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69)
- 2023(16583)
- 2022(13636)
- 2021(12659)
- 2020(10916)
- 2019(24837)
- 2018(24612)
- 2017(48066)
- 2016(25913)
- 2015(29222)
- 2014(29297)
- 2013(28814)
- 2012(26258)
- 2011(23399)
- 2010(23381)
- 2009(21859)
- 2008(21806)
- 2007(19462)
- 2006(16916)
- 2005(15058)
- 学科
- 济(109523)
- 经济(109414)
- 业(78342)
- 管理(71435)
- 企(54818)
- 企业(54818)
- 农(49388)
- 方法(48502)
- 数学(42980)
- 数学方法(42483)
- 农业(32463)
- 中国(29474)
- 财(27606)
- 业经(26561)
- 学(23189)
- 地方(22843)
- 制(21666)
- 贸(19938)
- 贸易(19928)
- 易(19377)
- 环境(18259)
- 银(17989)
- 银行(17953)
- 务(17092)
- 行(17045)
- 财务(17041)
- 财务管理(16998)
- 融(16437)
- 金融(16433)
- 企业财务(16147)
- 机构
- 学院(368881)
- 大学(365322)
- 济(150277)
- 经济(147190)
- 管理(143644)
- 理学(124083)
- 理学院(122748)
- 研究(121220)
- 管理学(120375)
- 管理学院(119734)
- 中国(96659)
- 农(76944)
- 科学(76463)
- 京(76138)
- 财(68869)
- 所(61314)
- 业大(60057)
- 农业(59530)
- 中心(59048)
- 研究所(55942)
- 江(55822)
- 财经(55187)
- 经(50299)
- 范(47281)
- 北京(47055)
- 师范(46811)
- 经济学(45776)
- 州(44193)
- 院(43605)
- 经济学院(41553)
- 基金
- 项目(251935)
- 科学(198761)
- 基金(184077)
- 研究(181280)
- 家(161340)
- 国家(159985)
- 科学基金(137474)
- 社会(116154)
- 社会科(109722)
- 社会科学(109693)
- 省(98719)
- 基金项目(98171)
- 自然(90122)
- 自然科(87960)
- 自然科学(87937)
- 自然科学基金(86326)
- 划(82995)
- 教育(82199)
- 资助(74509)
- 编号(73644)
- 成果(58181)
- 重点(56821)
- 部(55802)
- 发(54553)
- 创(51950)
- 课题(49770)
- 科研(49271)
- 创新(48641)
- 国家社会(48325)
- 教育部(47204)
- 期刊
- 济(164184)
- 经济(164184)
- 研究(102156)
- 农(75360)
- 中国(71273)
- 学报(58997)
- 科学(56127)
- 财(52855)
- 农业(50648)
- 管理(47329)
- 大学(45240)
- 学学(43263)
- 融(38110)
- 金融(38110)
- 业经(32168)
- 教育(31850)
- 技术(30890)
- 财经(26236)
- 业(25522)
- 经济研究(24453)
- 问题(23392)
- 经(22389)
- 版(19783)
- 资源(18978)
- 技术经济(17730)
- 统计(17468)
- 世界(16903)
- 理论(16691)
- 科技(16552)
- 商业(16281)
共检索到537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韦惠兰 王光耀
论文根据对甘肃省土地沙化区农民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基于环境公平的视角探讨土地沙化区农民特征与其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的关系。从个体特征上讲,受访者性别和婚姻状况与其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受访者受教育程度与其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从经济特征上讲,农民所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主要体现在土地经营收入的损失上,且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与其家庭年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型趋势;从生态环境特征上讲,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有利于降低农民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通过分析认为农民所承受的环境灾害风险的不公平一定程度上是农民在社会经济领域所受到的不公平的体现,农民对环境不公平的感知在家庭年总收入10万元左右时最明显,环境不公平主要体现在环境灾害风险对土地经营收入的影响上。农民对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的认知与对环境公平的感知具有一致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韦惠兰 王光耀
论文根据对甘肃省土地沙化区农民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基于环境公平的视角探讨土地沙化区农民特征与其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的关系。从个体特征上讲,受访者性别和婚姻状况与其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受访者受教育程度与其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从经济特征上讲,农民所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主要体现在土地经营收入的损失上,且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与其家庭年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型趋势;从生态环境特征上讲,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有利于降低农民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通过分析认为农民所承受的环境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邱波
巨灾保险基金是应对巨灾损失的重要政策保障,农业因更易受到自然灾害引发的巨灾影响,尤其需要农业巨灾保险基金提供损失保障。本文从政府管理农业巨灾角度出发,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讨论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筹资模式以及筹资阶段,重点考察农业巨灾保险基金出现不足时的筹资选择,最后在分析梳理基础上对农业巨灾保险基金制度进行简要评述。
关键词:
巨灾保险基金 筹资 政府性 灾害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晓华 曹天邦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农田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对农田因自然灾害所致的受灾与成灾特征、机制等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在尚未充分认识、把握灾害的发生机制之前,根据历史统计资料记载的灾害事实,运用统计方法探寻其发生的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超 张凤荣 张天柱 赵晓宇 徐艳
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方法和耕地变化重要性指数模型,分析2008—2013年科左后旗耕地面积变化特征,并结合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综合平衡法从农户耕种规模与收益水平视角探讨农牧交错区耕地变化的动因。结果表明:1)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2008—2013年科左后旗耕地面积不降反增,草地被开垦为耕地现象明显;2)2008—2013年科左后旗耕地边际化现象不明显,单位耕地面积平均纯收益为5 412.60元/hm~2,农民为了增加收入而扩大耕种规模。研究认为,虽然农牧交错区单位面积耕种收益水平不高,但由于可以实现规模经营,农民通过人为垦殖等方式扩大耕地面积而使劳均耕种收益达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是造成边际耕地呈现非边际化特征的重要原因。建议加强对农牧交错区边际耕地合理利用方面的研究,并针对农牧交错区进一步采取生态保护措施,降低耕地扩展引发生态环境恶化的风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炼 贾建民
面对突发性灾害事件,及时、全面了解公众的风险感知水平对于实现有效的风险沟通和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网络搜索作为反映公众在突发性灾害事件下风险感知水平的指标,利用搜索引擎关键词分析方法,以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雅安地震为对象,从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两个维度分析了地震后公众风险感知的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突发性灾害事件发生后,公众风险感知迅速跳上高位,并且集中在受灾害事件直接影响地区,之后呈指数形式快速下降,同时逐渐向非受灾地区扩散。文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危机管理要针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动态变化进行调整,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公众的风险感知特征,引导公众积极克服危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岑 王晓峰 黄先超
以南宫山景区游客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灾害知识、防减灾态度、防减灾行为及有限理性4个方面构建暴雨灾害风险感知评价三级指标体系;运用微积分与高斯拟合函数通过Matlab编程进行感知理性评判;采用指数模型建立风险感知指数,对游客暴雨灾害风险感知的可信度、感知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对策。结果表明:南宫山景区游客感知理性度较高,风险感知调查结果可信度高;游客暴雨灾害风险感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减灾态度表现最优,减灾行为表现最差。据此提出了景区应完善灾前知识宣传与培训机制、建立暴雨预警系统并制定灾后游客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庙成 丁明涛 王骏 周鹏
选取芦山地震涉及的21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野外实地踏勘和遥感解译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当地国土、水利、建设等部门提供的相关统计资料,已查明芦山地震灾区782处次生山地灾害(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获取了这些次生山地灾害的基础信息。在GIS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发育环境背景、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研究表明: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烈度为Ⅷ-Ⅸ区、中低山区、坡度0°~40°、坡向为东西两向、第三系砂砾夹泥岩区、河流冲刷强烈和年降雨量>1 200mm的区域;发育成因主要是地形条件对次生山地灾害的形成的影响表现出与非地震条件下的新特征;地震效应重...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次生山地灾害 分布特征 成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珂珊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人为的破坏土地资源,致使生态系统严重失调,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根据陕西省的特点,论述了土地合理利用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人为破坏土地资源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之对策。
关键词:
土地环境 人为灾害 防治对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政融 杨雪梅 唐进年 张忠 李银科 张卫星 王景瑞 李学敏
高寒草地是黄河上游主要的生态屏障,受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影响,草地沙化现象严重且监测和治理困难。因此,分析不同沙化程度的高寒草地光谱特征可为该区遥感监测及沙化程度精细识别提供充分的地面验证信息。研究基于玛曲县野外实测不同沙化程度高寒草地的高光谱信息,利用多种光谱变化方法对其光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极重度沙化的光谱曲线表现出典型荒漠化土壤的特征外,其他沙化程度草地的红谷、绿峰及三边参数均与绿色植被光谱特征保持一致,其中720-1 000 nm是区分不同程度沙化类型草地的最佳波段,而在510-560和650-690 nm波段范围内的红谷和绿峰区分度不理想。利用一阶微分和包络线去除的光谱转化方法,对草地光谱反射率曲线进行处理,发现较好的可用于不同程度沙化草地区分的特征波段和参数有510-560、650-700 nm、红边幅值以及包络线去除后600-700 nm处的吸收深度,经过波段运算后的比值植被指数、绿红植被指数指数在不同程度沙化草地区分作用明显,同时对植被指数进行阈值化处理,可作为识别不同沙化程度草地的提供判别依据,研究成果为高寒区沙化监测及沙化程度精细识别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秉德 庞晓波 黄妙棋
文章采用北京市1950~2010年间的降水数据,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及自助法计算出立交桥底的内涝风险概率值及阻碍交通时间。模拟结果表明:排水管网并不适应重现期较大的降雨,提升道路两侧绿化率可以降低中等强度降雨所产生的内涝风险,针对低洼处应配套排水设施。文章创新性将蒙特卡罗方法和城市内涝模型相结合,得出了符合现实意义的内涝风险概率值,对于完善城市内涝模型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城市内涝 重现期 风险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都闪闪 侯宇恒
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自然灾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安全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及时防范气候变化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金融风险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以自然灾害冲击、金融中介以及多个经济主体为分析对象构建了DSGE模型,阐明了自然灾害对金融变量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短期使资产价格上升,长期使资产价格下降,并提高了资本收益率的风险溢价;自然灾害冲击对银行信贷需求和总资产造成负向冲击,并使产出和资本存量减少;自然灾害冲击主要通过资产价格、融资成本以及信贷需求产生影响,加剧金融风险并反馈于实体经济。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碳减排等措施缓解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与金融风险,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体制机制建设,重点防范自然灾害对金融体系的负面冲击效应及相关风险。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金融风险 宏观经济 GK模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学平 何东进 洪伟 游巍斌 游惠明 朱乃新 林立
利用1987-2007年福建省森林灾害统计资料,对森林病害、森林虫害和森林火灾等3种福建省主要森林灾害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这3种森林灾害对林业生产的影响.统计资料显示,福建省主要森林灾害灾情严重,森林虫害的发生面积最为突出,森林火灾的防治率最低.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影响福建省林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是森林病害,其次是森林火灾,最小的是森林虫害.4阶段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森林火灾对林业生产影响有明显上升趋势,森林病害有下降趋势,森林虫害呈波动性且有下降的趋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荣茂 冯荣伟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如何保护农民的农业财产,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促使农民高效地进行农业生产,是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江苏省10个地区农民参加农业保险意愿情况的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农民投保农业保险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实施和推广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投保意愿 农民收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金德生,师长兴,陈浩,张欧阳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是人类活动无意地导致地表物质侵蚀、输移、沉积过程中的渐近或超临界现象 ,它具有独特的社会学及灾害学属性。按人为驱动力形式、灾害所在地貌部位、灾害的表现形式及具体灾害现象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系列可划分为 :流域水系、沟道坡面、河道及平原河口海岸四个泥沙灾害类 ;各灾害类包括侵蚀型、搬运型、堆积型、复杂型及关联型五种泥沙灾害型 ;共 54个灾害种。这是一种比较综合、系统的人为动力泥沙灾害类型划分。从流水地貌、泥沙运动及灾害学相结合出发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具有以下特征 :1地理地带基础上的加剧性特征 ;2人文环境影响下的渐变性与急变性特征 ;3盲目性驱动下的无序性特征 ;4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等。人文环境的变化是人为动力泥沙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强管理力度 ,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才能控制人为泥沙灾害的发生。
关键词:
人为动力 泥沙灾害 类型 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