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02)
2023(16635)
2022(13497)
2021(12509)
2020(10888)
2019(24691)
2018(24587)
2017(47942)
2016(25997)
2015(29263)
2014(29347)
2013(29022)
2012(26444)
2011(23401)
2010(23475)
2009(22195)
2008(22012)
2007(19980)
2006(17577)
2005(15659)
作者
(74155)
(62536)
(62084)
(59077)
(39554)
(29951)
(28323)
(24504)
(23730)
(22413)
(21059)
(21058)
(19743)
(19640)
(19197)
(19154)
(18933)
(18363)
(18073)
(17982)
(15480)
(15247)
(15160)
(14572)
(14071)
(14035)
(13871)
(13842)
(12670)
(12611)
学科
(113793)
经济(113662)
(99983)
管理(82203)
(81424)
企业(81424)
方法(50750)
(49328)
数学(41713)
数学方法(41236)
业经(33976)
(33473)
农业(32582)
中国(30264)
(22878)
财务(22826)
财务管理(22786)
(22616)
地方(22490)
企业财务(21554)
技术(20060)
(19903)
(19898)
贸易(19889)
(19341)
(18482)
(17999)
理论(17993)
(16937)
(16782)
机构
学院(373907)
大学(366982)
(156942)
经济(153828)
管理(150448)
理学(129571)
理学院(128304)
管理学(126184)
管理学院(125500)
研究(118400)
中国(93592)
(76274)
(74122)
科学(72008)
(71027)
(59793)
(58835)
业大(58710)
中心(57761)
农业(57115)
财经(56663)
研究所(53882)
(51409)
经济学(47465)
北京(46773)
(46067)
(45779)
师范(45634)
经济学院(43105)
(41836)
基金
项目(248864)
科学(197518)
研究(182739)
基金(181390)
(156528)
国家(155096)
科学基金(135210)
社会(117915)
社会科(111507)
社会科学(111476)
(100572)
基金项目(96660)
自然(87130)
自然科(85143)
自然科学(85120)
自然科学基金(83609)
教育(83195)
(81643)
编号(75125)
资助(72970)
成果(59058)
重点(55158)
(55062)
(54372)
(53584)
课题(50325)
创新(49507)
国家社会(48483)
(48265)
科研(47777)
期刊
(178175)
经济(178175)
研究(103408)
中国(74133)
(73253)
(57769)
管理(56054)
学报(55015)
科学(53980)
农业(49389)
大学(42755)
学学(40745)
业经(35428)
(35204)
金融(35204)
技术(35008)
教育(32859)
财经(27851)
(26544)
经济研究(26118)
问题(24843)
(23979)
技术经济(20563)
(18945)
统计(18349)
世界(18066)
商业(17743)
现代(17498)
资源(17373)
(17155)
共检索到554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智  郑循刚  李冬梅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破解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瓶颈的关键所在,而土地流转和非农就业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个人决策。基于四川省4市471个农业转移人口样本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土地流转、非农就业对市民化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土地流转能够正向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倾向,即土地流转程度越高,其市民化倾向越强烈;第二,高层次非农就业除了具有正向影响市民化倾向的主效应外,还在土地流转与市民化倾向的关系中存在正向的调节效应,调节方向表现为,减弱低土地流转程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强化高土地流转程度导致的正面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了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着重保障城市就业权益、合理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智  郑循刚  
基于四川省的471份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期望激励、公平感知对农业转移人口留城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期望激励水平能够正向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的留城倾向;第二,高公平感知度除了对留城倾向的正向作用的主效应外,还在低激励水平与留城倾向的负向关系中存在减弱型的调节效应。在实证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尊重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观意愿、关注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重视公平正义在新型城镇化实践中的作用等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智  郑循刚  
文章从资本禀赋的视角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市民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的整体水平仅为62.63%,其中除物质资本表现尚可外,权利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权益保障水平均存在过低的现象。必须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步革除土地、户籍与收入分配等制度中存在的弊端,逐步提高物质资本、还赋权利资本、增加社会资本、培植人力资本,方能从根本上提高市民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的综合水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齐红倩  席旭文  徐曼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内在推动力源于收入和福利要素。本文在城镇化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二元经济特征的市民化理论模型,对市民化均衡水平的决定因素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并从市民化意愿出发,依据微观调查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收入和福利水平的改善均可以促进市民化均衡水平的提升,而农村拉力对市民化存在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结论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诉求倾向",即子女上学、政治参与以及职业培训状况的改善对市民化意愿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认为,以落户为核心的单一户籍制度改革并非推进市民化的关键,只有剥离和户籍绑定的各项福利政策,完善以满足新市民诉求为出发点的居住证制度、缩小福利歧视、渐进分类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福利,才能真正提升我国市民化的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齐红倩  席旭文  徐曼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内在推动力源于收入和福利要素。本文在城镇化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二元经济特征的市民化理论模型,对市民化均衡水平的决定因素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并从市民化意愿出发,依据微观调查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收入和福利水平的改善均可以促进市民化均衡水平的提升,而农村拉力对市民化存在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结论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诉求倾向",即子女上学、政治参与以及职业培训状况的改善对市民化意愿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认为,以落户为核心的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在明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分析满足就业能力与市民化现状,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综合素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过大量问卷和访谈调查分析发现,浙江省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存在明显的职业特性,其就业能力需求与社会化培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偏差,需对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行业职业导向服务、培训管理与技能运用效果等制约因素作深入探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小洪  贾晋  雷俊忠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村地区,尤其是落后农村的丘陵地区劳动力普遍呈现老龄化现象,老人农业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制约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问题。本文作者依据对四川省丘陵地区的百万人口劳务输出大县南部县大王镇的调查数据,分析老人农业对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的深层次影响,提出了构建以新型职业农民为引领、老人农业为基础的劳动力体系而应实施的应对老人农业的几条对策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光跃  彭华  高超华  杨祥禄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农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的现状分析,总结提炼了农地流转与土地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重点阐释了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加快劳务输出、强化农地流转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农地流转管理和改革创新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等对策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农地流转与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乔林   杨成全   李成茂  
当前,农业劳动力转移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分析、研究这个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引起的变化、积累的经验、未来的趋势和应采取的对策,对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目标不无好处。本文依据广安县百社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调查资料,就上述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意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四川调查总队课题组  宋跃征  滕采模  黄秉信  冯久先  侯锐  钟碧海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的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面积大、速度快;二是土地流转形式以转包、出租为主,股份制初露端倪;三是转到亲戚朋友手中的比重最大,转入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比重紧随其后;四是平原土地流转多,山区土地流转少;五是有偿转出与无偿转出并存,规模户有偿流转的比重相对较高。土地流转的主要问题是流转年限短、不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有后顾之忧等。据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蕊  杨晓丹  王楠  
本文运用随机成本前沿分析中投入需求函数,根据1990年~200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四川省农业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和剩余情况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显示:四川省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增长非常显著,从1990年的28.77%上升到2009年的65.9%,但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计731万人。在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省内第二、三产业转移,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以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最近几年,省内制造业和建筑业对劳动力的大幅吸纳逐渐取代了早期较大规模的劳动力省外流出。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宏观经济影响呈现较大波动,对政府合理引导...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辛岭  蒋和平  
本文利用四川省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年龄、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未成年人数、60岁以上老人数量、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是否有技能、村集体经济收入、劳动力所在村附近企业数量和地形特征虚拟变量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农村劳动力的性别、家庭年收入对非农就业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桂河清  孙豪  于开红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依然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控制样本选择偏差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平均能够扩大其17.05%的消费需求,主要路径是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和财富,而不是提升了他们的社会保障程度;第二,随着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水平的提高,市民化扩大其消费需求的效应将降低;第三,市民化主要通过增加高消费水平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和财富扩大其消费需求,然而,社会保障程度的提升、收入和财富的增加均对市民化扩大低消费水平农业转移人口的消费需求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茂林  李雄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本质是再一次的农村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即合理配置农村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与扩大消费市场的双向改革。市场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础动力,三种不同市民化路径反映出发挥市场的动力机制作用存在重建市场微观主体与构建公平竞争环境两大前提。从法学层面分析,重建市场微观主体,重点需重新明确农村资源产权,实现户籍与财产权利的分离;构建公平竞争环境,要在适当保留农民特殊国民待遇的前提下实现权利义务的均等。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应该成为上述改革的突破口。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于莎  李盛聪  
我国正值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村土地减少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由于农民文化素养偏低、技能缺乏,其在城市的生活、工作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让转移农民在非农产业顺利就业并具备城市化生活所需技能及素养就成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四川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却出现转移速度放缓趋势。文章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从而提出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长效机制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