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70)
2023(4215)
2022(3602)
2021(2926)
2020(2445)
2019(5476)
2018(5297)
2017(10509)
2016(5279)
2015(5891)
2014(5923)
2013(6080)
2012(5919)
2011(5661)
2010(5773)
2009(5557)
2008(5059)
2007(4463)
2006(4329)
2005(4096)
作者
(16029)
(13750)
(13615)
(13094)
(8664)
(6379)
(6138)
(5219)
(5201)
(4985)
(4779)
(4480)
(4446)
(4371)
(4238)
(4178)
(3922)
(3910)
(3867)
(3489)
(3412)
(3281)
(3176)
(3159)
(3158)
(3074)
(2785)
(2775)
(2570)
(2570)
学科
(55456)
经济(55433)
管理(15304)
地方(14748)
方法(14539)
数学(13431)
数学方法(13397)
地方经济(11570)
(10796)
(9901)
经济学(8904)
中国(8769)
(8104)
企业(8104)
业经(7705)
土地(7620)
(6836)
环境(6545)
(6009)
问题(5670)
(5625)
(5284)
(5058)
(4999)
金融(4999)
产业(4924)
资源(4877)
农业(4863)
(4431)
总论(4190)
机构
大学(87353)
学院(87285)
(52418)
经济(51704)
研究(34085)
管理(32404)
理学(27407)
理学院(27104)
管理学(26830)
管理学院(26673)
中国(26034)
(20519)
经济学(18372)
(17833)
科学(17686)
(16806)
财经(16616)
经济学院(16171)
研究所(15040)
(15025)
中心(14636)
(13006)
财经大学(12140)
(12056)
(11849)
北京(11215)
科学院(10922)
业大(10648)
社会(10195)
(10178)
基金
项目(53198)
科学(42816)
基金(40282)
研究(38865)
(34271)
国家(34063)
科学基金(29508)
社会(29025)
社会科(27724)
社会科学(27715)
基金项目(21069)
(19995)
自然(16738)
资助(16304)
自然科(16293)
自然科学(16290)
教育(16198)
(16089)
自然科学基金(16002)
编号(13716)
(13182)
(13143)
经济(13044)
国家社会(12924)
(12254)
重点(11969)
发展(11522)
(11378)
教育部(10750)
人文(10744)
期刊
(65540)
经济(65540)
研究(30927)
中国(17915)
(15237)
管理(12898)
经济研究(11956)
科学(11647)
(10794)
学报(9821)
财经(9679)
(8579)
问题(8255)
(8168)
金融(8168)
业经(8075)
大学(7875)
学学(7798)
技术(7681)
农业(7121)
技术经济(6806)
统计(5923)
世界(5749)
经济问题(5421)
(5337)
(5049)
经济学(4838)
资源(4804)
经济管理(4773)
决策(4708)
共检索到140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赵亮  龙登高  
自耕农制度公平而具有效率,租佃制度下佃农受到地主的剥削且效率较低,这一传统主流成说受到史实与理论的质疑。在自由市场的情况下,地权结构取决于交易费用以及制度总盈余的高低。本文利用最优所有权结构理论分析自耕农、租佃和雇工的制度总盈余,认为土地最优经营规模、技术水平、土地禀赋、市场状况等都会影响地权结构的选择,自耕农并不一定是最优的。随后统计方法检验了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运输成本以及土地经营规模和地权分散程度对租佃率的影响。将近代自耕农与佃农的生产规模、利润等指标进行统计和比较后发现,租佃经济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优势,其原因在于租佃制使土地的资产功能和生产要素功能分离,使土地经营面积不受土地产权面积的制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锦鹏  
宋朝确立了土地私有产权制度,租佃经营成为重要的土地经营形式。宋朝租佃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地租率由市场决定,对租佃双方都是有利的;在宋朝广大佃农家庭经济条件差,抵御经营风险能力弱的社会条件下,采取分成租佃制是适应宋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有效率的制度安排,“随田佃农”也是有利于保障佃农权益的有效制度选择。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温锐  
在清末民初 ,赣闽边地区农村的租佃制度与华北、苏南、关中等地的租佃制度相比 ,具有租佃土地多、公田多、分成租多、土地流转快等特点 ;该地区普遍的租佃制与边区地处三边商品流通、商品经济发展、农业比较效益、农户家庭经营的选择和政府无暇顾及社区公共事业的现状相联系 ,与当时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村生产要素流通体制相适应 ,是农村社会的经济选择 ,对边区农村社会经济有重大的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金祥荣  
近年来,中国农业的问题又一次突出,国民经济的基础再一次动摇。在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没有较大提高的情况下,鼓励农业人口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政策,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但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行和农业投入的增加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作者在肯定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提出了土地租佃补偿制度,不失为一种解决农业问题的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浩江  张焕明  
在分析分成制的效率与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两种不同观点的理论假设条件的区别。联系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交易成本、监督成本和使用权的深入分析,解释了土地承包责任制低效率的原因,为我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王凌  
本文是一项新的租佃关系研究的结论部分。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学者发现,几百年来(特别是在清代),中国的地租额和地租率有着大幅度的下降(其幅度多在20%以上)。在探讨了与此有关的那些问题———它意味着粮食亩产量的下降,还是租佃制度的一种“修订”?农民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有关的政府政策和法律又是如何———之后,本篇就有关地租率、旧的土地制度以及农民文化的若干问题提出几点余论,以就正于大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姚恩权  
论元代江南土地租佃权的变化及其影响姚恩权租佃制是一种适合我国封建社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体经营的小生产方式。研究元代租佃经营模式下佃农对土地的租佃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元代江南社会再生产能力,揭示江南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家庭联产承包...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天宇  李楠  韦潇  
风险与激励的关系一直是契约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经典理论框架(Holmstrom和Milgrom,1987)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实践引入契约类型选择的制度限制,分析风险对最优租佃契约形式以及激励的影响,并且利用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微观契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灾害风险越大,分成契约被选择的概率越大(激励越小);同时无论选择的是分成还是定额契约,地租率都会越小(激励越大)。此外,当佃农的财富增加或者使用受灾害影响更小的土地时,风险对契约选择的影响可以被减轻。本文的分析为风险与激励关系文献中相互矛盾的实证发现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思成  
文章以黑城出土文书中所见元代亦集乃路的土地占有状况为研究对象,指出了亦集乃路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租佃关系;文章还初步探讨了这些关系藉以产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如土地在拥有政治—经济特权的户计或官吏手中的集中、人口自然增长、借贷关系导致的土地典卖等等,并认为这些条件在黑城地区仍处于欠发达的状态,故以屯田户为主体的小农经济在亦集乃路可能仍然占主要地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蒋福亚  
魏晋南北朝时政府为了确保奴役和剥削对象,模仿地主控制依附民的模式,控制着屯田客、士家、吏户等一批官府依附民,其户籍往往有自成体系的管理系统。政府控制官府依附民的主要途径,便是借助无主荒地,强制他们租佃,使这一时期国有土地上的租佃关系盛极一时。这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租佃关系占主导地位;二是当时封建政府是以全国最大的地主的面目出现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秦晖  
一“租佃”是史学中极常用的概念。长期以来人们都说:“奴隶社会”是奴隶劳动,封建社会是租佃制。而“古史分期”的全部工作便是寻找奴隶制为租佃制所取代的标志。然而,究竟什么叫“租佃制”?看来对这一“符号”所要表达的“语义”在今日还远不是一致的,于是关于它的研究便有成为一场没有规则的“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语)的危险。笔者认为所谓租佃制应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租佃制指独立经营者向别人交纳剩余产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苏  胡浩  张利国  
由分成租佃制导致土地产出减少的"马歇尔无效率"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许多实证研究尝试通过土地产出率、劳动—土地比率以及地租等对这一理论的正确性进行检验,但这些都无法体现经济学理论中资源利用遵循边际均等法则。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关于分成租佃制理论的系统梳理,基于佃农收入最大化的目标,对佃农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结合20世纪30年代卜凯农家调查资料,实证检验了分成租佃制下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在土地同质的条件下,分成佃农、定额佃农和自耕农的土地边际生产力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分成租佃制下土地资源利用是有效率的。(2)土地边际生产力的相对差异,一方面导致土地租佃比率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通过租佃制度进行灵活的规模调整,从而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的优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杨  
1949年秋,国民政府为挽救败局,稳定后方农村,由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主导,在西南四省一市强势推行农地减租,要求地主减收四分之一租额,并划定示范区更换租约。租佃制度本是主佃双方经过长时间利益博弈而形成的一整套制度设计,租额变动引起了押租和押扣的变化,主佃之间围绕减租与扣息的先后、押租价值如何评估等问题争论不休,农地减租政策亦朝令夕改、漏洞百出。农地减租要求地主让渡四分之一地租收益给佃农,打破了主佃平分土地总收益的分配格局,扣除耕作成本,地主占据土地收益由减租前的优势反转为劣势。地主利益受损,对农地减租政策百般拖赖,甚至以撤佃相要挟,导致农村租佃纠纷频发,主佃关系恶化,佃农非但没有得到减租实惠,反而增加了租佃成本。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焕明  
本文在分析分成制的效率与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指出两种不同观点的理论假设条件  的区别 ,并联系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 ,通过对交易成本、监督成本和使用权的深入分析 ,解  释了土地承包责任制低效率的原因 ,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烈  
近代,西方式社会调查的大量开展让学界普遍注意到"南方多租佃,北方多雇佣",本研究在整理民国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发现无论是佃雇农的比例,还是出租土地面积的比例,南方农业经营中的租佃率均高于北方,北方农业经营中的雇佣率均高于南方。关于该现象的解释,学界目前主要从经济发展、人地比例、社会特权、贸易冲击、税收政策、自然风险、监督成本等角度进行了论述,当前的研究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总体来看缺少对地主与农民农业经营方式选择机理的分析和求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