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83)
2023(16623)
2022(14366)
2021(13450)
2020(11128)
2019(25458)
2018(25393)
2017(48732)
2016(26565)
2015(29839)
2014(29971)
2013(29827)
2012(27688)
2011(25178)
2010(25456)
2009(23607)
2008(23190)
2007(20753)
2006(18717)
2005(16960)
作者
(77871)
(65238)
(64444)
(61070)
(41184)
(31225)
(29067)
(25505)
(24774)
(23308)
(22066)
(22037)
(20724)
(20639)
(20161)
(19727)
(19157)
(19054)
(18621)
(18467)
(16343)
(16169)
(15756)
(15014)
(14613)
(14542)
(14481)
(14446)
(13231)
(12856)
学科
(112183)
经济(112032)
(81181)
管理(76752)
(58317)
企业(58317)
(49948)
方法(41902)
数学(35668)
数学方法(35300)
农业(33301)
中国(32268)
业经(28790)
(27517)
地方(27326)
(25843)
(23754)
(19295)
银行(19250)
(18997)
贸易(18979)
(18495)
(18384)
(17924)
金融(17921)
环境(17865)
技术(17754)
(17753)
(17622)
理论(16654)
机构
学院(380991)
大学(380385)
(154567)
经济(151148)
管理(150744)
研究(132432)
理学(129367)
理学院(127928)
管理学(125912)
管理学院(125233)
中国(101591)
(82707)
科学(80820)
(76767)
(71650)
(67118)
业大(61267)
中心(60847)
研究所(60474)
农业(58891)
(58665)
财经(55727)
北京(52384)
(51193)
师范(50752)
(50561)
(47480)
(46984)
经济学(44650)
(42546)
基金
项目(254397)
科学(200383)
研究(189462)
基金(183703)
(159412)
国家(157973)
科学基金(135545)
社会(119269)
社会科(112632)
社会科学(112605)
(100103)
基金项目(97959)
自然(86732)
教育(85506)
自然科(84630)
自然科学(84612)
(83578)
自然科学基金(83088)
编号(79204)
资助(74293)
成果(64654)
(57661)
重点(56611)
(56402)
课题(54017)
(52725)
(49604)
创新(49156)
国家社会(48609)
教育部(47976)
期刊
(182624)
经济(182624)
研究(116219)
中国(84113)
(76468)
学报(59741)
科学(56848)
管理(54573)
(53239)
农业(51573)
大学(46188)
教育(43998)
学学(43469)
(39096)
金融(39096)
业经(34106)
技术(32674)
财经(27018)
经济研究(26238)
(25013)
问题(24523)
(22982)
图书(19632)
(19155)
科技(18819)
理论(18567)
技术经济(18370)
世界(17769)
现代(17728)
资源(17539)
共检索到584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建强  诸培新  陈江龙  
运用有关行为科学理论,首先了构建了一个模型对土地开发整理中农户行为响应的决策过程进行了模拟,接着从农业比较效益、农地产权及其有效性、农户家庭收入、农户劳动力和土地开发整理的外部性等方面对影响农户土地开发整理响应决策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农户的土地开发整理行为不仅要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微观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讲,农业比较效益的高低、农地产权的有效性是影响农户是否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关键因素,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和家庭劳动力供给情况将直接影响农户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水平,而土地外部性是影响整个土地开发整理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如何调动农户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积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熊航  江鹏  鞠聪  彭开丽  
深刻认识农户的土地流转决策行为对于完善农地流转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而现有研究聚焦于流转结果,缺乏对流转决策过程和行为机制的深入考察。本研究利用仿真模型模拟城镇化和农村老龄化背景下农户开展土地流转的行为规则和动态过程,基于现实数据进行参数校准后的模型所输出的结果得到了样本村实际土地流转数据的验证,其在多个模拟场景下的初步应用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直观的参考。本研究揭示了异质性农户自发性土地流转的决策机制和自下而上农村土地集中化的发生机制,为在更为复杂条件下考察土地流转和土地集中的机理和演化过程提供了一个基准模型,也为开展农地流转政策实施效果的事前评估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洪彬  王秋兵  吴岩  王大鹏  闫宇闻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耕地质量保护中农户的认知及其行为决策响应程度,揭示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为引导农户合理利用耕地和构建耕地质量保护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农户调查法、统计学分析法、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在耕地质量保护认知方面,大城市郊区农户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于耕地质量保护前景预期较低;(2)在行为决策响应方面,农户已经开始在耕地质量保护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但仍需要相关部门的合理引导,总体行为决策响应得分不高;(3)对耕地质量保护政策认知与意愿是影响其行为决策响应主要方面,不同区域在影响因素和程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对于大城市郊区的农户,政府应该从改变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的悲观预期、引导农户合理选择保护性耕作方式和鼓励土地向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流转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凤凯  张凤荣  赵华甫  曲衍波  朱泰峰  
土地整理作为一项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事业,要获得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参与和支持。本文结合北京郊区区县土地整理前后农户土地利用状况的调研,探讨了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城郊农户面临的土地发展权让渡机会成本、经营方式选择机会成本和就业选择机会成本,以期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和参考。结论认为:①土地开发整理在发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等级等正效益的同时,所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和转用、经营限制正使农户承担着较多的机会成本;②土地发展权让渡机会成本和经营方式选择机会成本是农户选择权受到制度限制而造成的,其本质是土地开发整理这一公共产品社会成本的转嫁,而非农就业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华春林  张灿强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殊性质以及政府监管治理机制的无效率,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机制从侧重于政府监管发展为以教育培训手段为主。文章利用四川省实地调研数据,将农户的行为响应分为对农业面源污染教育培训项目的认知、参与意愿及最终参与行为响应三个阶段,并构建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户个人禀赋、种植特征、社会资本及治理机制反应等变量在不同行为响应阶段具有显著影响;培训班的可获得性在每个行为响应阶段都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董敏  齐振宏  李欣蕊  曹丽红  朱萌  邬兰娅  
认知对行为响应作用的不一致性不仅对农户两型农业认知理论研究者是一个挑战,对两型农业政策制定者更是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户两型农业行为响应机制理论,构建了基于TPB的农户两型农业行为响应研究模型,并以农户行政分化特征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SEM分析。验证了农户两型农业认知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对行为响应具有经济意义上的显著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07、0.189、0.815;同时两型农业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对行为响应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农户行政分化变量调节效应显著,两型农业认知对科技户与传统农户行为响应的作用机制不同,即认知对不同类型农户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衍毓  王静  史衍玺  李玉环  
应用参与性农村调查与评估方法(PRA),对陕西省横山县的107个农户进行了典型调查,旨在获取基于农户的耕地质量知识并研究其对不同质量耕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农民选用坡度、灌溉条件、土壤质地、产量、肥料投入、作物长势指标评价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与土壤样品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将耕地分为高产地和低产地,发现农民在两类耕地上的种植结构、施肥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农民能够准确鉴别耕地质量并有合理的评价指标;现有生产模式下农民对不同质量耕地的响应行为会对耕地可持续利用产生不良影响。最后将农户指标与基于遥感手段的耕地质量指标相结合,构建了长城沿线风沙区与黄土高原交错地带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框架,用以指导该区域耕地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汪文雄  
运用DEA模型方法测算农地整理区域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然后运用Tobit模型探讨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整理对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有促进作用;②农户对农地整理实施的满意程度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③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和农户对农地整理的参与意愿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方向为正,但影响尚不明显。因此,应继续实施农地整理政策,逐步加大农地整理的力度,在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后期管护阶段保障农地整理的质量,还应加大农地整理政策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农户积极应对农地整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的调整,并完善农户参与农地整理的机制,从而提高农户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立  吴萌  甘臣林  陈银蓉  
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双重背景下,农户群体正经历由传统"农业生产劳动力"向新型"农业经营决策者"的转型。面对土地投入"高成本、高劳耗和低效益"的现实特征,小型农户是典型的"风险规避者",其土地投入行为对风险因素更加敏感,但其背后的认知机理和决策逻辑尚未明确。本文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结合武汉城市圈近郊区483名小型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农户土地投入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和土地投入行为的发展趋势分别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动态仿真。研究表明:①农户土地投入感知风险遵循分布式认知的基本框架,受到"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3个认知功能系统的影响,其效应排序为"地域力>个人力>文化力",农户对土地投入的风险认知主要来源于土地投入行为本身,同时也是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②"高风险、低收益→弱化感知价值→降低投入意愿→减少投入行为→较高风险、更低收益"的"递弱回路"是制约农户土地投入的基本逻辑,在一定的政策引导和禀赋约束条件下,农户能够在短期内保持土地投入行为,但传统的低效土地利用方式终将难以持续,对于小型农户而言,土地资源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性衰退将不可逆转。助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是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目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黎毅  罗剑朝  房启明  曹瓅  
采用Probit模型与Oaxaca-Blinder分解模型,结合陕西、宁夏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不同模式下农户土地抵押决策响应的影响因素及差异原因。结果表明:非农收入率、文化程度及服务认知是影响农户土地抵押决策响应的主要因素;由于土地产权抵押模式和农户禀赋差异,两地农户土地抵押决策响应存在着显著差异,相对于陕西农户而言,宁夏农户更愿意进行土地抵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继志   邓丹妮   刘燕   邓淯玮  
借鉴“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采用安乡县的调研数据,利用Binary Logistic模型从政府行为、企业特征及农户特征三个维度论证分析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行为规律、影响因素及长效机制。结果表明:政府行为、企业特征和农户特征均会影响农户行为,其中政府的培训宣传和典型示范行为、企业的秸秆处置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对秸秆利用价值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户主年龄则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要促成农户持续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需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为特征,以市场化运转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为核心内容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智  黄英  张贵军  
农户对居住空间的行为选择是直接影响乡村空间秩序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认识并准确把握其空间行为选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才能从行为主体空间行为选择上进一步探寻合理引导其空间行为演变的发展道路。为了探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演变规律,研究基于微观视角对保定市不同地区的农户进行了居住空间行为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大部分农户对当前居住空间的满意程度为一般;(2)在农户居住空间满意度方面,配套环境驱动占主要地位,其路径系数高于住房条件驱动;(3)在配套环境驱动方面,经济活动交易便利是最主要因素;在经济生产条件驱动方面,耕种便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继志   邓丹妮   刘燕   邓淯玮  
借鉴“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采用安乡县的调研数据,利用Binary Logistic模型从政府行为、企业特征及农户特征三个维度论证分析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行为规律、影响因素及长效机制。结果表明:政府行为、企业特征和农户特征均会影响农户行为,其中政府的培训宣传和典型示范行为、企业的秸秆处置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对秸秆利用价值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户主年龄则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要促成农户持续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需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为特征,以市场化运转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为核心内容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智  黄英  张贵军  
农户对居住空间的行为选择是直接影响乡村空间秩序的重要因素, 只有充分认识并准确把握其空间行为选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才能从行为主体空间行为选择上进一步探寻合理引导其空间行为演变的发展道路。 为了探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演变规律, 研究基于微观视角对保定市不同地区的农户进行了居住空间行为的问卷调查, 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 (1) 调查区域大部分农户对当前居住空间的满意程度为一般; (2) 在农户居住空间满意度方面, 配套环境驱动占主要地位, 其路径系数高于住房条件驱动; (3) 在配套环境驱动方面, 经济活动交易便利是最主要因素; ...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诗馒 杨钢桥 曾艳 汪文雄  
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资金缺失是目前后期管护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探索农户在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中的出资行为.为解决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资金缺失问题提供借鉴。交易效用理论被广泛用于不同领域解释消费者购买和投资行为.但将交易效用理论用来解释消费者对准公共物品投资行为的相关报道比较罕见。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交易效用理论”提出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出资行为的假说.并以湖北省部分县市342份农户问卷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出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研究结果: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的出资额受到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资金差额部分是否需要农户集资、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工作的了解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