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18)
2023(17161)
2022(14614)
2021(13435)
2020(11376)
2019(25602)
2018(25425)
2017(49364)
2016(26887)
2015(29774)
2014(29308)
2013(29466)
2012(26812)
2011(24052)
2010(23853)
2009(22278)
2008(22071)
2007(19702)
2006(17535)
2005(15267)
作者
(79669)
(66828)
(66248)
(62746)
(42136)
(32111)
(29692)
(26279)
(25296)
(23649)
(22685)
(22414)
(21183)
(21031)
(20524)
(20166)
(19982)
(19655)
(19113)
(18985)
(16879)
(16265)
(16109)
(15289)
(15101)
(14850)
(14753)
(14657)
(13400)
(13196)
学科
(113797)
经济(113661)
(102900)
管理(85286)
(84328)
企业(84328)
方法(51728)
(49106)
数学(42285)
数学方法(41920)
业经(34270)
农业(32516)
(32253)
中国(27690)
(22644)
(22602)
财务(22581)
财务管理(22559)
(21411)
企业财务(21398)
技术(20829)
(20580)
贸易(20573)
(20023)
地方(19886)
(18561)
理论(18450)
(17718)
(17500)
环境(16452)
机构
学院(389776)
大学(385112)
(159795)
管理(158709)
经济(156756)
理学(138125)
理学院(136699)
管理学(134501)
管理学院(133824)
研究(126212)
中国(96921)
(83560)
(81047)
科学(80385)
(70023)
业大(67071)
农业(65055)
(64085)
研究所(58623)
中心(58352)
(57522)
财经(57133)
(52237)
北京(49950)
经济学(47565)
(46758)
师范(46225)
(45441)
(44877)
经济管理(43506)
基金
项目(269485)
科学(211866)
基金(197197)
研究(192209)
(173574)
国家(172017)
科学基金(147940)
社会(123416)
社会科(116785)
社会科学(116752)
(106130)
基金项目(105617)
自然(97720)
自然科(95487)
自然科学(95460)
自然科学基金(93793)
(88220)
教育(85664)
资助(80081)
编号(77390)
成果(59883)
重点(59559)
(58979)
(57667)
(57585)
创新(53345)
(52541)
科研(51650)
课题(51555)
国家社会(50981)
期刊
(177233)
经济(177233)
研究(107145)
(81679)
中国(72549)
学报(66338)
科学(60828)
管理(57741)
农业(55306)
(53618)
大学(49948)
学学(48078)
业经(35143)
(33439)
金融(33439)
技术(32050)
教育(31447)
(28712)
财经(27741)
经济研究(26573)
问题(24143)
(23792)
技术经济(20819)
(20236)
科技(19861)
业大(18451)
现代(18371)
商业(18222)
资源(17589)
世界(17561)
共检索到560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飞  刘宣宣  
2018年是我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的收官之年,客观地评价当前土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效果,对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土地确权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理论关系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家庭层面数据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效应。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这一过程形成的影响传导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确权农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比非确权农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28.7%,而家庭耕地规模和农户信贷变量在此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两中介变量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间接影响效应达到46.0%。此外,基于村庄层面的PSM检验表明,确权试点村庄的选择不会导致回归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的实证结果相对稳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与农业发展》一文中,我提出:以粮食和纤维生产为主体的、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中国传统农业,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发展,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的一面是它的较高生产效率为伟大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或者说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不利的一面是它的较高效率和它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刺激了人口过早过快的增长,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反过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我还指出:中国传统农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在清代前期、特别是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巍  李万明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利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验证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土地规模、土地生产率和制度安排是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是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新伟  
本文选用变异系数指标测度了我国2001-2012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情况,并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趋同,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空间格局,其分布与经济地理位置的划分大致相同。因此,政府要加大扶持,协调区域发展;各地应注重科技的投入与基础的巩固,增强发展动力,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飞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伟  范明  解涛  
文章选用2010—2011年我国31省统计数据,首先进行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所以在研究分析时有必要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影响。然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持、吸收能力和物质投入因素的正向效应显著,农业技术因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思雨  李伟  
[目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进一步探讨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具有现实意义。[方法]基于2019年全国13省份玉米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模型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探讨影响效应在不同地形条件、兼业程度的组群差异,并考察了不同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差异。[结果]农机社会化服务正向显著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会促使农户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18.8%。但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作用效果具有环节异质性。采纳耕整地、播种、灌溉排水和收获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会促使农户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显著提高21.2%、17.4%、22.9%和18.3%;而农户采纳植保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不具有显著影响。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还存在禀赋差异,平地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使其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1.9%,而坡地山地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纯农业户与兼业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都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效果,纯农业户的影响净效应平均值高于兼业农户的19.6%。[结论]总体而言,在中国当前农村环境下,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强度依次为:灌溉排水环节、耕整地环节、收获环节、播种环节。此外,耕地地形为平地的纯农业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更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平  
针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现状,本文对索洛模型进行拓展,并运用截面、pool、panel(固定效应)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生育率和人力资本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均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降低农村生育率和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从流量和存量两方面减少过多的农业劳动力,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增加农业总产量,从而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辛翔飞  刘晓昀  
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区域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扩大。本文在运用传统要素分解方法研究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运用Blinder-Oaxaca方法分解地区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要素禀赋差异仍是影响中国不同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其中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东西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差异38.26%,东中部71.56%;不同地区间其余部分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薛国琴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收入粘性和失业刚性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遇到的问题。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却有所改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出现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民转移就业加快现象,农民在非农产业获得就业机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UV曲线右移,出现农业岗位空缺问题。本文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一段时期以来,推动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手段是物质资本投入增加,今后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要从依靠物质资本投入,转向依靠人力资本投入。本文在加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转入农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玉江,陈培安  
以组群式城市淄博市为例,深入探讨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客观分析了满负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定性与定量研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乡村劳动力所产生的排斥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成德宁  李燕  
本文利用1992-2012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显著影响,其中,种植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负相关,而林业比重、牧业比重和渔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正相关。通过对样本进行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分类回归发现种植业比重下降、牧业比重的提升对三大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均有益处,但是渔业和林业比重对三大地区劳动生产率影响各不相同且与全国层面的结果不一致,这说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该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状况,因地制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李薇  
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依旧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它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在土地规模不断集中已成为顶层设计基本共识的前提下,理清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基于此,论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推断与实证检验,对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不同地貌及三大经济带来看,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均存在鲜明的"倒L型"关系,即初始阶段,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后期劳动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李薇  
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依旧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它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在土地规模不断集中已成为顶层设计基本共识的前提下,理清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基于此,论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推断与实证检验,对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不同地貌及三大经济带来看,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均存在鲜明的"倒L型"关系,即初始阶段,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后期劳动生产率会稳定在某一状态。当前,农地规模远小于人均农地的最优经营规模,农地规模的集中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推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仍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政府需要做的是,降低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推动实现多种形式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并兼顾不同区域的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康  李陆洋  郭萍  
深入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演进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农民农业收入的持续增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6-2010年浙江农户微观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5个因素的变化,采用反事实分析法,比较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虚拟分布与真实分布的差异,进而判断各因素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演进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均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和技术效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位置与形态演进的主要原因,前沿技术则主要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形态的演进,而劳均土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杰  宋新洁  
借助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发现:集体建设用地价格上涨、产权权能不健全、法规不完备及土地用途监管科学性不足是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根本因素。需从农业土地结构、规划管制、政策体系三方面进行调整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