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9)
- 2023(11161)
- 2022(9220)
- 2021(8549)
- 2020(7030)
- 2019(15635)
- 2018(15447)
- 2017(28874)
- 2016(15682)
- 2015(17524)
- 2014(17538)
- 2013(16917)
- 2012(16233)
- 2011(14813)
- 2010(15417)
- 2009(14202)
- 2008(14334)
- 2007(13427)
- 2006(12184)
- 2005(10987)
- 学科
- 济(63294)
- 经济(63236)
- 管理(48990)
- 业(42463)
- 企(35163)
- 企业(35163)
- 方法(23962)
- 数学(19340)
- 农(19295)
- 学(19092)
- 数学方法(18893)
- 中国(17901)
- 财(15285)
- 技术(15216)
- 业经(14329)
- 理论(13216)
- 环境(13157)
- 农业(12796)
- 地方(12519)
- 制(12014)
- 策(11805)
- 贸(10807)
- 贸易(10801)
- 和(10732)
- 易(10515)
- 银(10339)
- 银行(10306)
- 行(9900)
- 划(9792)
- 融(9713)
- 机构
- 学院(228424)
- 大学(226599)
- 济(89006)
- 经济(86742)
- 研究(84395)
- 管理(83025)
- 理学(69443)
- 理学院(68597)
- 管理学(66996)
- 管理学院(66589)
- 中国(65056)
- 科学(54030)
- 京(51588)
- 所(44004)
- 财(42651)
- 农(42650)
- 研究所(39776)
- 中心(38818)
- 江(38314)
- 业大(35879)
- 农业(33573)
- 北京(33141)
- 财经(32047)
- 院(31714)
- 范(31711)
- 师范(31338)
- 州(29883)
- 经(28972)
- 省(28628)
- 技术(28461)
- 基金
- 项目(147330)
- 科学(114590)
- 研究(107841)
- 基金(103481)
- 家(92260)
- 国家(91493)
- 科学基金(76769)
- 社会(65197)
- 社会科(61526)
- 社会科学(61513)
- 省(58772)
- 基金项目(52843)
- 自然(50481)
- 划(50017)
- 教育(49759)
- 自然科(49187)
- 自然科学(49168)
- 自然科学基金(48260)
- 编号(44252)
- 资助(43609)
- 成果(36955)
- 重点(34319)
- 课题(32748)
- 发(32710)
- 部(31827)
- 创(30603)
- 创新(28677)
- 科研(27751)
- 计划(27290)
- 大学(26596)
- 期刊
- 济(109085)
- 经济(109085)
- 研究(70061)
- 中国(56561)
- 农(38935)
- 学报(38253)
- 科学(35889)
- 教育(32910)
- 管理(32828)
- 财(32169)
- 大学(28721)
- 农业(26947)
- 学学(26785)
- 技术(23885)
- 融(21814)
- 金融(21814)
- 业经(17243)
- 经济研究(16882)
- 财经(15721)
- 业(13884)
- 经(13738)
- 问题(12932)
- 图书(12830)
- 技术经济(12479)
- 科技(12237)
- 资源(11420)
- 版(11322)
- 坛(11077)
- 统计(11077)
- 论坛(11077)
共检索到366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郧文聚 宇振荣
论文针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需求以及中国土地利用现存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整治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发达国家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讨论了中国未来农村土地整治发展的多功能性战略和任务,提出了土地整治加强生态景观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对策。主要结论为:在理论方面,应充分认识乡村景观美学和文化价值,维系和提升地域景观特征;加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的研究,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构建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加强流域水文过程研究,提高水土安全水平。在规划设计方面,应做好3个层次的工作:战略规划上,应在已有规定和规范的内容基础上,整合景观特征保护和提升、生态网络、水土安全和游憩网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武 李素萃 梁苏妍 徐建飞 吕雪娇 隋涛 汤曾伟 YIN Xiangyu
为定量的评价土地整治前后产生的生态景观效应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景观效应和生态效应的角度,构建了4层级14个评价指标的土地整治生态景观效应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对比分析法划分指标等级及分值。将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于安徽省含山县某土地整治项目,对土地整治前后的生态景观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土地整治项目对区域的生态景观效应贡献率为13.86%,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功能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安瑜 范顺祥 乔玉辉 刘云慧
为更好推动农场生态景观建设及相关鼓励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京郊46家果园农场(35家有机果园,11家常规果园)进行调研,以期了解当前经营性农场生态景观现状特征及农场管理者的认知态度、景观偏好和参与生态补偿意愿。结果表明:多数农场建设偏重生产、对景观和生态考虑甚少,景观效果较差;有机农场管理者对生态用地的了解程度显著高于常规农场,但这2类农场的管理者均有通过生态景观建设来获得多种服务的意愿;超过50%的农场管理者偏向于建设花草类生态植被,并倾向于将其建设在农场边界或田块之间以减少占用耕地;90%以上的农场管理者有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并希望由政府提供5年以上的资金补贴;农场类型和管理模式影响生态景观建设参与面积的选择,有机农场、企业或合作社经营性农场更能够接受占用超过5%的土地面积建设生态景观。因此,强化农场管理者生态理念和技术培训,以政府作为主要补偿来源提高对花草类生态用地的生态补偿,将有助于推动生态农场生境景观建设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国玺
城市生态景观是由斑块、廊道和基质等要素组成的,具有人类主导性、生态脆弱性和破碎性等特点。本文从城市景观异质性出发,论述了城市生态景观的维护。由此,给出了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一般原理。
关键词:
城市 生态景观 生态景观设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军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基础,提出不同尺度的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途径与方法,以引导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建设。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在大尺度上从规划层面构建生态板块和生态网络体系,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布局;在中尺度上通过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加强景观多样性保护,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的空间格局;在小尺度上注重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的同时,重视斑块、廊道的景观生态化设计,提升景观生态功能性;同时积极拓展公众参与的途径、方式,注意汲取当地乡土知识、技巧和经验。研究结论:明确不同尺度的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内容,尊重乡土景观与提高公众参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百明 谷晓坤 张正峰 周小平 柴铎
研究目的:推动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应用与发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内涵、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有待全面完善提高。研究结论:国外土地整治技术主要针对土地整治中的水土流失、景观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等3类问题,强调土地整理区从物种、地块到整理区的多尺度生态化整治与景观空间优化配置的统筹设计。中国现阶段土地整治技术的核心应是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其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的集成应用是主要发展方向。具体包括4方面的关键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地表值被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区系恢复与重构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生态化整治技术;不同类型...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生态化 景观设计 技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巍 王红英
文章遵循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生态保护的整体协调性原则,提出了公路环境的原生态景观设计理念。结合我国公路环境建设的现状并借鉴国内外优秀公路环境建设的经验,针对公路沿线错综复杂的景观设计内容,指出公路环境原生态景观设计实现的具体措施:对公路进行科学定位、确定景观设计方向;挖掘公路沿线资源潜质、进行原生态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设计;必要的生态补偿景观设计等。公路环境的原生态景观设计是构建和谐社会、打造绿色交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原生态 公路环境 绿色交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戚小燕
城市河道基本功能为排水、防汛等,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建设具有多样功能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河道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文章结合河道整治实例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生态景观 河道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然好 许忠良 陈爱莲 陈利顶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导致了明显的生态问题,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因此得到了政府、专家和公众的重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系统研究了公众对生态景观内涵和特征的理解、生态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及生态景观的定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公众对生态景观建设有很高的期望值,但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能源和材料利用等方面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公众的学历和居住地对生态景观的理解有明显的影响,而个人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定量刻画了城市生态景观的公众理解现状,也为进一步更加深入的人类学特征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完善生态景观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城市景观 生态景观 问卷调查 公众理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爽,王进,詹志勇
早在19世纪末生态思想就开始用于指导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如今景观生态学关于格局与过程的生物空间理论,已成为城市自然景观组织和生态景观建设的主要理论支撑。本文探讨了生态景观的含义及建设途径,以南京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城市形态可持续格局,分析高密度开发条件下城市自然或近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环境整合方法,并提出了在大都市区、主城区、街区三个不同尺度上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生态景观与城市形态整合模式:绿楔与星形放射状城市相嵌、绿径网络与街区路网纹理相伴、须状绿色延伸与邻里环境相融。为城市景观生态重建和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照。
关键词:
生态景观 城市形态 绿色空间 南京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蕊
2011年6月2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21个"6.25"土地日,《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联合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承办的"土地整治中生态景观建设专家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等相关单位的2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农业大学宇振荣教授题为《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报告与中国人民大学张正峰副教授题为《东北地区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土地整治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研究框架》的报告,对"土地整治规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耀志 楼琦峰 徐珏燕
湿地乡村地区是我国普遍存在且分布极广的一类特殊地理单元。文章在综合分析湿地及其周边乡村地区生态环境与景观风貌的危机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建构基于生态系统安全的一体化景观格局是谋求湿地中的乡村("图")和乡村中的湿地("底")融为一体、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前提,也是保障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的关键。诸暨白塔湖湿地正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分析其"图—底"危机的基础上,从控制和引导湿地乡村人类各项活动的视角,提出了土地利用模式、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管理三位一体的景观格局建构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向炜 徐晓莉 徐莹
衡水湖湿地地处华北平原腹地的河北省衡水市境内,整个衡水湖由草甸、水域、沼泽、林地、滩涂等多种环境组成,有非常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近年来,衡水市各级政府关注民生、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围绕着湿地周边建设了一些景观公园,在其建设与发展中融入了生态景观设计的思想。文章重在分析生态景观设计的内涵和在旅游景区建设中的意义及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并通过对衡水湖周边的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的分析,来说明旅游景区中生态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文瑞
近年来,中国的土地整治工程发展越来越快,农村的耕地面积迅速增加,但是在土地生态化上却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中国城镇化高速推进进程中,农村土地利用的问题进一步凸显,研究土地生态化及其相关景观设计成为中国土地利用乃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土地整治、土地生态化整治及景观设计的内涵,针对中国土地整治中存在的土地整治秩序混乱、缺乏法律法规、政府监督不力、缺乏规划、土地污染问题严重及缺乏景观设计等生态发展与景观设计的相关问题,选取河北省曲阳县产德乡作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工程设计、农村居民工程设计及生态防护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土地整治设计的实证研究,并提出明确区域差异,进行科学分区;维持景观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谷晓坤 陈百明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以江汉平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研究土地整理的生态影响。研究方法:景观生态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包括景观分类、数据处理和景观指数选择三方面内容;(2)整体景观尺度上,土地整理后景观变得更规则、结构更简单,但景观多样性下降;(3)景观类型尺度上,土地整理改变了耕地、坑塘、农村居民点、道路及沟渠等景观类型的特性,一方面可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坑塘等景观的生态作用。研究结论: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是一种定量反映土地整理生态效应的方法,可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景观生态 评价 江汉平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