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8)
- 2023(12943)
- 2022(11077)
- 2021(10422)
- 2020(9084)
- 2019(20820)
- 2018(20614)
- 2017(39711)
- 2016(21494)
- 2015(24310)
- 2014(23706)
- 2013(23206)
- 2012(21271)
- 2011(19055)
- 2010(18920)
- 2009(17448)
- 2008(17156)
- 2007(15227)
- 2006(12797)
- 2005(10984)
- 学科
- 济(88324)
- 经济(88243)
- 管理(63468)
- 业(61819)
- 企(52060)
- 企业(52060)
- 方法(44855)
- 数学(40067)
- 数学方法(39439)
- 财(23198)
- 农(22472)
- 中国(20834)
- 学(19612)
- 业经(18074)
- 技术(17492)
- 地方(16201)
- 贸(15608)
- 贸易(15601)
- 易(15112)
- 农业(14978)
- 制(14775)
- 务(14554)
- 财务(14501)
- 财务管理(14467)
- 理论(14053)
- 企业财务(13706)
- 和(13277)
- 银(12433)
- 银行(12403)
- 环境(12313)
- 机构
- 大学(298571)
- 学院(298504)
- 济(120080)
- 管理(119683)
- 经济(117665)
- 理学(104304)
- 理学院(103189)
- 管理学(101074)
- 管理学院(100514)
- 研究(95562)
- 中国(72650)
- 京(61566)
- 科学(60597)
- 财(55285)
- 农(50101)
- 所(47552)
- 业大(46277)
- 中心(46182)
- 财经(44618)
- 江(44186)
- 研究所(43587)
- 经(40553)
- 农业(39550)
- 北京(37714)
- 范(37548)
- 师范(37133)
- 经济学(36906)
- 院(35174)
- 州(34978)
- 经济学院(33543)
- 基金
- 项目(208522)
- 科学(165435)
- 基金(152968)
- 研究(148307)
- 家(134288)
- 国家(133251)
- 科学基金(115263)
- 社会(94278)
- 社会科(89422)
- 社会科学(89397)
- 省(82225)
- 基金项目(80881)
- 自然(76890)
- 自然科(75185)
- 自然科学(75164)
- 自然科学基金(73810)
- 划(69613)
- 教育(69121)
- 资助(62716)
- 编号(59493)
- 重点(47231)
- 成果(46962)
- 部(45968)
- 创(45677)
- 发(43944)
- 创新(42850)
- 科研(41138)
- 课题(40552)
- 国家社会(39290)
- 教育部(39281)
- 期刊
- 济(121981)
- 经济(121981)
- 研究(80080)
- 中国(55368)
- 学报(46928)
- 科学(44200)
- 财(43322)
- 农(43260)
- 管理(42935)
- 大学(35408)
- 学学(33555)
- 农业(29155)
- 教育(28518)
- 技术(28470)
- 融(22815)
- 金融(22815)
- 财经(21078)
- 业经(20335)
- 经济研究(19996)
- 经(18012)
- 统计(16645)
- 业(16397)
- 问题(16291)
- 技术经济(15866)
- 策(15727)
- 科技(14870)
- 版(14323)
- 资源(13984)
- 决策(13756)
- 理论(13397)
共检索到422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健 张泽宇
研究目的:分析比较公众参与在土地征收中的制度状态与实际操作,探讨土地征收程序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与操作边界。研究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以台湾典型土地征收案中的公众参与为案例,建立由主体边界、权利边界、途径边界三要素组成的"新"公众参与边界分析框架。研究结果:结合公众参与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内生缺陷,解释现有公众参与机制下的冲突形成与演变路径,在微观层面提出并细化了新公众参与的制度分析评估框架。研究结论:制度化、可操作化土地征收的公众参与边界,建立利益相关者合作博弈决策机制,允许一定的弹性空间,有利于实现公共参与的阶梯式进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汪东升
土地征收制度一般包括:土地征收的条件和种类、土地征收的程序、土地征收补偿。本文从以上3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的立法状况,根据其立法经验提出了改革和完善中国大陆土地征收制度的路径:土地征收须以公共利益的需要为前提,在征收程序上实行用地人与被征收人充分协商前置程序,公益性审核许可前置程序,设立独立的征收补偿机构;完善补偿范围,确立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补偿机制和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均衡的分配机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鸿 郑庆昌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台湾地区的土地征收曾经引发了大量与大陆相似的矛盾问题,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制度安排,值得大陆借鉴。本文分析了台湾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征收政策调整的措施与经验,并由此得出对大陆进一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征收政策 台湾 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雪 吕少德
研究目的:以公众参与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不足,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研究方法:比较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土地征收决策要充分吸纳公众参与,利害关系人和其他公众的参与程度应当不同;目前我国土地征收中的公众参与不足主要体现在未能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和进行专家论证,听证方式适用范围狭窄及具体规定不明确,成片土地征收中的协商内容局限,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公众参与方式不明确。研究结论:我国土地征收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的重点是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加强专家论证,加强听证方式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规定,将协商方式扩展应用到成片土地征收中的补偿安置决策,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建立明确的公众参与制度。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土地征收 公众参与 比例原则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孜仪
一些地方政府对被征地人参与权和主观意愿的漠视是目前我国征地冲突、暴力强拆等严峻社会问题频发的根源。当前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中公众有效参与机制的缺失,导致程序正义与实体公正无法保障。文章认为,根植于现行制度,合理建构土地征收协议程序,充分尊重被征地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主观意愿,不仅可以从源头上防治征地纠纷,提升征地行为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公信力,亦可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公平实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土地价值不是来自其绝对价值,而是来自经济发展、城市扩张、制度安排。土地制度安排尤其是征地制度安排的根本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所产生剩余的分配问题。当前土地征收制度安排的一个特点是以土地财政的形式,将经济发展剩余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向中西部地区农民转移支付。当前的征地制度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制度。总体来讲,当前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是合理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怡竹
研究目的:明确土地征收中被征收人参与的意义与功能,构建被征收人有效参与的制度框架,促进土地征收活动的顺利展开和实现土地征收中的公平正义。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解释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被征收人有效参与是土地征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的土地征收程序属于行政主导型模式,被征收人的参与局限于表面、浅层次参与,很难对征收行为施加积极、有效影响。研究结论:应在正当法律程序理念指引下,着重完善信息公开、协商讨论、及时反馈等参与制度,才能更好确保被征收人的有效参与。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土地征收 正当程序 有效参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柯小兵 何高潮
研究目的:分析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在土地征收上的三层博弈关系,探讨土地征收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方向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图示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使博弈主体在各自行为上非理性选择。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应该使得地方政府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少;地方政府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大;违法征地引起冲突的惩罚成本于地方政府变大,于农民变少;合法征地因被征地农民抵制引发强制执行的成本于政府变少,于农民变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邵长龙
修正后的《土地管理法》对集体土地征收程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以至于不少地方对新法背景下集体土地征收的具体操作程序存在模糊认识。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新的集体土地征收程序进行了简要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长义 孙楠
土地征收领域腐败高发源于地方政府在征地领域存在角色冲突、腐败收益畸高以及土地征收中的公共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应从积极化解政府角色冲突、压缩土地征收中的政府收益空间、规范土地征收监管秩序和构建均衡的权力体系等方面对土地征收领域的腐败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理。
关键词:
土地征收 腐败 经济学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文
研究目的:明确土地征收侵权原因,寻求解决土地征收侵权问题的对策。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征收侵权表现为超出"公共利益"范畴、未遵循"法定程序"、未给予"合理补偿"和"复合型"侵权4种类型;(2)立法缺失、政府职能错位、司法保障缺位是导致土地征收侵权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研究结论:解决土地征收侵权问题的对策是:完善立法、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司法保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高建伟 李海伟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内涵。研究方法: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法律问题。研究结果:土地征收是一种建立在个人选择基础上的社会选择,是政府替代市场直接配置土地资源,但需要满足一个经济条件(市场失灵)和三个法律要件(公共利益、合理补偿和正当程序)。研究结论: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是指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土地征收后提高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有可能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来补偿土地被征收者的损失并改善他们的福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群 李永乐
土地征收利用过程中存在福利和效率损失。本文利用经济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地征收利用过程中的福利与效率损失,并对土地征收利用过程行为主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文章最后从不同征收目的,即公共利益和非公共利益两方面针对性的提出减少福利和效率损失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征收 福利与效率损失 经济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庆敏 陈利根 龙开胜
被征地农户的生计问题关系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大局,探讨征地对农户收入变化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国家统计局及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的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分别从征地时间和地区差异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征地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净效应。结果表明,在未考虑样本征地时间与地区差异的情况下,征地可以显著增加农户收入水平,且被征地农户家庭总收入均值明显提高3 151元,但简单均值对比分析明显高估了征地对农户增收影响效应。从样本的征地时间差异可知,征地对于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随时间推移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征地时间周期越长农户增收效应越明显,家庭总收入的净效应从2 632元逐渐提高到5 257元。从样本的地区差异可知,土地征收对于农户收入效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征地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变化呈现差异性,而东部地区征地对农民的增收效应最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征地并不能明显带来农户收入的增加。为切实提高中西部地区被征地农户收入水平,需要继续进一步完善农地的"三权分置"制度,鼓励闲置土地进行流转,结合农户特征与意愿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适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征地补偿标准,采取多元化的补偿安置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菊敏
集体土地征收涉及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改变,关涉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生存权益的保障。而征地权的扩张和滥用,使得征地者"左手违法,右手执法",将农民排斥在征地程序之外;土地征收程序因农民参与权的缺失而缺乏合法性和正当性。积极探索农地征收中的农民参与机制,是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立法的一个突破现实困境的对策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