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1)
- 2023(13599)
- 2022(12019)
- 2021(11690)
- 2020(9753)
- 2019(23189)
- 2018(23077)
- 2017(44306)
- 2016(24236)
- 2015(27372)
- 2014(27452)
- 2013(27083)
- 2012(24965)
- 2011(22526)
- 2010(22439)
- 2009(20547)
- 2008(19964)
- 2007(16929)
- 2006(15231)
- 2005(13695)
- 学科
- 济(98090)
- 经济(97965)
- 管理(64082)
- 业(59398)
- 企(47932)
- 企业(47932)
- 方法(41434)
- 数学(36283)
- 数学方法(35846)
- 中国(28695)
- 农(27496)
- 财(24266)
- 地方(21587)
- 学(21142)
- 业经(20825)
- 制(20677)
- 贸(18912)
- 贸易(18903)
- 易(18371)
- 农业(18044)
- 银(15156)
- 银行(15124)
- 和(14942)
- 理论(14867)
- 环境(14794)
- 融(14572)
- 金融(14568)
- 体(14556)
- 行(14474)
- 技术(13351)
- 机构
- 大学(336181)
- 学院(332077)
- 济(137130)
- 经济(134218)
- 管理(130336)
- 研究(119082)
- 理学(111778)
- 理学院(110438)
- 管理学(108680)
- 管理学院(108072)
- 中国(91319)
- 京(74380)
- 科学(72337)
- 财(62804)
- 所(60087)
- 研究所(54548)
- 中心(53460)
- 农(52345)
- 财经(49451)
- 北京(48272)
- 江(48043)
- 业大(47768)
- 范(46715)
- 师范(46384)
- 经(45048)
- 院(43294)
- 经济学(41312)
- 农业(40573)
- 州(39057)
- 师范大学(38010)
- 基金
- 项目(224690)
- 科学(176321)
- 研究(167531)
- 基金(162923)
- 家(142070)
- 国家(140906)
- 科学基金(119942)
- 社会(104967)
- 社会科(99260)
- 社会科学(99233)
- 基金项目(86858)
- 省(84257)
- 自然(76884)
- 教育(76495)
- 自然科(75039)
- 自然科学(75021)
- 自然科学基金(73652)
- 划(72543)
- 编号(68682)
- 资助(66994)
- 成果(57136)
- 部(50682)
- 重点(50226)
- 发(48363)
- 课题(47548)
- 创(45898)
- 教育部(43573)
- 国家社会(43280)
- 创新(42882)
- 科研(42421)
- 期刊
- 济(153984)
- 经济(153984)
- 研究(106206)
- 中国(68878)
- 学报(50080)
- 科学(48508)
- 农(48209)
- 管理(47416)
- 财(46529)
- 教育(41256)
- 大学(38119)
- 学学(35155)
- 农业(33256)
- 融(30136)
- 金融(30136)
- 技术(28021)
- 经济研究(24101)
- 财经(23969)
- 业经(23485)
- 问题(20844)
- 经(20535)
- 图书(19051)
- 业(17414)
- 贸(16728)
- 资源(16520)
- 理论(16451)
- 技术经济(15428)
- 世界(15353)
- 科技(15258)
- 现代(14813)
共检索到504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常明明
山林是山区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来源。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山林分布差异大,且山林的种类繁多,因之占有关系、经营方式也极为复杂。土地改革运动中,根据国家的相关法令,各地结合当地的实际,对山林进行了分配。除收归国有的山林外,对能分配且分配后便于经营管理的山林,尽量作了分配,如土地一样实行了农民私有制,从而确立了国有、公有及私有的林权占有和管理制度。
关键词:
土地改革 山林分配 分配政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常明明
山林是山区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来源。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山林分布差异大,且山林的种类繁多,因之占有关系、经营方式也极为复杂。土地改革运动中,根据国家的相关法令,各地结合当地的实际,对山林进行了分配。除收归国有的山林外,对能分配且分配后便于经营管理的山林,尽量作了分配,如土地一样实行了农民私有制,从而确立了国有、公有及私有的林权占有和管理制度。
关键词:
土地改革 山林分配 分配政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思莹 徐晋涛
中国南方森林资源丰富,但因为分布、民族以及社会经济的差异,各地的山林占有关系较为复杂。本文利用地方志、土地改革时期文献资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南方三个行政大区六个省份的山林权属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六个省份土改前夕均以私有林为主,公有林次之,国有林最少;六省各阶层山林占有关系存在较大差异,福建省山林占有较为分散,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山林占有较为集中,而四川省与云南省的山林占有呈两极分化的格局;各省因为资源禀赋、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存在着多样化的山林经营方式。整体而言,土地改革前夕南方六省山林占有差异较大,但各地多样化的山林经营方式与优化生产要素组合的目标密切关联,有很强的资源配置效率属性。
关键词:
山林权属 土地改革 山林分配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一平
在西方学术话语体系影响和中国自身学术体制转型的背景下,土改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话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无论国家层面的宏观论述还是村庄层面的微观考察,均有来自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广泛参与,由此导致了先前的生产关系、革命、阶级等分析范式的转变,而现代化理论、国家—社会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等工具的应用,值得我们细致梳理并借鉴其得失。
关键词:
土地改革 研究 理论与方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世录
在统筹城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农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突出,而这些矛盾已经影响到目前的新农村建设。本文从分析当前土地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认为只有"股田制"才是改革的出路,并充分发挥"村土地股份合作有限责任公司"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土地改革 股田制 股份合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卢金发
中国南方典型研究区50 年代和80 年代土地退化的对比分析表明, 近几十年来, 不同人类活动地区土地退化变化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土地退化发展最严重的地区既不是人口密度较小和经济较落后的基岩山区,也不是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和土地开垦程度高的低丘岗地区, 而是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经济不够发达的低山丘陵地区。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土地退化 动态变化 人类活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一平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场巨大变革。这场变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其中反映的地权思想和对所有制关系的认识,可以作为当前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借鉴。
关键词:
土地改革 地权思想 所有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德宏
读杜润生主编的《中国的土地改革》郭德宏由杜润生主编的《中国的土地改革》一书,是《当代中国丛书》中非常具有特色,而且水平很高的一部学术专著。其主要特点如下:第一,内容全面系统。从纵的方面来说,该书不仅系统论述了中共建党初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减租减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兵 赵一
以传统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国,土地问题是生存问题。在人地关系异常紧张的背景下,土地问题已不单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稳定甚至政权的存续。新中国70年来,学界对这一重大制度变革给予了高度关注,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研究视角日趋多样,研究重心有所转移,研究方法得以突破。但已有研究亦存在视角过于宏观,眼光有待下移,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亟需缩减,交叉学科方法运用仍需丰富等不足,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土地改革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有赖于走出现有限局,由土地改革观察时代变迁,眼光可瞄准更宽广的视域,包括土地改革史料的整理和出版、新的主题与领域的挖掘、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突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治伟 朱章雄
研究目的:分析各岩溶环境类型区土地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建议,以期为岩溶区土地利用优化组合、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野外考察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裸露型岩溶区缺水少土、旱涝易发,土地利用应以保持水土、恢复生态为原则,坚持生态与经济效益并举,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良性循环;覆盖型岩溶区以防止新生石漠化、水源枯竭和地面塌陷为主要任务;埋藏型岩溶区重点防止砂页岩盖层塌陷、地热水及油气开采可能引发的深部岩溶水及地表土地污染。研究结论:不同类型岩溶环境区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不同,因地制宜是土地利用总的原则。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红云
本文通过对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考察,认为传统平均主义和个人主义意识对农民行为选择的影响是促使中共中央在建国初继续土地改革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思想渊源。从土地改革的制度内涵以及传统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来看,土地改革建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呈现明显路径依赖特性的连续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永琦
要素投入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力,而经济持续增长是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本文依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改革对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途径和作用机制。台湾地区土地改革通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优化、收入公平分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等途径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而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这是台湾地区土地改革取得成功以及得到认可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晓玲
文章计算了土改后农村地权分配的基尼系数。结果表明,土改后农村土地分配基本高度均等;地权分配基尼系数有增大趋势,但增幅有限,地权变动微弱,其导致农村两极分化的说法不能够成立;农业合作化运动步伐的加快与地权分配变动关系不大。
关键词:
基尼系数 地权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齐滨 叶陈祥
哈尔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的第一个中心大城市,哈尔滨解放区城郊与以往农村根据地的社会状况和现实需求不同,城郊土地问题呈现特殊性。为了战时暂时解决城市生计,种菜是城郊农民的优先事务,哈尔滨解放区民主政权继承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改革运动的经验,同时又实事求是地以城市需求为中心探索了一条具有城市特色的城郊土改之路,开启了城市革命根据地土地改革的新模式。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城郊 解放区 土地改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魏华林 向飞 洪文婷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经济损失之大、危害程度之深,均为历史罕见。雪灾危机的成功化解,政府领导起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作为国际上灾害损失补偿重要机制的保险,其功能并未充分彰显出来。在雪灾情形几近相似的异国他乡,1998年的北美雪灾有30%的经济损失得到保险补偿,2006年的中欧雪灾有50%的经济损失获得保险赔付,而目前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1%。积极拓展包括雪灾在内的巨灾保险业务领域,建立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巨灾保险基金,扩大巨灾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巨灾保险的渗透率,让保险这一高技术含量的现代风险管理方式惠及到所有面临巨灾风险威胁的中国人,乃是中国保险业以及国家管理者肩负的一...
关键词:
雪灾 经济损失 保险补偿 巨灾风险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