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4)
2023(7732)
2022(6612)
2021(6183)
2020(5224)
2019(12537)
2018(12615)
2017(24060)
2016(13307)
2015(15362)
2014(15515)
2013(15557)
2012(14672)
2011(13163)
2010(13571)
2009(12655)
2008(12836)
2007(11682)
2006(9959)
2005(9039)
作者
(39108)
(32905)
(32770)
(31650)
(20851)
(15902)
(15200)
(12823)
(12398)
(11868)
(11140)
(11077)
(10525)
(10370)
(10344)
(10327)
(10287)
(9631)
(9572)
(9508)
(8240)
(8150)
(8087)
(7591)
(7525)
(7495)
(7404)
(7271)
(6655)
(6608)
学科
(56885)
经济(56823)
管理(35693)
(33631)
(27288)
企业(27288)
方法(27117)
数学(23263)
数学方法(23044)
(15540)
(14928)
(14846)
中国(14032)
(12076)
业经(11384)
理论(11309)
(10292)
银行(10270)
农业(10244)
地方(10077)
(9843)
贸易(9839)
(9804)
(9680)
金融(9678)
(9512)
(9091)
(8941)
土地(8925)
财务(8924)
机构
大学(195046)
学院(193108)
(77180)
经济(75352)
管理(72109)
研究(64245)
理学(61508)
理学院(60765)
管理学(59589)
管理学院(59222)
中国(51047)
(41638)
科学(39948)
(37432)
(34465)
(33099)
中心(30862)
(30723)
研究所(29977)
财经(29506)
业大(29447)
农业(27257)
(26770)
(26526)
北京(26296)
师范(26226)
经济学(24364)
(24176)
(23020)
经济学院(22090)
基金
项目(123489)
科学(95468)
研究(91722)
基金(87404)
(75816)
国家(75163)
科学基金(63250)
社会(55796)
社会科(52632)
社会科学(52614)
(48609)
基金项目(46255)
教育(44043)
(41117)
自然(40274)
自然科(39247)
自然科学(39232)
编号(39081)
自然科学基金(38522)
资助(35857)
成果(32837)
重点(28278)
(28134)
课题(27115)
(26157)
(25425)
大学(23984)
科研(23953)
教育部(23911)
创新(23715)
期刊
(85082)
经济(85082)
研究(55611)
中国(41946)
(30832)
学报(30681)
(30634)
科学(28067)
教育(25161)
管理(24356)
大学(22813)
学学(21291)
农业(20435)
(18512)
金融(18512)
技术(18282)
财经(14886)
业经(13430)
经济研究(13164)
(12790)
问题(11802)
(11293)
(9984)
图书(9950)
理论(9719)
技术经济(9599)
统计(9015)
(8953)
资源(8826)
实践(8811)
共检索到289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凌啸  武舜臣  
土地托管是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组成。基于理论剖析和实践归纳,本文试图得出土地托管的内涵特征和实现逻辑,以规范学界和决策层对土地托管的认识。文章认为,土地托管本质为农地经营权细分后的优化配置,表现出服务基础上的二元主体经营特征。其发展得益于收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的构建,却受限于内含的高交易成本。影响机制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家庭代际分工、农业机械发展和农机服务市场发育共同构成了土地托管实现的外部条件。多元主体的参与逻辑则构成了土地托管形成的内在基础。根据研究结论,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张明皓  
土地托管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土地托管亟待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推进。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在土地托管理论方面处于整体指导地位,实体主义是土地托管的价值引导,新古典/新制度经济学是土地托管的效率保障,后现代/后结构主义是土地托管的反思取向,生计框架则构成土地托管的底线思维。土地托管的五大理论不是无序的理论杂糅,而是呈现出一核多元的理论互构形态。未来土地托管理论研究应保持对土地托管多元化实践的包容心态,自觉应用多元理论指导土地托管实践,同时须根据实践变化不断提炼中国土地托管的基础理论,传播中国特色土地托管经验,提升土地托管理论范式的国际话语权,形成土地托管基础理论和现实实践的"大循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张明皓  
土地托管作为拥有万亿元市场规模潜力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将工商企业列为主要的政策支持对象,但在实践中,工商企业土地托管却遭遇困境。以山东省平安县丰收公社为研究案例,运用"科层理性-关系理性"理论框架分析工商企业土地托管遭遇困境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政策支持形式化和部门之间的职能冲突是导致丰收公社土地托管遭遇困境的直接原因;历史因素累积使地方政府形成了规模农业的发展惯性,这是导致工商企业土地托管遭遇困境的历史原因;相关主体的关系并未协调,更多地依据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逻辑参与土地托管实践,这是导致丰收公社土地托管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推动土地托管政策的有效执行,应大力宣讲土地托管的重大意义、加强基层涉农部门协调、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理顺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新华  
小农家庭经营的现代化构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矛盾。以土地托管和联耕联种为代表的农业服务规模化实践,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益探索。研究发现,两种模式共同的运作机制在于,村社组织将农户分散经营的关键生产活动整合起来形成规模,再作为中介对接外部的农业服务主体,从而实现农业服务的规模化。其中的关键在于,村社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将分散的农民进行组织化,从而弥补小农家庭经营的不足。在此过程中,既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又要发挥行政力量的推动作用。而当前在农民意愿协调、村社统筹作用发挥和政府部门推动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直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在"服务规模化"背景下,通过实地调查,考察了鲁西南W县供销社推动的土地托管模式,试图讨论分散的小规模生产者如何与规模化服务对接的问题。供销社的土地托管不同于一般社会化服务,其不仅涉及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还涉及村两委和供销社等主体。文中分别考察了四类主体在土地托管中的行动逻辑和动力机制。分析发现,以农资商为代表的农业企业在利润驱动下,最有动力推动土地托管;而村两委和基层供销社的参与动力尚不足。本文认为,只有土地托管产生的收益高于市场,才能解决托管的组织成本问题。县供销社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民的组织化,以使托管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曾起艳  孙凯  仝志辉  
土地托管以不改变土地经营权和收益权,推进农业生产服务规模化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流转意愿较弱等问题,近年来在山东、河北等地蓬勃发展。本文从农户选择视角出发,结合土地流转发育程度、托管服务方特征和补贴政策,重点分析土地流转和托管的不同适用条件及农户的决策行为。研究表明,供销合作社主导的土地托管由于自身的制度设计和服务方的增收节支能力,为农户带来的托管收益高于土地流转带来的租金收益,农户基于经济理性更倾向于选择土地托管。但国家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化补贴政策和土地入股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的发展弱化了土地托管的比较优势,农户选择偏好弱化。本文分析有助于从农户选择视角重新认识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的关系,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祥云  
受小农户数量仍然众多和目前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中国的农业转型必须强调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而推进小农户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土地托管的实践在这方面表现出有效性。对土地托管的治理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半托"和"全托"的托管模式中,托管公司与小农户之间形成了市场和准纵向一体化的治理结构。但这两种治理结构在运行过程中都存在一定问题,包括与小农户的交易成本高,小农户的组织水平仍需要得到提高等。然而,托管公司与小农户间的交易行为嵌入政治环境和村庄社会,受到政策法规、风俗习惯、关系网络等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在有利的政治环境中,托管公司可以获得政治合法性,减少政治阻力,顺利推进土地托管。同时,托管公司积极主动与村庄社会对接,满足农民利益,尊重农民习惯,在长期互动中,双方可以建立起双向信任关系,逐渐培育出关系治理结构。在关系治理结构下,村集体的统筹作用得到有效激活,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此外,小农户对土地托管模式更加信任,有利于土地托管模式的稳定和进一步创新。在此基础上,农民建设农村和发展农业的积极性被激发,这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康希保  杨华  
为了给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新格局,根据有关政策,借鉴外地经验,经过充分协商,我院与羊里镇政府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签订合同,办理了托管手续。由我院对羊里镇卫生院实行全面管理,实施区医院技术下沉与服务延伸,扩大了发展空间。同时使羊里镇卫生院管理水平与技术服务在较短期内得到了快速提升,切实帮助解决了全镇及周边乡镇人民群众就医方面的实际困难,进一步促进了全区医疗卫生事业一体化和谐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鹤群  
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中的许多青壮年劳动力迅速转移,进入城镇二三产业,由此带来今后由谁来种地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了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数量骤减、结构老化、素质较低、后继乏人等问题,总结了南通地区一些地方实行"全托管"的创新之举及其所取得的效果,为化解"谁来种地"这一难题找到了出路。"全托管"释放出了新农村发展的活力,但这一新事物还刚开始,尚需积极引导,在实践中完善发展。作者提出了增强凝聚力,延伸产业链;设施更先进,布局更科学;帮助"扶上马",服务"送一程";强化优质服务、加大政策支撑力度;有关部门协作联手,科学指导;完善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宁柯   张瑞   章胜勇   何玉成  
[目的]探究农户参与土地托管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如何在土地托管和生产效率间起作用,从而对有关土地托管研究的理论给予补充。[方法]以河南省305个农户数据为基础,运用DEA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及中介效应检验研究了土地托管、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效果。[结果]研究结果:(1)土地托管比未托管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平均高0.287,土地托管能有效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2)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在土地托管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中起明显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48.39%;(3)土地托管加剧了农户内部生产效率差异,土地规模和兼业化的差异是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结论]政府实施推广、补贴等政策应向土地托管倾斜,提升农户绿色技术采纳意愿,更好的发挥土地托管带动小农户提高效率,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楚文海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纳税服务的根本目的是降低税收制度所带来的交易费用;从法学角度提出纳税服务的法学内涵就是政府有关部门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应履行法定义务;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纳税服务应从纳税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纳税人的经济特性,依靠人们对新的制度安排的一致同意和自觉遵守达成税收管理的目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田莉  
校本评价的理论本质包括内部自主、机制常驻、以学校为中心但不以学校为限三个主要方面,其实践样态可大致归纳为"应付性"样态、"操作性"样态和"反思性"样态。根据校本评价的理论本质和实践样态,可以从评价主体、评价过程和评价制度三个维度来尝试性地建立校本评价的基本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岳巍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加快,"管、办、评"分离工作日益紧迫,其有利于重塑"政校社"关系,构建多主体共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为有效实现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还需了解其分离指向,即高等教育"管、办、评"的结构关系及其政策演进;夯实其分离基础,即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深化高校法人属性的内涵,维持第三方评估的价值中立;践行其分离逻辑,即保证多元主体的平等地位,机构分离和职能分离同步实施,加强各个主体的职能运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笑梅  
斯滕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是目前最富影响力的智力理论之一,它拓宽了传统智力概念的内涵,并通过一系列实践得到了证实,是理论结合实际的典范,对当今的教育和教学具有启示性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宋国学  
本文从技术角度、技术内涵的扩大化角度、学习观念角度、综合角度等方面介绍了关于e-学习的理解,并且从其内涵以及相关实践中总结了e-学习的实践价值所在,例如成本-效率、服务、速度和可持续性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