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41)
- 2023(14342)
- 2022(11989)
- 2021(11162)
- 2020(8776)
- 2019(19773)
- 2018(19332)
- 2017(36202)
- 2016(19516)
- 2015(21622)
- 2014(21252)
- 2013(20785)
- 2012(19321)
- 2011(17559)
- 2010(17819)
- 2009(16438)
- 2008(16002)
- 2007(14448)
- 2006(12987)
- 2005(11840)
- 学科
- 济(82872)
- 经济(82773)
- 业(58601)
- 农(50726)
- 管理(47870)
- 企(35556)
- 企业(35556)
- 农业(33982)
- 中国(27506)
- 业经(24098)
- 地方(23724)
- 方法(22779)
- 财(21599)
- 数学(18902)
- 数学方法(18711)
- 制(17424)
- 发(16497)
- 学(15472)
- 贸(14719)
- 银(14709)
- 贸易(14704)
- 银行(14694)
- 行(14246)
- 易(14233)
- 融(14175)
- 金融(14173)
- 收入(13014)
- 发展(12889)
- 展(12857)
- 农业经济(12842)
- 机构
- 学院(270277)
- 大学(260684)
- 济(112458)
- 经济(110039)
- 管理(99320)
- 研究(94457)
- 理学(84167)
- 理学院(83212)
- 管理学(81826)
- 管理学院(81335)
- 中国(75043)
- 农(60182)
- 京(55612)
- 科学(55375)
- 财(52496)
- 所(47274)
- 农业(45509)
- 中心(45148)
- 江(44127)
- 业大(42464)
- 研究所(41998)
- 财经(39927)
- 范(38542)
- 师范(38222)
- 经(36265)
- 州(34971)
- 北京(34832)
- 院(33561)
- 经济学(33452)
- 省(32052)
- 基金
- 项目(173655)
- 科学(136865)
- 研究(136362)
- 基金(122822)
- 家(106243)
- 国家(104843)
- 科学基金(89412)
- 社会(87273)
- 社会科(82165)
- 社会科学(82144)
- 省(70723)
- 基金项目(64500)
- 教育(61352)
- 编号(58656)
- 划(57324)
- 自然(52769)
- 自然科(51408)
- 自然科学(51395)
- 自然科学基金(50458)
- 资助(47852)
- 成果(47668)
- 发(43732)
- 课题(40726)
- 重点(39013)
- 部(38206)
- 创(36855)
- 国家社会(36104)
- 发展(36007)
- 性(35479)
- 展(35385)
- 期刊
- 济(142430)
- 经济(142430)
- 研究(83536)
- 中国(67418)
- 农(64720)
- 农业(43773)
- 财(39624)
- 学报(38730)
- 科学(38181)
- 教育(36319)
- 管理(34782)
- 大学(30932)
- 融(30740)
- 金融(30740)
- 业经(30244)
- 学学(29051)
- 技术(23693)
- 业(20964)
- 经济研究(20249)
- 问题(19229)
- 财经(19021)
- 经(16521)
- 农村(15778)
- 村(15778)
- 农业经济(15708)
- 世界(15234)
- 版(15114)
- 经济问题(13771)
- 资源(13120)
- 现代(12800)
共检索到431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烁晨 杜海峰 杨晓宁
土地是农村家庭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土地流转是农村家庭在城镇化进程中生计转型的重要标识,直接影响其收入。基于产权调整逻辑与家庭发展理论,利用课题组2018年全国农村调查数据,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土地流转对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土地流转的制度设计对缩小农村家庭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土地转出显著缩小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同时,土地流转对家庭收入差距的作用受到家庭发展特征的影响。家庭发展目标、代际联系与家庭生命周期从不同的路径影响了土地流转缩小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需要结合自上而下的产权路径与自下而上的家庭发展路径进行综合考量。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收入差距 家庭发展 城镇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烁晨 杜海峰 杨晓宁
土地是农村家庭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土地流转是农村家庭在城镇化进程中生计转型的重要标识,直接影响其收入。基于产权调整逻辑与家庭发展理论,利用课题组2018年全国农村调查数据,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土地流转对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土地流转的制度设计对缩小农村家庭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土地转出显著缩小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同时,土地流转对家庭收入差距的作用受到家庭发展特征的影响。家庭发展目标、代际联系与家庭生命周期从不同的路径影响了土地流转缩小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需要结合自上而下的产权路径与自下而上的家庭发展路径进行综合考量。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收入差距 家庭发展 城镇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冷智花 付畅俭 许先普
在人地关系调整大背景下,"谁来种地"的现实命题备受关注,土地的权利设置及制度约束固然重要,然而经营主体认识才是土地经营方式决定的第一重要变量。本文运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既有承包制度设计框架下解析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家庭一般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收入结构和劳动力内部分工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地区土地流转体现为"富农"行动特征,低收入家庭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成为约束条件,决定着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目标。由此得到的政策含义为:土地流转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和非农业劳动参与的结果,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土地流转市场形成的必要条件,土地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
关键词:
土地流转决策 农村收入差距 家庭收入结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广青 刘晓梅 孙健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阶段。农村家庭收入核算问题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的难点。本文通过运用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现状入手,在总结核算家庭收入难点的同时,探寻科学有效的收入核算方案及对策。
关键词:
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家庭收入核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文梅 林静 沈月琴 孔凡斌
【目的】缩小农户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量化分析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新时代新征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分工与专业化效应、优化家庭劳动力配置与促进林地流转经营的理论,构建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和广西的2 413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林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下的影响差异及其分解效应。【结果】1)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增收效应,且对低收入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更大,有利于缩小农户家庭收入差距。2)林业社会化服务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的边际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林业社会化服务可使基尼系数显著减小,总体呈现分位点越低边际贡献越大的变化趋势,林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缩小农村家庭收入差距。3)系数效应主导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林业收入占比、林地细碎化程度、村距县城距离、地形是影响Q_(10)~Q_(90)分位点上系数效应的主要因素。4)林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均值为0.354,林业社会化服务对低采纳水平组农户家庭总体具有较好的增收效应,农户家庭收入差距主要由特征效应主导。【结论】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林业社会化服务缩小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面向低收入农户家庭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供需支持政策,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政策,激发与鼓励农户积极采纳林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形成“以需促供、以供带需”的良性循环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红宇,李锦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晗 冯星源
研究数字鸿沟如何影响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益贫性和包容性,是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文章基于CHFS的家庭微观面板数据,将数字鸿沟区分为接入鸿沟、使用鸿沟和能力鸿沟,分析了数字鸿沟与家庭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多重数字鸿沟的存在对家庭收入差距有不利影响,仅消弭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不足以保证家庭收入差距得到缩小,只有进一步解决能力鸿沟,才能有效缩小家庭收入差距。因此,需要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普及,构建家庭数字使用场景和长效化保障机制,并警惕数字经济对传统特征差异扩大化而产生的诸如能力鸿沟等不利影响因素,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闵海燕 许书杰 马明
幸福感是人们对日常生活质量的情感与评价,可以通过收入满足度来表现。文章分析总结了当前农村家庭收入现状及来源,详细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满足度,提出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教育水平、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去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满足度等,从而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
农村家庭收入 满足度 影响因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宏伟 胡浩钰
收入流动性是反映各阶层收入固化的重要指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 0年、201 2年和201 4年的数据,选取多个指标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性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从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劳动力流动四个维度出发,分别讨论了不同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显著增加,但东、中、西部地区间差异较大;农村家庭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存在固化现象且不断加剧;四种主要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学历教育是最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关键词:
农村家庭 人力资本投资 收入流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德朋 张永奇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多种回归方法,多维度检验了子代教育对中国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子代教育刺激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扩大,子代教育主要通过收入增长效应和减贫效应机制来促进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且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家庭社会资本和子代社会信任能够缓解子代教育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而子代社会网络却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双重背景下,需要进一步通过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和社会资本存量来防止群体固化,进而有效缓解农村家庭内部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梅
本文从低保对象的一般概念和原理出发,针对我国农村低保对象确定的复杂性和艰难性,提出建立农村低保家庭收入核查机制。该核查机制由四个联动机制、一个平台和一个标准构成,四个联动机制包括申请机制、核查机制、评议机制、审批机制,一个平台是指低保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一个标准是指低保家庭收入评估计算标准。
关键词:
农村低保 家庭收入 核查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诗娥 杨汝岱 吴比
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1986~2017年每年2万多户的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为基础,本文研究中国农村家庭收入流动问题。研究发现:(1)三十多年来,中国农村收入流动性一直在下降,根据不同指标的测度,下降幅度约14%~21%;(2)基尼系数从1986年的0.37缓慢上升到2000年的峰值0.42,再逐步下降,最近几年稳定在0.33左右,收入流动会使得长期基尼系数下降10%~25%,但收入流动在缓解长期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在下降,由于流动性下降带来的长期贫困问题需要关注;(3)对不同角度的影响因素相关性讨论发现,政府补贴、家庭禀赋(劳动力或土地)、学校教育、社会资本(党员身份或干部身份)等均有利于提高收入,实现阶层跃迁,但相对于2002年之前的市场化前期,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在不断下降,越来越难以带来阶层跃迁,而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回报在快速上升。本文的研究对于全面理解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及与其相关的收入分配、阶层固化等重要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收入流动 收入分配 教育 政府补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银 李秋凤 徐丽娜 阿力木江·吐斯依提
农村土地流转能否促进农村家庭增收、缩小收入差距是亟需探究的现实问题。利用2014-2020年四期CFPS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土地流转的增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利用基尼系数考察土地流转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互换、土地转出、土地转入,土地流转仅在中部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不同土地流转方式的增收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土地流转的农村家庭通过劳动力转移增加收入;参与土地流转农村家庭的收入大于未参与土地流转农村家庭的收入;2014-2020年四期参与土地流转农村家庭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506、0.524、0.507和0.460,其内部收入差距整体上呈缩小趋势。基于此,应健全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市场体系、优化土地流转政策、解决好劳动力转移安置问题以及构建多维度低收入家庭利益保护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娜 刘长庚
文章借助时间利用分析把市场与家庭联立起来,利用2010年10 970位城镇和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信息精确测度了提供家庭照料对居民收入提升的约束作用,并就其对收入差距的贡献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提供家庭照料对居民收入提升具有显著的负向约束作用:当照料时间占总劳动时间比重上升1%时,居民个人总收入将显著减少0.37%;农村地区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受影响较大;家庭照料增收约束还引致了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家庭照料是阻碍中等收入人群向高收入人群靠拢的重要因素,城镇内部差距受影响更甚。因此,应着力推进照料劳动相关领域改革,从而缓解劳动者"工作与家庭"的矛盾,并编制中国住户卫星账户,从根本上推进无偿劳动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