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86)
- 2023(2397)
- 2022(1618)
- 2021(1434)
- 2020(1076)
- 2019(2340)
- 2018(2177)
- 2017(4659)
- 2016(2494)
- 2015(2719)
- 2014(2708)
- 2013(2577)
- 2012(2550)
- 2011(2244)
- 2010(2223)
- 2009(2027)
- 2008(1802)
- 2007(1626)
- 2006(1366)
- 2005(1380)
- 学科
- 济(12031)
- 经济(12018)
- 土地(7265)
- 管理(6701)
- 业(5904)
- 企(4154)
- 企业(4154)
- 学(3907)
- 农(3819)
- 中国(3712)
- 经济学(3357)
- 业经(3298)
- 问题(3159)
- 地方(2641)
- 农业(2584)
- 财(2479)
- 制(2427)
- 产业(2305)
- 发(2049)
- 环境(1943)
- 信息(1912)
- 总论(1819)
- 方法(1818)
- 信息产业(1805)
- 银(1740)
- 银行(1740)
- 体(1728)
- 行(1671)
- 税(1522)
- 数学(1515)
- 机构
- 学院(30905)
- 大学(30738)
- 济(13041)
- 经济(12776)
- 管理(12248)
- 研究(12016)
- 中国(10249)
- 理学(10114)
- 理学院(9975)
- 管理学(9850)
- 管理学院(9791)
- 京(7586)
- 科学(6880)
- 农(6691)
- 财(6473)
- 中心(6005)
- 江(5719)
- 所(5633)
- 业大(5205)
- 农业(5130)
- 院(5057)
- 研究所(4965)
- 省(4895)
- 范(4623)
- 师范(4600)
- 财经(4582)
- 北京(4559)
- 经(4189)
- 经济学(4115)
- 州(4039)
共检索到53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宇振荣 刘文平 郧文聚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性",但要实现真正的公众参与,特别是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并不容易,需要深刻理解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充分认识公众参与对土地整治的重要性,构建合理的参与制度,从而有效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路线。土地整治中公众参与就是要在项目全过程中,政府及土地部门、群众等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通过相互协商,最后共同确认项目方案并参与项目实施及完成后的监督过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明 周同 张丽佳
土地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方多、影响面广,因此必须权衡各方利益主体的权益,综合考虑土地价值及生态环境持续效益,充分实现公众参与。本文通过中德土地整治中公众参与的对比研究,总结发达国家土地整治公众参与的经验,为提升我国土地整治中的公众参与度提供借鉴。历程:不同目标下的殊途同归1954年,德联邦政府颁布实施了《土地整理法》,标志着德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磊 郧宛琪
自2009年6月,江苏省金坛市直里村率先成立农民耕地保护协会以来,江苏、湖南、湖北、河南等地陆续出现类似组织。这一现象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更是引发了业内管理者、学者的热议。公众参与问题也再次被推向舆论前沿。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如何科学编制、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如何落地、耕地如何得到切实保障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平台作支撑以及公众的全面积极参与。本期特开辟专栏,邀请业内相关专家学者就公众参与问题各抒己见,以飨读者。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瑷玲 M.W.Binford 张圣武
采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美国公众参与理论与实践,以期为中国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提供借鉴。结果表明:美国公众参与理论比较成熟,联邦及州政府法律要求公众参与规划、决策等,部门、协会等制定了公众参与手册,公众参与技术方法多样且有针对性。中国可借鉴美国公众参与做法,加强土地整治公众参与理论研究,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编制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手册,采用多样的公众参与技术方法,从而完善中国土地整治理论,提高土地整治科学性和综合效益。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土地整治 借鉴 美国 中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建平 邓爱珍 赵小敏 邝佛缘 林雯璐 谢雨
研究目的:探究不同公众参与度对土地整治项目规划方案满意度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和改进公众参与机制,提高规划的满意度和可操作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灰色关联度和有序回归(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公众参与度对规划满意度有正向关联,总体上,A镇公众参与度高,规划满意度也高,满意比例比C镇高49.29个百分点;A镇公众参与度与满意度关联系数高于C镇,值域范围分别为0.270~0.788、0.203~0.672;不同公众参与度对规划满意度的显著性和边际效用不同。研究结论:公众参与是规划方案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规划可操作性的前提条件,而公众对规划的满意度则是衡量公众参与效果的主要指标,可根据公众参与度对规划满意度的影响规律,优化和改进公众参与机制,提高规划满意度:(1)提高公众文化程度,加大耕地流转力度;(2)实行多元化公众参与主体;(3)提供便捷的公众参与渠道;(4)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挥各个社会组织的作用;(5)实行广泛地全程参与;(6)建立健全公众意见反馈机制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伟
在土地整治领域,广泛而有序的公众参与,是充分尊重农户和各方意愿,确保土地整治项目科学、有序、透明、高效实施的必要环节,也是衡量土地整治转型的重要标志。近几年,上海在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方面积极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笔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上海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情况上海在土地整治项目推进过程中,基本做到了"各利益主体全面覆盖、项目周期全程参与"。各利益主体全面覆盖。土地整治作为综合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石峡 朱道林 张军连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的社会资本内涵、表现形式及其作用于土地整治的实现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厘清了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层次内涵,阐述了社会资本作用于土地整治的两种实现途径。研究结论:(1)社会资本是农民之间合作的基础,体现在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合作为基本特征而构建的社会参与网络;(2)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的社会资本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得以显化,是建立和优化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的充分必要条件;(3)社会资本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利民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土地整治作为一项事关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如何从单纯追求增加耕地面积、保护粮食安全,向促进社会发展、保护粮食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转变?对此,笔者进行了以下思考。其一,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整治政策,国土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我们应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加以总结、分析,使国家政策上升为法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沉
目前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主要由政府投资实施,今后需要民间资本的广泛参与。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积极引导民间资本通过招标投标形式参与土地整理、复垦等工程建设",这为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明确了政策指向。那么,民间资本应如何参与土地整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甘彪
目前,新一轮土地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在编制、实施和监督等具体环节中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既可以体现新一轮土地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合法化特质,又能保障新一轮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邓斌 邹洪
土地整理项目具有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指向分散化的特点,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保证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目标的协同性,广泛的公众参与是合适的选择。由于目前土地整理项目区大多在农村,面对的公众是广大农民,因此民主集中制是公众的参与的最佳方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庆强
土地整治最终受益者是农民。农民是否全程参与土地整治,决定着土地整治的质量和效果。实践证明,凡是农民参与的土地整治项目,都能发挥出最大治理效益,达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和改善耕作条件、促进农业丰收的目的。因此,如何让农民参与土地整治整个过程,成为当前创新土地整治工作的一个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土地整治的工作经验,谈几点让农民全程参与土地整治的建议。项目申报要征求农民意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冯旭红
受陕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陕西省丹凤县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呈现了数量多、面积小、地块多、分布散等特点。如何管好这些小而散的土地整治项目?丹凤县通过不定期项目抽查、落实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引入公众监督等方式,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提升了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不定期抽查监理和施工情况土地整治项目的目标任务确定以后,人是关键因素。质量能否保证,管理是否规范,项目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滔 吕萍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架构下,土地市场管理始终是政府管理的职能体系之一,但土地市场管理中引入公众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水准,取得较好的管理绩效。公众参与土地市场管理的途径主要有:咨询与交流;听证制度;互动机制。要使公众参与有实效,必须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即:政府有关部门自身改革是公众参与的前提;培养团体意识是公众参与的基础;建构参与程序是公众参与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土地市场管理 公众参与 公共领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宴
土地整理的社会公共性是土地整理公众参与的权利基础,经济民主要求是土地整理公众参与的价值所在。公众参与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土地整理过程中的一种普遍性做法。在我国,土地整理公众参与制度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阶段,实践中土地整理公众参与还难以有效开展,并且许多实际问题已经开始在土地整理项目中显现。为了实现土地整理公众参与,有必要明确公众参与的基本形式,并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分阶段考察,以探究实现土地整理公众参与的基本法律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