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1)
- 2023(12344)
- 2022(10432)
- 2021(9751)
- 2020(8420)
- 2019(18806)
- 2018(18439)
- 2017(36114)
- 2016(19050)
- 2015(21282)
- 2014(21041)
- 2013(20334)
- 2012(18214)
- 2011(15929)
- 2010(15650)
- 2009(14403)
- 2008(13961)
- 2007(11976)
- 2006(9922)
- 2005(8823)
- 学科
- 济(72089)
- 经济(71972)
- 管理(60339)
- 业(56768)
- 企(47023)
- 企业(47023)
- 方法(34681)
- 数学(30711)
- 数学方法(30327)
- 财(23914)
- 中国(20499)
- 制(19470)
- 农(18840)
- 业经(16330)
- 务(15236)
- 财务(15191)
- 财务管理(15150)
- 企业财务(14375)
- 银(14268)
- 银行(14260)
- 行(13456)
- 学(13114)
- 融(12864)
- 金融(12860)
- 体(12827)
- 贸(12298)
- 贸易(12291)
- 易(12021)
- 农业(11978)
- 理论(11800)
- 机构
- 大学(255325)
- 学院(254989)
- 济(106311)
- 管理(105177)
- 经济(104228)
- 理学(90764)
- 理学院(89879)
- 管理学(88458)
- 管理学院(87963)
- 研究(76123)
- 中国(62996)
- 财(54925)
- 京(51482)
- 财经(43261)
- 科学(42892)
- 经(39458)
- 中心(38226)
- 江(37454)
- 农(35008)
- 业大(34671)
- 所(34505)
- 经济学(33876)
- 财经大学(32644)
- 北京(31173)
- 研究所(30947)
- 范(30764)
- 经济学院(30667)
- 师范(30467)
- 州(29041)
- 院(28520)
- 基金
- 项目(178219)
- 科学(143142)
- 研究(133215)
- 基金(132878)
- 家(113745)
- 国家(112847)
- 科学基金(99895)
- 社会(87921)
- 社会科(83469)
- 社会科学(83448)
- 基金项目(70640)
- 省(68390)
- 自然(63494)
- 教育(62098)
- 自然科(62047)
- 自然科学(62028)
- 自然科学基金(60895)
- 划(57463)
- 编号(53693)
- 资助(52961)
- 成果(42579)
- 部(41008)
- 重点(39586)
- 制(39319)
- 创(38256)
- 国家社会(37337)
- 发(36396)
- 教育部(36324)
- 创新(35826)
- 课题(35772)
- 期刊
- 济(109574)
- 经济(109574)
- 研究(74399)
- 中国(51167)
- 财(44555)
- 管理(38408)
- 学报(33535)
- 科学(33331)
- 农(31229)
- 融(28124)
- 金融(28124)
- 大学(27645)
- 学学(26212)
- 教育(24573)
- 技术(22896)
- 财经(21435)
- 农业(20700)
- 经(18306)
- 业经(17989)
- 经济研究(17141)
- 问题(14360)
- 理论(13001)
- 财会(12819)
- 实践(11804)
- 践(11804)
- 版(11555)
- 技术经济(11378)
- 科技(11170)
- 会计(11144)
- 统计(11124)
共检索到370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明
土地整理是我国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因土地整理收益的外部性及收益表现的延迟性更须加强其风险管理。本文基于委托代理视角审视了土地整理项目的特点,全面分析了土地整理委托代理的风险特性,从沟通渠道、评价体系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土地整理风险防范和管理对策。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委托代理 风险防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会玲 刘锦虹
就地方政府债券而言,在地方政府和居民之间涉及两类委托代理问题:债权债务的代理问题和公共政策的代理问题。地方政府依凭中央政府的"父爱心理",具有向上转移债务的动机,导致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人为扩大;地方政府"经济人"特性促使其有意识地运用公共债务追求自身利益而罔顾公共财政风险。这些都隐藏着潜在风险无限增加的可能性。可以从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居民退出机制、地方政府内在约束机制、事前制约机制、事后监督机制以及深化政务公开制度来防范信用风险。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券 违约风险 委托代理问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阮家福
在税收征管制度设计中,委托课税是一种特殊的征税方式安排,实践中常常引发各种税收风险,严重影响税收功能的发挥。政府、税务机关、代征人作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通常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从而形成委托课税的双重代理风险,具体表现为合作双方在事前信息不对称时产生的逆向选择和在事后信息不对称时产生的道德风险。对此,我们必须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容机制以及内外监督机制,完善委托课税法律制度,积极化解与防范委托课税风险。
关键词:
委托课税 风险 防范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艳萍
风险投资体系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形成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能否顺利运作决定着风险投资的成败。为了克服投资者选择风险投资家而出现的逆向选择问题 ,投资者签约前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获取风险投资家的专业管理水平和道德水平等方面的信息 ;而对于风险投资家在选择风险企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问题的防范 ,主要是采用严格的审核。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委托代理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继初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引发委托代理关系,而道德风险是委托代理关系的必然产物。为加强对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我们必须重视激励、监督机制的作用。文章将激励与监督两种情况纳入一数学模型中,并加以推导,最后根据该模型结果分析得出了一些如何防范企业道德风险的结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储雪俭 程媛
供应链金融案例中的委托监管模式存在委托再委托、多方共同参与的特点,并且这种委托再委托的方式会增加监管风险,使整个业务流程的不可控因素增加、不可控程度加深。对多方参与委托监管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多方参与委托监管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是货物以及参与主体的时点风险、监管链条风险、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风险。金融机构应对多方参与委托监管业务存在的风险,可以从合约签署前的评估监测、货物监管中的多方联动、货物交付后的信用延续三个维度全流程把控。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多方参与 委托监管 风险防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明杰 王钰宏
随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国有企业的逐步建立和规范,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作为代理方的经营者为了谋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道德风险现象日益突出。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对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认为要有效防范此风险需从强化监督力度、健全激励机制、加快职业化进程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道德风险防范 委托代理 国有企业经营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苏晓红 胡义刚
委托代理关系是内生于国有企业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征决定了国有企业中不仅存在着代理人风险,而且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风险——委托人风险。防范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风险问题的核心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出真正有行为能力、有监督积极性的合格委托人;二是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经营者选拔机制,使真正有能力的企业家成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
关键词: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风险 特殊性,防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丽娟
供应链企业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分析委托代理问题及道德风险的产生,建立相应的防范模型,并结合供应链实际作出风险分担和激励机制的设计方案,对于降低企业风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明燕飞 谭水平
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公共服务的安排与直接生产的分离,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包括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公共服务外包委托代理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利益不对称、契约不完全、委托代理链长、公众委托人身份不明确和政府双重身份等缺陷,导致公共服务外包过程中的三个参与主体:政府、公众和企业(或第三部门)各自都存在一系列委托代理风险。对此,可以通过完善相关的代理人选择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来来解决公共服务外包中的风险问题。
关键词:
公共服务外包 委托代理 风险 防范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东灵
品牌联盟作为一种新的战略运营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成为提升新品牌或不知名品牌资产的有效途径。为规避品牌联盟的风险,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一是应考虑可观测变量的激励合同,以剔除更多的外部环境影响,全方位观察考核修饰品牌;二是应考虑品牌声誉的激励合同,修饰品牌越注重声誉的提高,主导品牌的期望效用就越大;三是应构建内部监督机制,促使修饰品牌选择合作行为,同时应提高修饰品牌合作的正常收益、不合作被发现的概率、违约金数额,在保障其合作带来正常收益的同时,减少其不合作的额外收益与保留收益。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粮红 高强 郑珊
研究目的:基于委托代理视角,探究村集体协调在抑制土地托管风险中失效的原因。研究方法:构建村集体协调下土地托管风险的四方演化博弈模型,基于675份实地调查数据,仿真分析并实证检验村集体协调对土地托管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1)村集体协调能够降低土地托管风险,但这一作用的发挥受委托代理关系的调节,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使村集体协调在抑制土地托管风险中失效。(2)村干部的协调态度与协调成本对村集体协调效应的发挥具有调节作用,村干部的协调态度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协调成本发挥负向调节作用。(3)协调态度的调节效应在兼业户中最显著,其次为专业大户,在小规模纯农户中未发挥作用。协调成本的调节效应在小规模纯农户中最为明显,专业大户与兼业户次之。研究结论:强化村集体的协调作用;鼓励村干部转变协调态度,降低协调成本;因人施策防范化解土地托管风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波 马乐声 陈德棉
本文分析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并从减小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使委托代理双方利益趋向一致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系列风险防范对策。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风险防范措施:形成市场声誉约束机制、合理设计风险投资家的报酬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之间的风险防范措施:严格的项目筛选、对风险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分段投资、采取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对风险企业管理层实行股票期权、加强对风险企业的控制和监管。
关键词:
风险投资 信息不对称 委托代理 风险防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明旭 王呈斌 董秀良 陈耸
基于双层委托代理的视角,构建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基层防疫组织三者间防疫抗疫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中美政府防疫抗疫的机制差异及其结果,以及疫情初始条件变化对中美政府策略和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不考虑期初感染人群且政府为风险中性类型的情况下,政府防疫抗疫的努力水平与政府的成本系数相关;选择固定授权还是灵活授权,取决于所分配的权利和资源是否具有专用型;在应对重大疫情方面,中国集中统一领导下的灵活授权机制优于美国联邦分权的固定授权机制。(2)当考虑期初感染人数且政府为风险偏好型时,模型出现了多重均衡解,意味着不同政策可能都是政府的最优选择,从而较好解释了美国出现的类似"保经济"和"抗疫情"的政策摇摆现象。
关键词:
政府 防疫抗疫机制 委托代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