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98)
- 2023(15212)
- 2022(13148)
- 2021(12274)
- 2020(10118)
- 2019(23232)
- 2018(23363)
- 2017(44655)
- 2016(24263)
- 2015(27257)
- 2014(27394)
- 2013(27439)
- 2012(25563)
- 2011(23138)
- 2010(23371)
- 2009(21423)
- 2008(20905)
- 2007(18492)
- 2006(16625)
- 2005(14832)
- 学科
- 济(104953)
- 经济(104846)
- 业(72357)
- 管理(64598)
- 农(49396)
- 企(49338)
- 企业(49338)
- 方法(39514)
- 数学(33870)
- 数学方法(33534)
- 农业(33012)
- 中国(30066)
- 地方(26826)
- 业经(26304)
- 学(22693)
- 财(22425)
- 制(21090)
- 银(18220)
- 银行(18180)
- 贸(17917)
- 贸易(17902)
- 行(17571)
- 易(17318)
- 融(17204)
- 金融(17203)
- 发(17077)
- 技术(16268)
- 环境(16213)
- 和(15124)
- 理论(14930)
- 机构
- 学院(344432)
- 大学(342573)
- 济(138526)
- 管理(137874)
- 经济(135413)
- 研究(119982)
- 理学(118321)
- 理学院(117004)
- 管理学(115172)
- 管理学院(114563)
- 中国(93251)
- 科学(74681)
- 京(74542)
- 农(73077)
- 财(61311)
- 所(61096)
- 业大(57426)
- 农业(55933)
- 中心(55489)
- 研究所(55267)
- 江(52508)
- 财经(48267)
- 北京(47298)
- 范(46754)
- 师范(46363)
- 经(43974)
- 院(43166)
- 州(42406)
- 经济学(39077)
- 省(38827)
- 基金
- 项目(232886)
- 科学(182731)
- 研究(173017)
- 基金(167253)
- 家(145589)
- 国家(144276)
- 科学基金(123363)
- 社会(108006)
- 社会科(101921)
- 社会科学(101894)
- 省(92079)
- 基金项目(89747)
- 自然(79417)
- 自然科(77466)
- 自然科学(77452)
- 教育(77231)
- 划(76790)
- 自然科学基金(76032)
- 编号(72714)
- 资助(67504)
- 成果(58486)
- 发(53735)
- 重点(51572)
- 部(51144)
- 课题(49357)
- 创(48087)
- 创新(44809)
- 科研(43770)
- 国家社会(43683)
- 发展(43107)
- 期刊
- 济(162777)
- 经济(162777)
- 研究(103158)
- 中国(76196)
- 农(73527)
- 学报(54525)
- 科学(52377)
- 农业(49964)
- 管理(47798)
- 财(43722)
- 大学(41700)
- 学学(39348)
- 教育(39052)
- 融(36417)
- 金融(36417)
- 业经(31722)
- 技术(29719)
- 业(24335)
- 经济研究(22913)
- 财经(22455)
- 问题(22272)
- 经(18984)
- 图书(18026)
- 科技(17366)
- 版(17352)
- 资源(17269)
- 技术经济(17069)
- 理论(16831)
- 现代(16051)
- 世界(15993)
共检索到526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凌啸 顾庆康
农业规模经营和农地抵押是我国农地问题的两大难点。若二者能够协同发展,既可以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也可以撬动农地财产权能。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土地托管与农地收益抵押协同发展模式的案例分析,探讨农业规模经营和农地抵押协同发展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土地托管实现了良好的抵押土地价值评估机制,提高了标的物的违约处置能力,破解了农地收益抵押中的核心问题;农地收益抵押满足了参与土地托管农户的资金需求,保障了土地托管合约的稳定性。因此,"土地托管+收益抵押"模式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可以从政策上引导经营主体发展土地托管,并鼓励其开展多样化的农地收益抵押融资方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蔷
在现代农业发展转型过程中,农村金融发展成为推动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普遍存在融资困难和投入不足的突出矛盾。因此,农民最重要的土地成为探索农村金融借贷抵押最为关键的抵押融资品。通过分析农地抵押融资产生的现实背景,提出当前在农地抵押融资实践探索中土地收益权抵押融资模式具有规避现行法律障碍,避免农民失地的风险,对土地收益权的评估更易操作,处置变现更加容易,贷款风险相对可控,担保体系更易搭建等比较优势,继而对推动农地收益权抵押融资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
农地收益权 抵押融资 比较优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衡霞 程世云
土地托管组织是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进程中的一项制度创新,与其他农村经济组织一样构成了农民利益共同体的部分保障,且逐步建立健全了利益联结机制、运行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在农民权益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囿于资源、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局限,目前在农民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有必要在完善该模式定位基础上加大扶持力度,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农民权益保障功能,尤其在一些灾后重建地区,大力发展土地托管社更有利于产业恢复与结构调整和农民权益保障。
关键词:
土地托管 土地流转 农民权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粮红 高强 蒋治
土地托管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实现绿色转型的创新性农业生产模式。本文构建土地托管影响农户生态经济收益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345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对研究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土地托管面积对农户生态经济收益呈倒U型影响,该结论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户托管经济作物获取的生态经济收益最高,其次为小麦、玉米;兼业户获取的生态经济收益最高,其次为专业大户、非农户和小规模纯农户。(3)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托管对农户生态经济收益的影响存在作用边界,目前我国农户土地托管面积尚未达到边界值,边界值随农作物类型与农户类型的不同而变化。据此,应提高支持力度,推进土地托管规模经营;把握适度原则,防止托管规模盲目扩张;坚持因人施策,警惕“非粮化”的托管倾向。
关键词:
土地托管 生态经济收益 倒U型 作用边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蔡杨鑫 廖霞林
新时期对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的关注突出显示在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问题上,对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是设计农村土地抵押制度的必要前提。“三权分置”模式通行后,在解决承包土地的经营权的抵押问题方面存在不同认识和制度适用的盲区,亟待通过权能分配以法律框架界定经济学下产权分配的责任界限,使其合法化。家庭承包土地抵押权制度设计是在作为方法的经济学和作为对象的法学的双重学科背景指导下,以法经济学的效益与制度价值考量,类型化承包土地抵押权实现后的认识障碍,继而从抵押人的资格,抵押的对象、范围、实现方式分析经营权抵押的建制,从而以成本效益理论论证信托管理的适时引入对农地资源充分利用的裨益,以建立突破立法障碍后土地经营权抵押的配套制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一中 曹裕
基于土地发展权概念建立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理论模型,并以广州市为例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认为,农民应获得土地增值中的农地发展权收益,政府应获得市地发展权收益,开发商应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下的土地开发资本投入收益。农民、开发商和政府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理想比例是农民约占25%—30%,开发商约占15%—20%,政府约占50%—55%。以农地发展权的平均价值作为制定征地补偿标准的依据不仅体现了补偿公平原则,也符合通过市场机制对被征农地进行补偿的制度改革方向。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土地发展权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健齐 邓伟华 米运生
将农房抵押贷款纳入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大盘子统筹考虑,是盘活闲置宅基地与农房资源、显化宅基地财产功能的重要措施。宅基地流转作为“三权分置”改革的核心议题,其与农房抵押贷款的密切关联鲜有被关注。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探讨农房抵押贷款与宅基地流转市场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必要性与实现路径,并通过湖南省浏阳市的实践经验加以论证。研究发现:农房抵押贷款的奏效,关键在于通过“三权分置”改革明晰并强化宅基地的占有权与处置权,削弱宅基地与农房的资产专用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套牢效应”,进而培育活跃的流转市场;宅基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潜力在于社会资本,其引入需要农房抵押贷款作为支撑。换言之,农房抵押贷款子系统需与宅基地流转子系统协同发展,才能够形成宅基地系统的耗散结构。为减少子系统间的摩擦,降低交易成本和撮合交易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发挥资源调配功能,做实其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中闲置资源收储和社会资本引入等职能。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汤鹏主
文章从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内涵、系统性、可行性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协调各主体的利益关系、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完善政府调控和构建农民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实现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协同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业产业化 协同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国民 林龙
中国农地发展权制度安排的缺陷,使得诸如农地发展权的归属、红利分享的利益平衡、失地进城农民的市民化等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建立中国农地发展权利益协调机制:基于农地发展权的性质和国家宏观战略的考虑,非国有农地的发展权应当由国家统一行使和管理;确立农地发展权各方利益的兼顾原则,农地开发所得红利不仅应当妥善照顾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而且应当惠及区域内未获得开发机会的农地权利人;消除土地增减挂钩制度中的土地财政动因,建立并共享农村地籍数据库和农民对政府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制度的绩效评价机制;藉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冯忠垒
经营性征地和农地自发流转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长期以来强大的行政权力取代了土地发展权的权效。本文在总结我国现行农地发展权及其制度框架下农地增值收益分配概况的基础上,对市场化过程中农地流转和农地征用中的土地发展权进行了定位,提出将发展权归属于国家所有,并在此新制度框架下尝试重构农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以达到既保证农民权益,又兼顾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
关键词:
农地发展权 增值收益 合理分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富强
为确保农地抵押贷款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保障抵押权益;在规模经营抵押农地的使用权收益等于小农户农地的经营权收益的前提下,要在农地收益中最大化实现规模经营农地抵押权益,会导致承包农户失去承包财产权及其权益(失权失利)。通过构建五权分置模式并分析三权分置与五权分置的权益匹配关系、权益保障优先序与权益量化对应模式,发现它们都不能同时保障承包财产权益、抵押权益与使用权益。为保护农户承包财产权益,需要试点被处置规模经营抵押农地承包权与所有权转让,优化农地权益结构:一是允许农民向银行抵押并转让承包权,获得承包权交易收益(保利失权);二是将农村集体组织农地所有权短期转让给承包农户(保权失利);三是将农村集体组织农地所有权短期转让给承包农户,承包农户获得承包权交易收益(保权保利)。
关键词:
农户权益 农地抵押 农地承包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富强
为确保农地抵押贷款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保障抵押权益;在规模经营抵押农地的使用权收益等于小农户农地的经营权收益的前提下,要在农地收益中最大化实现规模经营农地抵押权益,会导致承包农户失去承包财产权及其权益(失权失利)。通过构建五权分置模式并分析三权分置与五权分置的权益匹配关系、权益保障优先序与权益量化对应模式,发现它们都不能同时保障承包财产权益、抵押权益与使用权益。为保护农户承包财产权益,需要试点被处置规模经营抵押农地承包权与所有权转让,优化农地权益结构:一是允许农民向银行抵押并转让承包权,获得承包权交易收益
关键词:
农户权益 农地抵押 农地承包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富强
为确保农地抵押贷款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保障抵押权益;在规模经营抵押农地的使用权收益等于小农户农地的经营权收益的前提下,要在农地收益中最大化实现规模经营农地抵押权益,会导致承包农户失去承包财产权及其权益(失权失利)。通过构建五权分置模式并分析三权分置与五权分置的权益匹配关系、权益保障优先序与权益量化对应模式,发现它们都不能同时保障承包财产权益、抵押权益与使用权益。为保护农户承包财产权益,需要试点被处置规模经营抵押农地承包权与所有权转让,优化农地权益结构:一是允许农民向银行抵押并转让承包权,获得承包权交易收益
关键词:
农户权益 农地抵押 农地承包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婵
透过英美等国家的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发展轨迹,探究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平衡各方面利益的策略,再根据中国农地集体所有的现实,反观中国农地增殖收益分配的现状,为解决中国农地增殖收益分配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增值收益分配 征地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