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7)
- 2023(13217)
- 2022(11129)
- 2021(10222)
- 2020(8212)
- 2019(18389)
- 2018(17967)
- 2017(33928)
- 2016(18558)
- 2015(20234)
- 2014(19762)
- 2013(19558)
- 2012(18323)
- 2011(16689)
- 2010(16533)
- 2009(14890)
- 2008(14322)
- 2007(12523)
- 2006(11216)
- 2005(10082)
- 学科
- 济(81000)
- 经济(80930)
- 管理(47875)
- 业(44865)
- 企(31895)
- 企业(31895)
- 地方(27863)
- 方法(26307)
- 农(25791)
- 中国(24054)
- 数学(23064)
- 数学方法(22869)
- 学(18513)
- 业经(18232)
- 环境(18158)
- 农业(18068)
- 财(15959)
- 地方经济(14945)
- 贸(14516)
- 贸易(14503)
- 易(13955)
- 发(13354)
- 制(12771)
- 融(12321)
- 金融(12319)
- 技术(12305)
- 银(11915)
- 银行(11873)
- 行(11470)
- 和(11329)
- 机构
- 学院(255635)
- 大学(252360)
- 济(102966)
- 经济(100752)
- 研究(95396)
- 管理(93912)
- 理学(80580)
- 理学院(79479)
- 管理学(78017)
- 管理学院(77551)
- 中国(71554)
- 科学(62311)
- 京(55163)
- 农(53811)
- 所(49613)
- 研究所(45444)
- 财(44025)
- 中心(43997)
- 业大(43640)
- 农业(42322)
- 江(40435)
- 范(37027)
- 师范(36562)
- 院(35436)
- 财经(34655)
- 北京(34437)
- 省(33451)
- 州(32359)
- 经(31364)
- 经济学(30766)
- 基金
- 项目(178831)
- 科学(139884)
- 基金(127179)
- 研究(127135)
- 家(113903)
- 国家(112896)
- 科学基金(94944)
- 社会(81106)
- 社会科(76739)
- 社会科学(76717)
- 省(73732)
- 基金项目(68439)
- 自然(61951)
- 划(61384)
- 自然科(60352)
- 自然科学(60334)
- 自然科学基金(59164)
- 教育(55779)
- 编号(50529)
- 资助(49832)
- 发(45151)
- 重点(41175)
- 成果(38910)
- 部(37491)
- 创(37258)
- 课题(36115)
- 发展(35382)
- 创新(34946)
- 展(34821)
- 计划(34483)
- 期刊
- 济(119346)
- 经济(119346)
- 研究(72617)
- 中国(58798)
- 农(49414)
- 学报(45193)
- 科学(42316)
- 农业(33860)
- 大学(33005)
- 管理(31938)
- 财(31804)
- 学学(31244)
- 教育(26657)
- 融(23513)
- 金融(23513)
- 业经(22398)
- 技术(20547)
- 经济研究(18574)
- 业(17837)
- 资源(17325)
- 问题(16147)
- 财经(15776)
- 科技(13722)
- 经(13594)
- 版(13196)
- 图书(12111)
- 发(11990)
- 商业(11932)
- 业大(11843)
- 技术经济(11832)
共检索到389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浩杰 刘宏娟 元媛 刘慧涛 谭莉梅 刘金铜
土地开发整理在提高区域经济产出及保障水平的同时也必将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以河北省耕地后备潜力为基础,运用市场收益法和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法,从区域角度对河北省各类型区(坝上高原区、山地丘陵区、平原区、滨海区)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在经济、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全部开发河北省耕地后备潜力,需投资432.7亿元,经济收益58.4亿元/a,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4 a;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9.4亿元/a。耕地潜力全部开发,坝上高原区、山地丘陵区、平原区、滨海区将分别产生经济和生态效益0.7亿元/a,8.7亿元/a,33.4亿元/a,6.2亿元/a。其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坝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玉霞
当前,消费需求不振,生产领域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如何提升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通过建立分布滞后模型,对1982年以来河北省农村居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变动情况及其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藉以剖析收入不确定性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中的作用。河北省的分析结论对于我国其他省份具有重要的样本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村居民消费 收入不确定性 协整检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世刚 李英杰 张建斌
以3年滑动平均数为基础,对1995-2006年河北省山前平原耕地面积、灌溉条件、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的变化趋势和1996-2007年河北省粮食作物审定品种区试产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进而对该区域2009、2015和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未来该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呈上升趋势。此结果是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持续提高单产和严格保护耕地、推广节水技术基础上的,如果背离这些原则,粮食生产能力则有可能出现下降的情况。
关键词:
河北省山前平原 粮食生产能力 估算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忠义 郝晋珉 李涛 侯湖平 张富刚 白玮
研究目的:确定区域土地利用强度新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法、因子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结果:土地利用由数量利用和质量利用组成,不同影响因子限定条件构成土地利用强度各维度的发展空间;土地利用强度的表征函数可由二维拓展到多维,其值是土地利用过程中各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河北省曲周县为实证点,依据因子分析结果,分析县域种植业土地利用强度,并用GIS进行空间表达。研究结论:(1)以曲周镇为中心,土地利用强度由里向外逐渐降低;(2)县域中部土地利用强度高于南、北部;(3)县域土地利用强度格局是农户种植业微观土地利用行为累积的结果,其中农产品价格与耕地立地条件是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立 郝晋珉 艾东 类淑霞 双文元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有着直接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碳减排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基于耗能总量、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通过样点实验法所获取的相关系数,估算了曲周县碳源和碳汇量,并对区域碳平衡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GIS叠加分析法对现状地类的碳汇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将现状地类的碳汇适宜性分成单宜性、双宜性、多宜性和不宜四种。进而以碳平衡为目标,并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因素,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结果表明:2009年曲周县生态系统处于碳失衡;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是主要的调整地类,园地和林地是主要的调整方向;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可以使生态系统基本达到碳平衡。研究结果对于其他类似地区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佟丙辛 张华芳 高肖贤 侯勇 马文奇
【目的】以华北平原典型地区河北省为例,明确农牧系统氮素养分流动特征和环境效应,分析农牧系统氮素循环利用率和农牧业结合的程度,探讨农牧系统氮素的优化管理途径,为农牧业养分循环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农田-畜牧"生产系统为边界,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分别定量1980—2015年河北省农田体系、畜牧体系和农牧系统的各个氮素输入和输出项,同时利用氮素利用率、氮素盈余量和氮素回田率等指标分析氮素流动特征与环境效应。农牧系统的氮素输入项主要包括化肥、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思远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重点提出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的理念。从我国现状看生态环境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文章以水环境比较恶劣的海河流域的河北省为例,在对地表水、地下水、水位、水力侵蚀等水环境及开发利用评价基础上,提出海河流域绿色水生态发展愿景,做出实现绿色水生态路径选择,包括经济手段治理水环境,技术手段扩大节水灌溉,政策层面政府回购机制,管理层面水环境对策措施。
关键词:
水环境 绿色生态 评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卫红 刘冬蕾 胡建 白兰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制定相关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北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十分明显,选取8项经济统计指标,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保定市22个县(市)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评价,并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县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连莲 叶旭廷
基于"工业结构S—工业产业I—工业项目P"的分析框架,对河北省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感应度系数进行测量,针对河北省支柱产业关联度不高的现象,提出延伸支柱产业链条,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农业现代水平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巨才 张全喜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行为产生的核心动力,但我国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方面存有诸多缺陷:形象理论方面存有拘泥于现实形象、游客旅游前的形象吸引缺位和旅客旅游完成后的形象提升与完善缺失;形象口号方面有策划依据缺失、与旅游定位相混淆等缺陷;形象传播方面有"价低者得"的媒体选择招标机制缺陷。因此,必须建立全新理论,引入"传播形象"、"灵魂形象"等全新概念,加强主管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第三方机构策划、第三方机构评估、三方相互独立、互相制约的全新运行机制。河北旅游形象的定位,必须体现京畿重地的独特性,体现其独特的山水、风土人情、精神风貌;口号要摆脱目前广泛存在的"以语句本身的文采作为判断标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运海 张百平 曹银璇 张运生
本文以河北省万全县为例,探索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进行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的方法。数据包括1992年8月的TM影像、2002年8月的ETM+和SPOT影像、15∶万DEM等;选取植被指数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三类动态评价因子;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了基于生态退化的动态评价模型;应用最小二乘原理客观地计算出了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并最终在ArcGIS 9.0/Spatial Analyst模块中生成了生态安全评价图,使模型得以实现。结果表明该县南部河川区生态安全要优于中部丘陵区和北部山区;相对不安全区域占到全县总面积的50.1%,虽然不安全区域总体分布较为散落,但在北部和中部相对集中;总体生态安全评价值为2.3,标志着本地区的生态安全级别较低,应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另外,采用动态评价因子,比采用静态评价因子具有一定优势;采用最小二乘原理计算模型中权重系数的方法比较实用和科学,降低了人为影响因素,也可以避免主观判断产生的错误,为评价模型中权重系数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选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昝国江 安树伟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区域利益是客观存在的,良好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区域利益的协调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顺利推进。河北省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面临着区域主体不成熟、地方政府理性的有限性、区域主体参与性不强和区际间区域利益关系尚未理顺等问题,需要着力构建一个包括协调目标、协调内容、协调主体、协调程序、协调手段及实现途径等在内的完善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并通过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推进区域治理主体多元化、构建区别对待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与区域利益补偿机制等途径实现区域利益的有效协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浩 李子彪 余迎新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离不开研究与开发活动(R&D),研究区域R&D活动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对探明区域经济的发展动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河北省R&D活动的投入与专利产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河北省R&D资源投入、工程师和科学家数量为投入指标,以专利为产出指标,对区域R&D资源与专利产出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发现河北省的R&D投入产出弹性较高,专利对科研资金的产出弹性为0.43,专利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产出弹性为1.46,高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最后结合实际进行了原因和对策分析。
关键词:
R&D资源 专利产出 创新投入产出 关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叶旭廷 连莲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国家层面产业安全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特定地区为研究主体的区域性产业安全领域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河北省银行业为研究主体,从区域产业安全的视角,构建区域银行业产业安全的主要理论框架——经济贡献力、产业控制力与产业竞争力三个维度,建立区域产业安全监测体系,提升资金利用效用,加强控制力,建设与提升产业竞争力等,为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田华杰 杨蕾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结合统计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对冀东、冀中南、环京津经济区区域物流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河北省各省市区域物流能力得分排名,并提出物流产业布局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区域物流 物流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