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01)
- 2023(22242)
- 2022(19128)
- 2021(17591)
- 2020(14950)
- 2019(34202)
- 2018(33729)
- 2017(64488)
- 2016(35322)
- 2015(39932)
- 2014(39848)
- 2013(39534)
- 2012(36469)
- 2011(33127)
- 2010(33321)
- 2009(31172)
- 2008(30778)
- 2007(27698)
- 2006(24586)
- 2005(21855)
- 学科
- 济(155363)
- 经济(155174)
- 管理(101858)
- 业(100540)
- 企(78214)
- 企业(78214)
- 方法(64334)
- 数学(56157)
- 数学方法(55467)
- 农(53740)
- 财(39232)
- 中国(37983)
- 业经(35507)
- 农业(35435)
- 学(34482)
- 地方(31622)
- 制(30787)
- 贸(26160)
- 贸易(26148)
- 易(25327)
- 务(23815)
- 财务(23724)
- 财务管理(23667)
- 银(22533)
- 银行(22440)
- 企业财务(22425)
- 理论(22165)
- 环境(22160)
- 体(21731)
- 融(21687)
- 机构
- 大学(514336)
- 学院(514157)
- 济(209800)
- 经济(205356)
- 管理(195864)
- 研究(177016)
- 理学(169153)
- 理学院(167211)
- 管理学(164082)
- 管理学院(163175)
- 中国(132594)
- 科学(112016)
- 京(109129)
- 农(103622)
- 财(96387)
- 所(91485)
- 业大(84351)
- 研究所(83242)
- 中心(81159)
- 农业(80837)
- 江(77668)
- 财经(76467)
- 经(69435)
- 北京(68404)
- 范(65831)
- 师范(65053)
- 经济学(63625)
- 院(63176)
- 州(61386)
- 经济学院(57094)
- 基金
- 项目(347304)
- 科学(270645)
- 基金(251236)
- 研究(246514)
- 家(221903)
- 国家(220055)
- 科学基金(186872)
- 社会(155396)
- 社会科(147024)
- 社会科学(146981)
- 省(136635)
- 基金项目(132943)
- 自然(123356)
- 自然科(120421)
- 自然科学(120381)
- 自然科学基金(118219)
- 划(114841)
- 教育(112692)
- 资助(103722)
- 编号(99250)
- 成果(80458)
- 重点(78332)
- 部(75918)
- 发(74255)
- 创(71293)
- 课题(68800)
- 科研(67017)
- 创新(66766)
- 计划(64476)
- 教育部(64151)
- 期刊
- 济(236840)
- 经济(236840)
- 研究(148401)
- 中国(102307)
- 农(99053)
- 学报(91250)
- 科学(80195)
- 财(75270)
- 管理(69988)
- 大学(68352)
- 农业(66551)
- 学学(65208)
- 教育(49333)
- 融(46924)
- 金融(46924)
- 技术(43592)
- 业经(40295)
- 财经(38131)
- 经济研究(36822)
- 业(33059)
- 经(32699)
- 问题(31325)
- 版(27709)
- 技术经济(25342)
- 科技(24726)
- 业大(24353)
- 统计(23946)
- 理论(23364)
- 世界(23077)
- 图书(22664)
共检索到764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戎 王雅鹏
土地流转已经成为中国农村最为突出的经济现象,藉由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已经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营规模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和应然选择。"三权分置"改革实现了"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并有效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跨行业和跨区域转移。然而中国农村土地类型多样、地貌差别较大,研究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必须就耕地流转类型、林地流转类型、牧地流转类型和宅基地流转类型进行差异性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科学结论。本文以全国31个省省级单位2290份村级调查问卷为基础,优选了4个被解释变量、8个解释变量和19个控制变量,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土地流转类型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差别化机制,指出不同土地类型作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度不同,提出了加强平原地区耕地流转、林业地区林地流转、牧业地区牧地流转和宅基地流转进而促进各地理要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差异化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尊宝 刘玉萍
对"关于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logit回归可得,正上学子女数、家庭医疗和农业支出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否"的选择,搜集1978-2009年西部12省的面板数据对劳动力转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素质、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工业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高度相关,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工业化水平成为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从相关系数可得,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由于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素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理性、"自愿"转移的特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闫春
在总结当前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回流研究聚焦城市推拉力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探寻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回流背后深层次动机时不能抽离劳动力长期嵌入的农村情境的观点。分别从经济、制度、社会和符号四个维度入手构建了相应的结构模型,收集广西和贵州两省区1611份实地调查问卷数据,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修正。结论显示:虽然农村经济落后依然是推动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最重要因素,但农村制度因素同样不可忽视,而且它还成为束缚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最重要阻碍力量。农村社会因素和符号因素对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回流产生了显著影响,农村嵌入度对劳动力回流...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明忠 刘恺
基于广东省广州、东莞、河源及惠州四个市的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调研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中的职业价值、职业行为、交际技能、工作技能、社会资本广度以及社会资本深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职业情感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因而,强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增强其对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价值认识,强化其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行为,提高其非农就业技能,弱化其对农地的禀赋效应认识,丰富其在城镇的社会资本,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实施农地流转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盈盈
本文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入手,利用1993年到2012年的有关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不影响农村粮食产量,而且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等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任晓聪 孔梅
土地流转可以使土地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但是目前我国土地流转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以及地方政府职能错位等等,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能顺利转移到城市。因此需要健全市场机制、完善土地流转纠纷协调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准确定位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学功 吴国玺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采用变率偏差度和贡献率两个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中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引转移作用弱,弱作用将延缓中原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县域 变率偏差度 贡献率 弱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学功 申怀飞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实现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河南省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影响较弱。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差异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新仓 于立秋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具有关联性,两者的良性互动能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文章基于辽宁的实证调研,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实地调查与个别访谈法,提出引入市场机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推进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的良性互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杨 汪莉霞
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通过总结与比较河南、山东等我国农业大省有关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发现我国土地流转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法律体系建设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由此,通过回顾英、美、日三国土地流转的相关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杨 汪莉霞
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通过总结与比较河南、山东等我国农业大省有关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发现我国土地流转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法律体系建设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由此,通过回顾英、美、日三国土地流转的相关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翠红
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和农业大省,由于其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错位,这严重地制约着河南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实现。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河南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以此为契机加速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二元经济 产业结构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基于收入法核算的分省GDP数据,从GDP内部构成、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等维度切入,考察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7年间,我国整体劳动收入占比先微幅上升然后大幅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受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的挤占,深层原因则与我国以招商引资形式进行的地区竞争弱化了劳动者对企业所有者的博弈力量相关;三次产业收入占比分别呈现在徘徊中上升、先上升继而下降、基本保持稳定演变特征;东部地区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劳动收入占比的差距日趋缩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地区竞争 结构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基于岭回归的模型和实证分析创新性地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改革为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而城市服务业则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正规工业部门和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农业增长 产业结构 劳动力转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勋来 李国平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制度因素 人力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