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9)
- 2023(11994)
- 2022(9477)
- 2021(8389)
- 2020(6894)
- 2019(15321)
- 2018(15580)
- 2017(28212)
- 2016(16116)
- 2015(17783)
- 2014(18135)
- 2013(16971)
- 2012(15237)
- 2011(13560)
- 2010(13768)
- 2009(13003)
- 2008(13021)
- 2007(11641)
- 2006(10578)
- 2005(10066)
- 学科
- 济(56582)
- 经济(56481)
- 管理(47371)
- 业(41054)
- 企(34448)
- 企业(34448)
- 中国(20265)
- 制(19705)
- 财(18729)
- 农(18715)
- 方法(16603)
- 业经(16027)
- 体(15427)
- 学(15315)
- 数学(13469)
- 数学方法(13284)
- 银(11957)
- 银行(11924)
- 体制(11814)
- 农业(11662)
- 地方(11459)
- 行(11446)
- 融(11019)
- 金融(11011)
- 理论(10500)
- 务(10415)
- 财务(10375)
- 财务管理(10349)
- 土地(10073)
- 企业财务(9859)
- 机构
- 大学(219075)
- 学院(218474)
- 济(84463)
- 经济(82368)
- 研究(80422)
- 管理(77131)
- 理学(64606)
- 理学院(63823)
- 管理学(62592)
- 中国(62242)
- 管理学院(62203)
- 科学(49065)
- 京(48447)
- 财(45684)
- 所(41158)
- 农(40473)
- 研究所(36973)
- 江(36950)
- 中心(36781)
- 财经(34093)
- 业大(32870)
- 农业(31495)
- 经(30794)
- 范(30693)
- 师范(30329)
- 北京(30322)
- 院(30166)
- 州(28045)
- 省(27541)
- 经济学(26215)
- 基金
- 项目(144146)
- 科学(113171)
- 研究(106950)
- 基金(102858)
- 家(91248)
- 国家(90487)
- 科学基金(76314)
- 社会(67458)
- 社会科(63733)
- 社会科学(63720)
- 省(56721)
- 基金项目(53526)
- 教育(49814)
- 划(48202)
- 自然(47903)
- 自然科(46701)
- 自然科学(46686)
- 自然科学基金(45817)
- 编号(43873)
- 资助(40290)
- 成果(37468)
- 重点(33761)
- 课题(32353)
- 部(31777)
- 制(31579)
- 发(31373)
- 创(29551)
- 国家社会(28475)
- 性(27855)
- 创新(27841)
共检索到351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海贤
《空间城镇化》核心观点:通过市场化提高土地征用成本。能解决"空间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不匹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辜胜阻 曹誉波 李洪斌
解决城镇化巨大的资金需求,一方面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另一方面要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成本分担机制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经济学中的"诺瑟姆曲线"表明,城镇化水平从30%上升到70%的区间是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田瑾 韩云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特别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全社会投资迅速增长,土地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由于征地模式及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农地征用过程中争议矛盾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娜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期,城镇化顶层制度承载着城乡体制机制改革的转型任务,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根本保障,同时也存在着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分配、户籍制度、公共服务体系等多重待解之题。为了实现重点城市群与高端龙头城市的城镇化顶层制度大格局,和功能完善型与城乡联动特色的城镇化顶层制度小格局,本文以城镇化顶层制度与城乡体制改革为核心内容,探索了符合我国体制机制的政策性架构。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利
以A省2006~2009年接受征地搬迁的1987户农民家庭为调查样本进行的研究表明:农地征用后,总体的就业时间增加,务工基本替代了农田劳作,部分劳动力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但年龄偏大的农民非农就业转移存在困难、就业稳定性有所降低。近70%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同时约占85%的农户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出现不同幅度的上升。改善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质量,政府应推行征地市场化改革,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扶持。
关键词:
征地补偿机制 农民生活质量 “三农”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庆真
本文是在对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浙江省义乌市大陈和上溪两镇12个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而形成。文章首先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描述和分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状况、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现代化理论的视角对后乡村时代居民生活状况及其呈现出来的现代性特征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形式上已进入城镇化的乡村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研究来认识这类处于后乡村时代的乡村现代化的程度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现代化语境 乡村现代化 生活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鹏
土地问题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集体土地征用更是对农民切身利益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当前集体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来探索未来集体土地征用制度供给的方向,以期为农民权益保障做出贡献。
关键词:
集体土地征用 制度变迁 权益保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晓鹰 申京诗
逐步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土地征用问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 ,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土地征用问题 ,分为三个阶段来推进 ,逐步实现最终目标 ,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土地使用制度。
关键词:
土地征用制度 改革 目标 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钱忠好 曲福田
研究目的:从理论上研究政府土地征用垄断的经济诱因,分析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垄断制度安排下政府、农民、厂商利益受益或受损状况,进而探讨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方法: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典型特征是政府垄断。这一制度在保护政府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农民和厂商的利益。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是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约束机制,避免政府暴利潜能;打破政府土地征用垄断坚冰,允许非农建设用地入市等。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征地制度 征地垄断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进 张迎春
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实质上是土地征收。实践中, 土地征用已超出公共利益的需要, 导致土地征用权被滥用。并且,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否定了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为核心的土地他项权利的存在, 以对所有权的征收来代替对多层次产权的征收, 这就直接破坏了农村改革以来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农地产权制度。如何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已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作者提出: 应区分土地征用的目的, 分别建立公益性土地征用及非公益性土地征购制度; 土地征用和征购的标的应扩大到农地上的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等土地他项权利, 并分别予以补偿;完善土地征用程序, 赋予被征土地产权人异议权, 建立对异议的复议和诉讼程...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土地产权 改革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仁友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在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其制度性缺陷十分明显:一是土地征用权行使的“软约束”,即存在着征地过程中行政权的滥用,权力与权利不均衡的状况,导致农用地的锐减,而且导致政府、用地单位和被征用土地集体以及农户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状况极不利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保护耕地,也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国际上通行的作法则是,一方面土地征用权属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邬丽萍 杨克斯
通过对当前“三农”问题之重点问题、也是争议较多的问题土地征用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进一步对土地征用补偿标准、补偿范围以及如何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进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劳动对象和经营基础,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是农民权益保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新的经营性土地征购制度概括为:经营性建设用地实行完全的政府征购制;征购农民集体土地按照公正、公开、平等的市场价格定价的原则进行;农民集体土地产权进入市场转移(包括被政府征购)要按照市场管理法则缴纳各种法定的税费;失地农民在再就业问题上应当得到政府有效的扶持,并享有当地城市居民享有的同等待遇。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公共利益 补偿 制度 产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书全 杨林
小城镇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但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政府职能、人员编制、财政体制等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已不适应小城镇行政环境的变化,凸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政策取向包括:(1)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水平;(2)适当扩大小城镇政府管理权限,强化中心镇政府的协调管理能力;(3)建立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4)完善小城镇管理系统;(5)改革小城镇财政管理体制;(6)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行政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