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6)
2023(8352)
2022(7137)
2021(6512)
2020(5102)
2019(11834)
2018(11380)
2017(22008)
2016(11831)
2015(13327)
2014(13582)
2013(13381)
2012(13073)
2011(12136)
2010(12490)
2009(11848)
2008(11835)
2007(11106)
2006(10132)
2005(9712)
作者
(36214)
(30152)
(30095)
(28358)
(19311)
(14528)
(13506)
(11692)
(11658)
(11078)
(10372)
(10333)
(9753)
(9637)
(9599)
(9207)
(8798)
(8770)
(8685)
(8608)
(7729)
(7395)
(7338)
(7020)
(6828)
(6759)
(6744)
(6735)
(6316)
(5880)
学科
(59333)
经济(59276)
管理(34342)
(31279)
(24011)
企业(24011)
中国(19583)
地方(18460)
方法(17164)
(16556)
数学(14444)
数学方法(14257)
业经(13309)
(12628)
(12430)
(11654)
金融(11654)
(11418)
(11392)
贸易(11378)
(11084)
银行(11071)
(10929)
(10846)
农业(10802)
(10478)
地方经济(10285)
环境(8735)
技术(8291)
土地(8176)
机构
学院(177591)
大学(176323)
(75034)
经济(73358)
研究(66521)
管理(65205)
中国(53871)
理学(53759)
理学院(53089)
管理学(52214)
管理学院(51875)
(39941)
科学(39094)
(37221)
(34724)
(30651)
中心(30579)
研究所(30579)
(29302)
财经(27831)
北京(26067)
(25062)
(24828)
师范(24584)
业大(23938)
(23881)
(23815)
农业(23667)
经济学(22948)
(21963)
基金
项目(105850)
科学(83093)
研究(78914)
基金(75291)
(65076)
国家(64485)
科学基金(54914)
社会(50333)
社会科(47708)
社会科学(47694)
(41796)
基金项目(38704)
教育(35145)
(34832)
自然(33912)
自然科(33120)
自然科学(33112)
自然科学基金(32514)
编号(32189)
资助(31685)
(28481)
成果(27080)
重点(23720)
课题(23521)
发展(23280)
(23141)
(22871)
(21373)
国家社会(20517)
创新(20099)
期刊
(98535)
经济(98535)
研究(60304)
中国(46357)
(30203)
(28601)
管理(27212)
科学(25950)
学报(25925)
(23280)
金融(23280)
教育(21286)
农业(20422)
大学(19999)
学学(18665)
业经(17312)
经济研究(15688)
技术(15629)
财经(14737)
(12735)
问题(12283)
(10421)
(10247)
世界(9506)
商业(9399)
国际(9185)
技术经济(9033)
理论(8646)
图书(8486)
现代(8283)
共检索到300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母小曼  
在渐进转型的中国,由于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全,土地市场中的寻租行为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寻租进行博弈分析,探索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各方利益群体的行为取向、影响因素及土地市场中的寻租活动给社会造成的巨大损失,并提出了进行制度创新、规范政府行为以限制土地市场寻租的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飞  曲福田  
由于地方政府,是地区土地市场的管理者、需求者以及唯一供给者,因此土地市场是否有序首先取决于地方政府之间在土地市场上的博弈。而在目前体制下,地方政府之间在土地市场上的博弈,无论是土地供应博弈,还是土地价格博弈,都是非合作博弈,所以当前土地市场秩序是混乱的。因此要规范土地市场秩序,首先就要实现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上的合作博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雷  
本文将博弈论运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和土地资产经营中,探讨土地一级市场土地使用权出让三种方式协议、招标、拍卖实施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与政府间产生的博弈问题,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防止城市土地的闲置和浪费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元斌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住宅房地产,从土地购置开始,经过房产的开发建设,到进入消费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运行过程中,都涉及到各级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广大消费者等各方的利益。本文将利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针对房地产开发建设市场中开发商之间的市场行为进行利益的博弈分析,为政府部门、开发商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也为房地产市场体系的建设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元斌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住宅房地产,从土地购置开始,经过房产的开发建设,到进入消费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运行过程中,都涉及到各级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广大消费者等各方的利益。利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针对在土地交易市场和房地产消费市场中各主要参与者的市场行为利益的博弈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开发商和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也为房地产市场体系的建设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红霞  谭术魁  周和义  
研究目的:以武汉、南京、广州三市为例,量化分析土地市场中开发商行贿的表征。研究方法:Logistic模型及Moran指数。研究结果:(1)开发商行贿在"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的推动下进行;(2)开发商行贿具有区域集聚性和区域差异性。研究结论:(1)在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影响下,开发商行贿是出于对制度环境和企业实力通盘考虑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具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性;(2)开发商行贿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且高-高关联的特征最为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亚兵  
对经济适用房价格管制,存在两种管制方法—回报率管制和最高限价管制。在不完全信息或者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政府对经济适用房价格的不同管制方法,会对开发商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在事先或者事后均为最优的管制方法是不存在的,实际的价格管制只能是一种效率的权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彭小兵  邓琳莹  
城市拆迁中,政府部门、拆迁人、被拆迁人是具有不同利益的博弈主体。文章研究拆迁人和政府部门的行为,通过扩展式博弈,对城市拆迁进程中开发商是否合法拆迁,政府部门是否进行监管,开发商是否行贿这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将政府部门的行为分为政府部门清廉的情况和政府部门贪腐的情况。并且,分析了能实现使开发商和政府部门行为满足社会利益最大化所需要的的约束条件。得出结论是要实现开发商合法拆迁的主要方法在于加强政府对野蛮拆迁的罚款力度,加强上级部门对拆迁直接监管部门的激励和加强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俊菊  姚星  
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构建了基于博弈理论的决策模型,分析了不同市场结构中房地产开发商的行为,得出如下结论:在寡头市场中,房地产开发商若想获得超额利润,要么降低自己的成本,要么在竞争过程中获得"先动优势",并且向竞争对手做出可信的威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春  杨琴  干旭辉  
在商品房市场投资热点背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购房者追求利益不同,策略也不同,彼此复杂的博弈推高了国内房价。中央政府为遏制商品房价格和降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虽多次采取宏观调控,但房价处于"升温、调控、观望"的恶性循环之中。本文基于"博弈论",对商品房价格进行理论剖析,以期使商品房价格变化趋于理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鞠方  阿月荷  白怡颖  
构建地方政府、开发商和投机者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运用Matlab仿真,考量“房住不炒”定位下各主体决策行为与演化稳定均衡。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选择“积极调控”、开发商选择“原价或降价”和投机者选择“观望”时有利于进化稳定策略实现;在当前房产税试点税率下,调控政策效果未达到预期;调控执行成本、开发商寻租成本和投机者房价预期会显著影响各主体的策略选择。鉴于此,“房住不炒”定位下应兼顾多方利益需求,深化房产税改革、降低调控执行成本等,促进调控目标实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征兵  
政府作为转型期制度创新最具优势的社会组织,对于社会进化和"均衡状态"的打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质是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改革初期,"政府主导型"模式对开启和推动市场化进程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在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初步形成的今天,这种模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探究政府在农地市场化进程中正确定位与制度、机制供给的重要性,研究政府调控的得失,构建推进农地市场化进程的宏、中观政府规制框架,提出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健全农地流转机制、规范农地市场运作、强化农地市场化法律支持等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盖凯程  李俊丽  
在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空间下,地方政府成为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化成功与否的内生性构成要素。作为一个增长导向的适应性调整主体和城市土地的实际剩余控制者,地方政府具备了对土地要素进行符合自身效用函数配置的能力。城市土地市场上,地方政府的行为取向是其所面对的外部激励约束条件的函数,软约束的制度环境使其行为选择的理性必然异化为行为结果的非理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莫晓辉  
土地利用要以土地特性为起点土地是承载一切经济、社会和人类活动的基础,合理的土地利用必须以对土地特性的认识为基础。厘清土地市场化配置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关系,明确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也需要以土地的特性为逻辑起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