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51)
- 2023(4093)
- 2022(3351)
- 2021(3164)
- 2020(2715)
- 2019(6128)
- 2018(5906)
- 2017(12048)
- 2016(6452)
- 2015(6684)
- 2014(6711)
- 2013(6649)
- 2012(6279)
- 2011(5545)
- 2010(5582)
- 2009(5230)
- 2008(5273)
- 2007(4661)
- 2006(3923)
- 2005(3675)
- 学科
- 济(28465)
- 经济(28440)
- 业(19277)
- 管理(18941)
- 企(15755)
- 企业(15755)
- 方法(12998)
- 数学(11805)
- 数学方法(11703)
- 财(9319)
- 土地(9276)
- 学(8301)
- 务(6892)
- 财务(6886)
- 财务管理(6877)
- 企业财务(6765)
- 农(6013)
- 制(5416)
- 中国(5308)
- 技术(4602)
- 融(4583)
- 金融(4583)
- 业经(4439)
- 经济学(4354)
- 农业(4198)
- 银(4109)
- 银行(4103)
- 行(3898)
- 体(3868)
- 环境(3783)
- 机构
- 大学(93742)
- 学院(91874)
- 济(38361)
- 经济(37632)
- 管理(35120)
- 研究(32249)
- 理学(30551)
- 理学院(30141)
- 管理学(29610)
- 管理学院(29437)
- 中国(24558)
- 科学(20176)
- 京(19814)
- 财(19076)
- 农(18547)
- 所(16766)
- 业大(15719)
- 财经(15647)
- 研究所(15334)
- 农业(14820)
- 中心(14723)
- 经(14373)
- 江(13116)
- 经济学(12325)
- 院(12070)
- 北京(12062)
- 财经大学(11969)
- 经济学院(11207)
- 范(10845)
- 师范(10716)
- 基金
- 项目(64057)
- 科学(51064)
- 基金(49277)
- 家(44478)
- 国家(44165)
- 研究(42677)
- 科学基金(37652)
- 社会(28613)
- 社会科(27284)
- 社会科学(27273)
- 基金项目(26182)
- 自然(26038)
- 自然科(25374)
- 自然科学(25363)
- 自然科学基金(24939)
- 省(23214)
- 划(20506)
- 资助(20235)
- 教育(19343)
- 编号(15413)
- 部(15158)
- 重点(14391)
- 创(12949)
- 性(12766)
- 科研(12704)
- 教育部(12682)
- 国家社会(12596)
- 发(12364)
- 创新(12193)
- 计划(12120)
共检索到132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苏柳方 张瑞 陆岐楠 仇焕广
耕地保护性投资不足导致土地资源退化和农业经营效率低下一直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重点难题之一。基于预期理论和"公地悲剧"理论,利用8个省份微观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分析,并通过CMP模型纠正可能存在内生性偏误,分析不同产权认知情况下农户的有机肥施用和工程措施两类耕地保护性投资行为差异,探讨土地所有权认知对农户耕地保护性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的耕地保护性投资现状并不理想,平均有机肥施用量只有1.442 t/hm2;2009—2012年仅有12.1%的地块进行过平整土地、修建梯田、开垄沟、修建水渠等工程措施类耕地保护性投资。农户对土地所有权的认知可分为强产权认知和弱产权认知。强产权认知的农户有机肥施用量显著高于弱产权认知的农户,强产权认知农户比弱产权认知农户平均多施有机肥1.137 t/hm2。土地所有权认知对工程措施类耕地保护性投资具有显著且稳健的影响,强产权认知农户比弱产权认知农户采纳工程措施的概率高4.9%。因此,在"制度先行,认知滞后"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明晰产权、加强农户的土地所有权认知以促进农户耕地保护性投资行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聂佳
国家公权力既是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建构的原动力,也是影响其行使的主要因素之一。与规范意义所有权不同,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取得采用了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的非传统方式;集体与组织的话语转换和权利主体与行使主体的虚实转换,使我国集体土地权利主体的支配意志在立法上受到技术性限制,组织中的领导权力对农民成员表决权的行使会产生制约作用;转移处分权的缺失和用途处分权的行使禁区,使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处分权能不完整,进而会削弱其收益权能。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性构成了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改革的约束条件,如果这一约束条件不变,农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明秋 孙海燕 牛海鹏
研究目的: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视角探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全性。研究方法:运用规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收益权能和处分权能的完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1)集体土地无论是农用还是非农用,其收益权都是完全的;(2)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的特殊性,国家土地征收权和土地管理权的存在并不构成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整性的损害,因而其处分权也是相对完整的。研究结论:由于收益权和处分权是土地所有权最重要的两项权能,它们的完全与否将直接决定着土地所有权的完全性,因此,目前中国集体土地所有权是相对完全的所有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谢琳 罗必良
村干部的土地所有权认知是村庄农地制度秩序生成的重要因素,对农地流转纠纷的产生和抑制有着重要影响,而村干部不同的角色定位进一步使得他们对待自身认知的关注重点有所不同。作为上级政府的代理人,村干部们在采取行动时更顾及上级的利益而忽视农民的利益,农地流转纠纷由此增加。在社会关联度大的集体里(自然村),村干部更像是村民的监护人,因此小集体所有权认知能够抑制纠纷的产生;在社会关联度小的集体里(行政村),村干部更像是个人经营者,因此大集体所有权认知往往成为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土地所有权 农地流转 纠纷 村干部认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伟伟 杜文献 张鹰
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在学界几乎已成共识,存在争议的主要是在具体的"细节",如农民集体的主体、性质等。但是,农民的认知却与此大相径庭,而以"国家所有"为主流。不过,在现实操作中,农民以村民小组(原生产队)为默认的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这与农民的认知形成了悖论,究其原因,主要从悖论本身、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三个方面给予了一定的解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彭美玉 叶子龙 王成璋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桃
梁启超认为,人们对"所有权"的追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私有制度构成一切文明之源泉。对于土地所有权而言,他从农村土地的非独占特性、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和趋势,以及维护经济稳定与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强调土地私有产权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梁启超强调私有产权尤其是土地私有产权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实质是要通过保护与发展私有产权来促进经济发展。梁启超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之目的,对近代土地所有权问题所进行的思考,对于现今"新土改"亦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喻晶 陈晋
当前我国的土地改革已陷入瓶颈,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集体土地所有权被"虚化",具体表现为:在实践中,农民对土地所有权认识模糊,大多数集体土地所有权没有登记,行政权力严重侵蚀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应变革现行土地政策,恢复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收益权能,真正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有两种实现路径:第一,收取土地承包经营费,第二,建立新型统一经营模式。
关键词:
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收益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依法进行土地登记,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订本规第二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土地管理部门具体承办。土地权属争议,由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人民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丽雅 李世平
本文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对土地所有权市场的经济行为与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对土地所有权市场的过分干预,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反而损害了农村集体的福利,而只有农村集体和用地单位参与的土地市场能带来相对高的经济收益和社会福利。本文的结论是:政府退出土地所有权市场;建设农村集体土地一级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建波 颜敏
"中国农村派"是民国时期一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分析范式,从地权矛盾——土地所有权集中与使用权分散之间的矛盾出发,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和论证了土地所有权变革的主张。这些独树一帜的观点不仅在民国经济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为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元素。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飞龙
近代苗疆的封建经济不发达,未广泛出现在汉族地区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普遍分离的现象,土地买卖频率不高,诱发土地买卖的动力也非扩大再生产。在土地所有权转移中,土地买卖所占比率很低,继承、典当、赠与是土地所有权转移的重要方面。近代苗族地区基本上属于封建经济,处于水平落后,市场化水平不高,土地交易率低的初级发展阶段。
关键词:
苗疆 土地买卖 土地所有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敖华
本文认为,确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目前我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确认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沿革、时代特征、公平与效率、当代农民对土地的根本要求以及意识形态观念等诸种因素的影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应该确认给农民,这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依据,即历史依据、效率依据、公平依据、现实依据和意识形态依据。文章提出,没有抽象的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只有具体的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给农民,并以"土地所有权证券化+土地经营权家庭化"作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在实践上将给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模式注入新的活...
关键词:
农村土地 所有权 所有权主体 农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