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51)
- 2023(16511)
- 2022(14075)
- 2021(13186)
- 2020(10978)
- 2019(25683)
- 2018(25681)
- 2017(49231)
- 2016(26703)
- 2015(29996)
- 2014(30266)
- 2013(29596)
- 2012(27068)
- 2011(24560)
- 2010(24873)
- 2009(22797)
- 2008(22366)
- 2007(19489)
- 2006(17177)
- 2005(14840)
- 学科
- 济(112876)
- 经济(112749)
- 业(73489)
- 管理(73382)
- 企(58962)
- 企业(58962)
- 方法(53162)
- 数学(47308)
- 数学方法(46570)
- 农(37440)
- 中国(29054)
- 财(28428)
- 业经(26224)
- 学(25117)
- 农业(24611)
- 地方(23677)
- 制(23443)
- 理论(18071)
- 贸(17778)
- 贸易(17768)
- 易(17179)
- 银(16935)
- 银行(16892)
- 融(16761)
- 金融(16758)
- 务(16629)
- 财务(16553)
- 财务管理(16513)
- 体(16467)
- 行(16099)
- 机构
- 大学(380774)
- 学院(379968)
- 济(150666)
- 管理(150534)
- 经济(147412)
- 理学(131051)
- 理学院(129552)
- 研究(127079)
- 管理学(127014)
- 管理学院(126313)
- 中国(94179)
- 京(81153)
- 科学(79779)
- 财(70250)
- 农(66073)
- 所(63631)
- 江(59534)
- 业大(58634)
- 研究所(58098)
- 中心(57859)
- 财经(56109)
- 范(51169)
- 经(51152)
- 农业(50754)
- 师范(50640)
- 北京(50470)
- 院(46264)
- 经济学(45799)
- 州(44914)
- 财经大学(41884)
- 基金
- 项目(263367)
- 科学(207723)
- 基金(191883)
- 研究(190896)
- 家(167537)
- 国家(166145)
- 科学基金(143239)
- 社会(120803)
- 社会科(114404)
- 社会科学(114371)
- 省(103201)
- 基金项目(101187)
- 自然(93938)
- 自然科(91763)
- 自然科学(91742)
- 自然科学基金(90076)
- 教育(88441)
- 划(86424)
- 资助(80190)
- 编号(77302)
- 成果(62609)
- 重点(59021)
- 部(58307)
- 发(55542)
- 创(53954)
- 课题(53789)
- 科研(50378)
- 创新(50323)
- 教育部(49974)
- 国家社会(49702)
- 期刊
- 济(164836)
- 经济(164836)
- 研究(111282)
- 中国(75055)
- 农(62849)
- 学报(62082)
- 科学(57574)
- 管理(53578)
- 财(52236)
- 大学(47536)
- 学学(44879)
- 教育(44005)
- 农业(42171)
- 融(34303)
- 金融(34303)
- 技术(32776)
- 业经(29125)
- 财经(27532)
- 经济研究(26006)
- 经(23423)
- 问题(21398)
- 业(19819)
- 版(18815)
- 统计(18518)
- 技术经济(18017)
- 科技(17890)
- 图书(17834)
- 理论(17622)
- 资源(17098)
- 策(16891)
共检索到552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银根 董文静 余依云 徐小峰 代兵
在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内涵基础上,运用实地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讨如何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重构等问题,并以湖北省潜江的"华山模式"作为实证。结果表明:(1)需要构建"背景—手段—路径—目标"的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系;(2)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调结构、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促融合五个方面着手,核心在于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产业、技术"六大要素的合理配置;(3)"华山模式"实现了土地流转—虾稻共作—镇企共建—市场引导—多方共赢的目标,是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乡村重构的成功样板。建议在实施土地整治时,应贯彻绿色理念、注意全域规划、依托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加强制度供给等,确保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重构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晓山
本文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利用经验分析的方法,从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供需结构入手,着力分析了各类农产品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首先,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解决主要农产品阶段性和局部性过剩是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其次,农产品因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收购无法顺价出售,导致我国粮食库存总量创下历史新高,因此,调结构的关键是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再次,通过配套政策措施使农业生产经营者利益不受损或少受损,是今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利用价格信号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的市场化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要继续推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嘉玮 赵德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使得过去只注重需求拉动的买方市场,将注意力转向供给侧,着力解决市场中供需错配等矛盾,通过提供有效供给,进而增加消费,改善高端消费外流等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十九大要求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在此过程中,作为对经济发展起先导作用的产业,且连接供需两侧的中间环节,流通业的转型升级直接影响市场运行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情况,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流通产业的影响,进一步总结整理新形势下流通规律的新特征,以此为基础,概括当前商品流通过程中流通模式的
关键词:
供给侧 流通模式 流通规律 商品流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贵容 刘军 王哲
电子商务具有及时、准确把握需求,并以需求拉动供给侧改革的先天优势。本文从电子商务在企业供应链中的应用视角出发,提出利用电子商务获取需求,变需求为供给的拉动式供给侧改革思路。在此思路下,按照实现方式的不同,提出微观的用户参与模式、电商参与模式,中观的产业链整合模式,宏观的供求信息整合模式,并结合案例分析了每种模式的内涵。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电子商务 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贵容 刘军 王哲
电子商务具有及时、准确把握需求,并以需求拉动供给侧改革的先天优势。本文从电子商务在企业供应链中的应用视角出发,提出利用电子商务获取需求,变需求为供给的拉动式供给侧改革思路。在此思路下,按照实现方式的不同,提出微观的用户参与模式、电商参与模式,中观的产业链整合模式,宏观的供求信息整合模式,并结合案例分析了每种模式的内涵。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电子商务 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建明
乡村旅游呈现的诸种问题是供给抑制的外在表现。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必须立足产业的文化价值定位,强调文化铸魂,深化研究乡村旅游的产业属性,深入挖掘乡村生活的文化价值,深刻把握消费者心理,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契合消费者精神需求的旅游产品,实现整个产业提质增效、供需平衡的目标。
关键词:
文化 乡村旅游 供结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建明
乡村旅游呈现的诸种问题是供给抑制的外在表现。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必须立足产业的文化价值定位,强调文化铸魂,深化研究乡村旅游的产业属性,深入挖掘乡村生活的文化价值,深刻把握消费者心理,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契合消费者精神需求的旅游产品,实现整个产业提质增效、供需平衡的目标。
关键词:
文化 乡村旅游 供结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忠
目前,乡村旅游在供给侧方面存在乡村旅游供给侧主体性要素不明,许多乡村旅游项目脱离农民的致富愿景;乡村旅游供给侧的资源性要素"乡村性"内涵挖掘不力,乡村旅游地过度城市化;乡村旅游供给侧无效产品供给过多,项目盈利能力有限,亏损现象普遍;乡村旅游供给侧的资本性要素资金风险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释放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刻挖掘乡村的自然和文化内涵并保留乡村性、减少乡村旅游产品无效供给、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并充分认识风险与困难等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忠
目前,乡村旅游在供给侧方面存在乡村旅游供给侧主体性要素不明,许多乡村旅游项目脱离农民的致富愿景;乡村旅游供给侧的资源性要素"乡村性"内涵挖掘不力,乡村旅游地过度城市化;乡村旅游供给侧无效产品供给过多,项目盈利能力有限,亏损现象普遍;乡村旅游供给侧的资本性要素资金风险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释放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刻挖掘乡村的自然和文化内涵并保留乡村性、减少乡村旅游产品无效供给、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并充分认识风险与困难等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余杰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在不断扩大运营规模、持续提升综合收益的同时,也遭遇了顶层设计有待更新、运作模式同质化、专业人才缺口增大等一系列结构性瓶颈,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因此,应当充分借助农业供给侧改革所给予的政策优势,立足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实际,对乡村旅游产业进行新一轮的科学统筹、全局规划,加快引入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完善品牌化运作机制、培育新型人才,由此驱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协调、长效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产业结构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沙沙 孙一平
在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大形势下,农村社会改革发展离不开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农村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已经不再适应农村发展,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是农村服务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新农村建设。本文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与社会需求的不均衡发展现实出发,分析了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并给出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养老服务业 有效供给 供给侧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凌云 李占旗
本文首先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和作用,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提出了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策略,以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哲 李梦娜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以提高土地资源承载能力为主要目标而实施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生态环境、产业经济、社会政策等多方面联动发展与协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时期背景下国家战略部署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功能定位、目标转变、发展路径提出了新的战略需求,因此,理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村土地整治的内在联系,重构农村土地整治的基本内涵,对农村土地整治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整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的改革重点,应从人地关系协调着手,全面激活"市场—要素—主体",实现以"主体权益——资源要素——技术手段——功能结构——区域空间"为一体的农村土地整治发展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 农村土地整治 资源要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项晓敏 金晓斌 王温鑫 黄贤金 周寅康
研究目的: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土地整治的基本内涵、转型方向及其制度构建。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系统分析。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的功能与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高度一致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从制度层面为土地整治转型提供重要思路;(2)土地整治在资金融合、公众参与、资源利用、要素整合、全域规划和动态监管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有效的制度供给是支持土地整治转型的根本途径。研究结论:(1)土地整治的本质是以资源利用效率为落脚点,通过人地关系转型,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多层次需求,增加区域整体福利;(2)以"需求评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项晓敏 金晓斌 王温鑫 黄贤金 周寅康
研究目的: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土地整治的基本内涵、转型方向及其制度构建。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系统分析。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的功能与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高度一致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从制度层面为土地整治转型提供重要思路;(2)土地整治在资金融合、公众参与、资源利用、要素整合、全域规划和动态监管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有效的制度供给是支持土地整治转型的根本途径。研究结论:(1)土地整治的本质是以资源利用效率为落脚点,通过人地关系转型,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多层次需求,增加区域整体福利;(2)以"需求评估—规划引导—权益保障—融资共建—标杆管理—科技服务"为一体,联动、协调的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制度体系,可为新时期土地整治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