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13)
- 2023(11279)
- 2022(9891)
- 2021(9404)
- 2020(7690)
- 2019(17858)
- 2018(17762)
- 2017(34527)
- 2016(18770)
- 2015(21021)
- 2014(21005)
- 2013(20544)
- 2012(18720)
- 2011(16820)
- 2010(16564)
- 2009(15202)
- 2008(14819)
- 2007(12638)
- 2006(11008)
- 2005(9612)
- 学科
- 济(75308)
- 经济(75224)
- 管理(54869)
- 业(50348)
- 企(43498)
- 企业(43498)
- 方法(34985)
- 数学(29418)
- 数学方法(29079)
- 农(19051)
- 学(18658)
- 财(18171)
- 中国(17919)
- 业经(16914)
- 地方(14876)
- 理论(14271)
- 制(12788)
- 和(12731)
- 农业(12523)
- 贸(12245)
- 贸易(12241)
- 环境(12063)
- 易(11835)
- 务(11707)
- 财务(11645)
- 财务管理(11620)
- 技术(11312)
- 企业财务(11053)
- 划(10768)
- 教育(10324)
- 机构
- 大学(264051)
- 学院(260334)
- 管理(109305)
- 济(99665)
- 经济(97342)
- 理学(95342)
- 理学院(94323)
- 管理学(92811)
- 管理学院(92347)
- 研究(83800)
- 中国(61784)
- 京(56760)
- 科学(52478)
- 财(45352)
- 所(40612)
- 业大(38698)
- 农(38219)
- 中心(38033)
- 研究所(37157)
- 财经(37124)
- 江(36079)
- 北京(35636)
- 范(35167)
- 师范(34913)
- 经(33818)
- 院(31196)
- 州(29886)
- 农业(29788)
- 经济学(29144)
- 师范大学(28551)
- 基金
- 项目(183664)
- 科学(144623)
- 研究(136323)
- 基金(133311)
- 家(115310)
- 国家(114335)
- 科学基金(98843)
- 社会(85064)
- 社会科(80445)
- 社会科学(80424)
- 基金项目(71455)
- 省(70894)
- 自然(64240)
- 自然科(62661)
- 自然科学(62649)
- 教育(62104)
- 自然科学基金(61499)
- 划(59920)
- 编号(56383)
- 资助(54047)
- 成果(45740)
- 部(40511)
- 重点(40495)
- 发(38293)
- 课题(38290)
- 创(38239)
- 创新(35602)
- 项目编号(35004)
- 教育部(34851)
- 科研(34744)
- 期刊
- 济(107792)
- 经济(107792)
- 研究(75314)
- 中国(48528)
- 学报(39775)
- 管理(38550)
- 科学(38176)
- 农(34834)
- 财(33742)
- 教育(30425)
- 大学(30323)
- 学学(28349)
- 农业(24666)
- 技术(22230)
- 融(18222)
- 金融(18222)
- 业经(17501)
- 财经(17402)
- 经济研究(16237)
- 图书(14845)
- 经(14737)
- 问题(13955)
- 理论(13393)
- 科技(13208)
- 实践(12465)
- 践(12465)
- 技术经济(12428)
- 版(11964)
- 现代(11892)
- 资源(11846)
共检索到368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建生 党昱譞 惠梦倩
研究目的:归纳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实践中的困境,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和典型案例,为土地整治提供理论指引和案例参考。研究方法:田野调查、访谈、问卷调查、演绎归纳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管理困境"和"放权忧虑"两个困境,是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2)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既包括内部的项目管理,也包括外部的项目治理,并且是项目管理与项目治理的内外有机系统;(3)案例研究表明在项目管理与项目治理两者协同作用下,土地整治项目能够有效实施和运作。研究结论:(1)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是对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中的困境有效回应;(2)理论框架与案例研究...
关键词:
土地整治 项目管理 协同治理 案例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大鹏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协同治理是一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手段,也是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模式,该模式克服了以往管理主义和冲突主义的弊端,是当前各地方政府开展一系列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理论总结,有利于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领导力、制度设计、初始合作条件是协同治理的外部影响因素,这些因素能够影响到协同治理论坛是否可以顺利开启;沟通、信任、承诺、共识、中期成果是协同治理的内部过程因素,描述了协同治理论坛如何能达成良好的政策效果,这个过程是非线性和迭代的,它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强化的良性过程,或是由于某个环节没有打通而造成协同治理的失败。协同治理框架能够分析当代我国社会治理的现实案例,如化解居民停车矛盾等。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韦景竹 王政
[目的/意义]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下,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成为促进公共文化数据开放共享、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重要现实问题,亟须探索其基础理论形式与治理框架。[研究设计/方法]运用主题分析法,探寻数据协同治理的概念核心要素,结合公共文化数据特征,形成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内涵;运用模型构建法,依据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各层次的目标与功能,构建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的整体理论框架。[结论/发现]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是多元文化数据主体以数据为驱动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数据治理、协同完成公共文化管理与服务的非线性动态过程,具有公共性、开放性、交互性、工具性。构建了多层次、全过程、多要素的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创新/价值]关于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可深化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理论体系,进一步揭示其运行机理,为探索中国特色治理路径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楠楠 郑石桥
审计"全覆盖"要求下,扩大的审计需求与有限的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审计效率的提升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从不同部门与审计机关的协同治理角度,根据地方审计机关数据探究审计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司法机关与审计机关协同治理程度越高,审计效率越高;主管部门与审计机关协同治理程度越高,审计效率越高。因此,加强司法机关及主管部门与审计机关的协同治理,能进一步提升审计效率,进而促进审计"全覆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楠楠 郑石桥
审计"全覆盖"要求下,扩大的审计需求与有限的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审计效率的提升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从不同部门与审计机关的协同治理角度,根据地方审计机关数据探究审计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司法机关与审计机关协同治理程度越高,审计效率越高;主管部门与审计机关协同治理程度越高,审计效率越高。因此,加强司法机关及主管部门与审计机关的协同治理,能进一步提升审计效率,进而促进审计"全覆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秋芳 汪文雄 崔永正 陈丹玲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整合多方资源要素、协调多元主体行动、提升整治效率提供了有效路径。从组织关系视角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以湖北省J县GQ镇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包含命令传递、资源流动和信息沟通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网络,并分析网络结构特征,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剖析这些网络的内外生机制。结果显示:(1)案例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三个网络密度较低,尚未形成紧密联系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2)命令传递网络和资源流动网络具有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和“小世界”特征,存在以县政府、镇政府为中心的命令传递集群和以施工企业为中心的资源流动集群,大量农村集体和村民位于网络边缘未发挥主体作用;(3)三个网络的形成不同程度上受互惠性、核心—边缘结构效应、传递闭合效应、连通效应等内生机制和主体属性、夹带效应等外生机制的影响。据此提出,为提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有效性,应强化核心主体的稳定作用,搭建多元化参与渠道,发挥农村集体和村民的内生动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会金
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框架下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深远。政府审计与协同治理二者的研究对象具有特定的耦合性,它们都属于开放而复杂的系统,且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间存在着特定的关联关系,能够通过自组织方式产生宏观的空间、时间或有序结构。基于此,本文以国家治理为背景,引入协同理论与嵌入理论,尝试探析政府审计协同治理的研究态势、理论基础与模式构建,系统论证政府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协调配合规律,深入挖掘获得政府审计治理整体大于部分的有机协同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冬
介绍了政府投资项目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迫切要求。基于协同治理理论,通过分析得出了政府投资项目与协同治理理论具有一定的契合性的结论。创造性的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模式,并分析了其目标、内涵、特点、结构和审计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提出并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评价模型、内部协同审计检查机制和外部治理审计监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模式的提出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
政府投资项目 协同 治理 审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芳城 蒋水全 尹长萍
流域生态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流域各辖区、辖区各部门,传统的“单打独斗”“碎片化”治理方式难以根治流域生态问题,协同治理成为解决流域生态问题的必然选择和根本之策。基于此,以长江流域环境审计协同为例,从环境审计协同内涵、必然性、现实困境、路径选择等角度探讨跨区域、跨部门、多主体的环境审计协同治理体系构建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尹长萍 孙芳城 蒋水全
流域生态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流域各辖区、辖区各部门,传统的“单打独斗”“碎片化”治理方式难以根治流域生态问题,协同治理成为解决流域生态问题的必然选择和根本之策。基于此,以长江流域环境审计协同为例,从环境审计协同内涵、必然性、现实困境、路径选择等角度探讨跨区域、跨部门、多主体的环境审计协同治理体系构建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静 张雪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还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市场机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相对薄弱、社会主体合作基础薄弱等障碍。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多元协同治理模式,核心在于立足基本国情,不断拓展行政民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功能,促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引导公众参与,逐步释放社会组织活力;全面践行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价值共识。
关键词:
多元协同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国根
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适应行政民主化潮流和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而协同学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形成机制应着力于从主体互动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督惩罚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并从理念、机制和行动三个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进行系统设计,即通过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和全面推进多元主体环境信息公开共享等路径来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惠宁
协同治理理论发端于西方,植根于西方的一套理论谱系和实践基础。为了避免陷入"拿来主义"的窠臼,本文对协同理论、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三者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界定;现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具备西方协同治理模式运行的基础,试图在协同治理分析框架下,勾绘出现代财政的基本特征:社会共同需要和集体决策是现代财政的基础,现代财政的治理主体日趋多元化,现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国根
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适应行政民主化潮流和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而协同学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形成机制应着力于从主体互动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督惩罚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并从理念、机制和行动三个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进行系统设计,即通过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和全面推进多元主体环境信息公开共享等路径来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永兰 杨清清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制约领导权力以及监督政府管理体系的重要机制,它不仅有效促进了党政领导干部廉洁高效地行政,更对政府部门的经济治理起到了修正和规范的宏观调控作用,而最终责任问题的落实和追究催生了问责机制。本文在协同治理的基础之上,构建关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问责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从经责审计问责主体、范围、程序、定则依据以及协同治理目的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此之上提出建立健全审计与问责协同治理机制,构建多部门协同治理监督体系,大数据技术助力审计问责体系等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与问责协同治理的策略。文章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政府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实施策略,提升关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责一体化的治理效能,推进经济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问责 协同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