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4)
2023(12817)
2022(10961)
2021(10183)
2020(8959)
2019(20693)
2018(20481)
2017(41147)
2016(22034)
2015(24843)
2014(24906)
2013(24864)
2012(22844)
2011(20369)
2010(20249)
2009(18965)
2008(18656)
2007(16713)
2006(14396)
2005(12452)
作者
(61576)
(52399)
(51910)
(49515)
(32749)
(25190)
(23720)
(20450)
(19729)
(18364)
(17634)
(17559)
(16247)
(16214)
(16127)
(16016)
(15824)
(15173)
(14956)
(14855)
(12804)
(12782)
(12743)
(12053)
(11953)
(11818)
(11472)
(11386)
(10618)
(10404)
学科
(100601)
经济(100506)
(67647)
管理(59426)
方法(48792)
(47924)
(46108)
企业(46108)
数学(44619)
数学方法(44170)
农业(31494)
(27770)
业经(22653)
中国(22455)
地方(18390)
(17870)
(17747)
(17494)
贸易(17489)
(17034)
(15456)
财务(15414)
财务管理(15373)
企业财务(14587)
(13705)
银行(13678)
技术(13361)
(13354)
收入(13247)
(12988)
机构
学院(314645)
大学(311391)
(136067)
经济(133599)
管理(126550)
理学(110492)
理学院(109459)
管理学(107703)
管理学院(107143)
研究(98971)
中国(77611)
(67131)
(63068)
(61933)
科学(59595)
农业(51953)
业大(51299)
财经(49873)
中心(49138)
(48968)
(46464)
(45583)
研究所(44287)
经济学(42388)
经济学院(38818)
北京(38382)
(37604)
师范(37238)
财经大学(36893)
经济管理(36314)
基金
项目(214277)
科学(169992)
基金(158416)
研究(156043)
(137161)
国家(136031)
科学基金(118013)
社会(101415)
社会科(96044)
社会科学(96016)
基金项目(84164)
(83628)
自然(76035)
自然科(74283)
自然科学(74263)
自然科学基金(72961)
教育(71113)
(69404)
资助(65025)
编号(63776)
成果(50207)
(48875)
重点(47538)
(45996)
(44464)
国家社会(42733)
教育部(41974)
课题(41956)
创新(41637)
科研(41609)
期刊
(143728)
经济(143728)
研究(86443)
(67437)
中国(55903)
(47741)
学报(47289)
农业(45642)
科学(44538)
管理(39974)
大学(36657)
学学(35146)
(30200)
金融(30200)
业经(28919)
技术(27166)
财经(24116)
教育(23344)
经济研究(22110)
(22072)
问题(20799)
(20575)
统计(16910)
技术经济(16183)
(16136)
世界(15461)
(15016)
农村(14907)
(14907)
理论(14766)
共检索到449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远远  郭焱  朱俊峰  
土地流转在促进农户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可能伴生收入分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使用Heckman处理效应模型和反事实模拟分析法,考察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及其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地流转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农户家庭收入水平,但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原来的低水平均衡,带来农村收入不平等扩大,相较于未发生土地流转情境,土地流转情境下农户的收入不平等指数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流转对高收入农户的收入促增效应大于低收入农户,以及低收入农户参与土地流转面临更高的"进入"门槛,是土地流转会扩大农户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据此建议,政府在积极培育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的同时,相关的制度设计还应有意识地向贫困地区和弱势农户倾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益邻   蒋妍   赵江萌  
现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可能会对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产生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土地确权-要素配置-收入分配”的分析框架,并基于CHARLS2018年数据,运用RIF不平等处理效应模型探究了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土地确权具有明显的增收效应,且对中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远大于高收入农户,从而降低基尼系数,改善农户收入不平等程度。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农地流转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实现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农户间收入达到均衡,缩小收入差距。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信贷发放的规模偏向,土地确权的信贷效应也会扩大农户间收入差距。因此,为实现共同富裕,应赋予农民更多土地财产权益、加快完善城乡要素市场、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斯丽娟  汤晓晓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Kakwani指数和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和提高互联网信息可得性有效抑制农户收入不平等。从结构上看,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户的收入不平等产生差异化影响,覆盖广度的影响效应最显著,而使用深度不显著。异质性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受教育程度高、纯农业型和纯非农业型农户收入不平等抑制效应更显著。最后,本文提出通过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引导农户增加知识储备进而提高金融素养,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和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度渗透发展,打破农村“金融排斥”和“数字鸿沟”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枫  
本文利用来自于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湖北省的调研数据来考察农民工汇款对输出地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我们简单将农民工汇款看成外生的转移收入时,农民工汇款能改善农村家庭的收入不平等状况。不过,当考虑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选择性,并通过引入工具变量来构建那些外出劳动力户的反事实收入时,我们会得到相反的结论:由于那些外出务工劳动力往往来自于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农民工汇款扩大了农村家庭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从反事实收入情形下的0.3551上升至实际收入情形下的0.3774。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时兴  邹炜  
立足于2005年云南省独有与非独有少数民族农户的微观数据,考察了区域内独有少数民族与非独有少数民族农户收入不平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独有少数民族与非独有少数民族间收入不平等的微观状况和收入不平等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博   任景波  
三权分置政策实施以来,全国的土地流转规模迅速扩大。土地流转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问题的重要关注点是农民增收问题,随着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普遍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现有土地流转政策到底能否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也成为各界较为关注的话题。本文首先基于土地流转的具体实践方式分析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普遍增收机制,然后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方法,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户不同类型收入的增收效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史常亮  栾江  朱俊峰  陈一鸣  
本文基于全国8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使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提高了27.3%和33.3%。进一步地,本文借鉴Fields分解法的思路,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流转扩大了农户间收入差距,其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3.1%,对人均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9%。但是,通过进一步讨论我们发现,如果提高非流转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比重,收入差距将会缩小。因此,政府未来应着力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参与程度,尤其是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有能力参与土地流转。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史常亮  栾江  朱俊峰  陈一鸣  
本文基于全国8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使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提高了27.3%和33.3%。进一步地,本文借鉴Fields分解法的思路,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流转扩大了农户间收入差距,其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3.1%,对人均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9%。但是,通过进一步讨论我们发现,如果提高非流转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比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单德朋  张永奇  
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样本,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老人照料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财富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老人照料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采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利用修正样本自选择偏差的双稳健IPWRA模型展开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果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这种显著影响在市场化程度高、男性群体中更加明显。机制路径分析表明,家庭老人照料可以通过限制低收入农户的劳动参与,减少此类群体的工作收入,从而影响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家庭老人照料能够通过提升房屋价格,间接拔高低收入农户“创业门槛”,从而降低其自主创业意愿,最终影响农户内部财富不平等。论文拓展了农村贫富差距及老龄化的相关研究,为改善农户内部分配格局创建了新的视角及研究路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权衡  
本文从居民收入流动角度研究收入不平等。本文指出,收入流动是指某个特定的收入组人员的收入在经过了一个时间序列变化后,其所拥有的收入份额或者所在的收入组别(以五等份分组来计)所发生的位置变化;收入流动性不仅可以从实质上改善收入不平等的状况,而且也可以减少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所产生的社会心理压力以及社会矛盾。本文对收入流动性理论内涵、测度标准以及实证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了收入流动性理论与实证分析框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龙翠红  吴福象  洪银兴  
本文对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政治—经济理论模型作了大幅度的改进,并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提出了初始收入不平等与后续的经济增长存在着不确定关系的假说。在此基础上,文章分别使用中国21个省区的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对收入分配不平等进行了结构分解,测度了农村不平等、城市不平等以及城乡之间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农村不平等在解释人均产出增长时比城市不平等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农村不平等程度越高,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大,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第二,城市不平等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三,城乡之间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占利  邹薇  
本文利用泰尔零阶指数测算了个体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运用非参数法、参数法进行估计,其中在参数估计中区分了环境对个体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考虑了不同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2007-2013年中国的机会不平等越来越严重,考虑环境对努力的间接效应后,2007、2013年中国机会不平等相对占比分别为13. 59%和20. 74%;就机会不平等在城乡、性别、不同出生群组间的差异来看,农村相对于城市、女性相对于男性、70后相对于50后和60后,机会不平等更为严重。对收入不平等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嵌套Shapley分解表明:对环境直接效应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分别为户籍、性别和父母教育,同时环境的间接效应随时间加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浩  陈思焜  张敏新  刘璨  
【目的】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检验退耕还林工程目标的实现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调整退耕还林工程后续政策及实施其他生态恢复项目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四川、河北、陕西等6省(区)15个案例县1 158个样本农户1995—2012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考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总体影响和边际影响,建立样本农户总收入决定方程;以基尼系数、泰尔-L指数和泰尔-T指数作为衡量收入不平等的指标,采用Shapley值分解法对样本农户的总收入决定方程进行分解,全面系统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连华  霍学喜  
稳定的农地产权能够激励农户农地投资,有助于促进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确权是稳定农地产权的重要正式制度安排,即稳定地权是新一轮土地确权承载的重要功能。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以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Logit和Ologit模型,从村庄内家庭土地不平等视角分析土地确权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新一轮农地确权的地权稳定效应。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33.79%的农户已完成新一轮土地确权颁证,62.64%的农户认为研究地块在未来不会被重新调整,即感知的地权稳定性水平较高。新一轮土地确权显著强化了农户的地权稳定性感知,且在控制村庄内土地不平等的情境中具有更高的强化效果;村庄内家庭土地不平等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具有显著的弱化效应,且土地不平等在土地确权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在“三权分置”产权制度改革中,政府应重视规范土地确权程序,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和信息披露,同时,注重以政策调整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土地不平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强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全红  张建华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公布的我国城乡家计调查加总数据,通过Son(2003)提出的四要素贫困分解方法,在城乡统一的框架下实证分析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乡收入增长、收入分配的变化以及乡—城人口流动在我国总体贫困变动中的作用,并特别考虑了不同贫困线和贫困指数对于实证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城乡收入增长外,乡—城人口流动是减少贫困的主要动力;不平等程度的提高会降低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但乡—城人口流动在1990年代后期的减贫贡献趋于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不平等和城乡收入非均衡增长的负面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