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09)
- 2023(16387)
- 2022(13592)
- 2021(12836)
- 2020(10894)
- 2019(25197)
- 2018(25069)
- 2017(48931)
- 2016(26598)
- 2015(29907)
- 2014(30102)
- 2013(29658)
- 2012(27359)
- 2011(24384)
- 2010(24590)
- 2009(22858)
- 2008(22876)
- 2007(20729)
- 2006(18179)
- 2005(16263)
- 学科
- 济(114433)
- 经济(114308)
- 业(79257)
- 管理(74702)
- 企(58155)
- 企业(58155)
- 方法(49972)
- 农(49807)
- 数学(43845)
- 数学方法(43265)
- 农业(32593)
- 中国(28906)
- 财(28853)
- 业经(28040)
- 制(24578)
- 地方(24259)
- 学(24137)
- 贸(20323)
- 贸易(20311)
- 易(19724)
- 银(18602)
- 银行(18556)
- 务(17939)
- 财务(17880)
- 财务管理(17828)
- 体(17808)
- 行(17701)
- 融(17331)
- 金融(17328)
- 企业财务(16973)
- 机构
- 学院(379384)
- 大学(377306)
- 济(153611)
- 经济(150382)
- 管理(146534)
- 理学(126466)
- 研究(125927)
- 理学院(125051)
- 管理学(122570)
- 管理学院(121892)
- 中国(98765)
- 农(79691)
- 京(79653)
- 科学(79176)
- 财(69904)
- 所(64168)
- 业大(62220)
- 农业(61769)
- 中心(60872)
- 江(58250)
- 研究所(58212)
- 财经(55792)
- 经(50828)
- 北京(49329)
- 范(49253)
- 师范(48700)
- 经济学(46492)
- 州(46171)
- 院(45139)
- 经济学院(42032)
- 基金
- 项目(255067)
- 科学(200599)
- 基金(185774)
- 研究(183336)
- 家(162598)
- 国家(161218)
- 科学基金(138366)
- 社会(116567)
- 社会科(110083)
- 社会科学(110052)
- 省(99919)
- 基金项目(98886)
- 自然(90679)
- 自然科(88557)
- 自然科学(88535)
- 自然科学基金(86925)
- 教育(83969)
- 划(83773)
- 资助(75639)
- 编号(74735)
- 成果(59922)
- 重点(57324)
- 部(56567)
- 发(54835)
- 创(52256)
- 课题(50707)
- 科研(49230)
- 创新(48936)
- 国家社会(48184)
- 教育部(47938)
- 期刊
- 济(172201)
- 经济(172201)
- 研究(104870)
- 农(78321)
- 中国(76195)
- 学报(63050)
- 科学(58220)
- 财(54987)
- 农业(52723)
- 管理(50781)
- 大学(48271)
- 学学(45966)
- 融(38474)
- 金融(38474)
- 教育(35602)
- 技术(32891)
- 业经(32873)
- 财经(27424)
- 业(26481)
- 经济研究(25348)
- 问题(24613)
- 经(23568)
- 版(20848)
- 技术经济(18633)
- 资源(18200)
- 统计(18196)
- 世界(17857)
- 理论(17368)
- 现代(16996)
- 科技(16810)
共检索到561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祥云
受小农户数量仍然众多和目前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中国的农业转型必须强调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而推进小农户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土地托管的实践在这方面表现出有效性。对土地托管的治理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半托"和"全托"的托管模式中,托管公司与小农户之间形成了市场和准纵向一体化的治理结构。但这两种治理结构在运行过程中都存在一定问题,包括与小农户的交易成本高,小农户的组织水平仍需要得到提高等。然而,托管公司与小农户间的交易行为嵌入政治环境和村庄社会,受到政策法规、风俗习惯、关系网络等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在有利的政治环境中,托管公司可以获得政治合法性,减少政治阻力,顺利推进土地托管。同时,托管公司积极主动与村庄社会对接,满足农民利益,尊重农民习惯,在长期互动中,双方可以建立起双向信任关系,逐渐培育出关系治理结构。在关系治理结构下,村集体的统筹作用得到有效激活,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此外,小农户对土地托管模式更加信任,有利于土地托管模式的稳定和进一步创新。在此基础上,农民建设农村和发展农业的积极性被激发,这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
土地托管 小农户 嵌入性 治理结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曾起艳 孙凯 仝志辉
土地托管以不改变土地经营权和收益权,推进农业生产服务规模化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流转意愿较弱等问题,近年来在山东、河北等地蓬勃发展。本文从农户选择视角出发,结合土地流转发育程度、托管服务方特征和补贴政策,重点分析土地流转和托管的不同适用条件及农户的决策行为。研究表明,供销合作社主导的土地托管由于自身的制度设计和服务方的增收节支能力,为农户带来的托管收益高于土地流转带来的租金收益,农户基于经济理性更倾向于选择土地托管。但国家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化补贴政策和土地入股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的发展弱化了土地托管的比较优势,农户选择偏好弱化。本文分析有助于从农户选择视角重新认识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的关系,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新华
小农家庭经营的现代化构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矛盾。以土地托管和联耕联种为代表的农业服务规模化实践,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益探索。研究发现,两种模式共同的运作机制在于,村社组织将农户分散经营的关键生产活动整合起来形成规模,再作为中介对接外部的农业服务主体,从而实现农业服务的规模化。其中的关键在于,村社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将分散的农民进行组织化,从而弥补小农家庭经营的不足。在此过程中,既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又要发挥行政力量的推动作用。而当前在农民意愿协调、村社统筹作用发挥和政府部门推动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直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小燕 刘雍
本文基于2018年11月~12月对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5个小麦产量大省1126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了土地托管对托管农户绿色生产的带动效果。研究发现,土地托管不仅可以提高有绿色生产意愿托管农户从事绿色生产的可能性,而且还可以向有生产性服务需求但无明确绿色生产意愿的托管农户导入绿色生产要素,带动无绿色生产意愿农户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同时,土地托管针对不同的绿色生产技术带动效果存在差异,对于不同生产要素禀赋的托管农户带动效果也不同,对小农户的带动效果更好。因此,本文提出,要通过各种补贴、项目倾斜、政府购买等措施大力支持土地托管发展,更好发挥土地托管对托管农户尤其是小农户的绿色生产带动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粮红 高强 蒋治
土地托管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实现绿色转型的创新性农业生产模式。本文构建土地托管影响农户生态经济收益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345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对研究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土地托管面积对农户生态经济收益呈倒U型影响,该结论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户托管经济作物获取的生态经济收益最高,其次为小麦、玉米;兼业户获取的生态经济收益最高,其次为专业大户、非农户和小规模纯农户。(3)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托管对农户生态经济收益的影响存在作用边界,目前我国农户土地托管面积尚未达到边界值,边界值随农作物类型与农户类型的不同而变化。据此,应提高支持力度,推进土地托管规模经营;把握适度原则,防止托管规模盲目扩张;坚持因人施策,警惕“非粮化”的托管倾向。
关键词:
土地托管 生态经济收益 倒U型 作用边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健 李忠旭
土地托管是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经之路。采用Ordered-Probit模型,对辽宁省玉米主产区辽中、海城、彰武和昌图等地区的农户土地托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首先,从农户的兼业水平看,随着农户兼业程度越高,农户选择土地托管的可能性越高;其次,从不同兼业类型下农户土地托管决策的影响因素看,决策者的健康水平和是否拥有农业机械是影响土地托管的关键性因素,且并未因兼业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政策认知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土地托管行为,但在具体表现上,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有所不同。除此之外,非农劳动占比对纯农户的土地托管行为有影响;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一兼农户的土地托管行为影响显著;除年龄和非农劳动占比之外,二兼农户的土地托管行为还受到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政策制定上要因地制宜,对兼业农户的土地托管决策行为进行分析,引导其选择合理的经营形式;在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为农户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促进非农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为土地托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建英 张长立 陈龙乾 周珊珊
文章选取江苏省三个市为样本总体,调查农户参与土地托管的意愿。运用定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农户参与土地托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调查发现,农户参与土地托管的积极性亟待提高,多数人认为参与土地托管存在信息不对称、托管技术不成熟、托管体系不完善等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人口数、务农收入比重对农户参与意愿产生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对农户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参与土地托管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对农户参与意愿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土地托管 参与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庆龄
立足小农经济的家庭经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市场的有机衔接,是中国农业经营的重要问题。土地托管作为一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发轫之初立足家庭经营需要,旨在通过重塑统分结构来构建农业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主体的双重组织,进而实现农业服务的规模供给。但具体实践中,托管组织主体私人利益凸显、差异化小农对接成本高、地方规范与国家政策的冲突,均使托管与小农户经营的供需衔接困境重重。在市场和行政力量的联合推动下,土地托管改变农地经营关系,转向与规模土地流转结合,种植大户取代小农散户成为农地经营主体,托管性质由为农民服务异变成为资本和大户服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衡霞 程世云
土地托管组织是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进程中的一项制度创新,与其他农村经济组织一样构成了农民利益共同体的部分保障,且逐步建立健全了利益联结机制、运行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在农民权益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囿于资源、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局限,目前在农民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有必要在完善该模式定位基础上加大扶持力度,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农民权益保障功能,尤其在一些灾后重建地区,大力发展土地托管社更有利于产业恢复与结构调整和农民权益保障。
关键词:
土地托管 土地流转 农民权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张明皓
土地托管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土地托管亟待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推进。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在土地托管理论方面处于整体指导地位,实体主义是土地托管的价值引导,新古典/新制度经济学是土地托管的效率保障,后现代/后结构主义是土地托管的反思取向,生计框架则构成土地托管的底线思维。土地托管的五大理论不是无序的理论杂糅,而是呈现出一核多元的理论互构形态。未来土地托管理论研究应保持对土地托管多元化实践的包容心态,自觉应用多元理论指导土地托管实践,同时须根据实践变化不断提炼中国土地托管的基础理论,传播中国特色土地托管经验,提升土地托管理论范式的国际话语权,形成土地托管基础理论和现实实践的"大循环"。
关键词:
土地托管 理论反思 一核多元 农政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红萍
农业托管为小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农业托管企业通过优化配置小农户的技术、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为小农农业现代化助力。研究发现,无论是全托模式还是半托模式,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农户种植过程中生产要素缺失问题,其产生的显著收益是小农户参加农业托管的主要动力。农业企业通过向农户销售农资和实施标准化技术管理来提高果品质量,从而从农业的上游和下游获得利润是其提供托管服务的主要动力。农业托管契合了小农经营在现代化转型中的现实需求,确保了小农经营收益和产权的稳定和长久,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
托管 半托管 农业公司 农户 生产要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唐宏 何慧芳 梁玲婕 黄凤 尹奇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托管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机理,从土地托管视角考察三大粮食区域农户的土地、劳动力资源配置对家庭整体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方法: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托管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该收入分配效应表现出个体异质性和区域差异性;(2)劳动力分化能促进土地托管服务的发展和农户家庭经济福利的提升,是土地托管服务促进农户家庭增收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1)完善土地托管服务市场和劳动力就业市场以提升农户的家庭经济福利;(2)加强政策帮扶,保障资源禀赋较弱农户的土地托管服务需求;(3)因地制宜,加强各粮食生产区域之间土地托管服务的经验交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管珊
土地托管为分散的农户家庭提供规模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在保留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农业组织化形式创新,为如何构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经验。通过两个村庄案例的比较,研究发现土地托管模式发展结果受组织逻辑和绩效逻辑的多重影响。两个村庄的土地托管均为供销社部门下乡的结果,但是在村社自主性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进而带来土地托管模式演化路径的不同。此外,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及协调成本的不同显示了两个村庄在土地托管上的绩效差异,也衍生出两个村庄不同的发展结果。研究认为,土地托管模式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国家力量和市场力量的相互耦合,但土地托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村社自主性"去部门化"的策略及彰显绩效的制度安排,而这正是构建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关键所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余粮红 高堃 高强
完善和创新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是助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对于如何重塑土地托管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这一理论问题,现有文献并未给出充分解释。本文整合实地访谈的一手数据和网络收集的二手数据,采用多案例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在数据、文献与理论之间的反复对接和迭代分析,尝试解构并重塑土地托管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并从内涵拓展、维度增加、模式转变三个方面阐释新型利益联结机制的演化逻辑。研究发现,(1)基于“价值共创—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逻辑,土地托管企业与农户形成“三位一体”利益联结机制。(2)价值共创是利益联结机制的基础,其中,价值诉求是逻辑起点,价值主张是逻辑中介,价值衔接是逻辑终点;风险共担是利益联结机制的保障,其中,风险识别是基础,风险配置是核心,风险防范是保障;收益共享是利益联结机制的核心,包含共享主体、共享标准和共享客体。(3)与传统利益联结机制相比,土地托管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呈现三个新特征:一是“服务式”利益联结机制崭露头角;二是注重减污降碳成为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内涵;三是风险共担成为利益联结机制的新维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晓燕 苏昕
目前兼业种粮户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种植主体。比较效益低是兼业农户选择"粗放种粮、少种粮、抛荒不种粮"的直接诱因。土地托管服务可以帮助兼业农户种粮,在提高兼业户种粮净收益的同时,更为农户腾出时间务工增加收入,"种粮+务工"的总收益增加,兼业农户在务工的同时会选择请人继续种粮、种好粮。为提高土地托管服务能力,必须坚持农民土地承包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权能不变;必须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让利于民;必须选好龙头企业;加大政府扶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社区型合作与小农户组织化——基于村集体组织小农户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案例分析
党建引领为基础的互构式农业组织化研究——张掖市柳新区党组织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案例分析
小农组织化与农户组织参与程度研究
现代化新征程中推进小农户再组织化的建构逻辑与现实进路
农户组织化对农民技术采用的影响研究——基于11省1022个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基于组织化的小农户与具有社会基础的现代农业
基于产业分类的农户生计与生计产出关系探究——以西安市城郊乡村为例
小农户如何走向农业组织化经营——来自农民工回流农户的证据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西安市的实证调查
小农户的现代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化供给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