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46)
- 2023(16611)
- 2022(13999)
- 2021(13505)
- 2020(11327)
- 2019(26183)
- 2018(25912)
- 2017(49081)
- 2016(26948)
- 2015(30672)
- 2014(30718)
- 2013(29958)
- 2012(28050)
- 2011(25055)
- 2010(25115)
- 2009(23291)
- 2008(23099)
- 2007(20474)
- 2006(17601)
- 2005(15916)
- 学科
- 济(106980)
- 经济(106854)
- 管理(76189)
- 业(70730)
- 企(57460)
- 企业(57460)
- 方法(48659)
- 数学(43340)
- 数学方法(42772)
- 中国(31197)
- 财(30761)
- 农(30369)
- 学(22760)
- 制(22725)
- 贸(21742)
- 贸易(21729)
- 业经(21378)
- 易(21226)
- 农业(19433)
- 地方(19248)
- 务(19011)
- 财务(18941)
- 财务管理(18896)
- 银(18331)
- 银行(18291)
- 企业财务(17910)
- 行(17480)
- 理论(17361)
- 融(16936)
- 金融(16928)
- 机构
- 学院(375841)
- 大学(375521)
- 济(156489)
- 经济(153187)
- 管理(142392)
- 研究(129583)
- 理学(121607)
- 理学院(120269)
- 管理学(118027)
- 管理学院(117336)
- 中国(101107)
- 京(80242)
- 科学(77801)
- 财(73795)
- 所(65098)
- 农(64024)
- 中心(61091)
- 研究所(58955)
- 财经(57846)
- 江(57346)
- 业大(55637)
- 经(52643)
- 北京(50635)
- 农业(50495)
- 范(49282)
- 师范(48730)
- 经济学(48192)
- 院(47184)
- 州(44951)
- 经济学院(43437)
- 基金
- 项目(248910)
- 科学(195526)
- 研究(182862)
- 基金(180397)
- 家(157654)
- 国家(156351)
- 科学基金(133470)
- 社会(114587)
- 社会科(108540)
- 社会科学(108515)
- 省(96289)
- 基金项目(94066)
- 自然(86205)
- 教育(86110)
- 自然科(84210)
- 自然科学(84182)
- 自然科学基金(82684)
- 划(81872)
- 资助(75446)
- 编号(74583)
- 成果(61673)
- 重点(56429)
- 部(56284)
- 发(53078)
- 课题(52603)
- 创(51273)
- 教育部(48175)
- 创新(48033)
- 科研(47854)
- 国家社会(47653)
- 期刊
- 济(170212)
- 经济(170212)
- 研究(111012)
- 中国(78772)
- 财(58941)
- 学报(58657)
- 农(57954)
- 科学(53913)
- 管理(52844)
- 大学(44950)
- 教育(44234)
- 学学(42214)
- 农业(39499)
- 融(36131)
- 金融(36131)
- 技术(35741)
- 财经(28648)
- 经济研究(28224)
- 业经(26793)
- 经(24675)
- 问题(22541)
- 业(21512)
- 贸(20039)
- 统计(18722)
- 版(18440)
- 技术经济(17872)
- 图书(17755)
- 国际(17526)
- 世界(17413)
- 理论(16982)
共检索到56736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丰雷
基于中国实践,对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主体、对象以及政策工具等进行系统分析。主要结论是:(1)尽管面临缺乏理论依据、缺少国际经验、缺乏可行的政策工具以及土地市场的区域性导致传导机制不顺畅等困难,但是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是适应中国现实的"次优选择;"(2)土地宏观调控的目标应明确为重点保障宏观经济长期增长;(3)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有供地政策、土地规划、土地税收、土地价格、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土地行政手段等;(4)供地政策可作为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长期来看则可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并尽量减少价格管制和行政手段的运用。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调控 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甘藏春
去年我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特殊国情特殊发展阶段的特殊选择。对于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则是特殊阶段的特殊选择。也就是说一旦中国的市场机制完全建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宏观调控,对促进GDP高增长与物价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它未能有效防范社会生产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最终酿成了全面产能过剩、过度负债、库存积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片面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社会再生产是价值形态运动与实物形态运动的统一,是价值补偿与实物更新的统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应当是价值形态调控与实物形态调控相结合,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相配的协调系统。因此,以马克思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为指导,改进宏观调控方法是中国当前及今后改善宏观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宏观调控,对促进GDP高增长与物价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它未能有效防范社会生产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最终酿成了全面产能过剩、过度负债、库存积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片面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社会再生产是价值形态运动与实物形态运动的统一,是价值补偿与实物更新的统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应当是价值形态调控与实物形态调控相结合,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相配的协调系统。因此,以马克思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为指导,改进宏观调控方法是中国当前及今后改善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当务之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剑 陈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中国目前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总供求模型为理论基础,可以分为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市场环境管理三个部分,其中需求管理主要包括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需求型创新、需求侧改革,供给管理主要包括要素价格政策、财政政策、供给型创新、供给侧改革,市场环境管理政策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改革"和在既定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环境微调政策"。本文以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文件为例,分析了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具体应用,并结合美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探讨了中国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创新之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郭贯成 邹伟
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来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助于丰富、完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理论,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探讨了土地政策能够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运用SWOT分析法,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给出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调控 SWOT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乌日娜
经过6年多的实践,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初见成效,并积累了宝贵经验,成为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后的又一重要调控手段。国土资源部在严把土地闸门的同时,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形势,确定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方向和着力点。从2008年下半年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由之前针对经济运行偏热过快而实施的以"控"为主的调控,调整为以"保"为主的调控,有效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凌翔 陈学会
作为一种手段,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事实上早已进行,而作为观点或理论的提出,是在2004年。但这一措施是否可行,当前的土地政策是否有效,目前尚无定论。丁伯根法则与蒙代尔法则、地租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为土地政策成为宏观调控工具的三大理论基础。由于我国目前存在土地收益分配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土地规划难以落实、土地政策缺乏与其他宏观调控手段配合等问题,使得现行土地政策还未能足够承担这一重任。从协调土地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手段、完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完善土地供应计划、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内部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调控 理论与实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丰雷 孔维东
研究目的:分析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土地宏观调控的特点、成效以及存在问题。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和政策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新一轮宏观调控具有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尝试采用土地政策、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并用、"治标"兼"治本"以及调控及时,力度得当等特点。(2)调控取得初步成效,紧缩的供地政策对抑制投资过快增长,防范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起到了一定作用。(3)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政策的运用并非积极主动的;某些政策的执行效果不理想;很多政策以短期措施为主,并且强调集中控制;政策的时滞效应显著。研究结论:对2003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经验的总结表明,土地政策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工具,但是具体如何使用还...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经济 宏观调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在凯恩斯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土地要素的作用,阐述了土地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互动机理,构建了相应的数理模型,分析了土地在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也证明了土地在调控中的核心作用,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调控 全凯恩斯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游宏炳
宏观调控实践与财政政策转变游宏炳一、宏观调控的实践经验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动,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促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尽最大可能得到利用,又不导致通货膨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1994年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国债管理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李扬1994年,是我国宏观调控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简单他说,在这一年里,由于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继续下降,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减弱。货币金融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福前
我国的宏观调控一直建立在"可控性"的信念基础上。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二重的:第一重目标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第二重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后一重目标要服从并服务于前一重目标。"可控性"的信念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不相容,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政策工具和相关经济参数的控制能力在不断衰减。宏观调控目标的多重性往往造成调控目标冲突、多变、调控滞后和调控结果失衡,从而导致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和经济不稳定。重构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宏观调控理念、宏观调控目标和宏观调控架构的重构。当前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要解决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和增加就业,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
关键词:
大改革 宏观调控 理念 重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彭兴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中国进入了经济新时代,其最基本特征就是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迈向了高质量的增长。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以7月份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契机,中国金融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的最根本的标志就是,总书记特别强调的金融回归本源、要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与此同时,从2016年
关键词:
宏观审慎 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剑
本文基于中国特色和宏观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需求管理,还包括供给管理和价格管理;并把改革、开放、创新等融合于这三种手段之中。价格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价格刚性,恢复市场功能,这是"治本"之策;而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则是在价格刚性不能完全被克服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是"治标"之策。除了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不同类型的改革、开放、创新分别有助于进行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三者的不同组合可以用于多种情况下,进行多目标调控。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