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49)
2023(2645)
2022(2361)
2021(2150)
2020(1835)
2019(4262)
2018(4289)
2017(7967)
2016(4528)
2015(5012)
2014(5110)
2013(5037)
2012(4555)
2011(4085)
2010(4170)
2009(3968)
2008(3840)
2007(3437)
2006(3054)
2005(2640)
作者
(14408)
(12002)
(11802)
(11391)
(7354)
(6100)
(5439)
(4834)
(4613)
(4296)
(4271)
(4171)
(3815)
(3735)
(3716)
(3699)
(3617)
(3496)
(3410)
(3371)
(3046)
(2906)
(2787)
(2771)
(2721)
(2696)
(2644)
(2588)
(2536)
(2513)
学科
(20396)
经济(20386)
管理(13436)
(9604)
方法(9092)
(8461)
环境(8218)
(8117)
企业(8117)
数学(7827)
土地(7648)
数学方法(7574)
生态(5667)
(5199)
经济学(4499)
资源(4399)
(4376)
地方(4348)
(4295)
业经(3643)
农业(3567)
(3522)
(3407)
问题(3202)
中国(3195)
理论(2930)
规划(2918)
环境规划(2804)
技术(2507)
(2401)
机构
学院(64826)
大学(64803)
管理(26855)
研究(23177)
理学(22967)
理学院(22661)
(22087)
管理学(22052)
管理学院(21964)
经济(21460)
中国(18104)
科学(17408)
(15483)
(13591)
业大(12745)
(12331)
研究所(11487)
中心(11230)
农业(10621)
(10182)
北京(9747)
(9238)
(9090)
(9078)
师范(9011)
资源(8437)
(8194)
(7856)
科学院(7743)
财经(7520)
基金
项目(47901)
科学(37535)
基金(34061)
研究(32397)
(30839)
国家(30651)
科学基金(26070)
社会(19787)
(19471)
社会科(18788)
社会科学(18779)
自然(18141)
基金项目(18102)
自然科(17570)
自然科学(17565)
自然科学基金(17179)
(16664)
资助(14255)
教育(13719)
编号(12451)
重点(11237)
(10267)
计划(10062)
(9815)
科技(9492)
(9334)
成果(9234)
科研(9226)
课题(8973)
创新(8829)
期刊
(24866)
经济(24866)
中国(15810)
研究(14458)
科学(11786)
(11444)
学报(11408)
农业(8175)
大学(8078)
管理(8009)
学学(7700)
资源(7218)
(6650)
技术(5891)
统计(5849)
(5262)
教育(5053)
国土(4920)
决策(4871)
业经(4500)
土地(4455)
(4434)
科技(4172)
生态(3810)
技术经济(3774)
林业(3634)
(3615)
业大(3174)
(2949)
问题(2925)
共检索到92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军  罗明  龙花楼  
论文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借助GIS技术,利用评价模型,探讨了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技术方法,分析了生态评价不同综合分值的耕地、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的土地整理措施。生态评价综合分值在80~100之间的耕地应被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其土地措施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非天然林的林地应考虑向经济林发展,发展特色林果业;未利用地可作为耕地的后备资源进行有计划开发。分值在65~80之间的耕地应划为农田保护区,整理措施应注意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林草地则要防止退化,适当发展经济林;未利用地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垦为耕地。分值在50~65之间的耕地整理措...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谷晓坤  陈百明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以江汉平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研究土地整理的生态影响。研究方法:景观生态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包括景观分类、数据处理和景观指数选择三方面内容;(2)整体景观尺度上,土地整理后景观变得更规则、结构更简单,但景观多样性下降;(3)景观类型尺度上,土地整理改变了耕地、坑塘、农村居民点、道路及沟渠等景观类型的特性,一方面可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坑塘等景观的生态作用。研究结论: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是一种定量反映土地整理生态效应的方法,可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文斌  吴次芳  吴一洲  
随着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普及和土地整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日益显著,对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意义重大。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在界定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内涵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流程逻辑"框架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物元分析法建立了物元评价模型,并以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元评价模型适合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综合评价显示永康市石柱镇项目总体绩效水平为"较差",绩效值为0.014 4。单指标评价显示:该项目只有4个指标绩效水平达到"良好及以上",1个指标处于"一般",其他的都处于"较差"水平;研究项目区的绩效水平主要受耕地面积增加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慎  贾文涛  柳晓蕾  
本研究在农田尺度上,从耕地质量、生态条件和环境质量三个方面入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效益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及相关参数,并最终将其货币化,建立了以定量化分析为主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向华  姜照勇  罗良伟  王永志  廖春花  王挺之  
目前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多见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对其生态效益的评价较少,且已有的对其生态效益的评价多是从土地整理前后农业生产条件是否改善等角度出发,很少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对其进行评价。基于此,论文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选取评价因子,结合平原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尔菲法,选取土壤状况、景观格局和环境服务功能等3项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选取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数、土体厚度指数、景观丰富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生物丰度指数等5项作为三级评价指标,据此构建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并运用归一化法等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最后,以成都市三河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主要评价指标在土地整理前后土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霁红  卞正富  狄春雷  
文章运用生态安全评价法,分析了江苏省境内黄河故道区土地开发整理后的粮食安全、水利安全、生境变化、人口密度的变化。结合该地区景观格局度量参数和景观阈值,定性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度量参数和阈值的变化情况,并建立了Delphi经验统计判断法模型公式,对区内10个县的生态安全综合因素量化解析,从而为黄河故道及相似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整理提供指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申晓强  刘志斌  朱志宇  
【目的】评价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前、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旨在为今后土地整理工作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供经验。【方法】参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相关标准,从水、土壤、生物和社会环境4个生态要素中,选取了11个指标构成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物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结果】利用构建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物元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显示,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等级为"较好",较土地整理前的"一般"等级有很大提升;土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霁红  卞正富  喻成林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境内黄河故道区为例,评价流域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安全。研究方法:生态安全评价法、Delphi经验统计判断法等。研究结果:土地开发整理后,区内10个县的生态不安全因素普遍降低。为相似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整理提供借鉴。研究结论:土地开发整理后保持了粮食、水利、生境、水土保持等的生态安全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蒋一军  于海英  王晓霞  
文章通过对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提出在土地开发整理中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引导土地整理向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方向发展。提出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评价原则、工作程序、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正峰  陈百明  董锦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整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是制定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根本依据 ,也是划定土地整理区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在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上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本文在归纳分析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将我国大陆地区土地整理潜力的内涵从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三方面进行了界定 ,并着重对大陆地区目前开展较为广泛的耕地整理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潜力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 ,对土地整理潜力的评价单元、评价因素、评价方法与评价技术手段进行了评析 ,以期对今后开展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有所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庆媛  张占录  杨华均  
研究目的:引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机制,探索其方法。研究方法:借鉴比较方法。研究结果: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特点,分析其社会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和程序,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探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方法。研究结论: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方法研究,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和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范金梅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科学评价土地整理效果的依据,也是土地整理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土地整理效益内涵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内容、方法、技术手段等进行了评析,对今后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利民  伍黎芝  王雅鹏  
土地整理是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就目前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我们只重视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往往忽视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这一实际问题作了分析,并就此问题从制度上和技术上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群,龙花楼,罗明,王军,古志新  
论文结合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针对土地整理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选取坡度、地下水位、土壤盐渍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评价因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土地整理生态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土地整理方向和措施。生态评价综合分值在80-100之间的耕地应被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其土地整理措施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善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非天然林的林地整理应考虑向经济林发展,发展特色林果业;未利用地可作为耕地的后备资源进行有计划开发。分值在65-80之间的耕地应划为农田保护区,整理措施应注意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林草地整理措施则要防止林草地退化,适当发展经济林;未利用地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垦为耕地。分值在50-65之间的耕地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进行生态退耕,防止耕地沙化以及加强水土保持措施;未利用地整理措施主要是保持原有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分值为0-50的耕地必须实行生态退耕还林还草的整理措施,注重林草地保护和提高植被覆盖率;未利用地保持原状不能开垦为耕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薇  陈为峰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土地整理生态综合评价,提出不同分值区域主要工程措施以及耕地、盐碱荒地、林草苇地和滩涂的具体整理措施。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GIS技术。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偏低,生态综合分值在70分以上的有167.36km2,占垦利县总面积的7.59%;分值在55—70分的有284.89 km2,占12.93%;分值在40—55分的为681.36 km2,占30.91%;40分以下的为931.42 km2,占42.26%。研究结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结果可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