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2)
2023(14286)
2022(12456)
2021(11869)
2020(9921)
2019(22619)
2018(22675)
2017(42962)
2016(23247)
2015(26254)
2014(25638)
2013(25236)
2012(23263)
2011(20849)
2010(20783)
2009(18906)
2008(18114)
2007(15865)
2006(13782)
2005(11958)
作者
(65074)
(54298)
(53795)
(51040)
(34626)
(26175)
(24387)
(21234)
(20574)
(19241)
(18793)
(18135)
(17278)
(17107)
(16557)
(16190)
(16081)
(16078)
(15562)
(15493)
(13377)
(13285)
(12878)
(12376)
(12147)
(12042)
(11946)
(11917)
(10821)
(10626)
学科
(91236)
经济(91151)
管理(71023)
(67571)
(56846)
企业(56846)
方法(38427)
数学(32400)
数学方法(31997)
(25247)
中国(24558)
技术(24040)
业经(21259)
(21154)
地方(20036)
(20025)
农业(17582)
理论(16766)
(15976)
(15668)
(15165)
贸易(15152)
(14652)
环境(14538)
技术管理(14416)
(13068)
(12704)
银行(12661)
教育(12578)
(12556)
机构
大学(320134)
学院(318278)
管理(131694)
(121728)
经济(118821)
理学(113994)
理学院(112702)
管理学(110845)
管理学院(110261)
研究(105168)
中国(77672)
(69819)
科学(67393)
(52797)
(51686)
(50049)
中心(48672)
业大(48215)
(47263)
研究所(47255)
(44271)
北京(44099)
师范(43935)
财经(42548)
(38919)
农业(38766)
(38742)
(38694)
技术(35901)
师范大学(35514)
基金
项目(223440)
科学(176586)
研究(166089)
基金(160582)
(139353)
国家(138187)
科学基金(119700)
社会(103139)
社会科(97589)
社会科学(97563)
(88576)
基金项目(86672)
自然(78132)
自然科(76217)
自然科学(76201)
教育(75683)
自然科学基金(74832)
(73926)
编号(69214)
资助(64126)
成果(55224)
(50347)
重点(49325)
(48391)
(47770)
课题(46893)
创新(46284)
项目编号(42337)
国家社会(41739)
科研(41732)
期刊
(133643)
经济(133643)
研究(90235)
中国(69941)
学报(48531)
管理(48438)
科学(47318)
(45011)
教育(41879)
(38838)
大学(36329)
学学(33396)
农业(31773)
技术(31018)
(23418)
金融(23418)
业经(23049)
图书(22345)
科技(20236)
经济研究(19696)
财经(19317)
问题(17124)
(17094)
技术经济(17008)
资源(16712)
(16491)
(16146)
论坛(16146)
理论(15526)
书馆(15030)
共检索到468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歌  张安录  杨帆  李景旺  黄俊添  
研究目的:以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为例,基于2004—2018年的产学研合作获奖项目数据,对土地科技创新的合作网络及热点演化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方法:数据挖掘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结果:(1)土地科技创新的合作网络具有显著的无标度特征,网络密度为0.018,平均度为4.672,网络的整体结构较为松散;(2)网络规模呈现U型变化趋势,随着时间推移,从单中心的伞形结构向多中心的集群结构转变;(3)多阶段的词云分析和文本挖掘显示,土地科技发展早期聚焦于土地调查与监测等方面,而近期则与智慧国土、土地生态整治等热点联系紧密。研究结论:需要突破单中心的伞形或分散独立的环形合作创新格局,通过设立土地科技创新基金等路径,鼓励跨部门、跨行业的开放式合作创新,重点从大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生命共同体"综合治理、"互联网+"创新联盟等方向挖掘土地科技创新的潜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春明  殷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2011—2019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信息为数据来源,构建国土资源行业协同创新网络,分析国土资源行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我国国土资源行业协同创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从整体上看该行业各创新主体间的合作仍然不够紧密,协同创新效率不高;从演化规律看,虽然协同创新合作网络中创新主体数量不断增大,合作关系和范围变大,但是网络密度变化不大;合作网络中存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节点居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影响着整个网络的协同创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瑞斌  袁军鹏  田大芳  
文章提出了基于显性合作网络和隐性合作网络的两种团队成员遴选方法,并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显性合作网络适合以人为中心来遴选团队成员,隐性合作网络适合以研究主题为中心来遴选团队成员。具体团队组建时可以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何秀美  朱庆华  沈超  
[目的 /意义]针对我国以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和新型智库为代表的科学共同体不断涌现,但缺乏定量化评价措施的问题,本文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网络及演化过程进行研究,为我国科学共同体的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获取"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论文合作数据,利用Vos Viewer和Ucinet构建"2011计划"机构论文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合作网络在网络结构、机构间合作强度等方面的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 /结论]"2011计划"实施前后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网络结构及演化特征表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翌琳  吴洁琼  
本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对万方知识平台的科技论文大数据进行抓取,基于社会网络方法构建了作者合作网络、科研机构合作网络和地区合作网络,对网络的基本属性、关键节点进行了个性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科技创新论文稳步上升并呈现空间集聚性,"农业"、"大学生"等关键词成为研究热点,产学研合作不断加深,但从区域看,由东向西区域协同创新能力逐渐减弱,核心作者间的信息分享与协同创新较少,处于同一地区、具有相同经营范围或研究方向的机构单位之间更容易展开合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翌琳  吴洁琼  
本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对万方知识平台的科技论文大数据进行抓取,基于社会网络方法构建了作者合作网络、科研机构合作网络和地区合作网络,对网络的基本属性、关键节点进行了个性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科技创新论文稳步上升并呈现空间集聚性,"农业"、"大学生"等关键词成为研究热点,产学研合作不断加深,但从区域看,由东向西区域协同创新能力逐渐减弱,核心作者间的信息分享与协同创新较少,处于同一地区、具有相同经营范围或研究方向的机构单位之间更容易展开合作。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芳  谢秀珍  杨玲  
国土资源部于2002年设立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简称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并制定了科技奖励办法,保证科技奖励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国土资源科技奖每年评审一次,设一等奖、二等奖2个等级。奖励项目每年不超过70项。截止2013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共申报项目1 893项,774项获奖,其中一等奖102项,二等奖672项,近7 000名国土资源系统科技人员获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芳  杨玲  谢秀珍  
"十一五"期间,在国土资源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和科技工作者,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国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等科技项目,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2011年度我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这些成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展示了国土资源系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中瑞  樊杰  孙勇  
基于中国科学院1985—2019年合作专利数据构建专利合作网络,在对专利合作态势以及城市尺度下的合作网络进行演化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结构洞及其二次项对创新合作网络节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1)中国科学院的专利合作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发展过程呈现三阶段特征,其中企业是最广泛的合作主体,合作领域从传统行业向高新技术行业转移趋势较为明显;(2)专利合作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基本形成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中心,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为顶点的高强度专利合作菱形区域;(3)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与当期、滞后1期、滞后2期创新绩效均显著呈倒"U"型关系,而结构洞与当期、滞后1期、滞后2期创新绩效均显著呈"U"型关系。研究结论的主要启示为:中国科学院应继续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间的创新合作,并加强跨地区合作、优化创新空间布局,且应注意避免因中心度过高而给创新带来负面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新艳  谢亮冯  刘鸿渊  
基于石油和铁路两个基础行业的组织间合作专利数据,运用UCINET软件和QAP方法研究,对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粘性多维认识与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关系粘性和结构粘性对技术创新合作的发展和绩效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价值粘性具有部分调节作用;不同维度的网络粘性对技术创新合作的交互影响呈互补效应。加强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粘性管理理应成为国家、行业和企业层面技术创新合作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鄂湘  韩丹丹  
为研究企业在合作网络中占据结构洞的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探究技术多元化在其中是否发挥调节作用,本文利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在20062015年的合作专利数据,构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间的合作网络,在此基础上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结构洞、技术多元化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洞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倒U形关系,技术多元化负向调节结构洞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利用合作网络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实践性的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操友根  任声策  杜梅  
在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新时代背景下,研究企业牵头创新联合体对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数据构建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上海市企业牵头创新联合体合作网络的结构演化特征与创新主体特征进行剖析。结果表明,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网络规模持续扩大,网络向连通更为发达、联系更为紧密的方向演化发展;核心创新主体数量日益增加、地位愈加突显;电力、建筑等传统领域发展出超大规模企业牵头创新联合体;合作网络中创新主体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逐渐形成“六棱体”区域合作网络,但各地区在区域合作中的影响力不同;企业—高校、企业—企业成为企业牵头创新联合体合作网络的主要模式。研究结论对政府制定科技政策、促进企业牵头创新联合体合作网络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冰  张纪海  
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攻克制约我国国防与经济发展科技难题的重要举措。为探索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采用北京市装备制造业2000-2019年军队单位、军工单位与民口单位联合专利申请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北京市装备制造业军民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和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北京市装备制造业军民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经历军民分离阶段、军民融合初步发展阶段,现正处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阶段初期。从结构特性看,创新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密度逐步降低,网络结构呈现"多核心"特征、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从空间分布看,北京与华东、中南地区合作频繁,逐渐形成以北京—陕西、北京—江苏、北京—河南为主的多条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连接渠道;从核心节点看,军工高校与军队院校仍是军民科技研究主力,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起重要带动和引领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超  
本文借助1979—2020年世界研发百强奖的获奖数据,探讨美国“奥斯卡级创新”获奖组织构成的国家创新系统顶级梯队演化过程,重点解析以联邦实验室为中心的公共创新集群生态模式,为中国社会科技奖和科研机构改革提供参考建议。研究发现:40年来美国企业研发机构与政府科研机构获奖数呈现“中轴对称”关系;美国“奥斯卡级创新”获奖组织以政府科研机构为主,最为突出的是以联邦实验室为中心的公共创新集群,即使是规模较小的实验室也形成了成熟的合作社区;公共创新集群形成了“多政府部门资助与实验室项目分区管理”的运作模式、“合同企业轮换托管联邦实验室”的组织互嵌托管模式和“非营利组织-大学-联邦实验室”联盟重组企业协作托管模式三种合作生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杰,丁云龙  
创新研究群体是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我国基础研究前沿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分析并把握其结构特征与合作网络构型,能够提升合作效率并促进原始创新。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发现并验证了优秀群体合作网络构型为晶格结构,具有较高的网络密度值,主要节点也具有较高的合作频次与中介中心性。基于科学计量的比较分析,总结了群体晶格结构具有单晶核辐射型与多(准)晶核均衡型两种形态,主要成员合作方式分别为主导型领军人物+追随型研究骨干与协调型领军人物+准晶核研究骨干,两类构型互有交织,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