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76)
- 2023(6661)
- 2022(5781)
- 2021(5508)
- 2020(4600)
- 2019(10531)
- 2018(10579)
- 2017(19391)
- 2016(10750)
- 2015(11915)
- 2014(11843)
- 2013(11377)
- 2012(10683)
- 2011(9347)
- 2010(9487)
- 2009(8654)
- 2008(8509)
- 2007(7557)
- 2006(6512)
- 2005(5756)
- 学科
- 济(43374)
- 经济(43349)
- 管理(27212)
- 业(21139)
- 方法(16447)
- 企(16263)
- 企业(16263)
- 数学(14217)
- 数学方法(13806)
- 地方(13477)
- 学(13097)
- 农(12734)
- 环境(10817)
- 中国(9189)
- 土地(8873)
- 农业(8837)
- 业经(8392)
- 财(7675)
- 和(7178)
- 理论(7123)
- 生态(6903)
- 划(6858)
- 资源(6568)
- 地方经济(6051)
- 经济学(5944)
- 制(5802)
- 发(5708)
- 教学(5488)
- 技术(5318)
- 贸(4946)
- 机构
- 学院(141923)
- 大学(139213)
- 管理(53334)
- 研究(49863)
- 济(48354)
- 经济(46932)
- 理学(45002)
- 理学院(44333)
- 管理学(43132)
- 管理学院(42888)
- 中国(38528)
- 科学(34851)
- 京(32843)
- 江(27944)
- 农(25966)
- 所(25621)
- 中心(24331)
- 业大(24030)
- 研究所(23560)
- 范(21790)
- 师范(21587)
- 财(21284)
- 农业(20203)
- 北京(19875)
- 院(19481)
- 州(18825)
- 省(18046)
- 师范大学(17386)
- 技术(17033)
- 财经(16590)
- 基金
- 项目(99735)
- 科学(77054)
- 研究(72429)
- 基金(68419)
- 家(60260)
- 国家(59738)
- 科学基金(50921)
- 社会(42749)
- 省(42344)
- 社会科(40234)
- 社会科学(40221)
- 基金项目(36914)
- 自然(34394)
- 划(34353)
- 自然科(33405)
- 自然科学(33396)
- 自然科学基金(32690)
- 教育(32436)
- 编号(30512)
- 资助(28109)
- 成果(23694)
- 重点(22877)
- 发(22161)
- 课题(21971)
- 部(20061)
- 创(19563)
- 计划(18815)
- 科研(18813)
- 江(18551)
- 创新(18343)
共检索到215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谷晓坤 陈百明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以江汉平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研究土地整理的生态影响。研究方法:景观生态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包括景观分类、数据处理和景观指数选择三方面内容;(2)整体景观尺度上,土地整理后景观变得更规则、结构更简单,但景观多样性下降;(3)景观类型尺度上,土地整理改变了耕地、坑塘、农村居民点、道路及沟渠等景观类型的特性,一方面可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坑塘等景观的生态作用。研究结论: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是一种定量反映土地整理生态效应的方法,可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景观生态 评价 江汉平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军 李正 白中科 郭义强 邱杰 王国茹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结构,必然引起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变化,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保护研究尤其是在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地区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能有效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土地整理融入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思想是未来土地整理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基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思想,探讨了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要点,以贵州省荔波县板寨河头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了农田斑块、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景观规划设计,促进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宇振荣 谷卫彬 胡敦孝
通过野外调查、航片解译和农户调查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对不同时期 ( 1 95 5、1 977、1 984、1 993)亚热带江汉平原农业景观格局变化以及与社会经济变革和农作系统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不同类型景观单元的生物多样性 ,进行了案例研究。指出 ,景观格局变化受大尺度因素和小尺度因素相互作用影响 ;庭院中树篱和林地以及农田边界可能是保持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景观单元 ,稳定这些景观单元可能是景观生态及农作系统持续性管理最重的组成部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林峰 朱德举 刘黎明 付海英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的支持下,以江西省信丰县大塘埠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斑块多样性(斑块大小和数量、斑块形状)、景观类型多样性(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景观格局多样性(破碎度、聚集度)等指标,分析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区景观多样性的变化:项目区以耕地(水田和旱地)为基质的状况进一步加强,斑块类型和数目明显减少,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降低,土地集中连片,优势度和聚集度增加,项目区总体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多样性变化的结果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整理区域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局部生态环境效益的下降,以耕地数量增...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峻岭 李申 孟伟庆
目前,对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评价多集中关注于经济效益评价,对生态效应的评价较少,更没有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中。该文从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出发,结合宏观的景观格局与微观的生态过程,选取了斑块个数、破碎化指数、景观隔离度、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指数、物质循环速率、干扰频率和土壤质量8个二级评价指标,构建了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应评价体系,运用归一化方法对评价指标量化,并结合天津市七里海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土地整理项目在景观格局方面得到了较好的优化,斑块个数减少,破碎化指数降低,总体景观隔离度降低,但局部区域由于修建水泥道路导致隔离度增加。在生态过程方面,植被覆盖...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过程 土地整理 生态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安晨 刘世梁 李新举 邱扬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土地整理项目比较重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的质量和生产力,而对整理过程对整理区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整理后土地的生态效应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变化的交叉学科,其原理和方法能够应用在土地整理活动的全过程中。从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入手,基于土地整理的全过程分析,系统阐述了景观空间镶嵌模式、景观时空异质性理论、景观连接度理论、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并分析了其在土地整理景观生态效应研究、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景观生态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我国目前土地整理景观生态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军 罗明 龙花楼
论文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借助GIS技术,利用评价模型,探讨了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技术方法,分析了生态评价不同综合分值的耕地、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的土地整理措施。生态评价综合分值在80~100之间的耕地应被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其土地措施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非天然林的林地应考虑向经济林发展,发展特色林果业;未利用地可作为耕地的后备资源进行有计划开发。分值在65~80之间的耕地应划为农田保护区,整理措施应注意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林草地则要防止退化,适当发展经济林;未利用地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垦为耕地。分值在50~65之间的耕地整理措...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隽隽 周勇 吴宜进 胡海 叶青清 吴文斌
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也是武汉城市群发展的腹地,了解区域土地利用演变对流域水文的影响有助于为土地规划政策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以2000~2004年为模型校准期,2005~2009年为模型验证期构造SWAT模型并模拟区域内主要流域的月、年径流量。然后借助双累积曲线研究江汉平原内主要江河的人类活动对径流的扰动作用并对比分析1980和2010年二种土地利用模拟情景下径流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模型验证能较好的模拟区域内长江及汉江的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在增加;1980~1990年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利设施的投入和林地减少上,2000年之后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变蓉 李仁东 徐兴建 邱娟 易凤佳 罗开盛
分析了江汉平原2009年易于钉螺孳生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滩地、河渠和水田)比例与钉螺密度的关系。首先,在ERDAS9.2和ENVI4.7软件中对江汉平原2009年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进行了预处理。在已有的多期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借助eCognition软件利用向量相似度指标来提取土地利用变化区域,结合目视解译经验并运用遥感指标通过建立规则集对变化区域进行分类,将变化区域的分类结果更新2000年数据,得到了该区域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接下来,整理了江汉平原2009年螺情资料并计算出村级钉螺平均密度,绘制了2009年钉螺分布图。将绘制的钉螺分布图与土地利用分类图叠置分析,并结合收集...
关键词:
钉螺 土地利用 影响 江汉平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书婷 朱媛媛 张永利 杨琳 曾菊新
将资源诅咒的研究领域由传统的矿产资源转向土地资源研究问题域,以近10a江汉平原18个县(市)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诅咒系数对其进行资源诅咒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发展滞后的荆州市所辖的监利县、江陵县以及其他7个县市的土地资源诅咒系数大于1,确实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且江陵县与监利县还属于严重诅咒区。通过对选取指标作进一步的计算分析,得出导致其产生资源诅咒的原因主要为:以土地资源为依托的农业没有得到高效发展,而受到发展观念与投入等束缚,其二、三产业发展同样滞后。根据影响资源诅咒地区产业发展的具体因素,有针对性地给出化解土地资源诅咒的对策建议,为今后资源诅咒地区打破诅咒束缚,持续快速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
土地资源 江汉平原 资源诅咒系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霁红 卞正富 狄春雷
文章运用生态安全评价法,分析了江苏省境内黄河故道区土地开发整理后的粮食安全、水利安全、生境变化、人口密度的变化。结合该地区景观格局度量参数和景观阈值,定性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度量参数和阈值的变化情况,并建立了Delphi经验统计判断法模型公式,对区内10个县的生态安全综合因素量化解析,从而为黄河故道及相似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整理提供指导。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生态安全评价 黄河故道 江苏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向华 姜照勇 罗良伟 王永志 廖春花 王挺之
目前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多见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对其生态效益的评价较少,且已有的对其生态效益的评价多是从土地整理前后农业生产条件是否改善等角度出发,很少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对其进行评价。基于此,论文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选取评价因子,结合平原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尔菲法,选取土壤状况、景观格局和环境服务功能等3项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选取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数、土体厚度指数、景观丰富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生物丰度指数等5项作为三级评价指标,据此构建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并运用归一化法等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最后,以成都市三河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主要评价指标在土地整理前后土壤...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开群 金晓斌 周寅康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探讨粒度变化对土地整理前后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研究方法:景观格局分析法。研究结果:(1)对小尺度范围上的平原型土地整理区,除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呈现弱敏感性外,其他指数均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2)相关性强的景观指数变化趋势相近;(3)整理前后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可分为变化规律一致且无明显变化拐点、变化规律不一致且整理前后具有不同变化拐点、无规律变化三种类型。研究结论:为准确分析土地整理前后景观格局变化情况,首先应选择合适粒度,对于小尺度范围上的平原型整理项目区,选择10—25m粒度较为适宜;在景观分析指数选择上,应选择敏感...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景观格局 粒度效应 景观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