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9)
2023(5735)
2022(4646)
2021(4369)
2020(3640)
2019(7940)
2018(7956)
2017(15380)
2016(8506)
2015(9311)
2014(9254)
2013(9425)
2012(8550)
2011(7975)
2010(8132)
2009(7583)
2008(7675)
2007(6930)
2006(6484)
2005(5700)
作者
(25752)
(22367)
(21574)
(20608)
(13456)
(10869)
(9652)
(8709)
(8387)
(7594)
(7550)
(7469)
(7106)
(6862)
(6837)
(6560)
(6459)
(6456)
(6083)
(6072)
(5615)
(5548)
(5416)
(5118)
(5055)
(4984)
(4863)
(4734)
(4528)
(4436)
学科
(44436)
(38678)
经济(38651)
(29479)
农业(29458)
管理(17228)
业经(12660)
土地(11710)
方法(10355)
农业经济(9910)
(9673)
数学(9578)
数学方法(9418)
中国(9300)
(9223)
(9112)
农村(9101)
(8987)
企业(8987)
地方(8437)
(8197)
(6961)
劳动(6959)
发展(6914)
(6911)
资源(6669)
建设(6538)
(6488)
收入(6459)
及其(6432)
机构
学院(123800)
大学(118133)
(51076)
经济(50011)
(47815)
管理(47194)
研究(44949)
理学(40701)
理学院(40286)
管理学(39529)
管理学院(39341)
中国(36839)
农业(36484)
科学(30212)
业大(28729)
(25304)
(24061)
中心(22642)
农业大学(22401)
研究所(22045)
(20118)
(19828)
(18103)
(17635)
(16423)
师范(16296)
经济管理(16233)
科学院(16148)
财经(15610)
(15401)
基金
项目(86160)
科学(67178)
研究(62345)
基金(62020)
(55674)
国家(55126)
科学基金(46035)
社会(39435)
社会科(36915)
社会科学(36899)
(35130)
基金项目(33559)
自然(29841)
自然科(28900)
自然科学(28894)
(28409)
自然科学基金(28354)
(28315)
编号(27417)
教育(25841)
资助(23902)
成果(20633)
(20503)
重点(19249)
(19152)
(17215)
课题(17141)
(17042)
国家社会(16646)
科研(16321)
期刊
(63729)
经济(63729)
(53547)
农业(36377)
中国(31108)
研究(30469)
学报(23432)
科学(22234)
业经(17831)
大学(17644)
学学(17013)
(16619)
农业经济(13413)
农村(13125)
(13125)
(12597)
金融(12597)
资源(12119)
(12106)
管理(11274)
问题(10218)
技术(9290)
农村经济(8926)
(8850)
世界(8345)
经济问题(8115)
教育(8102)
业大(7993)
农业大学(7128)
社会(6731)
共检索到188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凯  钱忠好  
比较利益是土地资源在农用和非农用之间配置的根本。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市场机制和政府决定土地边际净收益,进而决定土地资源配置,同时,作为一种不合意的选择,市场和政府都有可能出现失灵,从而引发土地资源的低效配置。我国土地征用垄断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导致严重的政府失灵,是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首要原因。农地直接入市调整了市场主体行为,使农地和非农建设用地边际净收益的实现得到改善。但是,与农地直接入市如影相随的市场失灵以及我国目前青黄不接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体系,都使这种制度改善与社会决策的最优状态仍然存在差距。要切实实现土地资源社会最优配置,就必须在理顺国家经济关系的同时,采取诸如深化集体经济组织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奇  张小虎  田庆昌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地入市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社会矛盾的一个根源。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政策分析法对农地直接入市的内涵、溯源以及我国现行农地入市制度的弊端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分析现阶段我国实行农地直接入市的积极意义,并从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加快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农地直接入市的保障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欧胜彬  蒋满元  
一、农地直接入市探索及困境(一)农地直接入市探索。最早探索"农地直接入市"的案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广东"南海模式"、安徽"芜湖模式"、江苏"昆山模式"。直到后来,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草案)》,安徽芜湖市出台《芜湖市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江苏苏州市出台《关于开展城镇规划区内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的实施意见》后,2005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中  
为了提高农村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系统阐述了农地流转对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较土地征用而言,农地入市流转能够更好地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如果缺乏制度保障,就有可能扭曲资源配置。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农地入市流转的配套立法、深化集体土地产权变革、明确产权主体及权能、培育农地市场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夏方舟  严金明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流转,其作用体现在:法律公正的得到体现,农民的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显化了农村集体土地的经济价值,满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房地产市场在农村得到补充,符合规划的小产权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统筹了城乡建设用地配置,缩小了征收制度适用范畴;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出让收入膨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财政现象。其风险是:土地投机频发,农民失地风险递增;利益分配不均,社会稳定风险提高;城镇化成本提高,城镇化发展风险增加;农地倾向非农化,粮食安全风险倍增;旧制度受到冲击,新秩序重建风险堪忧,因此必须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抵御。具体措施是: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充分强化规划管控和用途管...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戈  冯樷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形式包括所有权流转、内部流转及直接入市流转,对其直接入市流转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分析该过程中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地方三方利益主体博弈关系,建立三方博弈模型,得出政府应逐步放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辅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集体建设用地的自主流转,使现有土地市场上的供给者由国家供应变成国家与农民集体两方供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商春荣  
土地征用制度的国际比较与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商春荣一土地征用是政府为了公共目的而强制取得私有土地并给予补偿的一种行为,是政府的强制购买。土地征用具有三个要件:政府特有的权力;只用于公共目的;行使这个权力时必须给予合理补偿。征用土地大部分用以发展社会公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光宇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原理分析张光宇土地资源的可拓性土地资源的可拓性包括土地资源的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和共轭性。研究土地资源的可拓性,有利于揭示土地资源的特征及分析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影响因素,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1.土地资源的发散性土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励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实行产品经济体制,采用计划调节机制进行土地资源配置,不承认土地是商品,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有地租,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存在几个突出的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即:(1)土地所有权长期模糊不清,土地可以随意调拨。(2)土地资源配置规模过大,经营管理形式过于统一集中。(3)生产布局与土地资源配置脱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不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业翠  赵庚星  
在可持续发展主题下 ,从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入手 ,介绍其基本内涵、理论依据用优化目标 ,阐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过程及其配置过程中系列模型的应用 ,并进一步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翁贞林  唐文苏  谌洁  
改革开放以来四次修订了《土地管理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经历了从禁止入市、试点入市到全面入市的转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交互影响的结果,政策目标导向是“还权于民”“让利于民”。但目前仍然存在产权制度不完整、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和改革协同性不够等制度障碍。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的改革目标,仍需正确处理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益性”与“经营性”关系的基础上,破解制度障碍、拓展改革空间。由此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四点建议:(1)基于乡村振兴导向的目标兼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服从国土空间规划;(2)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服从强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的管控;(3)基于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拓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模;(4)基于构建利益主体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的分配方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翁贞林  唐文苏  谌洁  
改革开放以来四次修订了《土地管理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经历了从禁止入市、试点入市到全面入市的转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交互影响的结果,政策目标导向是“还权于民”“让利于民”。但目前仍然存在产权制度不完整、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和改革协同性不够等制度障碍。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的改革目标,仍需正确处理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益性”与“经营性”关系的基础上,破解制度障碍、拓展改革空间。由此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四点建议:(1)基于乡村振兴导向的目标兼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服从国土空间规划;(2)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服从强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的管控;(3)基于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拓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模;(4)基于构建利益主体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的分配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业翠,刘彦随,邓旭升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已成为土地科学领域前沿的重要课题,而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重视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正可为此提供支持,并相互促进。如何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有效的利用这种关系,无论对我们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还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利用都异常重要。本文对二者的研究目标及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二者的结合方式和途径,提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能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数据、理论、研究方法支持,同时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有益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研究的深化,二者的结合可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国有存量土地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在深入贯彻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今后15年要在土地利用增长方式上更新思路的总体要求,结合上海实际,着重就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国有存量土地和提高城乡土地...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王化  
1991年前后日本的资产泡沫破灭,金融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双双遭遇重挫,此后GDP增速和通膨率一直徘徊不前。应对此种状况,日本开始了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年复一年地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央行的表现更趋激进,安倍上台后日本央行更加大了直接购买证券的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