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36)
2023(16903)
2022(14776)
2021(13933)
2020(11838)
2019(27378)
2018(27246)
2017(53852)
2016(29359)
2015(33279)
2014(33637)
2013(33354)
2012(31102)
2011(28153)
2010(28434)
2009(26377)
2008(26162)
2007(23637)
2006(20918)
2005(18344)
作者
(85817)
(72119)
(71281)
(68234)
(45659)
(34397)
(32462)
(28206)
(27074)
(25843)
(24361)
(24184)
(22714)
(22713)
(22272)
(22248)
(21906)
(21144)
(20733)
(20540)
(17995)
(17707)
(17525)
(16547)
(16239)
(16062)
(15986)
(15950)
(14653)
(14424)
学科
(123152)
经济(122961)
(86285)
管理(82975)
(63913)
企业(63913)
方法(55732)
(50757)
数学(48976)
数学方法(48438)
农业(33391)
(31586)
中国(31019)
业经(28468)
(26448)
地方(25595)
(23621)
(23026)
贸易(23019)
(22334)
(19263)
财务(19166)
财务管理(19119)
理论(18380)
(18357)
银行(18304)
(18295)
企业财务(18124)
环境(17936)
技术(17824)
机构
学院(424391)
大学(423801)
(172339)
管理(168789)
经济(168476)
理学(146199)
理学院(144593)
管理学(142181)
研究(142052)
管理学院(141408)
中国(107320)
(89279)
科学(88128)
(83498)
(78939)
(72400)
业大(67556)
中心(66331)
研究所(65607)
农业(64701)
(63697)
财经(62896)
(57277)
(56239)
北京(56213)
师范(55775)
经济学(50806)
(50748)
(50558)
财经大学(46387)
基金
项目(285234)
科学(223728)
研究(209539)
基金(206524)
(178977)
国家(177429)
科学基金(152107)
社会(131258)
社会科(124057)
社会科学(124022)
(111350)
基金项目(109807)
自然(98856)
自然科(96462)
自然科学(96436)
教育(95887)
自然科学基金(94721)
(93432)
编号(87271)
资助(85369)
成果(71166)
(63853)
重点(63408)
(60896)
课题(59309)
(58209)
科研(54430)
教育部(54331)
创新(54304)
人文(53295)
期刊
(191945)
经济(191945)
研究(124403)
中国(81676)
(81145)
学报(67249)
科学(62257)
(59167)
管理(56904)
农业(54885)
大学(50973)
学学(48167)
教育(44828)
(41281)
金融(41281)
技术(35452)
业经(35281)
财经(30316)
经济研究(29047)
(26756)
问题(26379)
(25767)
(21295)
图书(21173)
技术经济(21049)
理论(20675)
科技(19538)
现代(19258)
资源(18997)
实践(18908)
共检索到624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克强  
 土地对农民有多重效用,若以土地对农民的总效用为1,则土地对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效用、就业机会效用、直接经济效益效用、子女继承效用、征地后可以得到补偿效用、以免重新获取时支付大笔费用效用的平均值依次分别为0.3425、0.1236、0.2104、0.0458、0.2661、0.0117。显著影响上海市土地对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意愿等,文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模型定量分析了以上因素对土地的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影响。文章也同时印证了Scott有关小规模土地下农民决策基于生存伦理的结论,最后也提出了从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险转换的优先人群选择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克强  
土地对上海的农民有多重效用 ,基本生活保障效用是目前土地对上海农民的最主要效用 ,占到总效用的 34.2 5 % ,排在第一位。从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险过渡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为了实现顺利过渡 ,要为农民提供以下条件 :有份经济收入比较稳定的工作、有房子住、享受与城镇人口一样的社会保障、集体或国家对农民放弃土地给予经济补偿、户口转为非农户口。对上海而言 ,在做好目前已经开展的城镇社会保障的推广、城乡房屋置换等工作的同时 ,对农民放弃土地进城的合理补偿必须进一步抓紧落实。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伟  
由于土地征用权的滥用、征地安置标准过低且安置方式单一 ,大量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的问题日益显现。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 ,重点是明确基本生活保障的对象 ,采取可行的实施方式 ,加强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的运营与管理 ,并注意发挥政府为失地农民创造就业环境的功能。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金源  
作为传统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农民一切行为准则的中心是为了生存。美国著名  社会学家詹姆斯·斯科特以其精湛的研究成果 ,揭示了农民的这种生存伦理 ,它具体体现  在农民的“生存理性”与“安全第一”的生存原则之中。关注与重视农民的生存伦理 ,对于  解决当今中国面临的农民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翠迎  黄祖辉  
失地农民是农村城市化过程必然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 ,由于土地被征用 ,他们失去了生存的基本保障 ,因而为其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浙江省各市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 ,分析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特征、难点与问题 ,在此基础上 ,总结浙江省经验 ,为其他省推进城市化进程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薛惠元  
"保基本"为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之一,那么新农保能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吗?本文选取新农保供给替代率(新农保制度所能提供的养老金替代率)和新农保需求替代率(能满足农村老年群体基本生活需要的替代率)2个指标对该问题做出分析。运用保险精算的方法构建出新农保供给替代率精算模型,在对基本参数做出合理假设的前提下测算出新农保供给替代率。运用ELES模型以及相关预测技术测算出新农保需求替代率。将二者进行比较发现:现行新农保制度所提供的养老金不能满足"老人"、"中人"和大部分"新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因此,建议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替代率水平;适时提高地方政府缴费补贴标准;鼓励农民尽早开始参保,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思锋  张园  何江平  
文章测算了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量、"新农保"养老金发放额和"新农保"养老金对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的保障程度,结果发现,依据现行制度规定,2011年"新农保"养老金对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的保障程度为47.64%,自2012年开始缓慢上升,2024年达到峰值51.80%,此后逐步下降。作者建议,"新农保"个人参保缴费额应逐年提高,到2021年后保持稳定。基础养老金发放额逐年增长,最终实现"新农保"养老金对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程度达到100%的目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光  李放  
基于江苏省沭阳县的调查数据,对农民非农就业、社会保障与其土地转出意愿与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所具有的多重功能价值对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土地的直接经济价值与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土地转出预期价值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最大,农民土地转出的预期回报对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若有完善的非农就业环境与社会保障制度能代替土地本身承载的就业价值与社会保障功能,则会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产生积极的正向作用。其次,Probit和Tobit模型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具有非农就业经验以及家庭非农劳动力越多的农民转出其土地的可能性越大,转出的面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克强  
一、实现从土地基本生活保障向社会保险过渡亟待解决困难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一)从土地基本生活保障向社会保险过渡过程中亟待解决困难的理论假设。我们试图分析农民从土地基本生活保障向社会保险过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是确定主要存在的困难;第二步编制成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在调查存在困难时,我们提供了以下的备选答案:经济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宏伟,唐莉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失地农民群体规模迅速膨胀,据估计,当前我国存在失地农民达4000万。在全面、正式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难以建立的情况下,土地实际担负着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功能,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重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万水  慕娜瓦尔肉孜  
城市化、工业化使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征地补偿制度不合理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受损 ,“圈地风”引发了许多问题。笔者认为 ,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就必须进行所有权制度重新安排 ,用“农民 +专家”模式保障农民的土地交易利益 ,用土地资本化方式保障农民土地的永恒利益。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志刚  
研究目的:为有效解决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路径。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农民土地权益是"农民"基于土地所享有的"权益",而非农民享有的"土地权益",其不仅包括农民土地经济权益、农民土地政治权益、农民土地社会权益和农民土地文化权益等实体权益,还包括农民土地程序权益。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权利属性决定了农民土地权益具有公法性质,并随之也决定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应只是私法的任务,也应是公法的任务。研究结论:只有将农民土地权益提升至基本权利的高度,才能实现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和国家耕地安全的重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超  任大廷  
该文以前景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农民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强调农民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行为选择的影响,能使农民的诸多土地流转决策行为得到合理的解释。研究发现,受不确定性的影响,农户是否参与流转以及选择怎样的路径实现流转,都是特定环境下所做出的主观决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恩碧  徐杰  
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具体分析了宅基地置换政策实施前后上海市庄行镇新华村农民的消费生活在消费环境、住房消费、收入约束和"镇保"制度等方面发生的可喜变化。庄行镇新华村是一个典型、一个缩影,上海市实施的宅基地置换政策及其政策效果,对于我国其他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城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市郊农民消费升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  高小琼  
农民消费不足,农民消费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下降,已经成为影响拉动我国经济内需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的主要表现。在内需不足,同时又要求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情况下,研究农民消费决策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探求扩大农民消费的针对性政策建议,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