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4)
2023(7294)
2022(6220)
2021(5715)
2020(4890)
2019(10801)
2018(10870)
2017(20461)
2016(11471)
2015(12979)
2014(12989)
2013(12456)
2012(11722)
2011(10618)
2010(10716)
2009(10422)
2008(10690)
2007(9751)
2006(8729)
2005(8191)
作者
(33763)
(28614)
(28470)
(27105)
(18043)
(13841)
(12716)
(10988)
(10807)
(10206)
(9843)
(9793)
(9313)
(9237)
(9180)
(8699)
(8392)
(8322)
(8270)
(8268)
(7356)
(6980)
(6918)
(6528)
(6390)
(6374)
(6310)
(6270)
(5773)
(5595)
学科
(41558)
经济(41474)
管理(38947)
(33620)
(29270)
企业(29270)
(15655)
方法(15214)
(14428)
(12647)
数学(12491)
数学方法(12225)
(12199)
(11476)
税收(11462)
(11396)
中国(11232)
(10175)
业经(9941)
土地(9145)
(9021)
财务(8993)
财务管理(8970)
体制(8550)
企业财务(8544)
(8002)
银行(7985)
(7610)
(7334)
金融(7331)
机构
大学(166829)
学院(164188)
(63591)
经济(62092)
管理(60306)
研究(57536)
理学(51088)
理学院(50436)
管理学(49413)
管理学院(49114)
中国(45549)
(36177)
(36035)
科学(35938)
(29677)
(28152)
财经(27144)
中心(26866)
(26837)
研究所(26491)
(24443)
业大(24354)
北京(22491)
农业(22052)
(21511)
(21422)
师范(21169)
(20505)
财经大学(20007)
(19842)
基金
项目(107028)
科学(84601)
基金(79158)
研究(75958)
(70163)
国家(69627)
科学基金(59189)
社会(48899)
社会科(46247)
社会科学(46233)
基金项目(41574)
(40494)
自然(38991)
自然科(38050)
自然科学(38039)
自然科学基金(37350)
(35125)
教育(35021)
资助(31998)
编号(30013)
成果(25703)
(24921)
重点(24777)
(24232)
(21796)
(21680)
课题(21351)
科研(20648)
创新(20638)
国家社会(20601)
期刊
(75495)
经济(75495)
研究(51480)
中国(39100)
(29462)
学报(28416)
科学(26776)
(26059)
管理(24107)
大学(21608)
学学(20474)
教育(17585)
农业(16882)
(15505)
金融(15505)
财经(13948)
技术(13020)
(11936)
经济研究(11087)
业经(11030)
(10037)
问题(9653)
(9245)
(8883)
(8610)
税务(8203)
资源(7980)
(7862)
科技(7571)
财会(7354)
共检索到259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辉煌  欧阳静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大量的土地被征收使用。土地征收的过程包括前期规划、中期谈判和后期安置。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权益保障与国家经济发展的权重关系并不完全由主观的政策意志所决定,而是更多地受制于特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民众权利意识和国家行政干预三者之间的博弈格局。换言之,贯穿于整个征地过程的是经济权力、社会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互动关系。重构征地制度,实际上就是通过平衡这三种权力的博弈格局来完善土地规划、征地谈判和失地安置的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昀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在土地征收目的和征收补偿标准两个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土地征收运作的混乱与失衡。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运用立法手段重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严格区分公益性与商业性建设用地。同时,设计严格的土地征收程序,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使农民在征地中能够真正实现土地财产权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沈飞  赵久田  李文谦  
虽然中美两国具有不同的政治体制和土地所有制背景,但在制度环境、征收范围、补偿标准等方面对比研究两国土地征收制度,对客观认识土地征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明确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下一步改革完善方向,仍具有借鉴意义。美国土地征收制度的主要内容在美国,土地征收并非将私人土地转为联邦或州政府所有的唯一方式,通常只是作为政府对私人土地进行市场购买但无法协商一致时的最后手段。土地征收须具备3个基本要件:公共目的、法律程序和公平补偿。公共目的。在美国,确定征地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用地要求是否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头朱  
日本的土地征收制度颇具特色,除详尽规定了公共利益外,还设立了事业认定程序、裁决程序,规定了补偿制度,对征收中的争议提供了不同的救济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宇  
公共利益需要是当代土地征收制度中限定征收范围的一项基本原则,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在法治理论和实践中确立了此项原则,并通过此项原则较好地平衡了土地财产权和土地征收权。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确立了公共利益需要原则,在制度层面却又确立了建设用地国家垄断制度,法律冲突直接导致广大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严重受损。今后改革应当在立法层面明确被征收土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并强化征地纠纷的司法审查,以便为在我国真正确立此项原则奠定财产权基础并提供司法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万政伟  王坤  
市场征收法律制度是在以市场交换为资源主要配置机制的社会中产生的一种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市场调节机制和土地私有制对土地征收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充分地体现公共利益、公正程序、公平补偿、公权保障等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克服我国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重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征收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睿  
集体土地征收应当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作为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公共利益,应当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确定其内涵。实体标准是从内容上判定某一利益是否为公共利益的标准,包括公共产品标准、交易成本标准、公共选择标准。程序标准指的是确认公共利益所必须经过的程序,包括全民公投确认公共利益、代议机构依立法程序确认公共利益以及行政机关依法定程序确定公共利益。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也应当在正视公共利益概念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强化征收的公共利益目的,加强公共利益确认程序中的协商机制建设,完善补偿机制,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小霞  
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中,在立法上存在公共利益不分,土地补偿不合理;实践中存在土地征收权滥用、补偿款项被截留等一系列弊端,严重损害了失地农民的权益。因此,有必要从立法上和配套制度上完善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以更好地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柯小兵  何高潮  
研究目的:分析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在土地征收上的三层博弈关系,探讨土地征收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方向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图示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使博弈主体在各自行为上非理性选择。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应该使得地方政府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少;地方政府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大;违法征地引起冲突的惩罚成本于地方政府变大,于农民变少;合法征地因被征地农民抵制引发强制执行的成本于政府变少,于农民变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宴  
研究目的:实现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的法律制度化。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规范—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中国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制度是残缺不全的,未能正确反映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一致性。集体土地他项权利不仅具有对世性的物权效力,而且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在世界许多国家或者地区法中,不动产他项权利都被普遍地纳入了征收补偿的权利范畴。研究结论:有必要在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修改中,从登记条件要求、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三方面,建立健全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的法律制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连奇  韦东  屠高平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各个阶段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了研究,提出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改革建议。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时期,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由于所处的背景不同,征收补偿对象、测算方法和补偿标准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补偿制度的演变存在路径依赖问题,使得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虽然经过多次有益的改革,但许多问题仍没有得到改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彬  张文主  张占录  
土地利用存在着外部性,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农地资源的大量占用,特别是耕地的非农化,则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基于"庇古税"的传统理论主张通过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方式来完善现行土地征收制度。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和产权理论来分析征地补贴政策,指出其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提出赋予农民土地发展权,借助市场机制,通过农民和企业间的产权交易,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帕累托改进,从而协调耕地保护、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总体福利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