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26)
2023(17753)
2022(15279)
2021(14545)
2020(12139)
2019(27931)
2018(27963)
2017(53082)
2016(29239)
2015(32792)
2014(32740)
2013(31884)
2012(29305)
2011(26700)
2010(26695)
2009(25159)
2008(24005)
2007(20628)
2006(18234)
2005(16535)
作者
(81498)
(67730)
(67287)
(64119)
(43007)
(32267)
(30560)
(26348)
(25763)
(24102)
(23048)
(23005)
(21532)
(21520)
(21153)
(20795)
(20048)
(19882)
(19431)
(19294)
(17002)
(16655)
(16209)
(15454)
(15099)
(15008)
(14929)
(14922)
(13608)
(13322)
学科
(111273)
经济(111116)
管理(82589)
(74544)
(62785)
企业(62785)
方法(47562)
数学(41109)
数学方法(40675)
中国(32954)
(31035)
(29999)
(27157)
业经(25144)
(24867)
(22129)
贸易(22115)
(21598)
(20273)
银行(20227)
(19841)
金融(19832)
地方(19666)
(19528)
(19398)
理论(19361)
农业(19021)
(18405)
财务(18322)
财务管理(18284)
机构
大学(404252)
学院(400704)
(163544)
经济(160076)
管理(152945)
研究(141465)
理学(130906)
理学院(129425)
管理学(127226)
管理学院(126507)
中国(109680)
(87535)
科学(84569)
(78994)
(71335)
研究所(64597)
(64065)
中心(63370)
财经(61864)
(58848)
业大(57590)
(56365)
北京(55899)
(53709)
师范(53190)
(51258)
经济学(50231)
农业(50195)
(46939)
财经大学(46141)
基金
项目(268341)
科学(210716)
研究(199255)
基金(194545)
(169810)
国家(168418)
科学基金(143564)
社会(125635)
社会科(118951)
社会科学(118923)
(102101)
基金项目(101998)
教育(92321)
自然(91546)
自然科(89372)
自然科学(89346)
自然科学基金(87727)
(87185)
编号(81490)
资助(80470)
成果(68294)
(60607)
重点(60349)
课题(57121)
(56591)
(55411)
教育部(52233)
国家社会(52165)
创新(51807)
(51357)
期刊
(181957)
经济(181957)
研究(125659)
中国(86348)
学报(63077)
(61027)
(59266)
科学(58201)
管理(57552)
教育(50599)
大学(48244)
学学(45038)
(41105)
金融(41105)
农业(40652)
技术(33792)
财经(30878)
经济研究(29903)
业经(28166)
(26523)
问题(23165)
(21283)
(20169)
图书(20007)
理论(19143)
(18555)
世界(18492)
国际(18133)
科技(18122)
技术经济(17549)
共检索到609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温铁军  刘亚慧  唐溧  董筱丹  
民国"黄金十年"经济高增长之际,银元币制受西方国家纸币改革和美国白银法案的负面影响无法维持,民国政府被迫进行外汇本位的纸币改革,但也因此而必须依靠外部支持来维持币值稳定。民国后期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直至谢幕。新中国被动继承这一币改成本,初期通胀严重;但通过土改,仅用1年多时间就依靠国内的力量彻底治理了通胀。其中的关键机制是,土改形成对占人口88%的农民的动员能力使得新政权能够获得绝对充裕的物资,为打击投机和实施货币折实制度提供了基本保障;货币折实、抑制投机使人民币回归了价值载体的最基本职能,政权与城乡劳动者相结合的"实物本位"和"劳动吸纳货币"的币制特征,体现了人民币内含劳动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之币"的政治经济学属性。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重大制度创新,不仅显著区别于民国法币体系的外币本位和"投机吸纳货币",也与西方财富吸纳货币、资本剥夺劳动的币制具有本质区别。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红云  
本文通过对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考察,认为传统平均主义和个人主义意识对农民行为选择的影响是促使中共中央在建国初继续土地改革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思想渊源。从土地改革的制度内涵以及传统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来看,土地改革建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呈现明显路径依赖特性的连续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志辉  
建国初期,在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中,经历过土地革命的原中央苏区,通常被视为土地分散地区的典型代表。苏区革命对建国后原中央苏区土地改革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相对分散的土地占有状况上,而且体现在较为特殊的社群关系和政治生态上。后苏区时代地主与农民的微妙关系,以及前苏区干部的历史问题,都使苏区土地改革呈现出与其他新区有所不同的特点。这些现实状况,是原中央苏区土地改革适用了某些特殊政策的前提条件。原中央苏区土地改革的历史经验启示: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应在社会心理的认同下,努力寻求国家的政策扶持,同时积极探索现代化经营模式,不断增强经济"造血"功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莉亚  
本文以1990~2004年期间18个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危机与债务困境的发生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权债务困境代替传统债务危机的定义来解决“样本期间债务危机事件发生较少”的问题;运用logit概率回归模型、有序probit概率估计方法以及简单的线性回归方法回答“主权信用评级是否有助于预测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问题;运用简单的线性相关性检验、非线性有序probit概率回归模型以及两变量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三种方法回答“主权债务的违约概率与货币危机的发生概率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问题。经验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4年期间,针对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段艳  
通观近代中国货币危机与币制改革的全过程,不难发现:第一,货币危机推动币制改革;第二,政府可从货币危机中寻求改革玄机;第三,政府要随时防范货币危机的再次发生。当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货币危机发生之时,政府应在第一时间把握危机的命脉,并及时制定出正确对策,然后周密而果断地推行改革,以取得制度上的跨跃发展,并进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迅速复苏与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本文以名义汇率月变化率为因变量 ,引入因变量一阶自回归过程对Abiad(2 0 0 3 )提出的变动概率体制转换模型进行了修改 ,以此为基础 ,采用改进后的模型对阿根廷等 1 2个国家或地区在 1 978年 1月至 2 0 0 2年 5月期间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货币危机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根据体制转换模型建立的货币危机预警系统是否具有更强的预警能力 ?它预测危机发生的时机是否更准确 ?研究表明 :变动概率体制转换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货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的时点 ;但是 ,对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模型的预警效果有高有低 ;总体而言 ,该模型的预警能力很强 ,预警时效性较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曲凤杰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美元拥有霸权地位。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官方持有的外汇储备中,美元约占64%,占全球外汇交易和贸易结算中的份额近70%,在国际债券的发行中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姜长青  李燕  
建国前后,中国先后实现了货币统一和财政统一,有力支持了解放战争,对建国后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恢复发挥了很大作用。这其中,货币统一为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利条件,对统一的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发挥了积极作用。统一的、有权威的中央财经机构的建立促进了全国财经工作的统一,而全国财经工作的统一,则巩固了货币统一,对于人民币币值稳定和全国推行提供了保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忠  孙青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国际金融体系存在国际的最后贷款者。东亚金融危机暴露出目前国际金融体系存在严重问题和缺陷。IMF还难以承担国际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与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紧密相联的。东亚金融危机使各国感到有必要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本文剖析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各种方案,分析得出“7+1+1”方案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协调的最佳选择,并阐述了中国金融自由化应坚持的原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京阳  
近期,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已显现出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的态势。本文重点分析了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国面对欧债危机的应对之策。同时,作者分析了欧债危机对今后区域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启示,并探讨了中国如何参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黄泽民  
该文试图从国际货币体系运行机制的角度寻找此次金融危机传导的根源,在介绍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和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美元事实本位的货币体系存在着美元泛滥、通胀和经济波动的国际传导和金融市场风险传导等诸多问题,并从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部决策机制、构建国际金融监管框架等方面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出设想和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丁剑平  吴洋  鞠卓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的具体形式开始表现为银行业危机、货币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三种,影响程度日益加剧,影响范围也逐步增加。本文通过选取世界主要的39个国家28年的数据样本,研究上述三类危机相互之间的叠加效应,以及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类型危机的传染效应。研究表明:银行业危机、货币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均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负面作用,并且货币危机的负面作用最大;在三类危机中,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的影响主要在于通过实体经济渠道传导的传染效应,并且其影响力度有显著区别,货币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既有较强的本地效应,又有显著的传染效应,并且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染;三类危机的叠加效应主要表现为负的直接效应,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传染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恩涛  姜超  陈媛媛  
通过系统梳理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相关文献,建立一个包含三类金融危机的统一分析框架,探寻这三类金融危机的概念特征、产生原因、交互关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预警和防范。结果表明:三类金融危机的共同特征是危机爆发前政府、银行、企业和个人的债务过度积累;应对金融危机的巨额成本迫使我们要明确每次金融危机发生的类型和程度,科学理解不同类型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不同类型金融危机之间的交互关系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这对于金融危机预警和防范及危机爆发后应急政策的制定非常关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卢砚坡  翟晨曦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端,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当前,美国依靠信用发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方式应该受到约束,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本质需求看,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方向应由主权信用货币进化为"锚本位",其变革过程将是"独霸"—"一主多元"—"多元/统一"的三阶段演变;建议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应主动、战略性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兵  赵一  
以传统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国,土地问题是生存问题。在人地关系异常紧张的背景下,土地问题已不单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稳定甚至政权的存续。新中国70年来,学界对这一重大制度变革给予了高度关注,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研究视角日趋多样,研究重心有所转移,研究方法得以突破。但已有研究亦存在视角过于宏观,眼光有待下移,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亟需缩减,交叉学科方法运用仍需丰富等不足,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土地改革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有赖于走出现有限局,由土地改革观察时代变迁,眼光可瞄准更宽广的视域,包括土地改革史料的整理和出版、新的主题与领域的挖掘、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突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