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2)
2023(9272)
2022(8111)
2021(7374)
2020(6456)
2019(15267)
2018(15238)
2017(29457)
2016(16305)
2015(18490)
2014(18842)
2013(18797)
2012(17575)
2011(15938)
2010(15852)
2009(14877)
2008(14684)
2007(13178)
2006(11315)
2005(10024)
作者
(47963)
(40323)
(40076)
(38243)
(25303)
(19698)
(18462)
(15894)
(15285)
(14350)
(13773)
(13661)
(12881)
(12659)
(12590)
(12439)
(12348)
(11697)
(11656)
(11542)
(10076)
(9897)
(9671)
(9245)
(9088)
(9073)
(8933)
(8820)
(8189)
(8140)
学科
(71173)
经济(71120)
管理(44396)
(39898)
方法(32482)
(30740)
企业(30740)
数学(29067)
数学方法(28771)
(21127)
地方(18574)
(16635)
中国(15990)
(15267)
农业(14090)
环境(14020)
业经(13775)
(11934)
贸易(11932)
(11480)
(11382)
(10970)
土地(9935)
(9777)
理论(9407)
地方经济(9076)
(8970)
金融(8967)
(8821)
技术(8815)
机构
学院(231603)
大学(231452)
(91876)
管理(90243)
经济(89699)
研究(78882)
理学(77544)
理学院(76590)
管理学(75217)
管理学院(74794)
中国(59861)
科学(51679)
(50469)
(44096)
(40507)
(40008)
业大(38436)
中心(38173)
研究所(37159)
(36095)
农业(34788)
财经(32103)
(32095)
师范(31800)
北京(31503)
(28940)
(28812)
(28723)
经济学(27399)
师范大学(25643)
基金
项目(159377)
科学(124299)
研究(114906)
基金(113501)
(99345)
国家(98532)
科学基金(83591)
社会(71322)
社会科(67481)
社会科学(67454)
(64386)
基金项目(61686)
自然(54777)
(54078)
自然科(53291)
自然科学(53274)
自然科学基金(52257)
教育(51929)
编号(47196)
资助(45732)
成果(37519)
重点(36212)
(35343)
(34624)
课题(32959)
(32501)
科研(30634)
创新(30503)
计划(29922)
大学(28760)
期刊
(101376)
经济(101376)
研究(62099)
中国(47465)
(39251)
学报(37057)
科学(35236)
(31281)
管理(28109)
大学(27050)
农业(26862)
学学(25442)
教育(21786)
技术(20588)
(17816)
金融(17816)
业经(17610)
(15198)
资源(14914)
财经(14711)
经济研究(14645)
问题(14246)
(12587)
技术经济(12048)
(12012)
统计(11863)
科技(11285)
图书(11270)
(11036)
理论(10786)
共检索到338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冠岑  牛星  
基于对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中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协同演变的机理分析,构建土地生态安全协同演变概念模型,并明确该模型定量测算方法。在不同情况下土地生态安全发展度可以分为安全、敏感、波动、危险和灾害等5个级别,而土地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变轨迹会分为协同发展、可改善的发展、可改善的退化、完全退化等4种模式。实证分析表明:1996~2005年淮安市土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级别,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有所增强,但如果维持现状不变,2006~2010年土地生态安全发展度与协同度将处于下降通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冠岑  牛星  
日益严重的土地生态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形成了很大威胁,并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土地生态安全最有效办法就是及时发现土地生态安全危险事件的发展趋势并进行预警。针对以往常权评价难以体现土地生态安全预警中动态性要求的缺陷,本文将变权理论引入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的基础权和预警指标值的动态发展趋势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的惩罚型变权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淮安市1996年-2010年土地生态安全警情变动趋势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惩罚型变权评价模型能够对基础权重做出局部调整以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的动态性要求,1996年-2005年间淮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的总体水平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璨  于法稳  任鸿昌  薛同良  吴水荣  
农田林网和小片林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分析了农田林网和小片林对农业总产值、种植业产值和畜牧业产值的生态贡献程度。结果表明 ,农田林网对上述三个产值的生态贡献率均为负值 ,小片林对上述三个产值的生态贡献率均为正值 ,并且林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存在明显的联合生产效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勤  秦磊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都强调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鼓励农户联合与合作,向多元化、多层次和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本文以淮安市作为苏北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研究的样本点,分析了淮安市农村土地使用和流转的主要指标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健全土地流转制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任亚军  李巍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07-2016年普惠金融相关数据整理收集,分析淮安市淮安区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基础上构建普惠金融指数,测量淮安区近几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淮安区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提出适当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加大农村地区金融知识传播、加快全国统一信用体系建设等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京  张晓东  吴勇锋  
从淮安市铁路线路及铁路货场两方面阐述淮安市铁路枢纽概况,并提出淮安市建设铁路物流中心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影响铁路物流中心选址的主要因素建立了3大类7项11细项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判、改进后的需求势能选址模型以及ArcGIS地理分析技术,分析了枢纽内铁路物流中心选址的需求条件和供给条件,最终提出了淮安市铁路物流中心的选址方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储卫东  
土地资源是生态资源的核心要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对土地生态系统实施保育或恢复重建,对于确保自然资源持续再生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大力推进村庄土地整治,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推进了生态淮安、美丽淮安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淮安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淮安市地处苏北平原中部,生态建设基础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薛峰  
中小企业互保融资是我国担保体系"一体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也存在互保企业数量扩大、关系复杂、风险易传导等缺点,限制了互保模式的效用。在分析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融资结构、担保方式的基础上,构建对互保融资行为的博弈分析框架,研究中小企业互保融资的周期性,实证分析互保融资存在的风险,进而提出加强中小企业互保融资风险控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黄泰  张捷  
本文以旅游流为立足点,深入分析了旅游区域影响的机制(细分出3种基本环境机制)及空间模式(归纳出3种基本空间影响模式),并进一步将机制(Mechanism)、模式(Model)进行组合,形成旅游流区域影响分析的“M-M”基本效果矩阵,从而树立了基于旅游流及空间视角的旅游区域影响分析框架。最后对淮安市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检验其在目的地区域旅游开发实践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璨  
本文以江苏淮安市为例,对农田林网和小片林对种植业产值和畜牧业产值的生态贡献程度进行了分析。1978—1990年农田林网和小片林对种植业的发展为正向作用,1991—2001年为负向作用;对畜牧业的发展则呈现出与种植业相反的效果,这与林分结构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存在密切联系。需要对小片林和农田林网进行适当调整,以发挥更好的效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娅娟  
科技创新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提升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在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淮安市为例,通过对淮安市政府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分析,提炼地方政府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职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力  
调查显示,江苏省淮安市农民文化素质总体偏低,与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开展农民培训的机构大多设在市、县(区)两级,真正深入农村基层的很少。因此,在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稳定师资队伍,多渠道筹措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到农民培训工作中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尚正永  卢晓旭  张小林  吴启焰  
分析了淮安市行政区划调整及其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过程,将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引导性调整,即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1964年淮阴县与清江市的县市分治,1971年淮阴县政府驻地北迁王营镇,牵引了淮安主城市区近30年的南北向发展。2001年的"三淮一体"行政区划调整,又引导着主城区东南向扩张与楚州城区的北向发展,并在两个城区之间形成新产业空间与生态新城,强烈地影响着城市的地域结构。二是适应性调整,即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的手段,能够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矛盾。2001年的"三淮一体"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淮阴县城并入主城区,不仅解决了"市县同城"问题,为城市空间扩张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也适应了市区与县城连为一体的现实。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影响的作用机理主要为三个方面,即通过改变城市辖区范围,进而改变城市经济规模与发展能力影响城市地域结构,通过城市规划工具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通过城镇原来的空间格局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尚正永  张小林  周晓钟  
利用遥感影像和城市建成区图,运用GIS分析技术,以淮安市主城区为例,对城市空间扩展与外部形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安主城区空间扩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各向异性特征,1965年以前,城市扩展缓慢,以北向、西北向扩展为主,1965—1979年,扩展规模较小,以西南向扩展为主,1979—1995年,扩展速度开始加快,以西北向、西南向为扩展的主导方向,1995年以后,城市空间加速扩展,以东向、东南向扩展为主。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可概括为扇翼缓慢扩展型、圈层式扩展型和扇翼快速扩展型三种类型。淮安主城区形态经历了由星形向块状演变的过程,具有明显的趋圆性特点,城市空间扩展的阶段性与各向异性对外部形态的演变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尚正永  张小林  卢晓旭  董留群  
基于GIS平台,提取了淮安市主城区城市用地的矢量数据,借助Fragstats3.3软件,计算了主要功能用地的景观格局指数,并对城市功能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自1982年以来,城市功能用地斑块数量增多,斑块面积逐渐增大,面积差异不断缩小,用地斑块空间聚集程度渐渐上升,连通性水平逐步提高,功能用地斑块的形状特征与规整性变化明显;居住用地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格局特征,斑块面积由小变大,斑块之间距离增大,密度降低,用地斑块的规整性与形态变化较大;工业用地由分散布局逐渐趋向于集中,斑块面积规模由小变大,完整性与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相互连通性明显增强,斑块形态复杂性低;城市公共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