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11)
- 2023(14204)
- 2022(11562)
- 2021(10688)
- 2020(8893)
- 2019(20141)
- 2018(20143)
- 2017(37847)
- 2016(21039)
- 2015(23306)
- 2014(23400)
- 2013(22844)
- 2012(21225)
- 2011(19150)
- 2010(19631)
- 2009(18395)
- 2008(18632)
- 2007(17170)
- 2006(15506)
- 2005(14399)
- 学科
- 济(80946)
- 经济(80837)
- 管理(58653)
- 业(55576)
- 企(44679)
- 企业(44679)
- 方法(29411)
- 中国(25109)
- 农(25048)
- 数学(24709)
- 数学方法(24256)
- 财(23538)
- 学(22095)
- 制(20056)
- 业经(18090)
- 农业(15723)
- 银(15597)
- 地方(15565)
- 银行(15564)
- 贸(14999)
- 贸易(14987)
- 行(14976)
- 融(14944)
- 金融(14937)
- 体(14620)
- 易(14527)
- 理论(14323)
- 策(14242)
- 务(13534)
- 财务(13481)
- 机构
- 大学(298831)
- 学院(296908)
- 济(117499)
- 经济(114634)
- 研究(110335)
- 管理(106486)
- 理学(89110)
- 理学院(88007)
- 中国(86279)
- 管理学(86113)
- 管理学院(85552)
- 科学(68088)
- 京(65672)
- 财(61169)
- 所(58002)
- 农(56318)
- 研究所(52018)
- 中心(50470)
- 江(49312)
- 财经(46362)
- 业大(44836)
- 农业(44142)
- 经(42041)
- 北京(41780)
- 范(40685)
- 院(40400)
- 师范(40172)
- 州(38323)
- 省(36709)
- 经济学(35825)
- 基金
- 项目(189902)
- 科学(148388)
- 基金(137267)
- 研究(136869)
- 家(122257)
- 国家(121239)
- 科学基金(101739)
- 社会(84753)
- 社会科(80142)
- 社会科学(80119)
- 省(72926)
- 基金项目(70229)
- 自然(66665)
- 自然科(65144)
- 自然科学(65123)
- 自然科学基金(63962)
- 教育(63161)
- 划(62928)
- 资助(57275)
- 编号(55510)
- 成果(47709)
- 重点(43747)
- 部(41811)
- 发(40533)
- 课题(40104)
- 创(38208)
- 性(36723)
- 科研(36252)
- 创新(35849)
- 国家社会(35273)
- 期刊
- 济(140397)
- 经济(140397)
- 研究(95240)
- 中国(70625)
- 学报(52695)
- 农(52432)
- 财(48244)
- 科学(46760)
- 管理(42136)
- 大学(39396)
- 教育(38167)
- 学学(36874)
- 农业(34650)
- 融(34351)
- 金融(34351)
- 技术(25062)
- 财经(24004)
- 经济研究(22392)
- 业经(22266)
- 经(20717)
- 业(18572)
- 问题(18140)
- 贸(16232)
- 版(15452)
- 国际(15066)
- 图书(14683)
- 技术经济(13499)
- 理论(13349)
- 世界(13282)
- 统计(13140)
共检索到479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陶信平 李江鸿
我国《土地法》规定,土地征收应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然而,在土地征收实务中对公共利益的理解却被泛化了。这一现象的根源是我国的土地法律制度中缺乏一种非公益性土地征收的替代机制,并且这种替代机制不应在土地征收制度内构建,而应该在制度外构建。本文认为,集体土地一级市场的开放是解决此问题的唯一途径。只有建立集体土地非农业用途流转制度,完善现有土地征收制度,修改相关法律中不适当的规定,才能解决我国土地征收中对“公共利益”理解的缺陷。
关键词:
公共利益 替代机制 土地征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凤真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惟一正当理由。公共利益虽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但对其内涵的认识仍然可以达成一些基本的共识。国外关于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的界定主要存在三种立法模式,我国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应采用列举兼概括模式,在个案中对公共利益的认定则应兼顾效率与公平。
关键词:
集体土地征收 公共利益 界定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连泰 余文清
在征收集体土地计算补偿款时,应将土地集体所有视为"一束权利",包含了集体的土地所有权、成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多支权利。随着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市场化资源配置的属性日趋明显,土地财产权能逐渐从"所有"转向"利用",土地集体所有所含的各支权利在征收补偿程序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公平市场价值补偿方法计算。对于不能自由交易的权利,采用收益资本法;对于可以自由交易的权利,即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所有权,采用可比销售法。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应从专注于集体的权利转向更多专注于成员的权利。
关键词:
集体土地 补偿 农民 财产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睿
集体土地征收应当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作为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公共利益,应当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确定其内涵。实体标准是从内容上判定某一利益是否为公共利益的标准,包括公共产品标准、交易成本标准、公共选择标准。程序标准指的是确认公共利益所必须经过的程序,包括全民公投确认公共利益、代议机构依立法程序确认公共利益以及行政机关依法定程序确定公共利益。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也应当在正视公共利益概念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强化征收的公共利益目的,加强公共利益确认程序中的协商机制建设,完善补偿机制,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关键词:
集体土地征收 公共利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吕焱
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过程中,由于土地征收环节,补偿环节、安置环节出现的多种因素引发了大量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长远发展。由于这一类问题具有复杂性、广泛性等特征,必须通过完善征用土地法律法规,严格公开、公正的征地程序,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建立农村集体土地合法流转机制,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多种措施进行化解。
关键词:
农村土地征收 社会冲突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英豪 乔新生
征收法定主义的内容必然包含征收补偿法定主义,征收补偿标准的法定化在于以市场化估价为基础,征收补偿所支付的这个补偿实质上是针对征收标的物的一个对价,而关于征收补偿标准,公平补偿标准应当让位于完全补偿标准;征收损失补偿的争议应当是民事争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凌学东 吴宁
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价值认定涉及国家、集体、农民三方,其间利益此消彼长。为平衡各方利益,建议维系和改良集体土地所有制,切实体现农民集体的所有者地位;实行差别化征收补偿原则,扩充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范围,提升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标准;征收补偿与社会保障分离,释放集体土地上房屋的社会保障功能,充分发挥其物权权能,而不借征收补偿之机附带解决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远景建立城乡统一的房地产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征收补偿利益在各方主体间的平衡。
关键词:
集体土地 房屋征收 补偿 利益平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彬珂
我国目前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土地征收过宽,征收程序不透明,补偿不合理,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因此,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进行改革和完善,通过立法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建立和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公平、合理、规范、多元化补偿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农村集体土地 土地征收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慧慧 瞿富强
集体土地征收中的房屋拆迁缺少国家层面的法律规范,各地做法不一且补偿标准普遍较低。拆迁补偿应满足住有所居的要求,遵守等价有偿的原则,结合城乡统筹的目标,本文提出在近期采取经济适用住房和平衡政府收支的补偿方式与标准,最终达到和国有土地房屋拆迁同样的补偿标准,以切实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拆迁项目的实施和城市建设的推进。
关键词:
集体土地 征收 房屋拆迁补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司伟歌
土地征收补偿的核心问题是土地征收补偿的标准,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偏低,引发了大量争议和纠纷。文章认为,确定一个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对于推动征地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和保证征地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为:确定征地补偿价格;扩大补偿范围,细化补偿项目;设定科学的补偿计算方法;选择合理的地价体系;完善"片区综合价"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司伟歌
土地征收补偿的核心问题是土地征收补偿的标准,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偏低,引发了大量争议和纠纷。文章认为,确定一个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对于推动征地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和保证征地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为:确定征地补偿价格;扩大补偿范围,细化补偿项目;设定科学的补偿计算方法;选择合理的地价体系;完善“片区综合价”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司伟歌
土地征收补偿的核心问题是土地征收补偿的标准,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偏低,引发了大量争议和纠纷。文章认为,确定一个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对于推动征地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和保证征地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为:确定征地补偿价格;扩大补偿范围,细化补偿项目;设定科学的补偿计算方法;选择合理的地价体系;完善"片区综合价"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贺鲲鹏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导致大量集体土地被征收,而对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机制不力。明确公共利益的外延以限定征收范围,拓宽集体土地的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多元化的安置途径,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是问题的解决之策。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失地农民 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文
2011年1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实施。《条例》确立了"公平补偿原则"和"市价补偿标准",并对"公共利益"有了较清晰的界定,但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条例却迟迟没有出台。由于历史原因,集体土地征收补偿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分别适用不同的标准,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明显偏低,既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宴
研究目的:实现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的法律制度化。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规范—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中国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制度是残缺不全的,未能正确反映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一致性。集体土地他项权利不仅具有对世性的物权效力,而且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在世界许多国家或者地区法中,不动产他项权利都被普遍地纳入了征收补偿的权利范畴。研究结论:有必要在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修改中,从登记条件要求、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三方面,建立健全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的法律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公益性、非公益性土地征收补偿的差异性研究——基于湖北省4市54村543户农户问卷和83个征收案例的实证
不同用途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的收益分配研究——以辽宁省辽阳市为例
集体土地上征收拆迁冲突及其治理:一个跨学科文献述评
在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中应设定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权
土地征收和出让中不同集团利益取向的理论分析——兼论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论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市场性目标与公益性目标的冲突——兼析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减弱现象
城市边界土地增值收益之经济学分析——兼论土地征收中的农民利益保护
论城市房屋拆迁中物权流转模型的构建及保护对策——兼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一定会推高城市一级土地市场化水平吗?——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