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5)
- 2023(13917)
- 2022(12410)
- 2021(11666)
- 2020(9821)
- 2019(22582)
- 2018(22542)
- 2017(43798)
- 2016(24040)
- 2015(26711)
- 2014(26461)
- 2013(26233)
- 2012(24319)
- 2011(21622)
- 2010(21380)
- 2009(19358)
- 2008(18828)
- 2007(16331)
- 2006(14258)
- 2005(12260)
- 学科
- 济(92300)
- 经济(92111)
- 管理(63896)
- 业(61510)
- 企(50775)
- 企业(50775)
- 方法(42612)
- 数学(35925)
- 数学方法(35496)
- 农(26030)
- 学(24271)
- 财(24135)
- 中国(23547)
- 地方(20935)
- 业经(20739)
- 农业(17345)
- 理论(16486)
- 和(16281)
- 制(16010)
- 务(14746)
- 财务(14680)
- 财务管理(14660)
- 贸(14567)
- 贸易(14559)
- 技术(14283)
- 环境(14236)
- 易(14038)
- 企业财务(13923)
- 银(12499)
- 银行(12454)
- 机构
- 大学(330602)
- 学院(326967)
- 管理(129579)
- 济(124377)
- 经济(121556)
- 理学(112767)
- 理学院(111395)
- 研究(111358)
- 管理学(109318)
- 管理学院(108737)
- 中国(81413)
- 科学(72521)
- 京(72515)
- 财(58462)
- 农(56540)
- 所(56242)
- 业大(52314)
- 研究所(51699)
- 中心(51190)
- 江(47457)
- 财经(47113)
- 北京(45858)
- 范(45079)
- 师范(44630)
- 农业(44412)
- 经(42850)
- 院(40886)
- 州(38681)
- 经济学(36798)
- 师范大学(36457)
- 基金
- 项目(232536)
- 科学(182297)
- 基金(168648)
- 研究(167224)
- 家(148107)
- 国家(146884)
- 科学基金(125658)
- 社会(105001)
- 社会科(98640)
- 社会科学(98610)
- 基金项目(91013)
- 省(90273)
- 自然(83622)
- 自然科(81651)
- 自然科学(81632)
- 自然科学基金(80166)
- 划(77350)
- 教育(75992)
- 资助(68582)
- 编号(68152)
- 成果(54850)
- 重点(52237)
- 部(50957)
- 发(49277)
- 创(47890)
- 课题(46481)
- 科研(45017)
- 创新(44680)
- 教育部(43057)
- 大学(42962)
- 期刊
- 济(133604)
- 经济(133604)
- 研究(95816)
- 中国(62914)
- 学报(56579)
- 科学(51805)
- 农(50671)
- 管理(44206)
- 财(43245)
- 大学(41985)
- 学学(39352)
- 教育(36554)
- 农业(35155)
- 技术(26185)
- 融(24486)
- 金融(24486)
- 业经(21916)
- 财经(21916)
- 经济研究(20698)
- 经(18583)
- 图书(17962)
- 问题(17806)
- 业(17790)
- 资源(16858)
- 科技(16513)
- 版(16083)
- 理论(15627)
- 实践(14472)
- 践(14472)
- 技术经济(14464)
共检索到472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米强 李永乐 吴群 杨炬烽
研究目的:以征地补偿政策为切入点,选取并构建土地征收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指标,测度土地征收的社会效率。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根据超效率DEA方法测度得到的结果说明2011年开始执行的264号文的土地征收社会效率最高,达到2.457,1996—2000年阶段的土地征收社会效率最低,为1.006。研究结论:1996年以来,南京市不同征地补偿政策的社会效率整体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征地补偿政策调整符合社会发展和被征地农民的利益诉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孔宇 甄峰 张泉 唐佳
高铁的快速发展方便了居民的跨城出行,引起了学者对高铁出行满意度的关注,但当前研究较少从出行链视角对高铁出行满意度进行分析。同时,信息通讯技术的普及促进了居民的智慧移动,但其对居民出行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也鲜有涉及。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以南京市为例,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探索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ICT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的ICT使用行为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的促进作用不同。其中在使用ICT进行出行信息查询中,查询出行路线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正向影响最大,其次是使用ICT确定出发时间,使用ICT选择交通方式的正向影响最弱;在使用ICT参与出行活动中,参与出行准备活动对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呈现正向显著影响。控制变量中,私家车出行与地铁出行相比对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前出行阶段的耗费时间对居民满意度呈现负向影响,出行特征和社会经济属性特征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影响不大。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果,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为智慧交通建设提出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冀青青 乔伟峰 卢诚 王亚华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南京市为例,基于1980~2016年7期遥感影像分类结果,采用规则格网法、等扇分析法和公共边测度法等空间分析方法,分阶段分析36a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方向和模式等特征。结果表明:36a间南京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达574. 73 km~2;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方向上,南京城市空间扩张强度和扩张模式有很大差异,36a间南、东北方向扩张强度最大;扩张最快的阶段是2004~2008年,年均扩张55. 28 km~2;填充式扩张主要发生在主城区内部和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地区,蔓延式扩张除围绕主城区向外扩张外,还包括上一阶段飞地式扩张地区的持续发展,飞地式扩张则比较分散,多受开发区、大学城等选址的影响;南京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经历了低速扩张-加速扩张—高速扩张—变化趋缓的过程。
关键词:
城市扩张 时空特征 阶段变化 南京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唐云锋 温其玉 郭贯成
研究目的:从失地农民"被动性"市民化新的视角探讨土地征收补偿核算。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价值评估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土地征收是引起"被动性"市民化的原因之一,也包含在"被动性"市民化的第一个阶段;"被动性"市民化的成本补偿应由产权补偿、代价补偿和发展补偿构成,其中代价补偿可分为第一过渡补偿、第二过渡补偿和第三过渡补偿;土地征收补偿应是产权补偿和代价补偿中的第一过渡补偿组成;(2)2011年南京市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补偿应达到610.39元/m2,其中产权补偿约占60%,代价补偿和发展补偿约占40%;土地征收补偿应达到390.81元/m2,是南京市现有征地补偿标准的6.15倍。研究结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纪陈飞 吴群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式由强调增长的速度向注重发展的质量转变的新常态下,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成为其重要手段之一。各地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这些陆续颁布的政策的效率如何,对城市土地进一步集约利用以及实现上述"转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释了从政策内容出发对其进行量化的方法;然后在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之上,结合政策量化结果,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效率指数;最终评价了2004-2012年间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效率。结果表明:1从政策内容出发的量化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对政策进行量化,并且能直观地反映出政策效率评价的结果;2南京市在研究期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效率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航军 张京祥
长期以来,我国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淹没在城市更新的洪流之中,要么实行大规模的拆除重建,要么处在"水深火热"的静态保护之中。然而历史证明,单一地从任何一个视角出发,都难以达成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无法实现历史街区的持续复兴。在建立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改造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南京老城南的更新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厘清了各个阶段的逻辑与问题,认为更新动力的不可持续是当下亟需破除的难题;进而提出通过发展权转移制度创新、重塑居民主体性、历史文化挖潜、社区治理下沉等策略创造全周期的更新动力,最终走向可持续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延娜 朱道林
本文以天津市为例,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尺度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政策的关系。首先选取9个社会经济指标,将天津市1990年~2004年的社会经济水平划分为2个阶段,分析总结不同阶段的天津市征地补偿标准特点;然后针对第二阶段,分析比较天津市12个郊区县中实际存在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确定方式,并研究不同方式下的区县经济特点;最后选取典型区县,重点分析农村土地征收市场价格与社会经济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和产业结构向第二、三产业的调整,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确定方式应与区域的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和特点相协调;农村的社会经济水平是目前影响农村土地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黎孔清 陈银蓉 陈家荣
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首次建立了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为例,运用Super Decision软件进行实证演算。研究得出:①影响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地均GDP、地均碳排放、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②1998—2009年南京市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评价指数从0.41增加到0.55,年均增长速率为2.72%;③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低碳水平和可持续性制约了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发展,是未来改革方向。所构建模型和ANP方法有助于客观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城市土地利用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任奎 周生路 张红富 孙兆金 冯昌中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土地储备规划风险定量化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思路,定量化测度南京市城市土地储备规划风险,总结其分异特征及规律。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学模型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南京市各行政区的土地储备规划风险形势整体较为严峻,较大风险级别的面积比例达到了66%以上,各土地级别除八级地外,规划风险差异不大。研究结论:文中构建的城市土地储备规划风险评价模型是可行的,可为城市土地储备风险评价提供有利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林橙 葛幼松
本文从机场对城镇的影响方面,讨论了机场的建设和运营影响城镇土地利用的因素,具体包括了产业导向的改变,环境上对城镇建设的影响和约束以及区域交通对城镇的影响,从以上3个方面对机场镇的土地利用做了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提出了机场所在城镇土地利用开发应注意的事项。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市六合机场所在镇——马鞍镇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影响其土地利用的外在和内在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马鞍镇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建议和设想,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今后机场镇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发展建设作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
机场 小城镇 土地利用 环境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厉伟 李银 但承龙 黄贤金
对于快速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城市化进程始终是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文在概括了城市化进程中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历程的基础上,摆脱了以往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的一般性表述,综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对城市化与土地利用两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从粮食安全评价、城镇用地规模合理性、城镇内部用地合理性以及土地生态系统评价等几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这一宏观背景下,南京市的土地持续利用状况总体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指标体系内部某些领域的评价则较以往有着很大的退步。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持续利用 评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淑豪 黄贤金 谭仲春
在科学确定大城市市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区域差异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聚类方法,以乡(镇)为单位,对南京市郊区和郊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区,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区土地利用特征,提出了不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取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凯 邹欣庆
根据空间感知规律,南京与同位于长江三角洲内、且均受吴越文化影响的上海、无锡、苏州和杭州均有可能产生城市旅游形象替代效应。为了分析南京城市旅游形象的独特性,将五座城市的城市旅游理念形象、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南京城市级别比上海低,但文化、自然遗产丰富;整体竞争力比无锡高;旅游基础不如苏州,但产品结构与体系较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比杭州好等。(2)旅游视觉形象优势是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3)旅游服务形象评价较高,城市居民形象各具特点等。提出了南京城市旅游形象特色的构建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膑莲 翟国方 何仲禹 范晨璟
引入住房与交通可支付能力的创新方法,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的住房与交通综合负担展开研究,将住房类型分为三类,在交通成本的计算过程中纳入广义的时间成本概念,并通过可达性分析和交通调查两种不同方式获取交通成本数据,从排除家庭选择影响和实际家庭选择倾向两个不同方面,对南京市的住房综合负担展开研究。并首次对中美综合负担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发现中美负担能力在"中心—边缘"空间结构中的格局差异。最后根据综合负担研究结果,分别从居民和城市政府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
住房负担 交通负担 住房与交通可支付能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孔宇 甄峰 张姗琪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空间面临着新的压力,老年人的空间需求越来越被重视,对老年人流动空间的分析是实现“老年人友好”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文章结合手机信令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老年人流动网络,对老年人工作日与休息日的流动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工作日和休息日老年人流动网络具有相似性,两个网络规模不大、覆盖范围有限,均表现出了“中心—外围”的结构特征,其中工作日为双中心结构,休息日为单中心结构;(2)两个网络的核心节点主要集中在老城区,从类型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村庄、安置区和老旧小区为主的街区,一类是以公园绿地为主的街区;(3)主城内的社团之间相互联系密切,主城与副城的社团、副城社团之间联系较弱,其中位于主城中的老城区内的社团内部老年人流动网络呈现出“多核心”的结构特点,位于3个副城区域的社团老年人流动网络则呈现出“单核心”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