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7)
2023(13646)
2022(11263)
2021(10460)
2020(8668)
2019(19523)
2018(18581)
2017(36865)
2016(18879)
2015(21041)
2014(20662)
2013(20564)
2012(18756)
2011(16378)
2010(16443)
2009(15472)
2008(14031)
2007(11642)
2006(10279)
2005(9158)
作者
(48264)
(40450)
(40170)
(38852)
(25579)
(19140)
(18493)
(15531)
(15473)
(14190)
(13959)
(13591)
(12819)
(12706)
(12442)
(12425)
(11870)
(11561)
(11298)
(11283)
(9909)
(9509)
(9472)
(9362)
(9342)
(9198)
(8512)
(8300)
(8040)
(7862)
学科
(96515)
经济(96442)
管理(58783)
(52376)
(44478)
企业(44478)
(37522)
方法(36623)
数学(33263)
数学方法(32927)
中国(27716)
(26419)
金融(26418)
(24222)
银行(24219)
地方(24121)
(23278)
(21851)
税收(20410)
(20236)
(19954)
(19639)
财务(19597)
财务管理(19546)
(19033)
企业财务(18703)
业经(18155)
财政(15925)
(15870)
(13914)
机构
学院(255130)
大学(253247)
(121280)
经济(119196)
管理(101375)
理学(87438)
理学院(86635)
管理学(85506)
管理学院(85011)
研究(81221)
中国(69494)
(68131)
财经(49937)
(49735)
(45303)
科学(43103)
经济学(40504)
中心(39848)
(37700)
(37183)
财经大学(37066)
经济学院(36486)
研究所(33228)
(30913)
北京(30648)
业大(30527)
(29381)
(29179)
(28392)
师范(28157)
基金
项目(169234)
科学(135345)
研究(127815)
基金(126500)
(107277)
国家(106438)
科学基金(94048)
社会(86969)
社会科(82878)
社会科学(82860)
基金项目(66354)
(64120)
教育(56882)
自然(56528)
自然科(55253)
自然科学(55241)
自然科学基金(54241)
(52620)
编号(51134)
资助(50807)
成果(41001)
(38293)
国家社会(37985)
重点(37479)
(36916)
(35940)
教育部(34253)
(33894)
人文(33807)
创新(33737)
期刊
(131854)
经济(131854)
研究(84829)
(57516)
中国(47069)
管理(36294)
(36115)
金融(36115)
学报(30386)
科学(29640)
(27275)
财经(25552)
大学(24884)
学学(24148)
经济研究(23645)
技术(22068)
(21972)
业经(18003)
(17761)
农业(17475)
问题(16787)
(16000)
教育(15252)
税务(14252)
财会(14153)
技术经济(13425)
统计(12769)
(12475)
会计(12341)
理论(12226)
共检索到392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垒磊  闫晨  
文章以公共物品融资为切入点,运用土地租税理论探讨土地财政演进。土地租金是公共物品融资的最优选择。政府运用土地租金提供公共物品,会出现生产性公共物品对非生产性公共物品的挤出。尽管土地租金永续存在,但以农地征收为支撑的土地财政却不可持续。从征地到征房产税的土地财政演进,恰是土地租金充实公共物品融资理论的实践,在土地国有原则下,政府对城市内保有环节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其实质是政府以征税的名义征收级差地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东作  
"土地财政"是政府利用其垄断的土地征收权,通过低价征地并高价出售土地使用权而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的非学术化称谓。"土地财政"的制度基础是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征地制度,直接诱因是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财力不足。"土地财政"增加了我国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间接维持了现行的分税制体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土地财政"也导致了失地农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房价居高不下,地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健运行和社会的稳定。从马克思的地租"国债(国税)"理论入手,客观分析了我国"土地财政"存在的合理性,并探讨以"国税"替代"国债"的"土地财政"的改革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一中  曹裕  严诗露  
基于对土地增值性质和土地增值管理政策工具的理论探讨,结合一个完整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案例,对我国土地非农化开发过程中的土地租税费结构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农民在土地自然增值收益分配中处于不公平不合理的地位,根本原因在于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合理,并建议农地产权制度的未来改革方向是强化对私权的保护,新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是:在土地增值收益初次分配中农民获得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I,开发商获得级差地租I(I回收土地开发投资并赚取利润),政府则退出土地经营,转向以土地税收的形式在二次分配中实现土地增值的回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邹秀清  
在"租税互替"机制的研究框架下,本文采用了文献比较和理论分析法来解析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本文对租与税的概念、特性和表现形式及其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在现行的地方官员晋升制度和财政收支分权制度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偏好于追求短期的土地租金收入而非长期的税收收入;(2)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对于地租收入的强烈偏好,直接导致了目前的土地财政模式;(3)推进不动产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由偏好短租转变为偏好长税,是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土地财税制度的关键所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谢经荣  
当前我国的土地租税费体系及历史变化谢经荣1949年至现在,大陆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保持市场经济特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由于社会变化频繁发生.每次变革都形成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收体系,土地的租税费体系也不例外。由于其概...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立彦  
土地租、税、费是政府参与土地收益分配的三种形式。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租税费制度中存在的名实不符、结构失衡、相互重叠、内外不统一以及制度缺陷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规范土地租税费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方文全  
本文以城市土地的要素特征和土地批租制度为起点,界定了土地出让金的贴现级差地租收益性质、来源及其在开发企业和政府财政之间的分享结果,揭示了土地出让金管理和土地税费制度安排的缺陷。地方政府财政的土地依赖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出让金管理体制和扭曲的土地税费体系导致的软预算约束所致,据此提出了系统改革完善有关土地财税制度的具体措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明慧  路鹏  
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获得直接与间接的资源型财政收入来满足财政支出需要具有学理上的正当性。我国地方财政收入配置格局对土地财政收益的依赖与现行土地制度安排、财政体制变迁与土地收益分配权力密切相关,而且相互间形成了不断强化的利益激励兼容机制。短期内土地财政收益,特别是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政府财力仍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长期应以税制改革为契机,促进土地财政收益的合理转型,以更好地均衡土地财政收益各个环节的资金源分布,规避地方财源不可持续的风险,确保地方财政向可持续路径转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志波  
本文从较为明确地界定土地财政的含义出发,接着说明土地财政出现的制度根源之一固然是我国的土地制度,但也反映着经济生活的基本逻辑,并在某种特定意义上说,具有不同经济体间的共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燕菁  
土地财政是中国城市化启动的关键制度,对于城市化原始资本的积累起到重要作用。土地财政也带来资源浪费、金融风险和贫富分化等一系列问题。简单地放弃土地财政并转向税收,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土地财政不应简单放弃,而应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完成而不断升级乃至逐渐退出。在此之前,土地财政不应轻言放弃。保障房制度,可以利用土地财政为劳动力的城市化提供原始资本。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匡凯  
土地征收制度会受到财政政策影响。1959-1982年,财政权力下放、重工业优先支出,致使农村通货膨胀、地方征地权力增大,所以征地审批机关级别提高、权力回收,补偿标准上调。1982-1998年,分税制促使政府通过城市扩张提高GDP,加之通货膨胀使得征地程序更严格,补偿标准提高。新世纪公共财政下,法律细化了"公共利益"范围、提高了征地透明度,农民参与土地分红。财政从家财型向税收型转变,应当要严格征地程序,加强社会保障,处理好"央-地"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艳  黄征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汪峰  陈冰玉  林小燕  
PPP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且内部收益率相对有限,但我国地方政府成功地利用了PPP模式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究其原因,本文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是我国PPP项目在股权和银行信贷两个方面得以成功融资的重要保证。随后的实证检验表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规模与该地区政府入股PPP的资金规模、PPP吸收社会资本入股的资金规模以及银行向PPP项目投放信贷的规模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资源促进PPP融资后,所募集资金更多地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此外,上述现象更显著地存在于中西部地区和非官员变更的年份。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财政促进PPP项目融资这一模式,在积极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金配置结构过于倾向基础设施等建设领域,将信贷资金偿还风险与房地产市场波动相联结,地方政府官员任期内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伟; 苏丽锋;  
21世纪以来主要由地方属高校推动的高等教育快速扩张,部分归因于地方政府提升土地价值、扩大土地财政收入的激励。通过构建地市级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分析发现,高等教育规模显著提升了土地出让均价:在校生规模每增加1万人,土地出让平均价格提升15.12~16.54元/平方米;第二类城市(非直辖市、非省会、非计划单列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土地价格提升效应,高于第一类城市(含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表明第二类城市为了扩大土地财政规模而发展高等教育的动机更强烈。回归结果还发现,存在异质性的未观测效应:第一类城市的未观测因素在显著促进高等教育扩张的同时限制了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而第二类城市未观测因素在促进高等教育扩张的同时提升了土地出让均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彦民  杨峥  
从软预算约束的角度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进行分析,使用我国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国29个省市的TFP都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几乎所有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归功于技术进步,每个省或多或少都存在产出效率低下问题,并用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验证了建成区面积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