究揭示:中国土地利用总功能在1985年~2005年实现了倍增发展,确定的10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科  郑娟尔  韦仕川  郑文娟  刘勇  
目前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多集中于土地利用的现存状态,较少考虑到人地关系对用地效益的影响。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很好地揭示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文章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GIS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浙东北部地区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②由于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梯度分布;③PSR系统的协调度与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成高度正相关,充分说明PSR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比较高。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部分政策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俊孝  刘霄  张飞云  
研究基于POI等城市多源数据,采用空间区位指数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及关联规则挖掘法,探究中心城区土地多功能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差异,得出土地多功能利用类型的空间关联规则。结果表明:(1)中心城区土地多功能利用空间分布特征中,单一功能广泛散布在城区外围,由市区中部呈现出“混合功能—双功能—单一功能”占位发展与圈层扩张模式。(2)在中心城区土地多功能利用空间差异分析中,生活、生产—生活、混合功能区功能为低水平区位熵值,生态、生产功能为中等水平区位熵值,生产—生态、生活—生态功能为高水平区位熵值。以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为主导的生产、生活、生产—生活、生活—生态及混合功能为正相关类型,以生态功能为主导的生态功能和生产—生态功能为负相关类型,且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3)根据关联规则分析,生产、生活、混合及生产—生活功能之间具有高强度的相互关联性,生活—生态功能和生产—生态功能与其关联性为中等强度,而生态功能与其他六种功能的关联强度是最薄弱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明杰  余斌  何永娇  卓蓉蓉  胡书玲  
[目的]探索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理论基础与技术规程。[方法]引入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度,运用三维魔方分类方法划定土地利用多功能分区。[结果]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性水平差异显著,适宜生态服务、农业生产和城镇发展的土地面积分别占流域国土面积的93.38%、70.17%和69.31%,其中适宜城镇发展用地环洱海集聚分布、适宜农业生产用地在流域中北部连片分布、适宜生态服务用地围绕流域环状分布;将洱海流域国土空间划分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大空间占比分别为7.69%、24.33%和67.99%;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功能分区与现状土地利用结构吻合度高达71.96%,其中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吻合度分别为63.84%、59.43%和92.62%。[结论]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及其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符合洱海流域实际,能够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理论借鉴、为洱海流域国土空间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白华  
数字资源词语-分类框架是解决目前大型集成系统资源组织的最佳途径。本文讨论了它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构建方法和构建要点等内容,重点讨论了词语-分类框架的版本、结构、标记符号、使用方法和它的动态性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超  许月卿  孙丕苓  刘佳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是土地科学和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命题,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概念内涵、识别与分类、评价研究等方面的梳理,明晰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研究现状。目前,学者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内涵特征的认识基本一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分类标准尚未统一;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析框架初步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评价方法较单一,应用研究相对薄弱;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受自然、社会经济及政策等因素共同影响。未来,应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内容框架,完善分类体系,深化评价研究并加强应用研究,从而为开展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安  许月卿  郝晋珉  孙丕苓  刘超  郑伟然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研究可为协调土地科学、合理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其概念和分类体系尚未达成共识,评价指标体系尚未统一,基于行政单元的中宏观尺度研究较多,微观单元落地化研究较少,评价方法较为单一,研究成果应用不足。研究结论:在全面推介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理论体系研究,构建多分类、多层次、多尺度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已有的特定功能研究成果,加强微观尺度研究,并拓展评价研究成果应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安  许月卿  郝晋珉  孙丕苓  刘超  郑伟然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研究可为协调土地科学、合理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其概念和分类体系尚未达成共识,评价指标体系尚未统一,基于行政单元的中宏观尺度研究较多,微观单元落地化研究较少,评价方法较为单一,研究成果应用不足。研究结论:在全面推介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理论体系研究,构建多分类、多层次、多尺度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已有的特定功能研究成果,加强微观尺度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开丽  张安录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生在我国农村的重要社会经济现象,既关系到土地供给的总体结构与变化,也关系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更关系到农户的生存状况。论文在分析当前农户脆弱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土地利用变化中农户脆弱性理论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包括暴露性指数EI、敏感性指数SI和自适应能力指数AI。根据量化后的SI和AI,可以计算出农户的脆弱性指数VI。论文以中国中部经济区5个省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作为案例研究区域,在大规模农户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定量测度敏感性指数SI和自适应能力指数AI的指标体系,运用几何平均数算法对其进行量化,并由此分别计算出各省份农地转入户和转出户的脆弱性指数VI。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建春  起晓星  袁文华  
建设用地多功能混合利用对提升区域用地效率、增进国土空间效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即三生空间)的建设用地多功能混合利用分析框架,以济南市为研究区,采用POI数据,利用熵模型、景观格局分析和关联规则挖掘方法,探究土地混合利用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建设用地混合利用以生产空间、生产—生活空间和生活空间为主;核心城区的建设用地混合利用度较高,而生产、生活空间集中连片,生态空间嵌入不足;乡村地区景观的破碎化特征明显,以生产—生活空间引领的建设用地混合利用度较低;产业园区的生活—生态空间在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加强园区内部规划与周边区域形成互补的生活、生态空间,是实现园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关联规则的分析结果表明,科学的生产空间规划是优化混合利用的重要抓手,而合理的生态空间布局对带动区域建设用地混合利用起着关键作用。研究基于POI数据,从行为空间互动理论视角探究建设用地多功能混合规律,丰富了现有土地混合利用理论与方法体系,也为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及城市空间格局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枫  董玉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多元化和空间差异特征日益明显。以县域为评价单元,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维度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突变级数法评价广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并对其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1年广州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在所有区县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缩小,并呈现沿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增强的态势。在总功能构成中,县级市和远郊区的农业生产和环境功能比重较大,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功能占比较大。2单项功能在所有区县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有所变小。经济和社会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减弱,环境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愿理  廖和平  李靖  蔡进  李涛  王强  
研究目的:研究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利用多功能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以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80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运用多边形综合图示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2017年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格局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整体性较低,行政村的差距较大,子功能协调发展有待加强,空间极化现象明显;(2)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明显,多功能空间分布呈现"一主多副"的多核空间分布结构,子功能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3)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以社会经济因素和区域政策为主,其中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性贷款和劳动技能培训率是其主导因素。研究结论:生态脆弱区应重点关注社会经济因素和区域政策因素,发挥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作用,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印泉  曹红玉  杨尽  蒋尹  张瑞虎  
研究川西北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与多功能演变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对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三生空间”的理论,构建了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运用综合指数法和障碍度模型测度多功能水平,并诊断主要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川西北高原以生态空间为主导,2010—2020年“三生空间”格局演变速度由慢到快,生态空间收缩加快,生产空间缓慢向生态空间渗透,生活空间快速向生态空间扩张;(2)川西北高原土地利用多功能表现为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生产功能,土地利用多功能呈现前慢后快的增长模式,空间格局由东高西低格局向相对均衡状态演变,“三生空间”格局演变与土地多功能水平变化特征一致;(3)生态环境是制约土地多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农药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农村人均用电量、城镇用地、地均旅游人次、人均社会消费等均影响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鹏飞  王缉慈  
全球化的推进对产业空间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90年代中期以来,外包发展超越了制造业的范畴,服务外包成为新的商业经营模式。不同于大量文献中专注于外包的形成原因,文章以产业空间格局的决策者为视角,结合宏观因素和行业特征,构建了一个分析新时代背景下产业空间格局的框架。企业在今天必须以全球化为背景来制定竞争策略。行业特征影响到了企业竞争策略的制定,也规定了区位优势的内涵。企业竞争策略与区位优势的匹配塑造了产业的空间格局。最后,以中国服务外包为例对理论框架进行了检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明星  康庆  郭青霞  丁一  吴星仪  
以山西省107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计算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值,采用空间解析几何模型测度土地多功能耦合度、协调性、综合发展程度,并以轨迹分析法进行分区,探究2005—2020年土地多功能综合发展程度及区域协调发展情况,厘清县域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综合情况。结果表明:(1)山西省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时空演化阶段特征明显,2005—2020年生产功能优势区由点状分布逐步扩散、联结,呈现集聚态势,且随着能矿经济衰退和经济转型,导致2020年集聚度较2010年明显降低;生活功能与生产功能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呈现分区集聚、南强于北的特征;生态功能相对稳定,与生产、生活功能鲜明互补。(2)土地多功能空间协调偏离度与耦合度空间分布有异但格局特征趋同;而综合发展程度与耦合度空间分异均呈阶段性变化。(3)生产与生活功能的耦合度、综合发展程度总体提升,但提升幅度小,整体水平低;生态功能微弱恢复,整体水平趋于中等;协调偏离度整体较优,但存在低水平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